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十七世紀至當代的旅行文本,呈現多采多姿的旅行經驗,深具文學與文化意義。本書兼顧歷史脈絡與空間意象,內容蘊含資料庫的應用、遊台敘事的視角與地景、旅外遊記的文化迻譯、當代旅行文學與文化導覽等主題。
期望向大眾引介台灣旅行文本,進而穿梭古今、超越時空,親近旅人追尋幸福的軌跡,覓得屬於自己的幸福。
本書不僅適用於旅行文學、觀光與歷史、旅遊休閒文化等相關課程;讀者並可藉由跨界遨遊的閱讀之旅,得以召喚情感結構及深層記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淑慧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專長研究領域為旅遊書寫、台灣文學與文化。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台史所、歐美所及台灣大學數位人文中心短期訪問學人。曾獲台灣人文研究學術獎、台灣文獻研究獎、科技部人社中心出版獎勵。著有《台灣文化采風》、《台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禮俗.記憶與啟蒙:台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旅人心境:台灣日治時期漢文旅遊書寫》及發表於台灣文學及歷史文化、漢學、數位人文等領域期刊論文及學術研討會論文。期許以台灣學開拓理解世界的多樣性,分享薪傳的意義。
林淑慧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專長研究領域為旅遊書寫、台灣文學與文化。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台史所、歐美所及台灣大學數位人文中心短期訪問學人。曾獲台灣人文研究學術獎、台灣文獻研究獎、科技部人社中心出版獎勵。著有《台灣文化采風》、《台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禮俗.記憶與啟蒙:台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旅人心境:台灣日治時期漢文旅遊書寫》及發表於台灣文學及歷史文化、漢學、數位人文等領域期刊論文及學術研討會論文。期許以台灣學開拓理解世界的多樣性,分享薪傳的意義。
目錄
自序 閱讀穿越時空的記憶
第一單元 緒說:旅遊敘事與資料庫
第一講 召喚情感結構
第二講 旅遊相關資料庫的應用
第二單元 臺灣意象:遊臺敘事的視角與地景
第一章 十七、十八世紀的旅人視角
第三講 採硫之旅:郁永河《裨海紀遊》
第四講 巡視之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
第二章 二十世紀臺灣地景
第五講 自然與人文地景:日治時期刊物所載遊記
第六講 修學旅行:日治時期教育類雜誌所載遊記
第七講 歷史場景:吳德功與謝雪漁的臺灣遊記
第三單元 行走世界:旅外遊記的文化迻譯
第一章 旅亞遊記的文化再現
第八講 越南之旅:蔡廷蘭《海南雜著》
第九講 日本之旅:李春生《東遊六十四日隨筆》
第十講 神州之旅:洪棄生《八州遊記》
第二章 日治時期歐美見聞的書寫策略
第十一講 實業家的旅遊:顏國年《最近歐美旅行記》
第十二講 文化人士的旅遊:林獻堂《環球遊記》
第十三講 醫學家的旅遊:《杜聰明博士世界旅遊記》
第四單元 當代旅遊文學與文化導覽
第一章 當代旅遊文學
第十四講 戰爭主題:吳濁流的詩與遊記
第十五講 哲學反思:殷海光的遊記
第十六講 遊記與小說:施叔青旅遊書寫
第二章 旅遊與文化導覽
第十七講 旅遊電影與老照片
第十八講 古地圖與文化故事館
第一單元 緒說:旅遊敘事與資料庫
第一講 召喚情感結構
第二講 旅遊相關資料庫的應用
第二單元 臺灣意象:遊臺敘事的視角與地景
第一章 十七、十八世紀的旅人視角
第三講 採硫之旅:郁永河《裨海紀遊》
第四講 巡視之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
第二章 二十世紀臺灣地景
第五講 自然與人文地景:日治時期刊物所載遊記
第六講 修學旅行:日治時期教育類雜誌所載遊記
第七講 歷史場景:吳德功與謝雪漁的臺灣遊記
第三單元 行走世界:旅外遊記的文化迻譯
第一章 旅亞遊記的文化再現
第八講 越南之旅:蔡廷蘭《海南雜著》
第九講 日本之旅:李春生《東遊六十四日隨筆》
第十講 神州之旅:洪棄生《八州遊記》
第二章 日治時期歐美見聞的書寫策略
第十一講 實業家的旅遊:顏國年《最近歐美旅行記》
第十二講 文化人士的旅遊:林獻堂《環球遊記》
第十三講 醫學家的旅遊:《杜聰明博士世界旅遊記》
第四單元 當代旅遊文學與文化導覽
第一章 當代旅遊文學
第十四講 戰爭主題:吳濁流的詩與遊記
第十五講 哲學反思:殷海光的遊記
第十六講 遊記與小說:施叔青旅遊書寫
第二章 旅遊與文化導覽
第十七講 旅遊電影與老照片
第十八講 古地圖與文化故事館
內容連載
第一講 召喚情感結構
臺灣旅遊敘事投射特殊時空下不同旅人的心境,這些作品的形成與旅人的學養經歷及社會環境密切相關。顏娟英的研究指出:風景是從閱讀來的,每個人觀看的眼睛是由過去的經驗與個性操縱,過去的經驗包括家庭背景、學習與生長的社會環境全體的累積。臺灣風景的認知有如社會文化的累積過程,經過許多人共同參與、互相影響而來。臺灣旅遊敘事則是透過漢文刊物的生產機制、眾人共同參與及相互影響,而積累成饒富文化厚度的文本。這些文本皆是因空間移動而產生,在選擇、重組或化約的過程中,文本內容與表現形式皆透露作者的論述位置及視域。眾多的旅遊活動影響旅人的文化觀,以臺灣作為地理實體及想像的框架下,對於各時期的教化提出反思。透過對這些旅行文學的重新爬梳,將能理解旅遊不只是出發或回歸的場景而已,以文化主體而言,更存在歷史脈絡的文化意涵。
英國學者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1980)提出「情感結構」(Structures of Feeling)的要義為:「不只是一群作家的共同點,也包括特殊歷史情境下,與其他作家的共同點。」他認為「情感結構」是將結構的對應視為社會特定族群的表現方式。他不言「世界觀」或「意識型態」,而選擇以情感或幽微情動的元素(Affective Elements)來討論時代變異,以此強調某些事物在親身經歷或感受之後產生的意義與價值,以及這些意義與價值彼此之間的關係。臺灣遊記蘊含作者體驗文化差異或時代變遷下的感受,這些文本投射自我與他者互動後所感受現代化的衝擊,或處於殖民地之下的諸多時代困境。另一層面,遊記也透露修學旅行或視察旅行的深層目的,及教化政策滲透的痕跡,故以分析相通的情感結構作為應用的概念之一。
臺灣旅遊敘事投射特殊時空下不同旅人的心境,這些作品的形成與旅人的學養經歷及社會環境密切相關。顏娟英的研究指出:風景是從閱讀來的,每個人觀看的眼睛是由過去的經驗與個性操縱,過去的經驗包括家庭背景、學習與生長的社會環境全體的累積。臺灣風景的認知有如社會文化的累積過程,經過許多人共同參與、互相影響而來。臺灣旅遊敘事則是透過漢文刊物的生產機制、眾人共同參與及相互影響,而積累成饒富文化厚度的文本。這些文本皆是因空間移動而產生,在選擇、重組或化約的過程中,文本內容與表現形式皆透露作者的論述位置及視域。眾多的旅遊活動影響旅人的文化觀,以臺灣作為地理實體及想像的框架下,對於各時期的教化提出反思。透過對這些旅行文學的重新爬梳,將能理解旅遊不只是出發或回歸的場景而已,以文化主體而言,更存在歷史脈絡的文化意涵。
英國學者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1980)提出「情感結構」(Structures of Feeling)的要義為:「不只是一群作家的共同點,也包括特殊歷史情境下,與其他作家的共同點。」他認為「情感結構」是將結構的對應視為社會特定族群的表現方式。他不言「世界觀」或「意識型態」,而選擇以情感或幽微情動的元素(Affective Elements)來討論時代變異,以此強調某些事物在親身經歷或感受之後產生的意義與價值,以及這些意義與價值彼此之間的關係。臺灣遊記蘊含作者體驗文化差異或時代變遷下的感受,這些文本投射自我與他者互動後所感受現代化的衝擊,或處於殖民地之下的諸多時代困境。另一層面,遊記也透露修學旅行或視察旅行的深層目的,及教化政策滲透的痕跡,故以分析相通的情感結構作為應用的概念之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92
-
新書85折$315
-
新書9折$333
-
新書9折$333
-
新書95折$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