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都市的共生 × 共創:中山創意基地URS21

後都市的共生 × 共創:中山創意基地URS21
定價:420
NT $ 180 ~ 378
 

內容簡介

  過去60年,這裡是公賣局的菸酒配銷倉庫;10年前,這裡是消失於城市知覺的廢墟;3年前,她開始被稱作創意基地,圍牆拆了、草地綠了,重新回到人們感知的地圖。「中山創意基地URS21」是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都市果核計畫」的第2個實踐場域,在短暫的3年間,透過建立新興創意工作者、民眾、在地社群與專業者之間的交流平台,讓城市再進化的能量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並且得以持續醞釀、累積、發酵。

  本書以景觀營造、城市生活、創作培力、空間再生、公共性、創意群聚、區域發展共7大面向切入,觀察這個舊倉庫從廢墟轉換為創意基地的過程裡,聚集的人、發生的改變、激發的社會想像、凝聚的共同意識以及挖掘出的城市潛能。這是一場以台北作為場域的實驗,你我都參與其中。

  都市果核計畫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自2010年起開始推動「都市果核計畫」(Project UrbanCore),整合城市中閒置的舊有空間,使其成為藝文創意領域工作者的培養皿。以「UrbanCore」為名,就是為象徵這些原被遺忘的都市(Urban)角落,能夠觸發都市新一代生命走向茁壯,如同被啃食殆盡的果核(Core)在新的養分澆灌下萌發生機。

  「都市果核計畫」是一個遊移式的長期藝文耕耘計畫,利用富群聚性、啟發性、輻奏性的閒置空間,鼓勵藝術、設計、建築及相關創意工作者進駐或合作,打造利於創作能量匯集與交流的平台。透過基地的轉換,希望使這樣的能量跳脫有形建物的生命期限及空間侷限,連結更多參與者,持續地向前滾動蔓延,讓每個城市角落,都能透過微小的種子結出風采各異的果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2007年成立至今,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持續關懷城市空間運用的議題,以及整體環境的發展,透過各種案例的實踐,不斷思考建築、藝術與文化的潛在可能。除陸續推動「明日博物館」系列移動性展演計畫、「都市果核計畫」的藝文群聚外,在「忠泰建築學院」的學習型概念下,與建築、設計、藝術、文化、都市等各領域專家合作,藉演講、論壇、展覽、工作營或出版等形式深入探討城市議題,並將建築美學拓展至全人教育領域,期待與人們共同打造一座充滿創造力與凝聚力的城市。
 

目錄

1.舊空間/區域的新生命:城市軌跡延續與轉變
林欽榮/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2. 創意交流與群聚:URS21設計群聚為台北市文創地景設立新地標
蘇瑤華/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際文創學程助理教授

3. 新興創作者的舞台:文化空間政策、展演基地以及創作者的三位一體論
胡朝聖/胡氏藝術有限公司執行長

4. 公共網絡的生產:下一個世代的市民主義──再生與公共
龔書章/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

5. 一片真實的草地:水泥叢林裡貨真價實的開放空間──居民、市民放鬆和互動的場所
連振佑/中原大學景觀學系講師

6. 城市生活的構圖:生活在商業區的美好可能性
陳炳槮/田園城市出版社發行人

7. 區域的體質調整與活化:從過渡到轉型──尚未完成的城市行動
林崇傑/台北市都市更新處處長
 



李彥良/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歷史的流轉千年一瞬,它的轉向或躍進有時就來自於某些冒險家的一閃靈光。

  中山配銷處正式以「中山創意基地URS21」為名至今的3年時間,相較於過去這個地域從農而工、從工至商的一整個世紀,不過是轉眼之間;就歷史定位上來看,它還並未到可以用後設角度來論定成敗的階段,但此時身處的微妙狀態,讓我們相信,許多冒險家的身影及其以身實踐的想像,有被書寫下來的必要,作為上一個變動歷程的紀錄;透過這份文本,我們想要在台北的種種焦慮之上去叩問──什麼是好的城市進化?

  一個世代以前,基於經濟的追求,台灣島內蜂擁的移民讓台北高度都市化;一個世代以後的今天,這座城市站在下一波環境紋理變動的關鍵點上,正為自我的風格與價值進行一場思辨。這是為何我們將中山創意基地所處的時空節點稱為「後都市」:面對著某一種階段的完成,並同時感應著一個新階段的即將開始;身處其中,基金會在母公司的建築本業上,看見屬於我們的責任,以及透過學習以進行自我調整的必要。過去,基金會藉著不同行動來思索城市進化的問題:包括「明日博物館計畫」以藝術的游牧來完成對「更美好的明天」(A Better Tomorrow)的追尋;或者「忠泰建築學院計畫」對空間概念的啟蒙及對建築與都市議題的探索。2010年起,基金會開始推動文化育成工作的「都市果核計畫」(Project UrbanCore),則將我們這一連串的提問帶入新的層次。

  「都市果核計畫」的第一個據點是鄰近西門町的城中藝術街區,中山創意基地作為計畫延續的第二站,與城中藝術街區兩相對照,從城市的邊陲移動到中心、從垂直的獨立連棟街屋轉變為核心式的園區,並且從創作專業者內部面對空間資源的問題,擴散到如何以空間作為載體,塑造城市風格與能量的思考。在各種條件的差異上,這塊基地需求著更強的公共參與、更廣域的連結;於是,我們對城市閒置空間再營造的運作,從過去以創作者群聚培力的核心向外擴張,開始面向與「環境」及「社區」的連結。這意味著,基地所實踐的「群聚」概念,除了進駐於此的專業者之外,還含括進城市生活這個更廣域的課題。

  中山創意基地位於中山區聚盛里,在2013年的統計數據裡,正是全台消費力名列前茅的地區。在相對商業興盛的環境中,基地所賦予的責任更應該是不能被量化的價值:公共性、文化性及未來性。當老倉庫以「中山創意基地URS21」被命名,並重新進入城市生活之後,便宣告了自己將創造一組與過去的產業時期、荒廢時期完全迥異的連結:新的資源、新的知識、新的社群關係,以及新的價值。我們嘗試讓中山創意基地成為一個開放性平台,讓不同的人們永遠都有參與其中,並為自己發聲的可能;因為正是這些在硬體空間中不斷交織、彼此作用影響的人與事,讓空間真正重新擁有生命,並使城市富有吸引力。2014年6月底,中山創意基地的正式營運期滿;在基地即將再度面對轉變的時刻,我們期待這個許多人們曾共同參與耕耘的案例,能為台北的城市進化加添不同的想像;讓它的經驗成為一種啟示,向這座城市證明︰發展永遠有另一種選項,只需要保持一點實踐的勇氣、對人的熱情,以及對未來的積極想像。
 

內容連載

緒論:後都市的共生 × 共創

史籍告訴我們,低窪的雙連地區是古台北大湖的殘蹟,18世紀前來開墾的漢人將它疏通修築為灌溉農田的雙連埤,1920年代以後,埤塘因為台北的都市化與產業轉型而逐漸被填補起來,逐步興建起一棟棟的屋舍,就在此時,日商在現今中山創意基地的地點成立了印刷株式會社。戰後,台灣菸酒公賣局將印刷會社的舊址轉作菸酒配銷倉庫,改建後的水泥建築廠區裡,中央座落著作為倉庫空間的主建築,以及偌大的灰色水泥停車廣場,主建築東側後方則是3排提供菸酒公賣局員工入住的宿舍。經過半個世紀的使用,中山配銷處終於隨專賣制度的廢止,走向長達10年的閒置。

隨著業務的終止、廠區員工的遷出,中山配銷處終於喪失了她所有的使用機能,在綿長的圍牆之內隱蔽起來,甚至徹底退出城市生活的知覺。老居民過去對倉庫貨車與工人熱絡穿梭的記憶快速消逝,被棄置的廠區除了日益傾頹之外,更躲進許多邊緣社會的黑影,成為一個令人畏懼的角落,直到2009年,新的人們、新的政策想像為這個空間的重生帶來機會。

那些冒險家們

跨越中山北路,中山與雙連捷運站周邊出現許多創意與設計類的小店,儼然形成獨特的區域風格,但這條車水馬龍的城市動脈如同一條切割線,讓東西兩側形成截然不同的世界;中山北路東側的中山配銷處,鄰近情色產業密集的林森北路,特殊的娛樂產業雖已不復過往盛況,但仍留給這個區域一種神秘的氛圍。2009年,當都市更新處帶著學者們來到中山配銷處時,甚至需要扒開鐵皮圍籬才能走進基地,放眼所及,宵小早已盡可能地拔走了所有電線、窗框;雜亂生長的草木和流浪貓狗所帶來的跳蚤,是蕭條的空間裡僅存的生命力。長年以來,封鎖這塊基地的,除了圍牆之外,還有國有土地管理的慣型體制,以及人們在城市生活中對環境的疏離感,讓它成為實質與精神意義上的雙重禁地。然而,禁地需要被打開,禁制的突圍需要冒險家的智慧與勇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3
    $180
  2. 二手書
    46
    $193
  3. 二手書
    5
    $210
  4. 新書
    57
    $238
  5. 新書
    85
    $357
  6. 新書
    9
    $378
  7. 新書
    9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