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熟悉的教室情境裡進行真實性評量,是幼教課程教與學的重心。唯有透過了解兒童目前的知識、技巧、興趣與性向,我們才能設計植基於幼兒長處的課程,並提供支持他們持續發展和學習的經驗。本書的目的在說明如何進行真實性的教室本位評量(authentic classroom-based
assessment),再介紹如何解釋評量資訊,以如何使用評量資訊來規劃課程以回應及支持幼兒的學習。第四版的《幼兒發展學習的評量與輔導》已重新修訂,以呼應快速興起的合宜評量的概念、教育成果目標以及幼兒發展與學習的方式。
基本主題
以教室為本位的真實性評量
本書的重點為教室本位評量,是在日常的教室生活及兒童典型的活動中,發現及追蹤兒童的真實學習與發展。我們以非技術性的語言來說明與描述如何進行替代性評量,這些評量方法可讓不同幼教機構內的工作人員運用。我們也從教師的觀點來觀看標準化測驗。
發展中的評量工作
本書呈現出評量是目前教和學中快速成長與發展的一個層面,書中對於「檔案」的討論甚多,反映出「檔案」深受教師、兒童與家長歡迎的現象;本書有關標準、標竿及計分法的章節詳細定義這些概念,並顯示這些概念與評量的關係。我們在書中提供指引與實例,教導老師如何增加對於教室中日益多元的語言、社會、文化與個別差異的敏感性。此外,我們描述了在融合教育中,教師在評量方面的角色與責任,也概述一些與評量相關的法律、倫理及專業責任。我們將目前各界有關這些議題的最佳想法融入及貫穿於本書各章中。
評量是一個歷程
本書視評量為一個有彈性且實際的歷程。此過程始於評量的目的、內容與時機的思考與規劃,接著為資料的收集與記錄,最後呈現評量結果資料的編纂、解釋與運用。我們提供很多不同發展與課程領域的實例,來呈現這些步驟如何運用於幼兒。
評量是一專業化活動
本書視評量為高度專業化的活動,非任意、草率的行為,亦非為了別人的要求而做。本書的宗旨在協助教師增進「評量概念與評量程序的基礎」(Hiebert & Calfee, 1989,
p.50)。書中提供教師有關改善替代性評量的信度與效度的建議、如何達到倫理與法律責任的建議、以及如何與其他人溝通評量結果的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強調解釋及運用評量結果來幫助兒童學習是教師的專業責任。本書所呈現的概念與方法都有健全周延的理論與科學基礎,符合美國幼兒教育學會及美國州教育局學前專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Specialists in State Departments of Education, NAEYC & NAECS/SDE, 2003)所公佈的合宜教室評量原則。
我們了解,學習如何評量兒童以及運用該資訊來引導教室內的決定並非易事,它需要重新學習一些新概念、能區辨細微的不同(如:收集資料與記錄資料的不同),也同時隱含教師必須有意識的管控自己與兒童的互動方式,才能提出引發思考的問題或工作。
哲學取向
雖然本書呈現的評量方法可以被任何幼教課程取向或模式的教師採用,但是我們所引用的實例充分反映出我們幾位作者對於幼兒成長發展的信念。我們認為人類發展的過程有其普世性,但也會因個別兒童個人與社會文化世界的接觸而有變異,兒童的發展與學習正是一個統整此普世性與個別性的過程。兒童身邊的成人與同儕積極參與兒童發展及學習的過程,他們以合宜的方法回應、示範、指引、協助並提供鷹架給兒童;我們也認為學習的「過程」和「結果」與兒童在支持及回應的環境中學習及成長,同等重要。
本書的章節安排
本書的主題和章節的安排以提供最大的彈性,方便讀者依個人的學習需求而調整。本書可依呈現的章節順序閱讀:第一篇(第1、2章)介紹教師認識評量的專業性,第二篇(第3~9章)一步一地的帶領教師了解評量的步驟,第三篇(第10、11章)探討評量在教室以外的應用,包括目前社會上常用的標準化測驗以及如何與家長、其他專業人員或社群溝通與合作。本書各篇和各章節也可分開閱讀,讀者可依自己的需求選擇。
本書特色
指定的評量(Mandated assessment)
在第一章,我們承認美國有些地區要求對兒童進行指定的評量及提高對兒童的期望的事實,並提出回應之道。
評量的法律、倫理與專業責任
第二章描述幼兒教育評量的法律、倫理與專業問題,並進一步強調教師應負的專業責任。
標準化測驗
本章精簡的呈現學前教師在現今社會裡必須知道且實踐的角色。
評量與分析指引
附錄A提供淺顯易懂的「評量與分析的指引」,呈現兒童在不同階段的發展與學習重要成就,以及兒童在重要的發展與課程領域上的連續向度,可作為解釋評量結果及規劃課程之參考。
紅色警訊
附錄B列出一些發展的「紅色警訊」,提醒教師留意一些有需要注意的行為模式。
省思、研究與探討的提示
每章末附有「自我省思」的提示,帶領教師親身體驗該章所探討的概念;「深入研究與探討」的提示旨在促進教師思考在學前教室中應用評量的概念和原則。
結語和閱讀建議
「結語」簡要呈現每一章的重點,「閱讀建議」提供讀者有關該章內容的其他書刊資料。
本書深知當大學生畢業成為教師後,他們需要可參考的資料。本書可作為教科書,亦可作為參考書。教師可參考使用本書所列的發展連續向度、紅色警訊、記錄格式及其他許多有關評量的指引、分析與規劃。
實例與應用
本書附有許多圖表,輔助說明書中所探討的內容,並與兒童及學校的真實情況相連結。本書提供很多可複印、可修改使用及立即可用的表格。書中所呈現的例子取我們出版的書籍或教師收集的資料,這些學前兒童表現的例子顯示評量如何實施於學前階段。
第四版新增的內容
增加篇幅說明教師在使用標準化測驗與標準化工具時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概念。
更新與擴大本書中有關以課程標準、標竿及計分標準作為教育成效的討論篇幅,包括:文學與讀寫、數學及科學領域。
參考晚近的研究與實務資訊,增加文學與讀寫、數學及科學領域的兒童發展成就及最新的課程標準。以評量來記錄兒童在課程標準上的進步已經成為學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新增近來學前教育工作者經常使用的標準化測驗及其他已出版的工具,以協助教師實施這些測驗及善用測驗結果。
提供更多有關評量的法律知識給教師。
本書以我們自身的教學與學習經驗為基礎,這些經驗主要來自教導幼兒及與來自不同社經和文化背景的家長的互動,我們將這些經驗擴展至在學前教育的職前教師及在職教師的教與學,協助他們學習有關評量與課程的概念以及如何塑造能回應幼兒的教室。本書所提供的實例與圖是都是真實的,雖然當事人的姓名與地點都已被更改。為了避免代名詞的使用隱含性別意識,本書中交互使用「他」和「她」,因為兒童和教師本來就有他和她兩種性別。此外,我們也體認多元家庭結構的存在,因此會交換著使用父母、家庭及監護人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