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瀾:相逢巨流河(精裝版)

洄瀾:相逢巨流河(精裝版)
定價:450
NT $ 356
  • 作者:齊邦媛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4-01-2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3:4711225310480
  • 裝訂:軟精裝 / 39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千川注入江河,洄瀾激盪。
  《巨流河》出版後,一波波巨大綿長的迴響正如洄瀾。
  這些文章拿在手中既溫暖又沉重,齊先生躊躇多年,因歲月催迫,終於決定將它做為一本紀念冊問世。

  本書分為評論、訪談、來函三個部份,從千篇文字精選近百篇,其中有部份訪談是手寫回答,齊先生說:

  「《 巨流河》 是我從內心深處寫給世界的一封懇切的長信,至此心願已了,留下祝願一切歸於永恆的平靜。但是旬日之內這平靜即被沖破。四年間,來自世界各角落的文字直扣我心,讀了又讀,每篇都不忍釋手。只有用一本書,在此集中最具代表性的瞭解與交流,而找回舊誼重敘生死契闊,也在此書內作個永久的相逢紀念吧。我充滿感謝與你們在書裡書外有緣相逢!」

  二○○九年七月七日,齊邦媛先生的《巨流河》在天下文化出版。她八十一歲開始寫此書,在山間養生村裡用古老的書寫方式,一筆一劃,足足花了四年時間,完成史詩場景的自傳,將家族史和個人奮鬥史悲喜交集地放置在民國百年的舞台上,讀完的人,無不心潮激湧,感嘆不已。昔日學生簡媜以「一出手,山河震動」形容此書重量;哈佛學者王德威以「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描述此書令人低迴咀嚼,一唱三嘆的感受。

  《巨流河》出版後,不僅出現洛陽紙貴的盛況,無以數計自發性的書評、讀後感出現在報章、網路;媒體紛至沓來;讀者致敬、請安、提問的函電不斷,齊先生懇請讀者以寫信代替面見,如此才稍得休養喘息的空間。

  二○一○年底,《巨流河》簡體字版由北京三聯書店取得授權,雖在少許刪節的立場上有些折衝與磨合,但終能順利出版,並立刻引起大陸讀者既廣且深的觸思。北京資深記者盧躍剛形容,這是本「拿在手裡不敢輕易打開,打開了不能輕易合上,合上了心裡卻時時牽掛,隱隱不能釋懷的書。」

  面對原本對她毫不熟悉的大陸媒體,齊先生不得不以親自書寫的方式,較精確地回答他們的提問。她同時又非常珍視她所收到的數百封貼了郵票的信(她不用電腦),也勾起她想要做一整體回答的念頭,──珍貴的《洄瀾─相逢巨流河》便慢慢成形。

  天下文化的編輯選出了大約十分之一的信函,加上最具代表性的海內外評論、訪談,濃縮精簡,涵容在這本由《巨流河》的洄瀾所形成的時空之書中。這些相逢,如此愉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齊邦媛 Pang-yuan Chi


  一九二四年生,遼寧鐵嶺人。
  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一九四七年來台灣。
  一九六八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研究,
  一九六九年出任中興大學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
  一九八八年從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受聘為台大榮譽教授。
  曾任美國聖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訪問教授,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
  教學、著作,論述嚴謹;編選、翻譯、出版文學評論多種,
  對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將台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

 

目錄

齊邦媛  序

第一部  評論reviews〈依刊登日期排序〉
01台灣篇  
一出手,山河震動                               簡媜                     
不廢江河萬古流                                 李惠綿    
台灣文學的國際推手                             單德興    
巨河回流                                  陳芳明   
巨流河到啞口海的水勢                        林文月
「我當另有天地」                               邵玉銘
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                    王德威
文學不了情                                    周慧珠
齊邦媛的歷史巨河                              陳文茜  
齊邦媛的書 孫運璿的車                          張作錦
齊家父女的台灣經驗                         林博文   
1949三稜鏡                                    王鼎鈞    
郵車真好!                                   封翁  
巨流河畔的回憶                                胡宗駒   
林太乙、齊邦媛和她們的父親們                 黃怡      
由巨流河到生命河                              殷穎  
芍藥與雪萊                                    張德明      
撒播文學種子                                   李喬
晚開的芍藥花                                   鐘麗慧
心靈的後裔                                     石家興
02大陸及海外篇
她的歷史,我們的歷史                            黃艾禾  
紙上的鄉愁且聽她這樣訴說     讀齊邦媛《巨流河》的通信     盧躍剛                           
憂患夜鶯 昆布

第二部  訪談interviews〈依刊登日期排序〉
01台灣篇
齊邦媛:痛苦是不能「經驗」的                 鄒欣寧
齊世英齊邦媛 東北心台灣情                    何榮幸、郭石城  
從容不迫                                     董成瑜
巨流河滾滾沖刷家國悲情                       張殿文
書房裡的星空                                 簡媜
02大陸及海外篇  
以書還鄉,亦喜亦悲                           吳筱羽
「你懂得我的痛嗎?」                         鐘瑜婷
「我無大怒也無大樂」
抹不掉的只有鄉音                               姜妍
「我已無家可回」
巨流河:一段溫婉回憶的政治想像                   楊時暘
「我用詩的真理寫他們 」                     劉芳
「我現在還有一個精神在」                    韓福東
歷史可以一筆帶過,文學不能
華語文學傳媒獎                              田志凌
八十歲仍心靈未老                            陳書娣
「巨流河和啞口海,存在於我生命的兩端」       李菁
潭深無波《巨流河》                          明鳳英                

第三部  來函
趙金鏞 先生
陳鴻銓 先生
潘恭孝 先生
周正剛 先生
卲力毅 先生
張鴻藻 先生
石崇禮 先生
尤廣有 先生
錢婉約 女士
張延中 先生
熊健美 女士
鄭 義 先生
黃渝生 女士
李耀東 醫師
王夢松 先生
江心靜 女士
林立仁 先生
孫守萱 讀者
昀 聖 讀者
鄭 文 讀者
楊靜遠 女士
王秋華 女士
姚 朋〈彭歌〉先生
費宗清 女士
車慧文 女士
陳太太
李照仁〈懇丁朋友〉
何懷碩 先生
林文義 先生
夏祖麗、張至璋 伉儷
張 讓 女士
喻麗清 女士
瘂 弦 先生
趙淑俠 女士
趙淑敏 女士
蔡文怡 女士
鐘麗慧 女士
高全之 先生
韓 秀 女士
陳幸蕙 女士
黃勝雄 醫師
顧 洵 先生
吳敏嘉 女士
林 麗 女士
龍村倪 先生
施玉鳳 女士
陳大安 先生
趙守博 先生
蔡慧玉 女士
歐麗娟 女士
孫康宜 女士

Anachronism
一九三七年南京 齊邦媛發自空城的信
樂茞軍女士 〈薇薇夫人〉的畫
寫《巨流河》前兩封重要的信
一、柯慶明先生 一九九〇年
二、李惠綿女士 二〇〇六年
席慕蓉的詩
一、一首詩的進行
二、明鏡── 再呈齊老師

 

內容連載

信函1

陳鴻銓先生

邦媛教授英鑒:

鴻作《巨流河》於年初時經媒體推薦,曾先讀為快,展卷難釋。蓋文中寫出我中華民族近一個世紀,吾儕所聞所見身臨其境之悲壯史實,及縱貫百年來橫跨兩岸之時代故事,感人至深。復於拜讀時驚悉作者文學大師竟係我空軍官校十二期同學及抗戰時同隊戰友張大飛之摯友,感觸益增。大飛兄與鴻銓同屬美國前駐華陸軍航空之第十四航空隊中美混合聯隊第三大隊(三大隊之戰時編制為七、八、二十八、三十二,四個中隊,大飛兄屬二十八中隊,鴻銓係第八中隊)。書中所提符保盧亦係十二期同學,屬空軍第四大隊,一九四三於重慶殉職。

月前我空軍來美參加「飛虎年會」同仁帶來教授簽名贈書,內衷感載,喜獲珍品,惟亦勾起茫茫之遐思。

溯憶一九三八年元月一日我十二期入伍時共兩百九十七人,歷經陸官、空官及赴美受訓,於一九四二年畢業時九十五人,在抗戰與國共戰爭中作戰陣亡四十七人,飛行殉職者二十人,年來均已耄耋之齡,逐漸凋零,現今(二○一○)僅九人,分居於台灣、香港、大陸、美國與加拿大,言之不勝唏噓。

大飛兄個性內向,為人忠厚不多言,重信義,循規蹈矩,處事嚴謹,在校時是好學生,部隊中之好幹部,長官信賴、同僚友好、部屬愛戴,不愧為標準軍人。

軍人報國之方式只有一種,無條件執行所賦予的使命,而其可能之後果亦僅有兩種:完成使命或為達成使命而犧牲,二者同為無上榮耀,大飛兄乃屬後者。

半世紀前之軍事史料,如今多已解密,故於追憶大飛兄生平前願就當時戰局作一概述,俾使局外人對我空軍之處境能有較深的認知。

抗戰後期一九四四至一九四五年間,日軍因受太平洋戰區作戰之牽制,在中國戰區之空軍雖已漸趨弱勢,但其陸軍實力仍然強大,尤以武器裝備在質量上均較中方為優,致使我地面部隊屢遭敗衄,要地頻傳失守,甚至一度曾危及我陪都重慶。但更不幸者為美國自珍珠港事變伊始,其大戰略即採「先歐後亞」政策,先在歐洲戰場擊敗德國,次在爭取太平洋戰爭之勝利,再其次則顧及中印緬戰區之戰況。復因其他因素,人謀不臧,猶每以印度危急必須協助英國為由,將戰區之大部後勤補給撥交緬甸地區享用,致使我國所獲在美國援助所有盟國(主要為英蘇)及我國的租借物資之總數中僅佔1.7~0.4%之微,以致十四航空隊之補給嚴重不足,燃料尤為奇缺,直接影響對我陸軍之支援,而使地面部隊處境益形艱困,難阻強敵。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