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魔法:更快樂的101個選擇
- 作者:塔爾.班夏哈
- 原文作者:Tal Ben-Shahar,PhD
- 譯者:李芳齡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3-04-2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416793
- ISBN13:9789862416792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在人生路上的每一刻,我們都可以有所選擇,
我們擁有的選擇,遠多於我們的認知,
選擇如何過每一天,就是選擇了甚麼樣的人生!
環境不會盡如人意,但看世界的態度卻能隨心所欲。
為每天施展一點魔法,選擇「作出」選擇,你就能鋪成自己要的幸福。
哈佛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塔爾.班夏哈
他在哈佛的公開課程-幸福課,全球瘋狂下載
繼紐約時報暢銷書《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後,最新力作!
如果人生是一篇樂章,我們選擇的每個行動,都會決定如何觸動奏出永恆樂章的琴弦。
班夏哈是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他的「正向心理學」與「領導心理學」課程,是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修課人數創紀錄。他在哈佛大學的公開課程,全球瘋狂下載!
班夏哈深信正向心理學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提升社會的幸福感。心理學研究指出,幸福快樂有40%取決於我們的選擇;人可以選擇思考的方式,我們選擇做什麼、選擇看事情的觀點,直接影響我們的感受。
這本書不是討論道德選擇、不是重大決策的工具書。班夏哈用淺顯易讀的故事,以及他蒐集多年的近百位領域名人面對生活大小事的智慧,幫你留意生活中每分鐘、每一天,都在做選擇,累積起來,就是我們的人生。
要選擇做正確之事,必須先認知到「可以有所選擇」這個事實,同時鼓勵你根據這些可能的選擇,盡可能做出最好、最有益的行動。
你擁有的選擇,遠多於你的認知,
你有能力決定讓什麼事情影響你,什麼不影響你。
快樂一直在我們心裡,找到它,付諸行動,幸福就能隨處可得。
不論你要往哪裡去,那裡的天氣如何,你可以自己帶著陽光!
本書特色
紐約時報暢銷書《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塔爾.班夏哈最新力作。他持續推動正向心理學概念,將獲得快樂的方法放入實際生活,讓讀者學習正向思考、克服困境。
指引讀者了解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有所選擇,鼓勵讀者將觀念落實行動,實際去做正確之事。遇到逆境時懂得找出選擇、做正確之事改變現況;碰到機會時也能作出最有益的選擇,人生便能變得更幸福快樂。
本書共分為三大篇共101個選擇。每個選擇皆搭配一則引言及故事加以說明,故事包含真人真事、心理學實驗觀點、影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經歷等等,內容豐富、輕鬆好讀。
讀者不需按照順序閱讀,可當作練習隨時省思,訓練自己對選擇的覺察力與行動力。
作者簡介
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 PhD)
曾任教哈佛大學,在哈佛開設的「正向心理學」及「領導心理學」名列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他的多本著作榮登暢銷書排行榜,且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版本,其中包括由天下雜誌出版的《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Happier: Learn the Secrets to Daily Joy and Lasting Fulfillment)。
班夏哈也經常應邀至世界各地組織演講,以及提供顧問服務,包括多國企業、「財星五百大」公司、教育機構等等。現教於以色列賀茲利亞跨領域學院(Interdisciplinary Center, Herzlyia),擁有哈佛大學組織行為學博士學位。
譯者簡介
李芳齡
專事譯作,譯著包括《5個技巧,簡單學創新》、《現在,什麼才重要?》、《打造維基型組織》、《開放式服務創新》、《更快更好更有價值》、《領導不設線》、《facebook臉書效應》、《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創新者的解答》、《創新者的修練》、《創新者的成長指南》、《超極資本主義》、《新帝國遊戲》、《企業觸媒策略》、《開放式經營》、《創新的軌跡》、《境外共和國》、《創新3力》、《成長的賭局》、《當債務吞噬國家》、《第五項修練III:變革之舞》、《啟動革命》、《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尖子品牌》、《豐田模式》系列等近八十本。
推薦序 開展平凡生命中不平凡的幸福 陳修平
推薦序 幫助自己與他人提升幸福感 陳茂雄
作者序 相信選擇的力量能改變人生
Part 1 生活篇
No.1 選擇作出選擇
No.2 留意生活中的奇妙
No.3 有目的性的思考
No.4 抬頭挺胸展現自信
No.5 把工作當成天職
No.6 坦誠表達自我
No.7 品味生命
No.8 只吃八分飽
No.9 創造自己的運氣
No.10 認識真實的自我
No.11 敞開心胸面對建議
No.12 在生活中注入幽默
No.13 繼續前進
No.14 懷抱希望
No.15 使他人有好感受
No.16 把焦點放在長處
No.17 學習放鬆
No.18 活動身體
No.19 虛懷若谷地學習
No.20 微笑改變情緒
No.21 看到半杯滿
No.22 活在當下
No.23 緩緩地深呼吸
No.24 衷心感激好與善
No.25 留下靜默空間
No.26 夠好就行了
No.27 在生活中感受新奇
No.28 仁慈待己
No.29 保持正面能量
No.30 開放與真誠
No.31 成為自己期待的人
No.32 唱歌跳舞聽音樂
No.33 添加玩樂元素
No.34 先改變自己
No.35 讓他人認識真正的你
No.36 在熟悉中覓新
No.37 感受正面能量
No.38 誠信自重
No.39 了解能力與限制
No.40 關心外界變化
No.41 過精神層面的生活
No.42 慷慨分享
No.43 有目的的忍耐
No.44 在平凡中發現不凡
Part 2 情境篇
No.45 退一步冷靜
No.46 做就對了
No.47 寬恕解開心結
No.48 積極從艱難中學習啟示
No.49 尋找優點 No.50 稱許與讚美
No.51 當個正面觀者
No.52 以同理心傾聽
No.53 接受無法掌控的事實
No.54 相信痛苦是暫時的
No.55 有意識的行動
No.56 添加快樂提升劑
No.57 從失敗中學習
No.58 尊重親近的人
No.59 保持獨立自主
No.60 認真看待與了解他人
No.61 積極接受情緒
No.62 靜觀生活暴風雨
No.63 補充能量
No.64 表達內心感受
No.65 放慢腳步
No.66 視困難為挑戰
No.67 勇往直前
No.68 和善待人
No.69 考慮更大的背景脈絡
No.70 堅定朝夢想努力
No.71 做最好的自己
No.72 看見每個人的出色種子
No.73 犯錯是寶貴反饋
No.74 感激家人朋友
No.75 學習對事不對人
No.76 改變視角
No.77 著重成功經驗
No.78 容許七情六慾
Part 3 人生篇
No.79 作出改變
No.80 尋求雙贏
No.81 投資於體驗
No.82 學會說不
No.83 接受現實
No.84 釐清真正重要的事
No.85 思考創造人生
No.86 牢記生命中的珍寶
No.87 遵循熱情作選擇
No.88 幫助與貢獻
No.89 追尋熱情
No.90 忠於自己
No.91 不輕忽小行動
No.92 創造未來
No.93 勇於冒險拓展
No.94 說出承諾
No.95 當個友善對立者
No.96 寫自己的人生旅程
No.97 把注意力放在正面
No.98 簡化生活
No.99 站出來領導
No.100 負起改變責任
No.101 為追求夢想而活
推薦序1
開展平凡生命中不平凡的幸福∕陳修平
「早,你今天好嗎?」、「早,要有好心情喔!」開啟了新的一天我與孩子們的對話。透著晨曦的湛藍天空,輕拂著和煦的清風,正是春和景明、朝氣蓬勃的好時節。從孩子們笑逐顏開、自信風采的臉龐,相信她們能有安然自在、豐富滿足的學習生活。
堅信教育是「以生命傳承生命的志業」,先前深受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博士《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Happier: Learn the Secrets to Daily Joy and Lasting Fulfillment)一書中所傳達的正向能量所感染。而今有幸拜讀又一力作《幸福的魔法:更快樂的101個選擇》(Choose the Life You Want: 101 Ways to Create Your Own Road to Happiness),有先睹為快的幸福感。
作者以正、反併陳的方式呈現每一篇的主題,亦即表現人性中正向與負向的生命態度,並以名家之言、實例事證、心理學觀點等,兼具理論與實務地導引讀者運用多元面向的思維模式,提供您我發現問題、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時可能的選擇。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且珍貴的,是上天的恩賜,更賦予了使命。而生命的動能,源於自身為獨一無二的生命下了什麼定義。在這本書裡,我們看見了生命中的幸福是從「選擇作出選擇」與「品味生命」出發,過程中不忘「追尋你的熱情」、「認真看待你的夢想」、「堅定努力朝向夢想」,歷經「做就對了」、「積極從艱難中學習啟示」、「保持獨立自主的力量」、「把犯錯視為寶貴回饋」的洗鍊,以「寬恕」、「微笑」、「誠正」、「謙遜」的態度,進而為「改變你的視角」、「創造你的未來」、「成為你希望成為的人」而努力,終能「寫自己的人生旅程」,且「作最好的自己」,實踐人生的信念與理想。
人生是一連串試煉與考驗的歷程,有人從容自若、有人坐困愁城,而其最終結果大相逕庭。誠如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溫斯頓.邱吉爾所言:「我喜歡微笑著戰鬥的人」、「悲觀主義者從每個機遇中看到困難,樂觀主義者從每個困難中看到機遇」、「克服困難就是贏得機遇」。
對年輕的學子而言,在學會成功之前,應先學會坦然接受失敗;因為成功乃奠基於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學習經驗、培養能力,並能懷抱一顆永不放棄初衷的赤子之心。願人人都能透過此書的修練,達到「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的生命情懷。
(作者為國立臺南女中校長)
推薦序2
幫助自己與他人提升幸福感 陳茂雄
我第一次接觸到正向心理學是在二○○四年重回學校攻讀心理與諮商碩士學位時,當時我就被這個由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及齊克森米海意(Mihaly Csikszentmihalyi)兩位心理學家所揭櫫的新方向所深深地吸引。他們認為長年以來,心理學界過於重視對「人為何會產生心理疾病」的研究,而相對地忽略了對「人為何會幸福快樂」的研究,前者要了解的是人類心理的負向面,而後者則是想了解人類心理的正向面。他們呼籲心理學界開始投入更多的資源於後者,並將之稱為「正向心理學」。我深受吸引的原因首先是我希望自己更幸福、更快樂,其次是我相信這種「預防重於治療」的概念,必將對我想從事的助人工作有所助益。於是我開始閱讀這二位學者的著作,並經常注意這個領域的發展。
大約在二○一○年吧,我注意到許多報章雜誌紛紛報導有位名不見經傳的心理學家,在哈佛大學開了一門「正向心理學」的選修課程。第一年只有八位學生選修,第二年選修人數躍增至近四百人,第三年選修人數達八百五十人,最後選修人數高達一千四百人,取代了「經濟學導論」成為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這位心理學家就是本書的作者塔爾.班夏哈(Dr. Tal Ben-Shahar)。當我知道哈佛大學將此課程錄影並放在網路上成為免費的公開課時,我就迫不及待地「上課」去了。此課程共有二十三堂課,每堂課約八十分鐘,我看了第一堂課後就像看連續劇般地上癮了,在三個星期內上完所有二十三堂課,我終於了解此課程造成轟動的原因了。
首先,此課程所討論的都是與一般大眾息息相關的議題,例如:如何追求幸福、如何面對壓力、如何維持愛情、如何提升自尊與自信等。其次是班夏哈善於舉例,能將抽象的心理學概念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出來。再者,他總是會清楚地交代有何實證研究支持他所提出的論點,因此容易讓人信服。最後,或許也是最重要的,是他的那份真誠,他讓我感受到他深信自己講的每一句話,而且他也的確在實踐他所傳播的福音。這不是用「說明」可以做到的,而是從他上課時的言行舉止讓我「共鳴」到的。
讀了《幸福的魔法:更快樂的101個選擇》的序言後,我給自己訂了閱讀本書的目標:我想從本書所給的101個建議中,選出兩個最能打動我的建議,一個與幫助自己提升幸福感有關,一個與幫助他人提升幸福感有關,並確實地實踐在我的生活與工作中。因為這本書談的是選擇,而且在作者看來這101個二擇一的選擇都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判定哪個選擇比較好,因此重點在於實踐。所以我給自己訂了這樣的目標,或許這是接收作者這份禮物的最好方式。
在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方面,本書對我產生最大的衝擊的是第三十五個選擇〈讓他人認識真正的你VS.只想獲得認同〉。四年前,我終於完成了我給自己的人生下半場設定的一個重要目標,將多年來從事「領導人教練」工作的經驗,整理成訓練課程在企業界講授。然而這四年來,我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地享受我所熱愛的教學工作,因為我的心境經常隨著學員的課後評量而起伏。每當我看到一些不好的評語時,我總是會沮喪許久,甚至會將好的評語一筆勾消。接著就開始和其他講師比較,我就是不夠幽默、聲音不夠渾厚、肢體語言不夠豐富、簡報檔不夠華麗等。曾經有位資深的講師建議我:「做自己才是最好的策略」,但我還是似懂非懂。當我看到此章節後,似乎能夠將一切都連起來了!現在我知道,既然我要講授的是如何成為一位教練,今後我要努力的方向不再是將自己變成最容易被學員認同的講師,而是讓學員認識我是什麼樣的教練。當我作了如此的選擇後,我發現我的心境改變了。過去我總是將改善課程視為畏途,因為我不知道改變的結果會否得到學員的認同;如今我可以用比較篤定的心態來持續改善我的課程以及教學方式,因為我知道如何判定我是不是在做自己、是否讓學員認識到真正的我。這是我看完此書後對自己的第一個承諾──我要開始享受我的教學工作!
在幫助他人提升幸福感方面,我選出的是第四十個選擇〈關心外界變化VS.聚焦自我分析〉。此章幫助我看到自己在諮商工作上的一個盲點,也適時地讓我找到了幫助困難的諮商個案的方法。我一直相信「由內而外」的改變是最有效的,然而這信念讓我忽略了外在的改變之重要性,以致於在諮商情境中與當事人一起陷入無止境的內在分析,而無法幫助當事人產生實質的行為改變(這才是諮商的最終目標)。當我看到此章中所說的:「我們應該在聚焦於自己和聚焦於外界之間尋求平衡、在分析和實際行動之間尋求平衡、在省思和行為表現之間尋求平衡。」這段話後,我才赫然發現,原來這位當事人的問題出在太過習慣於「向內看(自我分析)」以致不知如何「向外看(採取具體行動)」,而我也隨之起舞,以致兩個人都走不出來。當我改變策略,反映當事人的這種模式給他看後,諮商才開始有了具體的進展。這是我看完此書後對自己的第二個承諾──在未來的諮商與教練工作中,我將更謹慎的運用「由內而外的改變」之原則,避免將之變成僵化的規條。
我相信只要你帶著「我有選擇」、「我將實踐我的選擇」的企圖看本書,你的幸福感將會提升,你的人生也會變得不同!
(作者為領導人教練、諮商心理師)
前言
相信選擇的力量能改變人生
「理念的最佳表達方式不是話語字句,而是我們所作出的選擇。我們經年累月地塑造自己和自己的生活,這過程永不停止,直至我們辭世。最終,我們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美國羅斯福總統夫人 愛琳諾.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
我論述和講授正向心理學已超過十年,向大學生、處於困境的人們、企業主管、政府領導人等灌輸「快樂學」的概念,打從走上這條路開始,我的目的就是把社會學的嚴謹研究心得轉化為易懂、可行,能夠幫助個人、組織和社群變得更快樂、茁壯的概念。
我對正向心理學的興趣源自於自己想要更快樂、更滿意的人生。對我而言,幸福的要素之一,就是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合理均衡。多年下來,我找到多少能夠達到這種均衡的方法。
後來,金融風暴襲擊全球,銀行接二連三地倒閉,許多曾經興旺風光的企業幾乎無以為繼,推動中的計畫紛紛中斷,難以計數的人們痛失住宅與生計。就算是那些夠幸運而免於遭受重創的人們當中,也有許多人失去信心,認為這世界不再安穩了。我的客戶比以往更加需要正向心理學的助益,那就是建立復元力,好維持支撐個人與組織渡過艱困時期的動力,以及照亮潛藏機會的曙光。
我發現自己難以向陷入危機的客戶們說「不」,於是,一直以來得以維持的工作與生活間的均衡也被打破。我為巴黎的高科技公司提供諮詢服務、飛往香港主持醫師研習營、去紐約的高中演講、前往以色列特拉維夫市參加有關市場變化的腦力激盪硬體會……,只要是我認為正向心理學也許能夠幫得上忙,或能減輕危機衝擊之處,我都會應邀出席。就算是待在家裡,我也經常不分晝夜地跟世界各地的組織與人們進行電話會議。
一年來的不停奔走,我感到精疲力竭。某晚,我正為即將舉行的一場為期三天的研討會準備材料時,突然察覺到自己有多疲累。在這場研討會上,我必須強烈敦促客戶們在現實與樂觀之間、在認知當前的艱苦與展望更光明的未來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我通常在接受新挑戰時總是興奮盎然,但這次竟然沒有絲毫興奮期待的心情,根本無法想像自己該如何撐過接下來的幾天。
我嘗試對自己說些鼓勵的話,但沒用,以往奏效的方法和技巧也都不管用,還是提不起勁。看來,我只能強迫自己去參加、撐完這場研討會,反正以前也碰過同樣情況,再做一次也無妨。更何況別無選擇,非做不可。
帶著沒勁兒的心情上了床,感覺變得更糟。不僅對接下來幾天的行程興味索然,也因為自己沒能為問題想出更靈光的解方而感到沮喪。我並未解決問題,只是讓自己屈服並順從地接受它。就在入睡之際,腦海裡突然浮現一個念頭:不行,絕對不能只是痛苦地撐過接下來幾天,我可以有所選擇!
當下我便強烈認知到,接下來三天要怎麼過其實操之在我!我可以選擇痛苦地撐過去,但也可以選擇另一條路,藉由以下項目汲取活力:研討會的熱情與會者、我強烈信仰的教材,以及再度喚起自己想透過教育來促成更美好世界的個人使命。在痛苦不幸之路與積極投入之路兩者之間,其實不假思索就能輕易作出選擇。
作出選擇後,便改變了焦點,改變焦點後,感覺就會跟著改變。幾分鐘前,我陷入困境、動彈不得;幾分鐘後,對於接下來幾天的到來,變得既興奮又期待。
重新打起精神後,那次的演講成為我有生以來最熱烈的演講之一。
當認知到自己有其他選擇時,我立刻就能下決定,但比較困難的是突破瓶頸而意識到能夠選擇的過程。換句話說,只有在察覺自己能夠選擇時,選擇才會變得可能且明顯。我們常以為困難的部分在於作決定,其實困難之處往往在於認知到自己必須作決定、可以有所選擇。
事實上,在人生路上的每一刻,我們都可以有所選擇。
也許我不該對這個認知感到如此驚訝,因為心理學研究顯示,幸福快樂當中有四○%取決於自己所作的選擇,我們選擇做什麼事、選擇怎麼想,都會直接影響心裡感受。
舉例而言,公司的晉升名單中沒有我,或是新創事業失敗,我可以選擇將這個經驗,視為可能永遠無法振作的嚴重挫敗,抑或視為警醒、學習與成長的機會。若我選擇視之為負面經驗,就會感覺自己很糟,並且對前途感到悲觀;但若選擇視之為警醒,我便能從挫折當中汲取教訓,改善前途展望。一旦認知到自己可以有所選擇,不僅提高未來成功的可能性,也使自己當下的感覺變得較好。
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在其著名詩作《未擇之路》(The Road Not Taken)中,敘述他站在兩條路的岔口,被迫擇一而行。佛洛斯特選擇了較為人跡罕至的路,這個選擇使他的人生從此截然不同。
佛洛斯特面對兩路擇一的難處,引起讀者的共鳴。無論是哪個選擇,都將對未來造成深遠的影響。我們全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像是必須決定要不要對某段關係作出承諾、決定大學要主修什麼科系、該不該接受另一份工作......等等。在抉擇的困難時刻,我們努力地想作出正確決定,盡可能避免因為意識到該抉擇的重要性與影響性,而使自己陷入癱瘓、舉棋不定。
有時固然會遇到人生中的「重大決定」,但切莫忘記這個事實:在人生中,我們時時面臨選擇,我們清醒時的每一刻所面臨的種種選擇,加總起來對我們的影響程度,毫不亞於那些重大決定的影響程度。我可以選擇直挺或佝僂地坐著;可以選擇對伴侶說句親切的話,或是擺張臭臉給對方看;可以選擇感激自己的健康、朋友、午餐,或是將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可以選擇作出選擇,或是漠視不管擺在眼前的選擇。這些選擇要是個別來看,你也許會覺得不重要,但要是加總起來,就會是為我們砌造人生道路的磚塊。
此外,選擇具有連鎖反應而產生動力,像是一連串的事件或感受,其影響力遠超過你在作出選擇的當下所能預見。舉例而言,假如一早感到陰鬱倦乏,其實可以決定以深呼吸、露出微笑來改善心情,以輕鬆玩樂的心情面對自己做的每件事。這些選擇將創造正面的連鎖反應,使自己一整天保持愉快心態,帶動在工作或家裡的其他正面體驗。同理,和某人一起用餐時,決定認真傾聽對方說話,也將正面影響整體交談的品質,甚至對於兩人間的關係也有正面影響。
我們常因為未能看出自己站在岔路上,而不知道選擇其實存在,因此無法善加利用這些選擇。福特汽車創辦人福特(Henry Ford)曾說:「不管你認為自己做得到,還是做不到,你都是對的。」而選擇也是一樣,不管你認為可以有所選擇,或是別無選擇,你都是對的。換言之,你認為自己別無選擇,這想法就會造成自己別無選擇。在那場三天研討會的前一晚,我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時,發覺到撐過接下來幾天的唯一方法。我局限的想法局限了自己的選擇。
我們未能察覺時時刻刻可以作出的選擇,會使我們棄絕改善人生的掌控能力。舉例而言,我們視自己的感覺為理所當然,無法改變;我們不自覺地對他人的行為作出反應,沒有考慮到其他的選擇;我們一再面臨相同的境況,一再以相同方式回應,好像沒有別的做法可考慮與選擇。我們以為自己的想法、行動和感覺都是無可避免的,因為我們別無選擇,但其實不然,選項其實存在,我們是可以有所選擇的。
米爾曼(Dan Millman)在其著作《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The Way of Peaceful Warrior)中,記述他的心靈導師告訴他的故事:
午餐的哨音響起時,所有工作人員都坐在一起用餐。山姆每天都會邊打開餐盒,邊罵道:「天哪!別又是花生醬和果醬三明治,我討厭花生醬跟果醬!」他天天抱怨他的花生醬和果醬三明治,直到有一天,同事忍不住說:「拜託你,山姆,要是你那麼討厭花生醬和果醬,幹麼不叫你老婆替你做點不一樣的?
「你說什麼?我老婆?」山姆回應:「我沒結婚哪,三明治是我自己做的。」
許多人都沒注意到自己用著不喜歡的食材來做三明治。人生為我們呈現各式各樣的材料,其中有我們無法掌控的外在環境與條件,例如:身體特質、出生的家庭、全球市場的波動、我們無法干涉的他人抉擇等等。儘管有種種限制,我們選擇什麼材料、決定如何使用它們,大多仍然是取決於我們自己。
不論身處怎樣的環境,我們全都會有意識地努力尋找自己本身及周遭的可能性,當我們跳脫看待事物的慣性方式時,往往會驚訝地發現,我們在做三明治時竟然有這麼多美味可口的食材可以選擇。我們有選擇材料的自由、選擇對各種境況作出不同反應的自由,都使我們成為自我人生現實的共同創造者。
你想如何創造自己的人生?你吃的三明治,絕大部分是你自己做的,其實你擁有的選擇遠多於你的認知,端視你願不願意作出選擇。
關於本書
我在那三天研討會的前一晚所獲得的頓悟,認知到自己能在形塑想要的人生方面,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藉由刻意揭發自己先前忽略的可能性而開啟了機會之門。只要稍微改變看法,就能對人生產生重大影響,促使我決定撰寫本書。
本書探討三類選擇。第一類是我們幾乎隨時可作的選擇,例如:要不要微笑、要不要深呼吸;第二類是我們在特定事件發生後所作的選擇,例如:對失敗的反應、是否讚美同事的工作做得很好;第三類則是人生中的重大決定,例如:該朝哪條職涯之路發展、要不要幫助及貢獻於他人。本書內容大多聚焦於前兩類選擇,也在第三類選擇方面有所點綴。
這不是一本探討道德性質決策的書,也不是做為解決困難決策時的參考工具。書裡談到的選擇,大多是我們在生活當中面臨的情況,我稱之為「無需回答的選擇」,也就是說在這些選擇中,會非常清楚明白地顯示哪條路才是正確的。不論是站姿或坐姿、失敗或成功時的反應、和孩子或伴侶的溝通方式等等,我們通常會很清楚什麼是好的選擇、什麼是不好的選擇,但我們也常作出無益的選擇。希臘傑出哲學家蘇格拉底說:「行善就是知善」(To know the good is to do the good),很可惜的是現實世界並非如此。
本書並非在談作決策時「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而是該「做」正確的事。我的兩個目的是:第一,幫助你留意生活中的每一天和每分鐘都存在著選擇,欲選擇做正確之事,必須先認知到「可以有所選擇」這個事實。第二,鼓勵你根據這些可能的選擇,盡可能做出最好、最有益的行動,也就是鼓勵你在知道什麼是有益的事情之後便付諸行動。
全書由一○一個選擇架構而成,大多數是「無需回答的選擇」。每個選擇都附上一則引言,還有該選擇的扼要解釋,並以一則故事為例。書中敘述的故事包含個人軼事、假設情況、心理實驗說明、歷史人物記述、影片或文學作品中虛構人物的經歷等等。敘述這些故事的目的在於將觀念化為實際,使讀者更容易理解,也更能感受到故事與自己的關聯性。你可以將書裡提到的一些例子所蘊涵的選擇理念,擴大應用在生活之中。例如:跟職場有關的選擇和故事,你可以思考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是否也遭遇到類似的選擇?你和伴侶之間的關係是否跟這故事相似?你和你的上司或小孩之間是否也存在類似情形?
你可以像閱讀其他書籍般的方式來閱讀本書,或者,你也可以將這本書當成練習簿,要求自己挑出一項選擇,利用一天到一個月的期間好好省思一番,並付諸行動。可以試著將該選擇寫在便條紙上,放在可以提醒自己的地方,例如:貼在冰箱或書桌上、放在口袋裡、存在行動裝置或電腦裡當成螢幕保護程式等等,這些方法都很有助益。心理學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指出,要養成新習慣得花二十一天,而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是將某項選擇製作成簡單的腕帶,戴著一週到一個月,好隨時隨地提醒自己。這個方法能幫助我把該選擇變成根深柢固的習慣,而我現在戴著的腕帶,是提醒自己要保持幽默輕鬆。在之前那段生活相當緊張的日子,當時戴的腕帶提醒我應該要更有耐心地對待孩子。
閱讀此書時,請嘗試作出不同的選擇。針對某項選擇,若在經過認真思考或試驗後覺得不適用,請先跳過,並進入下一項選擇,也可以重複之前已經練習過的某項選擇。待日後再回頭練習之前跳過的選擇,看看目前是否有適用的情況。
你也可以挑選書中的選擇,做為自己跟讀書會或家人朋友的討論主題。在職場裡,有建設性地討論「選擇」,不僅有助於提升團隊的凝聚力與成效,也可幫助矯正阻礙創新的僵化思維。分享那些改變我們的人生、有關選擇的個人故事,是非常有助益的體驗,往往能啟發與鼓勵行動。
我在書中所談到的選擇,有些靈感來自我本身、我的朋友及客戶的經驗,其他還有根據心理學家、哲學家、企業界和教育界領導人的研究心得及工作經驗等等。
你將會發現,本書談到的選擇可能會有部分重疊之處,那其實是我的刻意安排,理由有二:其一,有時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與看待挑戰,可幫助我們擺脫窠臼、改變習慣;其二,反覆練習其實相當有助於確保自己所作的改變能確實生根。
衷心感謝你閱讀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