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腦力:77個好習慣活出不癡呆下半生
- 作者:霜田里繪
- 原文作者:Satoe Shimoda
- 譯者:卓惠娟
- 出版社:尖端
- 出版日期:2013-06-2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052841
- ISBN13:9789571052847
- 裝訂:平裝 / 20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咦?我剛剛本來想做什麼?」
最近似乎特別健忘。
老是想不起別人的名字。
注意力越來越差……。
唉啊,這是大腦發出的警訊嗎?
「大腦從四十歲就開始老化了嗎?」「腦細胞會隨著年齡而減少?」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其實這種說法是大錯特錯,不論幾歲,大腦都會成長!
反而是「生活習慣」使得大腦功能下降。
日本腦科權威霜田里繪醫師提出活化腦力的77個好習慣,
就從現在開始,有效掌握鍛鍊腦力的關鍵重點,激活你的腦力,遠離失智人生!
腦力VS.幸福人生,日本腦科權威這樣說:
■人際關係其實是「彼此的大腦吸引力」。
■人生的幸福程度取決於「大腦思考的深度」。
■與其感歎記憶及計算能力低落,不如「鍛鍊大腦多樣的能力」。
本書作者霜田里繪是位神經內科臨床醫師,每天的工作是治療和大腦及神經相關的不適或疾病。由於患者的人數一個月高達一千人左右,等於一年當中要面對一萬人以上的大腦。作者發現,病患中有許多是四十歲左右,很在意腦的功能下降的人。
這些在意腦的功能衰退而來醫院檢查的患者,他們主要的困擾,都是和過去相較之下記憶力變差、小小的失誤增加、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患者認為「記憶和計算能力的衰退=腦功能下降」,希望設法挽回這些能力。
其實,大腦之中有很多功能,比記憶、計算等能力更重要,而且隨著年齡增加更能發揮優異功能。比方說,創造事物的能力、和周圍的人感同身受的能力等。活化大腦的這些功能,才是真正讓工作、私生活,以及所有人際關係變得更快樂、充實。
【40世代是活化腦力的關鍵期】
40歲之後的腦,亂搞就無法發揮效能!
或許有人會認為:「可是,我一直都是這種生活模式,以前明明都沒問題……」
沒錯,這就是重點。四十歲以後的大腦,如果亂搞就無法發揮它的效能。
從40歲開始,每一天的保養都不可或缺。
不是大腦功能下降,但是,已到了「疏忽休養、更新資訊,大腦就無法運作原本應有功能」的年紀了。
單純地牢記某事或計算能力,在十幾二十歲是巔峰期,然後就逐漸走下坡。
不過,這些能力真有那麼重要嗎?
邏輯、想像、創造力,以及感受、同感的能力,大腦還有其他各種力量,
為了盡情享受每一天的生活、培育豐富的人際關係、活出更堅韌的人生,都取決於這些能力。
與其擔心計算能力遲緩,不如提升人生中的其他經驗,培養上述的能力更重要得多。
這些體驗越多的人,不管到了幾歲,都能以豐富的感受力觀察事物,保持好奇心,
以及對於他人的喜悅和悲傷感同身受。
作者把這樣的大腦,稱作「活力腦」。
而且,就是擁有活力腦的人,才能被許多人喜愛、信賴,開創心靈豐富的人生。
【讓大腦儲備更豐富的經驗吧!】
成天只盯著電視、網路,只顧玩手機,腦袋裡塞滿不必要的情報,結果大腦沒有休息的時間、腦中的記憶僵化、沒有給大腦充分消化資訊的空閒。因此,要創造充滿活力的大腦,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大腦及身心都能隨時更新,使大腦擁有豐富經驗非常重要。
因此,如果說是要訣,首先就是「不要讓大腦感到膩」。大腦最討厭無聊無趣的事物。陷入公式化生活的人,容易罹患癡呆症。有時候必須選擇和平日不同的方法,讓大腦迴路獲得充分攪拌。
現在開始做,就會有效果:【使大腦更活潑的5要訣】
◎重新養成良好的睡眠、飲食、運動習慣
如果生活習慣良好,腦的活動、新陳代謝也會順暢。
◎不要讓大腦覺得無聊
沒有刺激,大腦就會鬆懈。盡力不要公式化非常重要。
◎刻意運用大腦平時極少運用的部分
讓大腦發揮更廣泛的範圍,使其保持良好的平衡、更加活潑。
◎一次使用大腦不同的部分
讓大腦運作於更高難度的作業,給予更多刺激。
◎偶爾讓大腦放鬆
偶爾發發呆、讓大腦休息,才能使大腦保持活力。
檢測大腦靈活度,你有幾項符合呢?
□記不得剛認識的人的名字。
□只要專注在某件事上面,很快就會筋疲力盡。
□挑戰新事物簡直難如登天。
□要顧慮到旁人的心情,說真的,覺得好麻煩。
□覺得自己的想法總是一成不變。
□常有身體失調、搖搖欲墜的感覺。
□覺得開心、幸福的機會變少了。
評分
ˇ的數量 大腦活躍度
0 優秀!繼續保持現在的活力!
1~2 還不錯!只要稍加鍛鍊就能擁有活力腦喲!
3~5 持平。不加以注意的話,會開始走下坡,別忘了經常鍛鍊腦力喲!
6~7 走下坡狀態!要多多使用你的大腦,從現狀解套!
作者簡介
霜田里繪(Satoe Shimoda)
醫師。擁有醫學博士學位。於順天堂大學畢業後,於該所大學醫院的腦神經內科服務,而後於東京都內的醫院服務。2005年起,成為銀座內科.神經內科醫院院長。2011年成立BRAIN.HEALTH醫療法人機構,就任理事長一職。專精帕金森氏症、腦血管疾病、肌肉、脊髓疾患等。為日本神經學會及內科學會認定醫師。在抗齡領域亦有專精,為日本抗齡醫學會及美國抗齡醫學會認定專科醫師。另著有《美人腦》一書。
推薦者簡介
楊聰財醫師
學歷: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進修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現任
1-楊聰才身心診所 院長
2-國防醫學院兼任臨床教授
3-財團法人天主教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
著作
發表論文:34篇(SCI:17篇)
1. 軍陣精神醫學(2001,合記圖書出版社)
2. 精神醫學小百科(2001,合記圖書出版社)
3. 當代精神醫學的診斷與治療(2003,合記圖書出版社)
4. 浴火重生--壓力精神醫學(2003,正中出版社))
5. 性侵害再犯之防治 (2003,五南出版社)
6. 彩色圖解精神醫學(2004,合記圖書出版社)
7.「催眠」心靈的秘密(2005,合記圖書出版社)
8. SARS 防治(2005,活泉書坊)
9.「為什麼春嬌愛說話,志明想劈腿?-精神科醫師眼中的兩性關係」(2010,時報文化出版)
10. 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報告.(2002,2003,2004,2006,2008,2009, 2010,精神健康基金會)
專業推薦
腦是身體的CEO∕楊聰財醫師
現代人,拜科技進步和醫藥發達,越來越長壽。長壽不稀奇,健康長壽才重要,不然「長壽卻失智」,也是一件自己很悲哀、照顧的家屬很辛苦的慢性煎熬!
我們常說「腦是身體的CEO(總裁)」,而且是一個秉持「用進廢退」原則的器官,也就是說:有用有進步,沒用會退步。但是要怎樣有效的「用進」,這就需要靠正確的知識。《活腦力 : 77個好習慣活出不癡呆下半生》這本書,便是一本提供正確腦保健技巧資訊的好書。
此書的作者,霜田里繪,在日本是一位腦科醫師。他以腦科學的專業角度和個人生活體驗,分別從「飲食∕營養」、「睡眠∕休養」、「身體∕運動」、「手∕手指」、「五感」、「記憶力」、「遊戲∕學習」、「生活體驗」、「想像體驗」、「感性∕感覺」、「療癒∕轉換心情」、「心∕自我」11個面向(請見分類索引),提出77 個「樂活腦力」的好習慣。在書的起頭,作者便要從最重要的思考觀念層面,破解一項迷思,「隨著年齡增長,腦功能就會跟著衰退」是誤解。讀者不妨可以搭配的活潑插書中的活潑插圖,先進行「一起了解大腦吧!」的初步巡禮(請見序言),讓我們對於邊緣系統、4個不同區塊的大腦皮質等重要功能有正確的基本認識。建議讀者也可以在閱讀內文前,先做「你的大腦沒問題嗎?」自我評估(也請見序言)。有心讓自己「活出不癡呆下半生」的你,不妨在讀完全書後,再進行此項評量;相信必會發現自己已經養成許多好習慣,讓自己的腦力更上一層樓。
最重要的是:「要活就要動」的原理,在此書處處可見。例如在第28項好習慣「保有一雙要繫鞋帶的鞋子」,作者便是很貼心地說明和提醒:『依照鞋子款式的不同,有些鞋子或許五分鐘就可以把鞋帶繫好,但即使是這麼短的時間,和運動、感覺有關的大腦皮質、和手的流暢動作相關的基底核、負責調整動作的小腦,手及手指的神經和腦部一面相互聯結才能完成繫鞋帶的動作』。淺顯易懂的文字,十分有「寓教於生活」的效果。
另外,也要請四十歲以前的伙伴們,不要看到序言「想要更新維護四十歲以後的大腦」,便以為要放下這本好書。要知道,「年輕時候糟蹋身體,年長以後會讓身體糟蹋」,越年輕時便能建立正確觀念,至少養成這本書所提的「活力腦的十二守則」(請見書末),如此有好的腦力,在人生的職場和戰場上,必能早日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