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這樣正常嗎?:那些你不方便問、或不知道該問的「身體症狀」美國健保首席醫生教你第一時間就辨識

醫生,我這樣正常嗎?:那些你不方便問、或不知道該問的「身體症狀」美國健保首席醫生教你第一時間就辨識
定價:340
NT $ 257 ~ 306
  • 作者:約翰.懷特
  • 原文作者:John Whyte
  • 譯者:黃庭敏
  • 出版社:大是文化
  • 出版日期:2014-06-2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770377
  • ISBN13:9789865770372
  • 裝訂:平裝 / 28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想翻轉老化?或希望好好照顧爸媽?

  你不能只是煩惱,要有醫學知識當後盾。
  尤其是「中年」開始,皮膚、關節、視力、聽力有了顯著變化,
  體態、腸胃、泌尿功能都不如以前耐操——甚至和伴侶的性關係,
  那些你不好意思問醫生、以及問了查了還是不懂的,這裡統統告訴你。  

  本書作者是探索頻道首席醫學專家、前美國健保決策首席顧問約翰‧懷特,
  在書中他清楚解釋隨著年齡增加會發生的事,
  在各種老化狀況中,哪些是異常要提高警覺,哪些屬於正常、你絕非特例不用擔心。
  教你第一時間就懂得辨識 : 這是病了還是老了,可以逆轉嗎?

  ◎老是忘東忘西,這是失智嗎?
  ‧偶爾忘記是正常,但熟練的事如打球、下載等,忘記怎麼做就有問題。
  ‧忘記鑰匙放哪裡是正常,但如果把鑰匙放在冰箱、或忘記開哪一個鎖就是異常。
  ‧你會需要更多時間把事做好,但智力不會變差,所以如果無法按照指示做事就是異常。

  ◎不是在打瞌睡,就是睡不著……要小心
  ‧年紀大的人睡眠不需要更多,也不需要更少,七到八小時之間才是對的,
  如果晚上常沒睡好,通常有其他疾病或原因,必須盡快處理。
  ‧老化會減少深度睡眠時間與做夢次數,但不會影響入睡時間的長短,
  入睡時間通常是十到十五分鐘,超過這時間就是很難入睡。

  ◎常這兒疼那裡痛、怎麼吃怎麼治?
  ‧年紀大的人身上常疼痛,這是正常的,但痛到怎樣算異常?
  要看疼痛的位置、性質(抽痛、刺痛、還是帶有灼熱感的痛……)、
  會不會轉移位置、疼痛的程度、疼痛的時間。

  ◎你一天上幾次廁所?
  ‧老化會導致膀胱肌肉控制力變差,會更常上廁所,
  但晚上起床上廁所三次以上、一天上八次以上,就是異常。
        
  ◎老人通常很「蕃」?別以為這正常
  若堅持一天洗上百次手,或出現其他會影響日常生活的固執行為,這就是異常。

  另外,懷特醫師也要告訴你,想延緩老化,以下這些保健知識不可缺:
  ‧一次曬太陽半小時,一周二次,或每天曬十五分鐘太陽,就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
  ‧中老年人比年輕人更需要運動,原則是一周至少五天,一次至少三十分鐘,讓呼吸有點侷促的任何運動都可以。如果你沒時間運動,就做伏地挺身。
  ‧肌肉練太勤,不練的話會變成肥肉?大錯特錯。肌肉和肥肉是兩種不同構造的組織。
  ‧預防視力老化,一次一分鐘、一天做幾次的眼球操,是有效的。
  ‧睡前兩小時不要喝水,以免半夜老是起床影響睡眠。
  ‧一周至少吃兩次魚,可以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

  人都會老,但懂這些醫學知識,你的身體和外表,會繼續年輕幾十年。
  從維持髮量到維護膚質,從對抗中年發福到老年人如何保護骨本……鉅細靡遺,淺顯易懂,美國健保決策的首席顧問名醫懷特,給你最新最正確的知識。

本書特色
 
  ‧症狀大全  從頭到腳,從裡到外,所有你不知道該怎麼問的身體問題,完全解惑。
  ‧自我辨識  正常與異常,差別在哪裡,教你清楚辨別。
  ‧自我檢測  聽力、失智、憂鬱、疼痛,怎樣程度該就醫,提供檢測。
  ‧最權威——

名人推薦

  台灣首席家醫科醫師  林青穀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醫師  彭莉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約翰.懷特(John Whyte)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學位,目前在探索頻道擔任健康醫學教育的首席醫學專家及副主席,他策劃一系列的醫學知識教育內容,包括電視節目、網路資訊和DVD產品,不僅吸引一般非專業的大眾收看,也受到專業人士的喜愛。

  懷特醫師曾任美國聯邦醫療部門代理部門主任。懷特醫師身為部門主任、衛生官員和資深顧問,在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裡,他是負責有關全國健保決策事項最多的人。

譯者簡介

黃庭敏


  台灣大學外文系、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外商銀行。

  曾從事藝術、歷史、論文、醫學、影視字幕等中英翻譯工作。認為翻譯是種享受、也是持續一生的學習。

  譯有《那些你不解的行為,心理學家都有答案》(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目錄

推薦文一  把最權威的家庭醫師請回家   林青榖醫師
推薦文二  翻轉老化,或者照顧爸媽,得以醫學知識當後盾   歐尼爾醫師

第一章   不顯老、不病變的皮膚,濃髮如何常駐 
皮膚的結構有三層 
為什麼會有皺紋? 
越老臉皮越薄、越透明 
曬太陽和抽菸:很時髦?但也很傷! 
你的瘀青多久才復原? 
頭髮變細、變少 
指甲變黃、變暗 
皮膚的常見症狀 
皮膚長出怪東西 
皮膚癌:有致命的危險 
自我檢查皮膚的五個重點 
哪些抗老藥物真的有效? 
診所的皮膚療程,大概有哪些? 
治療落髮:外敷或植髮 

第二章  中年變胖、老年變瘦,年紀大更要練肌肉 
新陳代謝變慢、自然變胖了 
代謝率:變胖變瘦都和這有關 
肌肉變少、脂肪變多 
肌力運動,幫你維持強壯的肌肉 
四十後會變胖、七十後會變瘦 
年齡、身高、體重、活動量,決定你的熱量需求 
身高為什麼會縮水? 
有沒有維持身材的神奇藥物? 

第三章  打嗝、放屁……怎麼這麼多奇怪的聲音?
人體的消化系統超過九公尺! 
打嗝、放屁和便秘、腹瀉…… 
常見的大腸癌是怎麼回事? 
「我覺得我有潰瘍……」 
「沒膽的人」,還真的有 

第四章  你一天上幾次廁所? 
小便的學問很大
「體內」的尿液是無菌的 
誰最可能有泌尿問題? 
小心,夜尿常會引起意外 
可能的檢測和處理過程 
蔓越莓汁能預防,不能治療 

第五章  忘東忘西,這是失智嗎? 
二十五歲開始,大腦每年縮小二% 
變老,不會讓你變笨 
擔心自己太健忘?恭喜,你沒失智 
忘記熟練的動作,就該注意了 
大家最害怕的:阿茲海默症 
擔心失智?先做一下測試 
數獨、猜字謎、閱讀,幫大腦保持靈活 
不想被送進療養院的話…… 

第六章  看東西變得吃力?當然。但怎樣算眼疾?
眼球,就像照相機 
看菜單、查帳單,都開始吃力 
空中有斑點在漂浮 
藍色、綠色,到老分不清 
這些是眼疾,都需要治療

第七章  聽不清楚?一邊耳朵還是兩邊? 
六十歲後,聽力開始衰退 
聽力受損的高危險群…… 
怎樣才算太大聲? 
聽力喪失有兩種情形 
聽力衰減的檢測方法 
和耳朵有關的問題…… 
助聽器放大聲音、人工電子耳刺激神經 

第八章  不是在打瞌睡,就是睡不著。要小心 
睡眠的階段:從淺到熟睡 
你花多少時間入睡? 
白天小睡:很常見,但不正常 
睡眠時間不必增加、也不必減少 
夢遊沒大問題,日落症候群要小心 
打鼾的人,其實睡不好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嚴重的健康問題 
安眠藥不是治療睡眠的好方法 

第九章  常這兒疼、那裡痛,怎麼吃?怎麼治? 
注意疼痛的位置和性質 
急性和慢性疼痛 
疼痛的治療方式 
老年時常見的疼痛 
營養品,理論上有效 
要預防疼痛,你現在應該做的事 

第十章  做愛做的事,可不可以不受限制?
興奮的生理反應 
女怕乾澀、男怕不舉 
不算正常的私密問題
我想吃壯陽藥,可以嗎?
壯陽藥可以長期吃嗎? 
自然的另類療法 
老年人也要注意性病 

第十一章  更年期,和女人味 
停經與更年期,哪裡怪怪的? 
荷爾蒙療法的利與弊 
不用荷爾蒙療法,還有其他選擇嗎? 
乳癌:女性最大的恐懼
乳房X光篩檢,幾歲開始做?頻率呢? 
居家自我檢查,平常就可以做
心臟發作的典型,與非典型症狀
你有這些危險因素嗎?
降低心臟病機率的方法 
保護骨本,可以怎麼做 
你的骨骼正常嗎? 

第十二章  攝護腺、睪固酮,男性要雄風
男性雄風的由來 
四十歲開始,睪固酮逐年下降一%
男性更年期症狀,不比女性少 
每天早上測量最準 
睪固酮補充療法,不能長期採用
顧男性雄風?還是要罹癌風險? 
攝護腺癌篩檢做不做?傷腦筋 
青春之泉? 

第十三章  老人通常很「蕃」?別以為這正常 
二五%的成年人有心理疾病 
你會一直覺得難過嗎? 
無法集中注意力? 
腦子出現無法控制的想法 
不是每個人都有煩惱嗎? 

第十四章  吃藥當吃補,不吃渾身不舒服…… 
藥物依賴比吃禁藥的人多 
法國人天天喝酒又沒心臟病? 
怎麼知道自己喝多了? 

第十五章  挑醫生、選醫院,該這樣聰明主張 
住院前:先寫好幾份文件 
住院時:不一定要乖乖聽話 
出院後:務必搞清楚藥怎麼吃? 
小病不必上大醫院 

附錄 不同年齡層該做哪些健康檢查項目?
 

推薦文一

把最權威的家庭醫師請回家 台灣首席家醫科醫師  林青穀


  當過台大家庭醫學科總醫師後,隨即拿到家庭醫學專科醫師資格的我,在台北最精華的大安區成立台灣第一家家庭醫學科專科診所,已經邁入第二十六年了,總計超過百萬多人次在我的診所進出,接受我們團隊的診治。
  
  轉眼間,我也是中老年醫師了,雖仍常常上電視廣播,到各地演講,也出書談健康之道。但畢竟,看診和演講的時間有限,且通常針對病患眼前的症狀,或演講的題目,來談相關的醫療保健知識,總是覺得還有很多重要的健康資訊,無法完整傳達給聽眾,而覺得遺憾。所以,多年來,我總是希望能看到一本書,能以忠實、坦誠的態度,不誇張療效、不和商業利益掛勾,寫出平常就能參考的醫學知識,我就能推薦給需要的朋友。
  
  你現在手上的這本書,就是我期待已久的好書。
  
  隨著年紀變大,人體器官功能漸漸失去敏感度、力度、強度、速度,有些是老化現象是正常的;但你我都需要知道:哪些是正常的器官功能退化,哪些是嚴重疾病的警訊?
  
  探索頻道首席醫學專家、前美國健保決策首席顧問約翰‧懷特,清楚講解器官的功能,還要教你如何在小變化中辨別正常與異常,比起我這個都會小醫師,懷特醫師是完整的醫學專家。但他也能和我們第一線的醫師一樣,從病患的角度看問題。所以,一般人關心的問題,他也都會提出來。
  
  比如說,年紀變大之後,一般人最怕的就是失智問題。隨著年紀變大,記憶力變差是正常的,但因為不知道如何判斷症狀,大家會害怕,自己或身邊的家人是不是得了失智症,內心總是非常恐慌。本書清楚告訴你,判斷記憶力變差和失智的徵兆:
  
  ‧偶爾會忘東忘西是正常,但熟練的事如打球、下載等,忘記怎麼做就有問題。
  ‧偶爾忘記鑰匙放哪裡是正常,但如果把鑰匙放在冰箱就是異常。
  ‧你會需要更多時間把事做好,但智力不會變差,所以如果無法按照指示做事,就是異常。

  本書談到一般人常見的睡眠問題,也很精采、實在。其他精彩內容還包括:皮膚、頭髮、視力、聽力、消化系統、心理健康、更年期問題,所有你需要的基礎知識、目前醫界的治療方式、及平常就可以做的保健之道,本書都能詳盡論述說明,值得希望更健康的朋友,買來一再詳讀。
  
  如果你還年輕身壯,從健康時期就開始保養身體,效果最好。這本書就像你的家庭醫師,可以讓你隨時諮詢任何養生常識,不必被誇大不實的廣告欺騙,花了大筆冤枉錢。
  
  另外,如果家中長輩天天喊身上哪裡痠、哪裡痛,你也得知道是不是大毛病,而且他們現在的問題,你以後也可能也遇得到。
  
  這本書,你要為自己讀,也要為家中長輩讀。
  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關心自己與家人健康的你。

推薦文二

翻轉老化,或者照顧爸媽,得以醫學知識當後盾 美國預防醫學研究中心創辦人暨總裁、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臨床教授 迪恩.歐尼斯醫師


  曾經有位患者跟我說:「變老真是爛斃了!」其實,變老真的沒有那麼糟。

  最新的研究指出,我們的身體比想像中來得更有活力。以前我們認為變老之後,理所當然就會生病、就會有狀況,其實,有些情況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如果徹底地改變生活方式,有時候老化的情況還可以翻轉。這些新的研究發現,它為很多人帶來新的盼望和選擇。

  如果你是嬰兒潮世代的人,市面上有很多書在教人如何照顧年邁的父母、如何為退休做好財務規劃、如何安排以後的閒暇時間,這些書多到可以把你淹沒了。

  照顧年邁的父母的確很辛苦,但是學習克服自己身體和心理的變化,可能更令人不知所措。在美國,嬰兒潮世代約有七千八百萬人,他們對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感到憂慮。如果你也是嬰兒潮世代的人,你可能會想找一本醫學指南,可以陪伴你度過這些問題,那就是這一本書了。

  很多人覺得開口向醫生問日常生活的問題,真的很不好意思,甚至也不敢向家人或朋友求助,像是皮膚、關節、新陳代謝、眼睛、記憶力會有什麼變化?和伴侶的關係和性生活又會怎樣?腸胃的問題就更不好意思提了。

  很多人以為,變老自然就會有健康的問題,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其實這些問題通常都是可以避免,或是可以治療的。他們可能會有疼痛、沮喪、視力衰退、尿失禁、性功能障礙和其他的問題,生活品質也因此受到影響,只因為他們以為這些問題是正常的,甚至還以為,以後免不了會有心臟疾病、關節炎、骨質疏鬆症、乳癌或攝護腺癌等疾病。

  抗老、凍齡、變年輕? 醫學權威這麼說

  本書是一本中年人和老年人必備的指南,書裡清楚解釋隨著年齡增加會發生的事,包括身體變化的情形和原因。你可以預期記憶力、情緒、生理機能和人際關係方面,會發生哪些變化。最重要的是,在各種老化症狀中,哪些是異常的變化,你就要提高警覺,盡快去就醫治療。值得安慰的是,不管你碰到什麼樣的身體變化,你都不會是特例,現在也有相應的醫學知識或治療方法。所以,不必太過擔心。

  另外,大家都很關心外表和心情,怎麼樣可以變得更年輕。根據醫學研究,現在已經知道,我們可以藉由健康的飲食和運動計畫,來減輕或預防以前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像是變胖、關節衰退、肌肉萎縮等。書中也會解釋常見的老化原因,讓你在考慮抗老治療時,你會知道哪些治療可能有效,而哪些是昂貴、誇大不實的藥物或療程,就可以做出聰明的選擇。

  現在在美國,每十個成人中有四個人使用所謂的「補充與另類療法」,本書也會討論到最可靠、且經過科學證實的療程。

  「補充與另類療法」包含多種醫療照護系統、實務和產品,像是針灸、脊骨神經醫學、冥想、按摩和深呼吸的技巧,通常不被視為正統醫療,但是因為這種療法比主流的治療來得便宜,而且可以自學、當作自我保健的方式,非常受歡迎。大部分的書不會同時收錄正統與另類療法,本書統合兩者的優點,方便大家參考。

  這本書會讓大家知道,自己經歷的身體變化是否正常?需不需要就醫?還是自己就可以處理好的小毛病?本書想提供所有人在面對這個人生階段時,必須知道的醫學知識,而且也會特別關注,很多讀者沒有被好好解答的疑問。另外,本書也會提供資訊,幫助讀者度過老化的身心變化,讓你可以更有活力、更健康和更快樂,面對人生的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和後面的歲月。

  本書作者懷特醫師是探索頻道的首席醫學專家,與美國聯邦政府健保決策的首席顧問,在本書中提出獨特的看法和最新的資訊。生活的品質和壽命的長短一樣重要,懷特醫師會教我們如何兩者兼顧。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皮膚問題

請先回答以下是非題:
(   )1.老了瘀青就不會好。
(   )2.只有男人才會禿頭,女人不必擔心這個問題。

你的瘀青多久才復原?

我小時候,好像每個星期至少都會弄傷身體某個地方一次,不是撞傷、瘀青,就是破皮,但這些小傷口很快就會癒合,一點疤痕也不會留下。但是現在,小破皮、小擦傷都要花很久時
間才能好,就算好了,也會留下一塊顏色不均的地方。

為什麼呢?這和表皮有關。表皮是皮膚的最上一層,會不斷地生長和更新,這種過程是你弄傷時,皮膚自我修復的方法。這個自我修復的過程,會隨著年紀變大而緩慢下來。因此,傷
口癒合的速度會越來越慢,傷口感染的機率也會增加。

和表皮一樣,真皮的復原也隨著變老而變慢。因為復原需要特別的白血球介入,來清理傷口,並通知其他細胞分工合作。皮膚細胞必須複製和成長,還需要形成新的血管,這些過程都會因為變老而變慢下來。

對健康的年長者而言,這些改變可能沒什麼大不了,因為傷口還是會復原,只是速度慢一點點而已。但如果有慢性疾病,像是腿部血液循環不良、糖尿病或癌症,復原過程遭到破壞或比一般人慢,問題可能就會變糟。如果有小破皮或小瘀青,過了很久才復原,就要特別謹慎,這點很重要。如果傷口破皮很深,一定要擦抗菌藥膏,並時常更換繃帶。如果發現傷口很久才癒合,久到不正常,或是看起來變得更糟而不是慢慢變好的話,就是該就醫了。

頭髮變細、變少

雖然男性一向比較關心禿頭問題,但其實女性也有女性雄性禿的情況。女人發現掉髮的年齡比男性晚很多,而且一般來說,過了更年期才會開始掉髮。女性通常會整個頭的頭髮全部變細。然後會發現,女性雄性禿會發生在頭頂和後腦杓的地方。我的女性患者告訴我,禿在這種地方讓她們很難堪。我知道這麼說都無法安慰到她們,但這是老化的正常現象。

在這時候,你可以預期身體其他部位的毛髮也逐漸變稀疏,但是剩下來的毛髮常會變粗、變硬。看一下年長的男性,你大概會發現他們眉毛濃密,鼻毛和耳毛也比較粗。年紀大的女性常常覺得要處理臉毛很辛苦,以前明明都不會長的,現在卻有臉毛了。如果你想修除臉毛,沒關係,只要不刺激到皮膚就好了。要記得,年紀大的人皮膚如果受到刺激,復原能力沒有那麼好。

不過,有些掉髮情形不是老化的正常現象。如果你突然開始掉髮(持續好幾個月);或是掉髮跟頭皮極癢有關;或是你覺得很疲累,這時候你就該就醫了,因為這可能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而是其他問題如甲狀腺有問題或營養不良。

是非題正確答案:X、X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6
    $257
  2. 新書
    79
    $269
  3. 新書
    79
    $269
  4. 新書
    85
    $289
  5. 新書
    9
    $306
  6. 新書
    9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