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古希臘詞彙中,哲學就是「愛智慧」的意思。在我的辭典裡,歷史,就是愛與恨的交織。獻身哲學的哲學家們總是「懷著一種永恆的鄉愁去尋找失落的精神家園」,歷史學家或歷史報告(紀實)文學工作者的任務,則是為活著的人們重視「伊甸園」。
今天是昨天的發展,明天是今天的繼續!
人無法割斷歷史,正如利刄不能裁斷急流。
自從亞當和夏娃偷食了智慧果之後,光明與黑暗、偉大與渺小、痛苦與歡樂、瞬間與永恆時時時交織在一起。帶給人間災難的,並不僅是那只被無數人詛咒過的「潘朵拉匣子」,更多的還是人類自己。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這五千年的時間裡所發生的一切卻並不都是那麼「文明」!從司馬遷的《史記》,到數十人合撰的《清史稿》,一部二十五史,誠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歪歪斜斜的只有『吃人』兩個字,害人、坑人、搶人、殺人、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嘴上含笑、底下使絆、子母亂倫,父子相殘等等「不該發生的故事」實在太多。真應了那句老話:「一部二十五史,不知叫我從何說起!」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芸芸眾生用自己的雙手,造起了一座座偶像──名個朝代的帝王將相,然後對他們預禮膜拜。這種「造神運動」幫了那些自己都不敢過分相信自己的帝王將相們的太忙,於是乎,周而復始地重複著一齣齣的鬧劇。
生生不息的人羣!生生不息的命運!
由於一個偶然的原因,使我對中國歷史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過去所學教科書上所不曾記載的東西。越查越多,越看越有趣。一種超然於物外的力量驅使我把這些東西寫出來。於是,我拿起了筆,嘔盡數年心血,剝去了幾十個「天之驕奴」、「天之嬌子」、「天之嬌媳」、「天之嬌戚」們臉上的神祕面紗,還其以本來面目。我不想重複「汗牛充棟」的「正史」上的記載,也不願受已凝固了的各種「名分」的約束,願意讓那支沒有佩戴「韁繩」的筆在故紙堆裡自由馳騁,寫到哪兒算哪兒。
因係「左道旁門」,所以本書側重於:(一)避「重」就「輕」,揭私泄密。本書所敍的帝王、后妃、宦官、外戚們的情況大多係正史如《二十五史》、《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等所少言,一般史學教科書亦語焉不詳或不屑(?)提及的私生活,而對別的書中大書特書的軍國大事則有意從略;(二)輯雜鉤沈,拾遣補闕。
著意挖掘歷史「死角」裡的素材。讀者朋友翻閱本書時,一定會發現在一般史書中常見的那些老面孔如秦皇、漢武、唐宗、洪武、康熙諸公都沒怎麼露面,而那些一直為史學家們所忽略的一大批「小」人物,卻搖頭晃腦地占據了本書的許多篇幅。這似乎有一點大不敬的味道。然而也只好此,若不,就不是這本書了。
我還在每篇篇首有意摘引了一首古詩或古詞古曲,意在營造一種意境。有的可能文不對題,請讀者諒解作老的匆忙。
由於作者學識所限,本書的缺點、錯誤一定很多,懇請海內外有識之士不吝指教。
張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