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制度完整、福利優渥的跨國大企業,真的是求職的好選擇嗎?!

  民國六十年初期,抱持著分擔家計的任務,祖慧踏進了桃園的美商RCA(美國無線電公司)工廠。那個時候RCA是女工們的優選之地,工廠內不但有椅子坐,還設有冷氣空調系統,制度和福利也比一般國營事業完整,遠勝盛行的紡織業許多。不僅如此,RCA內有許多員工社團,大家會相約旅遊、爬山,RCA也舉辦運動會,給予員工充足的娛樂休閒。

  聽起來十分的美好,但故事尚未結束。

  幾年後,祖慧陸續發現心包脈積水、腎臟發炎、腎積水,與心絞痛、關節炎等症狀,甚至是紅斑性狼瘡。醫生也告知祖慧無法懷孕生子,因為在懷孕的過程中,孩子還沒生產,祖慧就會因為妊娠中毒發生生命的危險。

  祖慧一直都不曾懷疑是工作場所的問題,直到民國八十三年,趙少康在媒體前揭露RCA傾倒有毒廢水,污染地下水源,祖慧才知道,當時她們喝的飲用水、呼吸的空氣,都充滿了金屬毒素;她也才知道,糾纏多年的病痛來自於公司為了節省經費而罔顧員工健康及生命。

  這不只是祖慧一人的故事,而是許多RCA員工的血淚史。這些人,有些早已過世,有些抱著病軀,堅持與RCA打官司。他們要的不是RCA的賠償、在乎的不是賠償金的高低;而是一個公道:當他們為公司付出了青春,公司卻把他們的健康安全置於何處?他們才是台灣經濟奇蹟幕後的推手,但這個政府卻從未站在他們的立場,幫他們與跨國企業打交道,甚至完全的棄絕他們。

  而被污染的那塊土地呢?最後賣給了本土建商,未來可能會蓋成住宅……

  本書記錄了這些RCA員工的故事,也記錄工傷協會幫助RCA員工打官司的點點滴滴。他們在RCA的日子是快樂的,離開後卻是令人感傷且心碎的。而記錄下這些故事是希望喚醒大家,環境污染問題存在許久:在RCA事件之前,有著名的中石化安順廠污染事件,在RCA事件之後,還有六輕、綠牡蠣、大發工業空氣污染事件。只要我們不抵制惡意廠商,不重視環境,如RCA事件這樣令人心痛且心碎的事件,會一直存在於歷史之中。

名人推薦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林宜平
  導演   侯孝賢
  《無彩青春》作者   張娟芬
  中廣公司董事長 趙少康
  工傷協會顧問   鄭村祺

  林宜平 陽明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1998年,我跟隨台大公衛學院王榮德教授的研究團隊,第一次踏進RCA 桃園廠的廢棄廠址,也從此和RCA 研究、運動與訴訟難解難分。這十五年來因為RCA,我認識許多傑出的公衛與社會學者,充滿正義感的律師,以及洋溢熱情的勞工運動者,並且透過旁聽開庭以及閱讀這本口述史,對RCA勞工的故事,有更多認識。希望大家都能透過購買及閱讀這本好書,和我們一起回顧台灣經濟奇蹟背後的血與淚!

  工傷協會顧問 鄭村棋
  RCA受害員工不敢相信待遇、福利最好,聲譽最佳、制度最先進的外資,會是傷害他們健康、侵犯人權的無良儈子手。但全台灣迄今毫無警覺且更不敢相信的是:那一世代的台灣勞動者,是否都活在各式各樣的「RCA式勞動環境」中?甚至跨世代且不論中、外資全面毒害勞工?答案是:對!非常可能!

  中廣公司董事長 趙少康
  RCA 汙染了我們的土壤、地下水,傷害了自己的員工,賺夠了錢,拍拍屁股走了,留下的是無盡的哀痛,這是一個不容許再發生的環保悲劇!請聆聽拒絕被遺忘的聲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

  成立於一九九二年,集結來自全省的工傷者及其家屬,用自己的力量組織起來,促使政府及雇主重視工業安全,預防職災,確保勞工健康,爭取政治權力,要求一個安全工作的勞動環境!RCA公司造成千名工人罹癌、數百人死亡,是台灣近年最大的集體職業病事件,更是抵抗跨國資本侵害工人身心健康、追究國家責任的一場重要社會運動。工傷協會自一九九八年起,協同RCA工人組織抗爭至今。

原台灣美國無線公司(RCA)員工關懷協會

  由RCA工殤受害者集結組成。RCA公司是美國製造電視、音響等家電通訊產品的第一大廠,於一九七○年到一九九二年在台設廠期間,違法傾倒有機溶劑,嚴重污染廠區內外土地與地下水,更造成員工集體罹患癌症等多種疾病。受害員工自一九九七年起集結抗爭,隨後成立RCA員工關懷協會,與RCA公司持續訴訟戰鬥之外,近年亦介入監督廠區內外污染整治。

 

目錄


為進行中的運動留下紀錄/吳志剛
經濟奇蹟背後,永不妥協的RCA工人/黃小陵
我曾有夢/林永頌
RCA人體儲存槽/夏林清
工學聯合改造社會/黃德北
我非常願意/陳政亮

一、走進RCA

二、十二個故事
黃碧綺
黃春窕
吳志剛
梁素娟
羅雅瑩
傅若珣
劉荷雲
辛鴻茂
秦祖慧
盧鳳珠
郭陳秋妹
陳麗真

三、永不言敗--RCA工殤事件答客問

四. 走過十五年──RCA組織與運動回顧

五. 編輯手記

 

內容連載

梁素娟的故事

娟姊的葬禮辦在台北殯儀館。紅色的地毯旁擺著兩列蘭花,四周掛著白色的紗幕,走到底是開展的花座,娟姊的遺像置中。相片裡她的頭額敞亮,細白的頭髮往兩側向上梳,俐落地收在耳後,戴著金屬框眼鏡的眼睛給人一種精明的印象,右半側的臉微微透著笑意。教會的教友為她唱頌詩歌,花壇的上頭寫著:蒙主寵召。娟姊自小篤信基督,病時床邊總會擺本聖經。

自救會的姊妹在座位上垂首,有人靜靜的拭著淚。眾人走到未闔上的棺木面前,看了娟姊最後一眼。

那天天氣挺好,是平靜的四月天。

貧困年代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在大陸地區節節敗退,大批軍民先後的撤離──梁素娟的父母也在那烏壓壓的行伍裡,跟著軍隊從四川走到了上海,再從上海渡來了台灣。他們住進台灣北部一個多風的眷村。連年的戰亂,家是跟著人走的,走到哪,哪裡就是家。暫時安定,孩子們陸續一個個出生,連生了兩個男孩以後,很快地梁素娟也將要出世。

「那時候剛起步,真的是怎麼講,每一家都窮,真的每一家都很窮。」梁素娟回憶說。

兩岸政治局勢未定,政府仍高喊著反攻的口號,一個缺乏在地網絡連結與政經資本的士官要落地生根談何容易;素娟的母親不識字,無法出外工作,生計上的重擔全落在父親身上。孩子們為減輕父親的負擔,從小就做家庭代工:布鞋的鞋底、做繡花、剝毛豆、剝蠶豆、聖誕節的裝飾燈泡……。

梁素娟的大哥和二哥從學校畢業後,陸續進了軍校,她在高中畢業後也和交往有年的軍人男友結了婚,生下一個女兒。不過這段婚姻維持得並不長久,因為婆媳間的矛盾,幾年後兩人便離了婚,女兒跟了前夫。

梁素娟回娘家後,家裡的饅頭店被房東收回經營,家境漸漸陷入困境,她得再出外找份工作以維持家計。當時新竹的鄉下仍是農業社會,像梁素娟這樣的眷村女孩能選擇的工作並不多,除了紡織廠,大概就是電子工廠。紡織廠薪水相對優渥,但工作時需要站立走動,一站就是八個小時,甚至經常加班。而美商RCA電子工廠不但有椅子坐,還設有冷氣空調系統,制度和福利也比外頭完整,自然成為女孩們的優先選擇。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7
    $73
  2. 二手書
    26
    $110
  3. 二手書
    42
    $175
  4. 二手書
    67
    $280
  5. 新書
    75
    $315
  6. 電子書
    75
    $315
  7. 新書
    79
    $332
  8. 新書
    79
    $332
  9. 新書
    79
    $332
  10. 新書
    85
    $357
  11. 新書
    88
    $370
  12. 新書
    9
    $378
  13. 新書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