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國內多所社區大學具有代表性的教學經驗與實踐論述,由教授學術、藝能與社團課程的多位講師聯合執筆,作者多為早期就投入社大現場至今,亦有近幾年深度參與者。本書企圖整理若干社大辦學的現場實踐經驗,從中提出有助於各地社大辦學者共同思考的問題。本書的定位不在於提供解答或是成果發表,而是透過反思的力量,促進更多的對話,帶動對社大可能性更豐富的想像。本書傾力描繪一幅多彩的教學風景,具體呈現「知識解放、催生公民社會」的社大教學現場實際樣貌,為台灣成人教育打開一扇全觀視野的窗。
目錄
導言:迷霧中的探索|黃泰山
朝著理想辦學團隊前進
在組織生活中學習
—台南縣市跨校工作者培力課程之歷程探究|方雅慧、郭昭男
北門社區大學「教與學」共學記事簿|方雅慧、李翊瑄、柳秀慧、黃湘怡、陳嘉雯、謝美鈴
社群共學
—永和社區大學學員培力實踐|張素真
邁向公共實踐的社團
年輕工作者對社團經營與實務運作的分享
—以新營社區大學為例|林士民
反省我的社團參與經驗
—與林士民分享|周聖心
翻牆越界走進社區
社運的典範轉移
—台南社大諸羅樹蛙之戰|莊孟憲、黃煥彰、吳仁邦、晁瑞光、謝欣宜
在沙漠裡扎根
—苗栗社大護窯事件及其省思|戴文祥、黃泰山
褪殼去皮剝開藝能公共性
說媽媽的話
—開展外籍姊妹的主體|詹曜齊
技術者的位置
—藝能課程公共化的脈絡思考|林朝成、陳書吟
序
序言
社大在台灣滿地開花,遍及各地,有兩個主要條件。第一是潛藏於民眾的大量學習需求,第二是一群有志之士加入辦學行列。社大初開創的幾年間,就有許多原在教育、勞工、環境、農村、社造……等領域努力,年紀約三十多歲的年輕朋友,紛紛投入於社大的開創,成為社大的辦學者。
社大運動前期,這些年輕朋友的辦學努力,展現了高度的社大理想性,引發後續更多人加入辦學行列。這本書首先是對於這些先驅者的致敬,向他們十多年來,始終堅持原初理想,盡力克服現實挑戰,從年輕到中年,貢獻他們的黃金歲月,為台灣社會開創更多可能性,致以無比敬意。
社大理想是遠大的,現實挑戰是巨大的。台灣教育體制向受詬病,社區大學這塊新生園地,是否可能開創新局,撼動台灣教育文化現況?本書各篇文章作者,多為早期就投入社大現場至今,亦有近幾年深度參與者。我們試圖整理若干社大辦學的現場實踐經驗,從中提出有助於各地社大辦學者共同思考的問題。本書的定位不在於提供解答或是成果發表,而是透過反思的力量,促進更多的對話,帶動對社大可能性更豐富的想像。
以此書為引,期盼更多的反思與對話,不斷發生在社大現場。這些反思與對話就是社大的精神表現,就是台灣教育的新面貌。
李天健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清華學院約聘助理教授
-
二手書16折$45
-
新書76折$213
-
新書79折$222
-
新書85折$238
-
新書9折$252
-
新書93折$260
-
新書93折$260
-
新書95折$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