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送給我一個夜 沒有標記的夜
我的理想城市一定要有一條河,最好是穿城而過,類似阿姆斯特丹或者布達佩斯或者波士頓。要有風格各異的橋樑架在河流上,把城市連接在一起。河流的一邊是蔓延開的綠地,另一邊是林立的樓群。這樣市民可以在夜色中的草地上散步,看對岸的萬家燈火。一條河流對於城市的重要性還在於讓鍛煉的人們有一個可以跑步的場所,以及在最悶熱的季節裡,有享受河上的風的便利。
每一座城市都是記憶的載體。我們在某一座城市中生活過,它就成了你的記憶的載體。我們在其中遊走的見聞,我們在其中棲息的感受,我們因這座城市而生發的情懷。我們的生命的一部份,就這樣跟一座城市連接在了一起。台北於我的關係,就是如此。而這本書,就是獻給這座進入我的生活並將因此而一直影響我的生命的城市的。
作者簡介
王丹
一九六九年二月二十六日生於北京,祖籍山東鄄城。一九八七年九月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一九八八年九月轉入該校歷史系。在校期間,主持「民主沙龍」,組織「當代社會問題研究社」,編輯《新五四》,《燕園風》等民辦刊物,從事校園民主運動。
一九八九年參與組織八九民運,任「北大學生籌委會」常委,「北京市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常委」,「首都各界愛國維憲聯席會議」召集人,為絕食發起人之一,並曾經擔任「保衛天安門廣場指揮部」副總指揮,六四後在當局全國通緝二十一名學生領袖名單上名列第一,同年七月二日在北京被捕,關押於秦城監獄。一九九一年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被判四年徒刑。一九九三年二月獲釋後繼續在大陸從事政治反對派運動,籌集「互助捐款」資助政治犯家屬,發起公民上書運動,並擔任總部設於紐約的「中國人權」組織的理事。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一日再次被捕,並於一九九六年十月三十日以「陰謀顛覆政府罪」被中共當局判刑十一年,先後關押於北京半步橋看守所和遼寧錦州監獄。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九日在國際輿論壓力下提前釋放,被從監獄直接流放到美國。曾三次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並獲美國民主基金會人權獎,民主教育基金會「傑出民主人士」獎,萬人傑新聞獎等多項獎項。
一九九八年七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取得哈佛大學東亞系碩士、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訪問學者,並於台灣多所大學講學。為北美,港台多家媒體撰寫專欄。
現任華人民主書院董事會主席、台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客座助理教授,並成立「兩岸民主與文化交流辦公室」,發行《公共知識分子》雜誌。著有《我異鄉人的身分逐漸清晰》、《我與深夜一起清醒》、《理想主義的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十五講》、《王丹獄中回憶錄》等書。
攝影∕陳卓邦
目前在台灣擔任攝影記者,擅長拍攝人物與專題,閒暇之餘總是帶著相機,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城市的獨特光影,且運用主觀的視覺思考,來呈現一位流亡者愛台灣的深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