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只看見美好。
我相信旅行包括了美好的內涵,如瞭解、珍惜、反省以至和平;
問題是,怎樣才能將這些美好的東西放大,取代浪費、自私和毀滅?
關於那些希望與苦難,關於旅者如何觀察、理解與回應。
在中國的農村,我們看見名符其實的「家徒四壁」;在印度,看見人口爆炸與貧窮相乘、造就最不宜人居的城巿;在尼泊爾,患有愛滋病的小孩被遺棄、販賣;在敍利亞,家園被戰火摧毀;在巴勒斯坦,巨型圍牆隔絕了世界;在約旦,伊拉克難民身無長物,只有殘疾與渺茫的希望……
透過旅者的眼和筆,我們看見這世界其實沒有想像中美好;
但我們也透過同樣的眼和筆,看見那些與仇恨相生的良善,與苦難並存的希望。
香港女孩將教育、衛生、食水帶進尼泊爾的貧窮偏鄉;11 歲的巴基斯坦小女孩冒死爭取女性受教權;21 歲的女孩讓監獄中的無辜小孩擁有安穩的生活……還有努力消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仇恨的民間團體、被嚴密監控卻堅持書寫的西藏作家,以及那些為愛滋病童開設孤兒院、親力親為幫助難民度過難關的人們……
不一樣的旅人,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沒有自然而生的幸福,沒有本來就存在的和平,所有的一切都是得來不易。他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是在告訴我們──
理解這世界愈多,我們愈有希望指向一個美好的世界。
名人推薦
唯色(詩人/作家)、張翠容(《行過烽火大地》作者)、褚士瑩(國際NGO工作者/作家) 專文推薦!
沈旭暉 香港中文大學國際事務研究中心主任/社會科學院副教授
段慧琳 主持人/作家
馬家輝 作家
張鐵志 香港《號外》雜誌總編輯
梁文道 知名作家
黃于洋 《路過》作者
溫士凱 旅遊美學作家暨廣播主持人
藍白拖 背包旅人
盛情讚譽!(依姓氏筆畫排列)
林輝是「社運人士」,但他充滿浪漫主義的激情,擇善固執。過去兩年他雖然環遊世界,但字裡行間,仍能發現他走到哪裡都忘不了香港。既在地、又離地的遊記,只此一家。──沈旭暉
「新世代的香港切‧格瓦拉」,這是我想給林輝的稱號。一趟旅程中,世界可以供給我們無限的養分,但我們可以供給世界什麼?這本書可以給你最好的答案。──段慧琳
新一代的國際視野,不是獵奇尋新,沒有大驚小怪,有的,是人文的關懷和共生的悲願,以及,香港人獨有的幽默感。林輝,一個值得記住的港仔名字。──馬家輝
對公民社會的建設傾注心力、希望人人生活有所改變乃至世界得以改變的林輝,書中篇篇故事並非純粹的旅遊札記,除了披露異域風光及別樣人生,更有不一般的深刻意義。──唯色
林輝是一位不滿於路上景致的旅者,不斷追尋、探索、發掘,然後為我們重新解讀這個世界,展示出不一樣的人文風景。透過他一五一十如水銀瀉地般的陳述,令人驚覺地球是這樣的多變萬化,人世間是如此的悲喜交集。──張翠容
我與林輝認識多年,他是香港新一代青年中活躍的文化評論人和社會行動者,使得本書既有旅遊書應該具有的、拓寬讀者視野的意義,又充滿著對我們身處世界的深刻反思。──張鐵志
林輝的筆下描繪的是一個個人們未曾聽聞的公民運動與那些遷移者的背影所述說的故事。那些我們需要知道,卻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的事。他細膩入微的觀察,冷靜沉著的筆調,說著一個又一個遙遠的故事。──黃于洋
旅行教我的一件事──那些只執著在眼前事物的人,永遠看不見退一步的不同視野,以及更大的美好畫面!旅行,不是用來炫耀的,而且用來學習、反思及尊重的。我在林輝的《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中,看見了我所信仰的旅行意義和真諦!──溫士凱
一個香港時事專欄作家,不會因為旅行到馬來西亞,就正巧遇到住在吉隆坡的緬甸撣族難民。真正影響人生的,不是我們在做什麼,而是我們的生命本質是「誰」。──褚士瑩
旅人是廚師的化身,越關心社會的旅人越會炒出有層次感的菜色。若你害怕平淡無奇的旅遊文字,這次,不妨試試「阿輝師」的港式口味,你會嘗到味道後面的另一個味道,看到世界背後的另一個世界。──藍白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