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不同來源電磁場(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健康風險,是近年來台灣社會高度關切且有爭議的新興科技發展議題之一,電磁波所引發的爭議突顯出傳統自然科學所能處理的風險爭議與評估的侷限。本書從實證案例觀察出發,解析台灣電磁輻射風險爭議的本質與現階段電磁波風險治理之困境,進而討論參與式風險治理典範發展的可能,盼望藉由這種治理的新取向,我們得以提高台灣電磁波風險治理中科學嚴謹性與民主的合法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高淑芬
1991年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畢業,2002年於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曾於2003-2005年間任教於密西根州立大學社會學系,歸國後從事長期科技災害社會心理衝擊、新興科技風險溝通與風險治理以及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研究。目前任職於佛光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社會學」、「科技與社會」、「環境社會學」與「集體行為與社會運動專題」等課程。2010-2014年間擔任日本法政大學世界環境年表國際編委會委員,2014年起擔任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邱紹華
1985年省立屏東師專輔導組畢業,2000年臺南大學初等教育系畢業,2011年私立康寧大學碩士專班畢業,碩班研讀期間追隨高淑芬教授學習新興科技風險溝通與風險治理議題之研究,深刻體認到新興科技的風險不確定性與風險溝通、風險治理的課題是當前台灣公民社會需要深化探討的重要議題。目前任職服務於台南市六甲國小湖東分校,擔任教學與分校主任行政的工作。
高淑芬
1991年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畢業,2002年於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曾於2003-2005年間任教於密西根州立大學社會學系,歸國後從事長期科技災害社會心理衝擊、新興科技風險溝通與風險治理以及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研究。目前任職於佛光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社會學」、「科技與社會」、「環境社會學」與「集體行為與社會運動專題」等課程。2010-2014年間擔任日本法政大學世界環境年表國際編委會委員,2014年起擔任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邱紹華
1985年省立屏東師專輔導組畢業,2000年臺南大學初等教育系畢業,2011年私立康寧大學碩士專班畢業,碩班研讀期間追隨高淑芬教授學習新興科技風險溝通與風險治理議題之研究,深刻體認到新興科技的風險不確定性與風險溝通、風險治理的課題是當前台灣公民社會需要深化探討的重要議題。目前任職服務於台南市六甲國小湖東分校,擔任教學與分校主任行政的工作。
目錄
壹、前言
貳、科學不確定性下運用預防原則的重要性與侷限
參、「審議式風險治理」/「參與式風險治理」
肆、台灣電磁輻射的爭議與風險治理困境
伍、「參與式風險治理」應用於台灣電磁波風險治理之展望
陸、結論
貳、科學不確定性下運用預防原則的重要性與侷限
參、「審議式風險治理」/「參與式風險治理」
肆、台灣電磁輻射的爭議與風險治理困境
伍、「參與式風險治理」應用於台灣電磁波風險治理之展望
陸、結論
內容連載
在充斥著電訊科技與各類電子用品器材的現代生活中,電磁波【1】存在每個人生活環境,致使不同來源電磁場(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健康風險,例如高壓輸送電線、雷達、行動電話和基地台所發射出來的電磁波受到世界各國相當的重視,在台灣民間對各種電磁場(波)健康風險亦有相當的關注與抗爭,例如2005年1月至11月各地基地台有22,000次抗爭,並且有400個遭拆除,損失達到37億元以上(劉莉秋,2005)、2007年WiMAX抗爭、2010年教育部推動電子書包也面臨民間團體抗爭,2011年3月田尾反高壓電塔事件……等,這其中又以七股氣象雷達電磁波爭議案最為突顯。這場爭議的核心在於缺乏科學證據,且爭議的兩陣營在雷達電磁波對人體健康潛在/未來影響方面沒有共識。七股氣象雷達站在2000年開始運作後,2006年以來鄰近氣象雷達站的鹽埕社區居民發現村中各類疾病問題大量增加。社區居民懷疑他們的健康問題是與其長期暴露於七股氣象雷達站所產生的電磁波有關,要求政府拆除氣象雷達站。【2】中央氣象局則聲稱依台灣環保署和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幾個文獻【3】所設定的標準,當地電磁波是完全符合安全標準的。【4】環保人士和當地居民不認同這樣的回應,兩個陣營對科學知識與風險論述的宣稱(claim)有極大的不同。
筆者認為電磁波所引發的爭議突顯出傳統自然科學所能夠處理的風險爭議與評估的侷限;換言之,它並非純粹是一個科學上安全與否的問題,更涉及了科學不確定性和不同議題的考量,需要一個新的風險治理思維。本論文從七股氣象雷達電磁波爭議實證案例觀察【5】出發,藉由相關理論文獻的回顧,分析此案例的爭議為何?進而討論具審議民主精神之參與式風險治理典範發展的重要性。筆者首先於下節中討論在科學不確定性下運用預防原則【6】的重要性與可能有的問題;第三部分介紹「審議式風險治理」/「參與式風險治理」的觀點;在第四部分,以實證資料呈現出台灣氣象雷達電磁波爭議的主要焦點與本案例中風險治理之侷限;最後筆者討論「參與式」的風險治理取向如何能有助於滿足當前台灣電磁波風險爭議的不同風險治理需求。盼望藉由這種新取向,我們得以提高台灣電磁波風險治理中科學嚴謹性與民主的合法性,並為人民健康與環境改善提供積極性的策略建議。
筆者認為電磁波所引發的爭議突顯出傳統自然科學所能夠處理的風險爭議與評估的侷限;換言之,它並非純粹是一個科學上安全與否的問題,更涉及了科學不確定性和不同議題的考量,需要一個新的風險治理思維。本論文從七股氣象雷達電磁波爭議實證案例觀察【5】出發,藉由相關理論文獻的回顧,分析此案例的爭議為何?進而討論具審議民主精神之參與式風險治理典範發展的重要性。筆者首先於下節中討論在科學不確定性下運用預防原則【6】的重要性與可能有的問題;第三部分介紹「審議式風險治理」/「參與式風險治理」的觀點;在第四部分,以實證資料呈現出台灣氣象雷達電磁波爭議的主要焦點與本案例中風險治理之侷限;最後筆者討論「參與式」的風險治理取向如何能有助於滿足當前台灣電磁波風險爭議的不同風險治理需求。盼望藉由這種新取向,我們得以提高台灣電磁波風險治理中科學嚴謹性與民主的合法性,並為人民健康與環境改善提供積極性的策略建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折$162
-
新書95折$171
-
新書95折$171
-
新書$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