從大溪繞境到跨國婚姻:台灣社群的互信與合作探微

從大溪繞境到跨國婚姻:台灣社群的互信與合作探微
定價:350
NT $ 315 ~ 340
  • 作者:方孝謙
  • 出版社:巨流圖書公司
  • 出版日期:2014-12-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7324975
  • ISBN13:9789577324979
  • 裝訂:平裝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從大溪陣頭百年來為關帝誕辰繞境、到北投公民團體十幾年來創造優質環境、再到台馬(來西亞)跨國婚姻中的夫婦努力維護家庭和睦,本書試圖以一個互信模型解釋這三種可分稱為傳統、現代與後現代的社群內部,如何能夠持續合作追求目標。
  
  我們發現最能夠解釋社群合作的變項,是社群自發的非正式互惠規範。因為這一規範不但能夠協調成員的利益,也被內化心中成為生活意義(得到名聲)的泉源。
  
  在理論層次上,雖然Alasdair MacIntyre以其社群觀嚴厲批評互信模型所代表的理性選擇社群觀,本書卻在經驗檢證的基礎上提出綜合兩者所長的新觀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方孝謙


  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兼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程主任

  經歷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員,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

  專長
  社會變遷、政治人類學

  研究成果
  殖民地認同、大陸鄉鎮企業、社群合作

  著有《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2001年初版、2008年增訂版,台北:巨流。)及中、英論文近四十篇
 

目錄

誌謝 i
自序 iii

緒論 001
一、後現代社會關係?/ 004
二、MacIntyre 的理念型社群/ 012
三、本書結構/ 021

第一章 互信理論模型 025
一、兩個遊戲/ 029
二、Ostrom-Hardin 互信模型/ 033

第二章 大溪繞境 063
一、老13 社與新4 社的比較/ 067
二、普濟堂與社團促進會(及老9 社)/ 073
三、互惠與名聲的分析/ 081
四、經驗分析與Ostrom-Hardin 互信模型/ 103
五、小結/ 116

第三章 北投社區營造 119
一、公民社團的發展/ 125
二、社區發展協會、里辦公室及文化基金會/ 134
三、小結/ 150

第四章 台籍與馬華女性的跨國婚姻 163
一、資料介紹與個案選擇/ 166
二、F 與VI 故事的隱藏價值:敘事身分的分析範疇/ 175
三、實踐價值的情況與互信模型/ 186
四、小結/ 202

結論 209
一、互信模型命題的檢證/ 211
二、理性選擇論還是美德社群觀?/ 238
三、尾聲/ 241

參考書目 245
索引 257
 

序文

  在2001 年出版了第一本小書《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之後,就開始尋找第二個中程的研究計畫。那時只有懵懂的兩個想法:一方面認為在時序上應該離開日據台灣的範圍,著眼現代的台灣研究;另一方面則對前書中大量使用的後結構與後現代社會理論滋生困惑,懷疑它們真有幫助自己進一步了解台灣在日本占領下的社會真際。
  
  現在展現在讀者面前的第二本小書,應該說是具體回應了原先模糊的想法。首先,透過台北藝術大學劉蕙苓教授從2004年起引介我認識社區總體營造,我跟研究生開始在國科會計畫的支援下,以北投、大溪、及古亭「南村落」為試點,有系統地參與式的觀察三個社區如何在內政部與台北市府的經援下,展開內部更新的工作。當然其間有捨棄「南村落」而取兩岸的「獨立樂團」,再捨獨立樂團而代之以台、馬之間的跨國婚姻群的決定,那是因為在研究途中,我的教學逐漸發展出對全球化下的「離散」社群乃至在台灣的所謂「外籍新娘」的興趣;也因為帶入跨國婚姻的觀察,使我可以把大溪、北投、及台馬婚姻各自要完成的社群目標,即繞境敬神、環境優化及家庭和諧,放在從傳統到現代,再到後現代(或稱全球化時代)的時間軸上來了解,也就是分別視為代表傳統、現代以及後現代的社群。
  
  其次,因為體會到大部分的後學理論者,除了Foucault 之外,幾乎都不曾動手動腳找資料,他們難免受到為理論而理論或視理論為美學創作之譏。所以在本書中,我回到把對三個社群的觀察視為檢驗所謂互信模型的14 個假設的證據之老路,姑稱為是回到「新」實證主義的路徑。以質性證據檢驗假設如何能稱為是「新」實證?我的理由奠基於 Luntley( 1995)這位不太出名的哲學家的一本小書。書中認為後現代理論至少提醒我們,實證主義教我們唾棄日常語言轉而相信數學語言描繪的宇宙真理,只因為後一語言的意義是自足的;它不容許在運算中得出不同的歧義。這樣的實證主義Luntley 認為是無法用來理解人文社會的,試想人際的受想行識或悲歡離合有多少是出自日常語言造成的「誤會」?進而言之,Darwin 的演化論與Smith 的國富論不都是用當時洗練的英語寫的,看看他們所創始的學門在20 世紀所造成的波瀾!既然本書是用許多的小故事來驗證理論,參酌Luntley 之說我只得說奉行的是新實證主義。
  
  最後,我想回答我的研究生看完本書初稿提出的問題:如何定位本書,即這本書寫給誰看?我的就業經驗使我很難成為堅守本位的社會學者,加上意志不堅使我常常遭到廣泛學術圈有趣議題的吸引,本書就是明證。如果只限於圈內人,我會希望至今相信演化作用於人文社會的社會學者成為讀者;但就像本書結尾處所言,我更希望這本小書能夠得到腳踏實地、為社區打拚的人的眷顧。

方孝謙
2014.09.17
 

內容連載

緒論
 
社群仍然是產生信任、歸屬感,並使人類邁向已訂目標、參與集體行動的重要組織形式。
 
Brydon and Coleman, 2008: 5
 
在Brydon 與Coleman 為加拿大卑詩大學的全球化系列叢書合編的《重新議價社群》中,他們開宗明義把編完全書的心得寫成上述引言。句中的「仍然」顯示編者認為像社群(community)這麼古老的人群集合,在全球化或者有人慣稱後現代的今天,依舊承擔使人互信、互賴並為集體目標而共同行動的功能。本書的重要主旨之一幾乎可以用同一引言表述,不同的是我們不讓從社群到信任再到集體合作的因果關係停留在「心得」的層次。我們要用一個脫胎理性選擇論(rational choice)的互信模型,論證社群的面對面溝通特徵如何透過形成內部的互惠規範與成員的名聲,影響到社群成員的行動與合作結果;並用三章的篇幅,以可代表從傳統、現代、到後現代典型的三種台灣人社群,去檢驗由互信模型導出的命題孰偽孰真。
  
而為了帶出本書另一主旨,本章將從學界歷來有分人群組合為傳統型、現代型及後現代型等問題意識說起,著重在當下正逢現代型社會關係轉型為後現代型之際,學者如何分以循環型與直線型方式立論。在討論直線型立論之處,我們特別舉出Luntley 和Corlett 兩位哲學家,如何建構後現代自我與社群觀念,以導出本書的理論框架乃攸關由自由主義(liberalism)推衍出的理性選擇論與由MacIntyre 所代表的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之爭論的背景。接著,在第二節中詳論MacIntyre 的美德社群觀。在定義美德社群為「其共善由肯認依賴的美德所滿足及維持的人群組合」之餘,MacIntyre強調他與理性選擇論者的社群觀不同之處,在於對善的定義、對社會關係的分類、對信任和合作是美德還是關係的看法、以及對施受規範的性質見解不同。本書另一主旨正是希望透過大溪、北投及跨國婚姻的真實社群資料,釐清這四點差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15
  2. 新書
    9
    $315
  3. 新書
    9
    $315
  4. 新書
    9
    $315
  5. 新書
    97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