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好書。本書從理念出發,指引教保專業領域具體的學習方向,從書中可以獲得清楚的教保理念,模仿製作本書所展示的教具,可以馬上運用在幼兒園教學。
這是一本有用的書。書中內文圖文並茂,理論實作交融,是一本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好書。
這是一本值得擁有且閱讀的書。可以是正在學習教保專業學生們的教科書;教保現場工作者的工具書;更可以是家長們自製教具的最佳參考書籍。清楚的文字敘述和具體可行的引導步驟,搭配著教具實物照片和豐富的資訊窗,易於「教」和「學」。
名人推薦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閱讀完此書,即吸收兩位老師數十年的日月精華,修改書中任何一份教具,都具有新意;運用設計原則,一定可以製作出嬰幼兒們喜愛的教具;順著運用原則的指引,照顧者會恰到好處的成為適齡適性理念的執行者。――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創辦人 蔡延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士真
■ 學歷
紐約河濱街教育學院 教育碩士
專:特殊教育
紐約河濱街教育學院 教育科學碩士
專:學前暨初等教育
■ 主要經歷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兼任講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兼任講師
經國管理學院兼任講師
弘光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成長托兒所老師
愛彌兒托兒所老師
張世宗
學歷
• 美國紐約普列特學院建築碩士
•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院藝術碩士
•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院教育博士
現任
• 國際遊戲協會台灣分會(IPAT)理事長
• 台灣樂育游藝研究所(UE Lab)所長
主要經歷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所長
•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教授
• 國立臺東教育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 中華民國玩具暨兒童用品研發中心董事
• 中華民國經濟部創意中心顧問
林士真
■ 學歷
紐約河濱街教育學院 教育碩士
專:特殊教育
紐約河濱街教育學院 教育科學碩士
專:學前暨初等教育
■ 主要經歷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兼任講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兼任講師
經國管理學院兼任講師
弘光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成長托兒所老師
愛彌兒托兒所老師
張世宗
學歷
• 美國紐約普列特學院建築碩士
•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院藝術碩士
•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院教育博士
現任
• 國際遊戲協會台灣分會(IPAT)理事長
• 台灣樂育游藝研究所(UE Lab)所長
主要經歷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所長
•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教授
• 國立臺東教育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 中華民國玩具暨兒童用品研發中心董事
• 中華民國經濟部創意中心顧問
目錄
關於本書
名詞小辭典
前言─「三何問題」之思維
理念篇(Know-Why)
第一章 教育理念和學習理論
1. 教育基本理念思考
2. 幼兒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的觀點
3. 成人可採用的三種位置和不同角色功能
4. 小結:對教育工作者的啟示
第二章 「學習管道」系統分析
1. 三種學習管道
2. 媒體訊息與媒體效應
3. 資訊表徵與感官經驗
4. 教材和學習媒介的應用
5. 小結:對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啟發與建議
方法篇(Know-How)
第三章 教具設計原理與評量工具
1. 教師的「行動研究」─教學者即研究者
2. 教學媒介(教媒)之形式、功能與應用
3. 教學媒介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
4. 學前教育教學媒介設計原理
5. 學前教育教學媒介之評量
6. 小結
第四章 教材開發與教學媒介設計策略
1. 生活領域專題開發法
2. 十字分析開發法
3. 學習輪開發法(腦力激盪法)
4. 感官經驗設計法
5. 配合「主題」開發法
6. 小結
運用篇(Know- What)
第五章 教具、學具、玩具的選用
1. 如何選擇市售教具─教具的評量策略
2. 教具運用策略分析與注意事項
3. 小結
第六章 各類型教具運用案例舉隅
1. 各類型教具運用策略
2. 小結
3. 附件
實作篇(Know- What)
第七章 教具製作實例
1. 老師為何要自製教具
2. 綜合運用─以七巧板為例
3. 教具製作─以領域為例
4. 小結
名詞小辭典
前言─「三何問題」之思維
理念篇(Know-Why)
第一章 教育理念和學習理論
1. 教育基本理念思考
2. 幼兒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的觀點
3. 成人可採用的三種位置和不同角色功能
4. 小結:對教育工作者的啟示
第二章 「學習管道」系統分析
1. 三種學習管道
2. 媒體訊息與媒體效應
3. 資訊表徵與感官經驗
4. 教材和學習媒介的應用
5. 小結:對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啟發與建議
方法篇(Know-How)
第三章 教具設計原理與評量工具
1. 教師的「行動研究」─教學者即研究者
2. 教學媒介(教媒)之形式、功能與應用
3. 教學媒介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
4. 學前教育教學媒介設計原理
5. 學前教育教學媒介之評量
6. 小結
第四章 教材開發與教學媒介設計策略
1. 生活領域專題開發法
2. 十字分析開發法
3. 學習輪開發法(腦力激盪法)
4. 感官經驗設計法
5. 配合「主題」開發法
6. 小結
運用篇(Know- What)
第五章 教具、學具、玩具的選用
1. 如何選擇市售教具─教具的評量策略
2. 教具運用策略分析與注意事項
3. 小結
第六章 各類型教具運用案例舉隅
1. 各類型教具運用策略
2. 小結
3. 附件
實作篇(Know- What)
第七章 教具製作實例
1. 老師為何要自製教具
2. 綜合運用─以七巧板為例
3. 教具製作─以領域為例
4. 小結
序
序
關於本書
現今教育環境中,第一線的老師沒有時間開發所有教學所需的教材教具,所以必須用到廠商開發的現成教材教具。但正因為「幼兒是獨特的學習者」,任何廠商或專家學者,都無法比第一線的老師更瞭解班上幼兒的學習需求。
因此,今日在開放教育的風潮下,一項教育理念是「教學者即教育研究者」,亦即,第一線老師能夠根據教學現場的條件和需求,自行開發解決問題和需求的教材,是為老師的「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而理想的執行策略和功能目標則是:第一線的老師是課程設計者、教材開發者、教具製作者、環境創設者。
我們認為:課程設計者、教材開發者與教具製作者,除了必須具備清楚的教育基本理念外,也要自問以下「三何問題」:
1. 為何要設計某項教具?幼兒需要什麼?(know-Why)
2. 如何讓教材教具與課程目標結合或關聯?(know-How)
3. 應採用何種適當的教材教具來支持以上目的?(know-What)。
基於以上的教育理念與教學需求,本書有以下三項主要目的:
1. 釐清學前教育的意義和功能,也就是確定我們努力方向的基本核心問題。這是理念層面的目的。
2. 提供核心能力的策略和工具,以幫助幼兒教育初學者與新手老師,開發「設計課程、開發教材、製作教具」的能力。這是工具層面的目的。
3. 介紹並建議如何運用既有或自己開發的教具,也就是指引幼教老師於教學現場中,如何應用多元教具、學具,以協助、激發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能力。這是應用層面的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本書的內容架構規劃成四大篇章,分述如下:
第一篇〈理念篇〉:「理論指引行動;行動驗證理論」,要設計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具,必須先瞭解幼兒如何學習。首先討論有關的教育基本理念和幼兒學習的相關理論,其用意乃是要協助讀者認清達到前述本書三項主要目的之方向。不過,要說明的是:本書中僅就能幫助瞭解幼兒如何學習的理論,和影響教材開發的理念加以討論,至於更多有關幼兒發展與學習理論的討論,已有許多書籍和文獻論及,請讀者自行參考專書。
第二篇〈方法篇〉:老師的角色不只是執行者,也是一個最瞭解現場幼兒需求的研究者,本書從教學媒介在教育運用開始,延伸下來探討教學媒介設計原理、設計方法、評量方法,協助讀者澄清教學媒介使用目的,進而可以開發設計適合教育目的與使用者需求的教具。
第三篇〈運用篇〉:面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教具,老師要如何判斷是否適合幼兒使用?再者,在教學現場中,各種類型的教具該如何使用才適合幼兒的發展需求,並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能力?從使用教具的角度探討,老師的工作與角色又為何?本篇旨在分享教學策略與實務經驗,協助老師建構自己的教學。
第四篇〈實作篇〉:幼兒透過「做中學」的方式學習,我們相信老師同樣需要這樣的學習,因此在本篇以「實際教具的開發製作」及「如何應用在教學領域」兩大部分,讓老師更加明白本書第二篇及第三篇的內容,達到協助老師建構教具設計與運用的能力。
以上的內容規劃既有連貫性,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學前教育工作者可依照個人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靈活應用之。是以,本書一方面可做為教育工作者在設計教具的開發性指引;另一方面也可做為第一線老師在教學現場的應用性參考。倘若本書能夠為此兩功能目標略獻棉薄之力,則是筆者的企盼與萬幸。
關於本書
現今教育環境中,第一線的老師沒有時間開發所有教學所需的教材教具,所以必須用到廠商開發的現成教材教具。但正因為「幼兒是獨特的學習者」,任何廠商或專家學者,都無法比第一線的老師更瞭解班上幼兒的學習需求。
因此,今日在開放教育的風潮下,一項教育理念是「教學者即教育研究者」,亦即,第一線老師能夠根據教學現場的條件和需求,自行開發解決問題和需求的教材,是為老師的「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而理想的執行策略和功能目標則是:第一線的老師是課程設計者、教材開發者、教具製作者、環境創設者。
我們認為:課程設計者、教材開發者與教具製作者,除了必須具備清楚的教育基本理念外,也要自問以下「三何問題」:
1. 為何要設計某項教具?幼兒需要什麼?(know-Why)
2. 如何讓教材教具與課程目標結合或關聯?(know-How)
3. 應採用何種適當的教材教具來支持以上目的?(know-What)。
基於以上的教育理念與教學需求,本書有以下三項主要目的:
1. 釐清學前教育的意義和功能,也就是確定我們努力方向的基本核心問題。這是理念層面的目的。
2. 提供核心能力的策略和工具,以幫助幼兒教育初學者與新手老師,開發「設計課程、開發教材、製作教具」的能力。這是工具層面的目的。
3. 介紹並建議如何運用既有或自己開發的教具,也就是指引幼教老師於教學現場中,如何應用多元教具、學具,以協助、激發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能力。這是應用層面的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本書的內容架構規劃成四大篇章,分述如下:
第一篇〈理念篇〉:「理論指引行動;行動驗證理論」,要設計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具,必須先瞭解幼兒如何學習。首先討論有關的教育基本理念和幼兒學習的相關理論,其用意乃是要協助讀者認清達到前述本書三項主要目的之方向。不過,要說明的是:本書中僅就能幫助瞭解幼兒如何學習的理論,和影響教材開發的理念加以討論,至於更多有關幼兒發展與學習理論的討論,已有許多書籍和文獻論及,請讀者自行參考專書。
第二篇〈方法篇〉:老師的角色不只是執行者,也是一個最瞭解現場幼兒需求的研究者,本書從教學媒介在教育運用開始,延伸下來探討教學媒介設計原理、設計方法、評量方法,協助讀者澄清教學媒介使用目的,進而可以開發設計適合教育目的與使用者需求的教具。
第三篇〈運用篇〉:面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教具,老師要如何判斷是否適合幼兒使用?再者,在教學現場中,各種類型的教具該如何使用才適合幼兒的發展需求,並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能力?從使用教具的角度探討,老師的工作與角色又為何?本篇旨在分享教學策略與實務經驗,協助老師建構自己的教學。
第四篇〈實作篇〉:幼兒透過「做中學」的方式學習,我們相信老師同樣需要這樣的學習,因此在本篇以「實際教具的開發製作」及「如何應用在教學領域」兩大部分,讓老師更加明白本書第二篇及第三篇的內容,達到協助老師建構教具設計與運用的能力。
以上的內容規劃既有連貫性,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學前教育工作者可依照個人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靈活應用之。是以,本書一方面可做為教育工作者在設計教具的開發性指引;另一方面也可做為第一線老師在教學現場的應用性參考。倘若本書能夠為此兩功能目標略獻棉薄之力,則是筆者的企盼與萬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5折$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