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讀寫障礙

戰勝讀寫障礙
定價:450
NT $ 414 ~ 428
  • 作者:Sally Shaywitz
  • 譯者:呂翠華
  • 出版社:心理
  • 出版日期:2014-03-1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915818
  • ISBN13:9789861915814
  • 裝訂:平裝 / 42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Shaywitz博士是閱讀與讀寫障礙症領域裡,居全世界領導地位的專家。她利用最新科技的突破,包括腦造影研究—許多是在她自己的實驗室所完成—掀開閱讀困難這位主角的神秘面紗,並說明有讀寫障礙的孩子能如何得到幫助而成為一位優秀閱讀者。她不但探討在幼兒身上的早期診斷,也同樣討論針對年紀較大孩童、年輕人和成年人的診斷。

  Shaywitz博士並規劃一套針對強化閱讀所設計的家庭教育方案,引導父母如何為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以及如何與老師合作;並建議如何提升及維護孩子自尊的方法。她在本書中提供了練習、教學輔助、電腦軟體相關資訊以及許多無價的資源。

  Shaywitz博士解除圍繞在讀寫障礙症周遭的無知障礙,並以知識的撫慰取代。這裡有你可信賴的來源,你能使其轉變為所需要的資訊、建議、引導與解說。簡而言之,這本書為所有有閱讀困難的人及其家人、老師提供幫助—也帶來了希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Sally Shaywitz


  醫學博士,是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小兒科教授,並且是耶魯學習與注意力研究中心(Yal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earning and Attention)的共同研究主任。她是國家科學院醫學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及國家閱讀諮詢委員會(National Reading Panel)的會員,並榮獲以出版醫療期刊出名的卡索‧科尼(Castle Connolly)醫學公司選拔為全美頂尖醫師。Shaywitz博士經常在全美各地演說並出現在CNN、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及今天(The Today Show)等電視媒體上。

譯者簡介

呂翠華


  學歷:美國愛荷華大學特殊教育哲學博士

  曾任:
  國小特教班教師、助教、講師、啟智教育師資訓練執行秘書、特殊教育中心主任

  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常務監事

  譯作:
  《普通班教師的教學魔法書:改造學習困難的孩子》
  《發現不一樣的心智:一本關於學習能力與學習障礙的小學生讀物》
  《其實融合很簡單:教導障礙學生的450個策略》
  《人生就在眼前,你準備好了嗎?》
  《戰勝讀寫障礙》
  (以上皆由心理出版社出版)
 

目錄

PART 1 閱讀與讀寫障礙的本質
第1章 知識的力量

第2章 讀寫障礙的歷史根源
先天性字盲症的背景

第3章 讀寫障礙的完整面貌:
誰有讀寫障礙及這段期間會發生什麼事
康乃狄克縱貫研究
閱讀與閱讀障礙的模式
讀寫障礙的盛行率
我們知道有些女孩有讀寫障礙
隨著時間過去的讀寫障礙

第4章 為什麼有些聰明的人無法閱讀
Alex
Gregory
為何Alex和Gregory有閱讀的困擾
語音模式

第5章 每個人都會說話,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閱讀
粒子原則
閱讀比說話更困難
破解代碼

第6章 解讀大腦
將大腦功能定位
大腦如何閱讀
革命:解讀心智

第7章 運轉中的大腦會閱讀
大腦的基本地標
看見大腦在閱讀
將一切組裝一起
讓科學發現為你工作8

PART 2 診斷讀寫障礙  
第8章 讀寫障礙的早期徵兆
讀寫障礙的最早徵兆
鑽進你的遺傳根源,找出讀寫障礙的跡象
對讀寫障礙的迷思與誤解

第9章 讀寫障礙的後期徵兆
緩慢的閱讀者
判斷孩子的進展

第10章 我的孩子應該接受讀寫障礙鑑定嗎?
幼年期的讀寫障礙徵兆
從小學二年級起的讀寫障礙徵兆
在年輕人與成人身上的讀寫障礙徵兆
在較高層次思考歷程的優點徵兆
得到幫助

第11章 在學齡兒童身上診斷讀寫障礙

第12章 鑑定有風險的兒童
父母能做什麼

第13章 診斷聰明的年輕人
診斷
Nikki

PART 3 幫助你的孩子成為閱讀者
第14章 所有孩子都能被教會閱讀
引導你的基本原則

第15章 幫助你的孩子破解閱讀密碼
密碼的第一部分:有關聲音的建議
密碼的第二部分:把它寫下來
在幼兒園提供適合教學的重要性
你的孩子是否正在往閱讀前進的正確道路上?

第16章 幫助你的孩子成為閱讀者
把短的單字發出音來
拆解更長的單字
你能做些什麼來幫助你的孩子

第17章 幫助你的孩子成為熟練的閱讀者
教導流暢性:什麼是最有效的
父母能夠幫忙建立流暢性
文字的意義
父母應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PART 4 戰勝讀寫障礙:將閱讀困難者轉變為熟練閱讀者
第18章 Sam的閱讀課程:一個有效的模式
成功的閱讀介入所包含之要素

第19章 教導讀寫障礙兒童閱讀
1.學習正確的閱讀文字
2.從正確性到流暢性
3.回答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第20章 幫助成人成為更好的閱讀者
第21章 選擇學校
第22章 保護並教養孩子的靈魂
第23章 調適:搭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橋樑
從理論到實踐
回答最常見的問題
未來:希望的時刻到來
結語:像那樣的人……
John Irving
Wendy Wasserstein
Stephen J. Cannell
Charles Schwab
Graeme Hammond
Delos M. Cosgrove
Gaston Caperton
參考文獻
 

推薦序 

閱讀「讀寫障礙」 解讀「讀寫障礙」


  本校洪老師囑央我為呂翠華教授譯作《戰勝讀寫障礙》寫序,我先是心頭一沉,那壺不開提那壺,讀寫障礙對於小兒神經科醫師就如同時間對於基督教聖者奧古斯丁(St. Augustine)一樣:「沒有人問我,我就很清楚,但如有人問我,我即一頭霧水」。閱讀(reading)一般認為攸關視、聽、讀三個層面,讀寫障礙的神經病理機轉眾說紛紜,從視覺區,聽覺區,語言區,角迴(angular gyrus),腦島(Insula)都曾經被提起,成為難以釐清的百慕達三角洲。但看到作者大名,卻使我眼睛一亮,Sally Shaywitz教授不但是世界上頂尖的讀寫障礙研究學者與醫師,也是小兒神經教科書〈讀寫障礙〉章節的撰寫人,為了要先睹為快,只有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令人又愛又怕的任務。

  人類的社會行為是由基因,到神經系統,以至文化、教育和社會體系所建構的價值系統交互作用,產生錯綜複雜潛在變化。一般而言,生物性演化屬達爾文模式(Darwinian),是緩慢而不容易立竿見影的,但文化的演化屬拉馬克式(Lamarckian),是可以在較短時間創化的。人類演化的方向是同宿同棲,相互依賴也相互折磨,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語言與符號,也構成文化現象的深層結構。人類是唯一藉語言來溝通的物種,語言的基因模組(language module)建立源遠流長,可追溯至百萬年前,而可能直到五萬年前才形成「智人」(Homo Sapiens)的一種優勢溝通模式。語言可以很自然的學會,孩子通常是會說話後才學會讀和寫。讀寫是較近代的人類成就,比較傾向於文化演化。閱讀模組(reading module)並未連結到人類大腦,它必須「借殼上市」,利用語言的生物模組(biological module)精確轉換而成。初學閱讀者必須學會如何破解印刷文字,學會去轉換在紙上一行行,毫無意義的符號,以便為一個只能辨別語音代碼,強大的語言機制所接受。而最重要的關鍵即是音素覺識(phonemic awareness)能力,字母連結了音素,便不再是紙上毫無意義的符號,文字轉變成語言,印刷文字轉譯成語言代碼,口頭語言的神經迴路準備就位開始接受、處理。單字解碼成音素,語言系統自動進行處理,閱讀代碼(reading code)就破解了。

  這本書也明白告訴我們,閱讀過程是由解碼與理解兩大支柱所構成的。讀寫障礙的孩子之所以可能是非常聰明而且深具學習動機,卻在學習的過程遇到層出不窮的閱讀問題,並連帶的影響其拼字能力、檢索文字、字發音清晰度和事實的記憶,甚至被誤認為智能不足,主因是語音缺陷阻擋了解碼,妨礙了字詞的辨識,阻斷應用高階的理解技能去取得字詞的意義。可以說「讀寫障礙」的患者是如假包換的無「印」良品。在原始部落社會,讀寫障礙的患者可以是以「武功」打天下的英雄,而在一個重視文字與符碼的現代,生不逢辰的他們備受困擾,很難以「文治」來取得利基。

  拜現代科技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之賜,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腦」在閱讀,至少已識別出兵分三路兩組負責閱讀的神經徑路。一組路線是針對初學閱讀(beginning reading),是緩慢而善於分析,包括頂─顳葉區和額葉的表達語言布洛卡氏區(Broca s area),能夠將字的拼字、發音與字義分析瞭解,並永遠儲存於快速途徑,也就是第二組閱讀熟練者所依賴的枕─顳葉區,只要一看到被印刷出來的字,這個字的字形及其相關訊息,立即自動活化起來。正常的人在閱讀時,左側後腦的神經系統包括頂─顳葉區與枕─顳葉區是活化的,而讀寫障礙的患者後腦閱讀系統活化不足,而前腦布洛卡氏區反而代償性的過度活化。如此透徹的研究結果明白顯示讀寫障礙的核心問題在於語音,將印刷文字轉換成聲音的功能障礙,在患者被要求將文字連結在聲音時,確實看到了迴路故障之證據。作者更進一步應用fMRI的「觀音」功能,讓孩子接受閱讀實驗計畫,也證明及早接受有效介入的孩子,有可能發展成正確與流暢兩者兼具的閱讀者。

  譯者呂翠華教授畢業於中央大學中文系,並獲得美國愛荷華大學特殊教育博士,現在擔任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常務監事,有了這樣跨專業深厚的學術背景與文學才華,才能以洗練流暢的文筆,將深奧的腦神經科學以及繁複的醫學治療過程,精準正確的翻譯出來,達到「信、實、美」的境界,成為神經科學專家、教育先進,甚至家長、一般民眾雅俗共賞的好書,對於國內讀寫障礙孩子的治療與教育更點燃了一盞明燈。日本學者的研究,無論在漢語系或 名文字,讀寫障礙的罹患率皆比英語圈來得少,我個人有興趣的是到底是因為初學閱讀頂─顳區處理漢字與 名相對單純的音素比較不會出現障礙呢?還是熟讀閱讀之枕─顳區認識象形文字的漢語字形比較容易呢?也許值得國內外學者專家更進一步探討研究。

  最後以蔡琴傳唱至今的名曲〈讀你〉來祝福讀寫障礙的患者都能戰勝讀寫障礙:「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春天。喜悅的經典,美麗的句點」。

王本榮
慈濟大學校長 小兒科教授

譯者序

  閱讀是一項複雜的心智活動,這看法一直是實驗心理學探討的部分。閱讀行動包含許多最複雜的心智運作(H€鷡en-Tengesdal, 2010),閱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根據單純的閱讀本質觀(Simple View of Reading)(Gough & Tunmer, 1986; Hoover & Gough, 1990),熟練閱讀需具備兩種關鍵能力:識字(word recognition)及語言理解(language comprehension)。識字是指讀者能高效率的解碼字詞、快速發出單字字音,透過語言經驗觸發字詞辨識;而語言理解是指讀者對事實、概念、字彙、語言和文本組織、語文推理及策略擁有知識(H€oien-Tengesdal, 2010; Stuart, Stainthorp, & Snowling, 2008)。

  單純的閱讀本質觀強調,識字和語言理解能力是讀者能有效理解書面材料的最關鍵技能。孩子可不可以成為一位熟練閱讀者,端視這兩種能力是否充分發展。換句話說,孩子若無法準確及流暢地破解書頁上字詞,他將難以理解文本意義;而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若是不佳,即使他能辨識字詞,也未必能理解文本含意。識字是閱讀的內在能力,它反映讀者有破解印刷文字的需要,而語言理解則是與讀寫有關的所有學習領域必備能力(Fletcher & Lyon, 1998)。父母培養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應早於識字技能之前,並應與識字能力同時並行發展(Stuart et al., 2008)

  閱讀能力的獲得與否,對孩子的終生幸福影響極大,在重視讀寫能力的社會裡,如果一個年輕人無法學會閱讀,那麼他對自我實現、人生目標的期待將會減少。總之,當孩子在學習閱讀出現困難,這不僅是教育問題,也將會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Lyon, 1998)。

  閱讀能力是識字和語言理解的總和,這句話聽起來簡單,但學習閱讀往往比人們想像得更困難。在閱讀萌芽階段,音韻覺識(phonological awareness)能力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初學閱讀者對察覺口語語詞的聲音有困難,他將很難進行字詞解碼或繼續試探生字,閱讀流暢性的發展將會受阻,可能導致他的閱讀理解能力變得更差、學習成果有限、無法享受閱讀樂趣。在閱讀發展的初始階段,音韻覺識能力的建立及練習至關重要。當然,孩子也必須在解碼和識字技能的發展達到流暢性和自動化。想想看,初學閱讀者的專注力和記憶容量就是這麼多,如果他用費力、缺乏效率的方式認讀字詞,那麼他是不可能記得他讀過的字,更別說把想法與背景知識連結了。因此,讓孩子理解及享受他所閱讀的,這個閱讀的最終目標可能是無法實現了。

  學習閱讀並非自然的歷程(Fletcher & Lyon, 1998; Lyon, 1998),不同於學習說話,初學閱讀者須覺察他所學符號在書寫系統裡所代表意義為何(Fletcher & Lyon, 1998)。對初學閱讀者而言,書寫符號的本身是抽象的,而且在不同的語言會以不同方式被創造,以用於表徵口頭語言的要素。如果學習閱讀的過程是自然的,這世界上就不會仍存在部分文化,儘管保有了豐富的口頭語言,卻尚未發展出書面語言。
  強讀者具備良好的音韻覺察能力,瞭解字母、語音對應的拼讀原則,能以快速、流暢的方式應用這些技能,字彙及語法能力佳,並能將閱讀與自我經驗產生連結,而在這些領域的任何困難都可能阻礙閱讀發展。相關研究也證實,孩子在音韻覺識技能發展的缺陷,不僅能預測學習閱讀有困難,也會對閱讀習得產生負面影響。對閱讀發展而言,音韻覺識是必要能力,卻非足夠的(Lyon, 1998)。

  有關讀寫障礙的定義很多,最完整的定義來自Lyon、Shaywitz與Shaywitz(2003)的研究:讀寫障礙是一種特定學習障礙,有其神經生物學成因,其特徵是在準確及(或)流暢識字及解碼能力方面呈現困難,儘管讀寫障礙者的智力正常。這些非預期困難通常是由於語言要素之一的音韻缺陷所導致(Lyon et al., 2003, p.2)。

  讀寫障礙是一種以語言為主的學習障礙(language-based learning disability)(Catts & Kamhi, 2005),會導致個體在特定語言技能有困難,特別是閱讀。讀寫障礙者通常也會在其它語言技能,如拼字、寫作及單字的發音遭遇困難。閱讀障礙是最廣為人知及最被仔細研究的學習障礙領域,80%的學習障礙者其主要困難是在閱讀(Lerner & Johns, 2013)。正因為如此,閱讀障礙和讀寫障礙的專業術語將在本書中互換使用。

  當與父母和老師討論孩子所遭遇的閱讀困難,從他們身上,我們都聽到過類似問題,也在他們的眼中看到困惑。什麼是閱讀障礙?大腦科學告訴我們哪些閱讀障礙的訊息?而這些訊息對父母及教師所代表的意義為何?《戰勝讀寫障礙》之原文書名為Overcoming Dyslexia: A New and Complete Science-Based Program for Reading Problems at Any Level,作者Sally Shaywitz博士為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小兒科教授。作者在美國享有極崇高之學術地位,長期致力於探討大腦功能與兒童學習之關聯,並帶領研究團隊執行多項決定性研究。本書的目的是為讀寫障礙者與其父母、教師解開讀寫障礙的謎團,提供有關讀寫障礙的基礎知識,幫助讀者對閱讀障礙的基本特徵有更深認識。目前大腦科學及其與讀寫障礙者的關聯,在這部分的更深入瞭解,對讀寫障礙者的教育非常重要,幫助父母與教師瞭解及評估教育介入的可能性,幫助他們的孩子在學習上獲致成功、發揮潛能。

  全書共分為四篇,第一篇介紹閱讀與讀寫障礙的本質,作者詳述讀寫障礙的歷史根源,勾勒出讀寫障礙的完整面貌,以及大腦與學習的關聯;第二篇說明讀寫障礙的診斷模式,作者針對不同年齡層的讀寫障礙者,建議父母觀察的線索及閱讀障礙的徵兆;第三篇包括許多具體的教學策略,從音韻覺識活動、流暢性訓練到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建議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成為熟練閱讀者;第四篇則聚焦實際案例,以有效教學模式為例,指導父母如何為孩子選擇學校、尋求調適及戰勝讀寫障礙之道。

  本書之珍貴在於Sally Shaywitz博士善用其發聲、學術專業形象與睿智,讓讀者看到每個人都可以知道如何克服閱讀障礙,沒人能比她更瞭解讀寫障礙,或比她解釋得更清楚。本書結合了科技、實用性與知識,將我們對閱讀障礙的困惑解開,並確切告訴讀者,關於診斷、教育方案與調適,什麼是我們需要知道的。

  讀寫障礙者其實有多方面天賦,只是這些天賦難以展現在與讀寫有關的學習領域。正如Sally Shaywitz博士說:「讀寫障礙者的思考方式與一般人不同,他們的直覺靈敏,善於解決問題,能綜觀全局及切入重點,他們不會按表操課,卻很有遠見。」本書並以在商場上屢屢開創新局的人物如Charles Schwab為案例,Charles Schwab自承讀寫障礙讓他在人生得勝有餘,因為這迫使他必須往大處著眼。Charles Schwab也推薦《戰勝讀寫障礙》:「這本書為有閱讀困難的兒童與成人而寫,這本書也同樣寫給他們的家人與老師。父母將在書中辨識孩子或他們自己的問題,瞭解他們並不孤單,瞭解他們具備極大能力,以及瞭解那存在可改善困境的真實希望。」

  本人不揣淺陋,毛遂自薦翻譯Sally Shaywitz博士的經典之作。詩人余光中曾妙喻:「好的翻譯不過是某種程度的逼近,不是等於。理想的原文和譯文應是孿生,而翻譯實為一種妥協的藝術。」本書內容涵蓋層面甚廣,涉及醫學、教育、語言學、心理學等,翻譯過程務求審慎,對書中所引述研究多次查證,原文反覆推敲,中文譯本翻譯工作歷經年餘、五次校對,終於得與讀者分享這本優質好書了。

  在《戰勝讀寫障礙》付梓之際,我要衷心感謝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特別為中文譯本撰寫推薦序,王本榮教授為慈濟大學醫學院教授,是國內當今知名的醫學專家。我也要感謝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洪儷瑜教授,在我對dyslexia應譯為讀寫障礙或失讀症拿捏不定時,她所提供的精闢見解。感謝心理出版社總編輯林敬堯先生長久以來對引進國外好書的支持,及執行編輯陳文玲小姐的專業協助、對譯稿品質的精準要求及耐心等待。感謝詹秀惠、蔡信發、康來新、洪惟助教授等多位中大師長對我在漢語閱讀的啟蒙,及中大學妹慈濟大學洪素真教授的切磋,都使我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學的深奧詞彙備感親切。

  參考文獻

  Catts, H. W., & Kamhi, A. G. (2005). Language and reading disabilities (2nd ed.). Boston, MA: Pearson.
  Fletcher, J. M., & Lyon, G. R. (1998). Reading: A research-based approach. In W. M. Evers (Ed.), What s gone wrong in America s classroom (pp.49-90).   Stanford, CA: Hoover Institute Press.
  Gough, P. B., & Tunmer, W. E. (1986). Decoding, reading, and reading disability.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7 (1), 6-10.
  H€oien-Tengesdal, I. (2010). Is the simple view of reading too simpl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4 (5), 451-469.
  Hoover, W. A., & Gough, P. B. (1990). The simple view of read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2, 127-160.
  Lerner, J. W., & Johns, B. (2013).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related mild disabilities: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new directions (12th ed.). Independence, KY: Cengage Learning.
  Lyon, G. R. (1998). Why reading is not a natural proces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5(6), 14-18.
  Lyon, G. R., Shaywitz, S. E., & Shaywitz, B. A. (2003). Defining dyslexia, comorbidity, teachers'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reading. Annals of Dyslexia, 53, 1-14.
  Stuart, M., Stainthorp, R., & Snowling, M. (2008). Literacy as a complex activity: Deconstructing the simple view of reading. Literacy, 42 (2), 59-66.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2
    $414
  2. 新書
    95
    $428
  3. 新書
    95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