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重大教育政策與改革的許諾及失落:批判性檢視

臺灣重大教育政策與改革的許諾及失落:批判性檢視
定價:490
NT $ 466
  • 編者: 楊洲松王俊斌
  • 出版社:學富文化
  • 出版日期:2021-11-0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713764
  • ISBN13:9789865713768
  • 裝訂:平裝 / 379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群除分別具有教育哲學或教育社會學學術專長,多數作者更有實際參與相關政策制定、政策審議或政策推動之經驗。本書共收錄十四篇論文,分別針對高等教育(大學多元入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技職教育(技職人才培育、各部會技職政策規劃)、師資培育(小學師資培育課程改革、教師專業政策發展)、中等教育(108新課綱制定與審議、中等教育升學政策之公平性問題)、國民小學教育(國民教育階段母語教學、正向管教的理想與問題)、幼兒教育(幼教公共化政策)、雙語教育(雙語教育政策的多元文化觀檢視、從雙峰現象到雙語國家的矛盾邏輯)以及實驗教育(摸索前行的實驗教育奧德賽旅程)等。本書期待能藉由批判反思之觀點,一方面檢視臺灣重大教育政策與改革,清楚呈現相關教育政策之理想及其實踐落差,另一方面也期待能以更具正義性與希望性之教育理想,為下一步教育政策擘劃提供建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啓東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院學士班副教授
 
陳宏彰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侯雅雯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游振鵬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劉育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政策與行政組博士生
 
楊智穎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顏于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鄭勝耀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黃柏叡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蘇永明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
 
許誌庭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附小校長
 
林俊瑩
 
  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李元成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博士候選人
 
莊勝義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鄭英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王俊斌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目錄

主編序iii
1. 招生專業化下大學多元入學的透視與省思陳啓東1
2.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的問題陳顯:政策問題化的觀點陳宏彰35
3. 我國技職人才培育政策內涵與評析侯雅雯 游振鵬73
4. 我國技職人才培育與部會政策規劃問題之評析劉育秀95
5. 臺灣小學師資培育課程改革脈絡中的爭議與出路楊智穎129
6. 臺灣教師專業政策發展的回顧與前瞻顏于智153
7. 眾聲喧嘩之後?談108新課綱制定與審議過程中的美麗與哀愁鄭勝耀189
8. 十二年國教中等教育升學政策之爭議、困境與可能出路黃柏叡205
9. 正向管教的理想與問題蘇永明223
10.應予承受之重:我國國民教育階段母語教學之應為與難為許誌庭247
11.臺灣當前2-5歲幼兒教育與照顧公共化政策的運作與反思林俊瑩 李元成271
12.國家雙語教育政策的問題與評析──多元文化觀的檢視莊勝義295
13.哩供瞎毀?:從「雙峰現象」到「雙語國家」評析臺灣實施雙語教育之矛盾邏輯鄭英傑319
14.摸索前行的教育奧德賽旅程──臺灣實驗教育政策的理想與實際王俊斌345
 

主編序
 
  教育總是擺盪在「均等」(equality)與「卓越」(excellence)等兩種理想之間,像美國1983年公布《國家處於危機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A Nation at Risk: The Importance for Educational Reform)報告,該份報告重點在於提高美國經濟競爭力,企圖為嚴重貿易逆差以及國力下滑問題開處方,而這個處方便是回歸學校教育,希望從根本做起,拯救國家經濟。相對而言,「卓越」理念係著眼於學生學習成果表現,重點聚焦在公共教育體系品質提升,像是在「不讓每個孩子落後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以及「美國振興與再投資法」(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之後,美國進一步提出「邁向頂尖」(Race to the Top),企圖藉由志願性與競爭性之經費補助,引導學校強化課程教學,落實有效評量,並同步提升教師與校長專業素質。顯而易見,教育政策訂定及其推動,一方面展現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的戰略,主張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與私有制,必定優於計畫經濟與公有制,當教育愈依循市場化價值,就愈會將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帶向競爭與績效。另外一方面則以新保守主義(neoconservatism)形式呈現,其往往以追求「共同文化」(common culture)做為合法化手段,諸如透過設定「核心標準」(core standards)與確立「官方知識」(official knowledge),據此突顯績效(performance)與課責(accountability)之價值,形構出「新管理主義」(New Managerialism)與新制度主義(new institutionalism)之必要性。表面上,同樣是以教育變革為名,一個強調自由、選擇與競爭之市場化價值,另一個卻又強調標準、績效與評鑑之品質管理價值。兩種價值看似矛盾,各自隱含著不同旨趣,卻能超乎想像地彼此拉擡,不只強化新保守主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更迴避新自由主義可能受到的不公義指責。
 
  檢視我國當前教育現況,臺灣同樣針對各教育階段與重要議題提出對應之教育政策,例如大學多元入學制度為能對接高中教學現場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改變,大學選才除參採學測成績外,也被要求應導入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並以此取代以往的備審資料。然而,新制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是否能協助大學達成適性培育人才之目標?看來仍須加強多方對話,初期也應將學生權益影響降至最低,更應積極建立符合「公平、公正及公開」之習歷程檔案評量規準,也唯有如此,新制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變革方能取得社會信任。若多元入學制度變革係本於教育均等與適性發展之理想,那麼以住推動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等便是以追求教育的卓越為目標。教育部於2018年開始推動以涵蓋一般大學與技專校院之《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此一計畫以5年為一期,從過往重要高教政策執行問題的檢討中研擬革新作法,政策重點因此聚焦於「教學與學習、特色發展、高教公共性及社會責任」等四大面向,相較以住學界對教育部競爭性經費補助計畫之批判,《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似乎獲得較多支持與肯定,然新計畫所欲解決的「問題」到底是如何被概念化、被特徵化,或是如何被生產為特定形式的問題?這些被視為政策背景的「問題」論述,卻可能是將「大學同質化」的問題植基於市場競爭的預設與責任化邏輯之上,也存在著透過大學特色發展論述,將大學分類問題從「國家責任」轉變為個別學校的「自我責任化」,更讓大學生存問題消音,凡此顯然是《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不可見的知識/權力運作關係。
 
  本書得以正式出版,必須感謝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臺北市賈馥茗教授教育基金會的大力支持,特別是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提供專書編輯出版所需的經費,這才得以讓本書所有作者專心投入政策研究與寫作之上,對於基金會關注教育發展與社會正義,謹代表本書所書作者致上誠摯的敬意與謝意。為能有別一般政策分析之研究,本書由臺灣教育哲學學會與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參與共同籌劃,並由臺灣教育哲學學會負責專書編輯工作。從專長整合角度,本書作者群除分別具有教育哲學或教育社會學之學術專長,多數作者更有實際參與相關教政策制定、推動或審議之經驗,像是有參與教育部高教深耕或技職再造之政策規劃者,有協助職前師資培育課程基準研發或投入教育學程新課程之教學者,有參與十二年國民基本課程課綱審議或投入學校現場工作者,有負責幼兒教育師資培育並參與幼教公共化政策推動者,也有關注雙語教育或實驗教育之新興教育課題研究者。本書由具備理論與實務經驗之作者參與,分別針對高等教育、技職教育、師資培育、中等教育、國民小學教育、幼兒教育、雙語教育以及實驗教育等重要政策提出批判性分析,最後共收錄十四篇論文。從邀集作者參與、專書編輯會議、文稿匿名審查與意見修正、出版社排版與校修,很感謝所有作者的奉獻與付出。本書期待能藉由批判反思之觀點,一方面檢視臺灣重大教育政策與改革,能清楚呈現相關教育政策之理想以及實踐過程落差,另一方面更期待能以具正義性與希望性之教育政策評析,為下一步的教育政策擘劃提供建言。
 
楊洲松、王俊斌 謹誌
2021.10.01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