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尤難,糊塗更難。
人生是充滿無數變量的生命體驗,在劉羅鍋漫長的八十年仕途中,歷經世事變幻無常,方悟出鄭板橋所曰由聰明變糊塗更難一語,歸納出一套不敗人生的奇學──大智若愚糊塗之道,周旋於乾隆、嘉慶兩朝,他像狐狸一樣,藏起自己的尾巴,黑白之分,是非曲直,暗諳內心,外表圓滑,模稜,詼諧,多變,不得不讓乾隆讚為「方面大員」,嘉慶更給予最高榮譽「天下第一真宰相」。
劉羅鍋是一生聰明變糊塗的天下第一人。
「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英國)查理.德斐爾
劉墉(一七二○~一八○四),字崇如,號石庵,人稱「劉羅鍋」;山東諸城人。他是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特別是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的播出,更使「劉羅鍋兒」成了家喻戶曉、知名度極度揚升的大明星。
自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考中進士之後,劉墉先後做過翰林院編修、安徽學政、太原和江寧知府、廣西考官、江蘇學政、江西鹽道、漕運按察使、湖南巡撫、吏部尚書、河道總督、直隸總督、左都御史、體仁閣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等地方和中央諸要職,官居一品,位極人臣。在他長達五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雖然幾經起落,沈浮不定,但最終都能夠化險為夷,重新步入仕途發展的快車道,其原因何在?
另外,提起劉墉,人們腦海裡似乎馬上就會出現一個聰明機智、正直勇敢、滑稽幽默的人物形象,許多人甚至還喜歡把他與包公並稱,稱之為劉公。然而,在「伴君如伴虎」,風雲變幻的封建官場,在好大喜功的乾隆與專權擅權的和珅雙重擠壓下,劉墉僅僅靠著他的正直和聰明就能夠仕途通達,獲得善終嗎?人們的心裡不能不發出這樣的疑問。隱藏於背後,還不為人所知的祕訣何在?
劉墉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仕途生涯,大致可以分為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之前在地方為官,以及此後在中央為官這兩個時期。認真剖析他五十餘年的為官處世之道,可以發現他成功的最大祕訣乃是其大智若愚糊塗之道。
任地方官期間,憑著他「真宰相」公子的顯赫身分,聰明有餘,糊塗不足,因而雖曾抗巡撫、鬥權貴、破奇案、察民情、得人心,「名播海內,吏民畏服,天下無不服其品誼」,連乾隆也稱讚他是稱職的「方面大員」,但他不僅仕途坎坷,還活得很累。及至到中央任職,他已身心疲憊,終於從鄭板橋的「難得糊塗」中找到了如何處世為官的良方。從此之後,雖已官居一品,他卻變得「糊塗」起來;儘管在他心裡、在他眼裡,世間仍有黑白分明和是非曲直,但他傾心學習鄭板橋,做一個真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的人。
「難得糊塗」是鄭板橋做人為官的心得,既有他失意於官場的無奈,也有他超脫塵世的精明,四字千金,被後世不少人奉為座右銘。其實,鄭板橋當時在「難得糊塗」下面還書有數行小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因此,清代大學者錢泳認為,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是「極聰明人語也。」又說:「糊塗人難得聰明,聰明人難得糊塗,須於聰明中帶一點糊塗,方為處世守身之道。若一味聰明,便生荊棘,必招怨尤,反不如糊塗之為妙用也。」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如果不懂得以糊塗之道應付,就難以保持寧靜致遠的心境,難以避免明槍暗箭的傷害,也就不可能獲致人生的快樂,更談不上成就人生的偉業。縱觀古今中外歷史,那些真正能夠享受人生,而且能夠獲得大成功的人,都是精通並且能夠自覺地恪守和運用糊塗之道的人。
「糊塗」,單從字面上理解,是個貶義詞,是指做人不明事理或者某種事物內容混雜的意思。每個人活著,肯定都不願冠上這樣不好看的帽子或碰上這樣混淆性質的事物。「難得糊塗」,看起來是個矛盾的概念,卻引起古往今來眾多人士的共鳴,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這糊塗有真糊塗與假糊塗之分。
毫無疑問,真糊塗是可悲的,因為它直接揭示一個人青紅不辨、皂白不分的本性。假糊塗就不一樣了。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假糊塗是一種睿智、一種策略,是理智的糊塗、高智商的糊塗。難得糊塗,難得的是劉羅鍋這種大智若愚之下的「假糊塗」。
本書結合了古今中外諸多糊塗的經典事例,全面分析了劉墉靠著機智而立於不敗的祕訣,從而向世人剖明劉墉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願本書可以令你在現實生活中游刃有餘,左右逢源,活得瀟灑快樂!
內容簡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182
-
新書79折$182
-
新書85折$196
-
新書85折$196
-
新書9折$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