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今中國建立在經濟迅猛增長之上的政權合法性已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急劇擴大的區域及階層分化、嚴重的環境破壞、數量龐大的弱勢群體、愈演愈烈的民族紛爭……頻繁的社會衝突廣泛地以對抗、甚或暴力的形式在中國社會全面上演。

  本書從衝突與抗爭的角度探索當代中國社會經濟轉型三十多年來所發生的深刻嬗變及其複雜根源,集合十多位不同學術與文化背景的學者,從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政治學以及歷史研究等多個角度條分縷析,系統地解讀衝突與抗爭的紛繁形式、龐雜根源、廣泛影響,以及國家應對策略的利弊得失。

名人推薦

  與自然科學比,社會科學有兩大弱點:一是沒有堪比牛頓力學的基本理論,二是罕見公認的研究前沿。中國社會與政治的研究尤其如此。本書理論範式清晰,前沿問題明確,是學術著作中極為可貴的例外。中文讀者讀這本書,固然可以獲悉事實,更值得期待的是就三個問題得到出乎意料而言之成理的答案。第一,中國社會是不是健康正常﹖第二,如果不是或不完全是,那麼它發生了哪些病變﹖第三,發生病變的原因是什麼﹖書中對這三個問題的深入理解、提出問題的恰當方式、探索答案的可靠路徑,是本書英文版多次重印的原因,也是中文版面世的價值。──李連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系

  此書第一版問世之初至今一直是我首選的教學必讀書目,書中彙集多個領域的一流學者,對於中國社會的研究切中時弊要害又極具學理深度。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文集在理論深度上毫不遜色於學術專著,卻更加明暢簡潔,平易好讀。──白瑞琪教授,美國歐柏林大學政治系

  中國社會經濟轉型伴隨着激烈的社會衝突,如何認識和剖析這些衝突是學界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本書以改革以來中國的國家、社會和市場互動為基本框架,囊括了一批優秀學者對不同社會領域的衝突與抗爭的精彩分析。我願意用一句話向中文讀者強力推薦此書:要想了解中國社會的變遷、衝突和抗爭,就從閱讀本書開始!──陳峰教授,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  

  貧富分化、城鄉差異、官僚腐敗、民族問題、宗教信仰問題以及環境污染,無一不是觸發社會不滿情緒乃至民眾暴力抗爭的誘因。然而無論國家還是社會都對積怨已深的底層群眾深懷恐懼,以致於精英階層和國家政權都一致認為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壓制暴亂。但問題在於:中國政權對由此產生的財政和政治成本又能承擔到何時?

  本書對於任何想深入理解當代中國大陸社會、政治、經濟變遷的讀者來説,本書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材料。──責編,張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裴宜理 (Elizabeth J. Perry)


  現為哈佛大學政府系亨利.羅索夫斯基政治學講席教授及哈佛燕京學社社長。近期主要著作包括Challenging the Mandate of Heaven: Social Protest and State Power in China (2002), Grassroots Political Reform in Contemporary China (2007) (與Merle Goldman合編), Patrolling the Revolution: Worker Militias, Citizenship, and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2007) 以及最新出版的《安源:發掘中國革命之傳統》(2012)。

塞爾登 (Mark Selden)

  康奈爾大學東亞研究項目高級研究員和《亞太學刊》(The Asia-Pacific Journal) 主編。

  現為康奈爾大學高級研究員、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歷史與社會學教授以及《亞太學報.日本聚焦》協調人。其有關中國的主要學術著作包括《革命中的中國:重訪延安道路》(2002)、Revolution, Resistance, and Reform in Village China ( 與Friedman 及Paul G. Pickowicz 合著) (2005)、《東亞的復興──以500 年、150年和50年為視角》(2006)(與喬萬尼.阿里吉、濱下武志合編)等。

譯者簡介

夏璐


  中國人民大學講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士、碩士,香港大學博士。

周凱

  上海交通大學講師。湖北大學歷史學學士,多倫多大學政治學碩士,香港大學博士。

閻小駿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北京大學法學學士、碩士,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
 

目錄

vii 譯序
xi 裴宜理 塞爾登/中文版序
1 塞爾登 裴宜理/導論:當代中國的變革、衝突和抗爭
41 李靜君/勞工行動的路徑
73 王飛凌/戶籍制度的變遷及其引發的衝突與爭端
103 何培生/爭論中的農村空間:土地糾紛、習俗權與國家
133 崔大偉/提起訴訟還是築起路障:新型政治機制能否應對農村衝突?
167 費雪若/當代中國的女性、婚姻及國家
197 魏臺玉/控制、抵抗和適應:中國的獨生子女運動
231 景軍/中國農村有關環境問題的抗議
255 藍夢林/新型網絡教派:民間宗教、壓制及抗爭
287 趙文詞/本土化與衝突:中國的基督信仰
317 烏.額.寶力格/從民族到族群:蒙古人的身分轉換
353 各章作者小傳
 

內容連載

導論
當代中國的變革、衝突和抗爭
塞爾登 Mark Selden 裴宜理 Elizabeth J. Perry


在二十世紀末的幾十年裏,中國所彙集的令人驚異的經濟增長記錄挑戰了眾多發展經濟學家和漢學家們最樂觀的預測。這些發展成就是在克服了一系列難以逾越的經濟障礙後方才實現的,包括: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模糊的產權關係、非理性的價格、落後的交通系統、過時的銀行與證券設施以及低效率的市場。社會與政治方面的障礙—— 包括因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錯誤而產生的社會不穩定與道德淪喪、嚴重的政治分歧以及毛時代遺留下來的農村貧困和教育水準低下等問題—— 同樣構成了嚴峻挑戰。然而即使如此,不管是以人均GDP來衡量,還是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parity)、出口總量、人均收入、引進外資量、城市化水準或科技成就等其他指標來比較,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一直到九十年代並持續至新千年,中國兩位數的經濟增長率和穩步上升的人均收入的確讓整個世界豔羨不已。經濟發展令中國躋身包括東亞新興工業化國家經濟體在內的國際團體,並使其在整體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顯著提升。中國的騰飛恰恰發生在蘇東前社會主義國家相繼解體的時候。

而當許多其他經濟體—包括那些曾經輝煌的東亞新興國家—在1997年後陷入了發展停滯甚至衰退的困境時,中國仍以持續經濟增長(只是增長速度略低)的姿態跨入了二十一世紀。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裏,基於同東亞其他活躍經濟體的共生關係,以及與美國赤字經濟的特殊關係,中國已被譽為全世界最具活力的經濟體、地區性乃至全球性的經濟大國以及最能吸引外資的「磁石」。

然而,中國同樣也是一個被打上深深的社會裂痕烙印的國家,這些裂痕每每彰顯於社會階層關係、民族關係以及城鄉分化上。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也給自然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令人們開始重新思考這種高速增長的長期可持續性。由美國發端並逐步擴展至全世界的經濟衰退和金融泡沫破裂使世界各地的經濟增長驟降,令各國都面臨巨大的破產威脅。隨着中國登上世界經濟舞台,中國發展潛在的各種問題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困境出現之際顯得更為突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6
    $455
  2. 新書
    68
    $468
  3. 新書
    79
    $541
  4. 新書
    79
    $541
  5. 新書
    85
    $582
  6. 新書
    9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