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曾有一個男孩,在心中刻劃著他可以喚做父親的人,能夠慈愛地教導他責任與勇敢,他也等待著,有一天,這個人一定會來到。因為現實上,他每天都得面對一個酗酒與施暴的男人,而且每一次都毫不留情,猶如狂浪拍打著獨木舟,拳頭狠狠地落在他與母親的身上……。後來男孩的媽媽離家,他也決定不要再等待,他開始反擊,心中的憤怒與痛瞬間爆發,沒想到父親以家暴受害人的角色,不讓男孩返家,這個男孩也流落街頭,附隨友人凶狠滋事……。如果您是少年調查官,眼前這個因為殺人未遂事件來到少年法院(庭)的男孩,您該如何調查?
任何法律,反映在社會的實像裡,必有它欲實現、維護及堅持的基本價值,這個基本價值不能立基在一種假設之上,而是應該能夠對人性的尊嚴及需求作回應。陳慈幸老師長年來關注少年議題,這本少年事件處理法學理與實務,也可說是陳老師對於她所關注議題的實踐。而不同於坊間偏重於非行理論或者法條詮譯的撰寫方式,本書從案例、法庭情境呈現、摸擬演練的角度,引領讀者瞭解我國少年司法以「以保護代替管訓、以教養代替處罰」的精神,同時本書也像是一本實務工作手冊,陳老師與蔡孟凌小姐附錄了許多辛苦蒐集而來的資料,相信可以協助有心想要進入這個助人工作領域的夥伴,減少理論與實務之間理解的差距。
少年事件之處理,是以少年個案為主體,由少年法院(庭)之法官、調查保護官、心測員、心輔員、書記官、佐理員甚至執達員,本其專業,建立協同服務之核心影響團隊,因為我們瞭解,非行少年所面臨的問題,其實與個人、缺陷的社會制度、失能的教育及家庭均有關係。因此,及早的處遇,將使這些孩子們更可挽救(more amenable to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這也是從事少年司法實務工作的人,應該要更著重少年非行背後癥結協助的原因。誠心地向您推薦本書,請細細地展開您與少年司法的對話,因為那位男孩已經來到您的跟前,就像是被海水推沖上岸待援的海星,您究竟要選擇做一個旁觀、質疑的年輕人,還是那個送海星回海裡的老人,答案,已經很清楚!
陳美燕
2009年7月序於台灣高雄少年法院
推薦序二
少年事件處理法自民國八十六年大幅修正後,已排除舊法「教罰並重」之思維,改採「以保護代替監禁,以教育代替處罰」之理念,故對少年非行之處理,亦有賴專業機構,以專業法規,秉持保護優先及教育優先之精神,以少年最佳利益及須保護性為核心,由專業人員運用專業知能及方法,施以專業化及個別化之處遇,方能達少年事件處理法所揭櫫保障少年健全自我成長之目標。在處遇之過程中,法律已非其唯一之憑藉,尚須結合社政、醫療、教育、就業、福利、教養等資源,提供少年保護及輔導之需求。而其處理法規,亦非單指刑事法一環,並含括了犯罪學、心理學、教育學以及社會工作等諸多領域。故少年司法實兼具有司法性、教育性、社會性與醫療性之性質,是一個跨領域之司法工作。
今年初,陳慈幸副教授與蔡孟凌小姐因撰寫本書搜尋資料來訪本院,在交談之間,發現本書為教育部補助教科書撰寫計畫之重點計畫,對於國內教育界重視少年事件處理實務與學理之探究,實深感欣慰。本人長年從事少年觀護工作,在實務工作的體認當中,發現國內學習者針對少年事件處理之訓練,多半著重於基礎法理,對於導論性的法理兼論實務運作的的教科書較為稀少,本書的重要性,在於將學習者由清晰的法理解釋當中,帶入實務工作的領域,完整結合理論與實務,非常適合大學部高年級生,或想報考觀護人國家考試的學習者研讀。
陳慈幸副教授在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擔任少年事件處理法與刑事訴訟法之課程教學與研究工作,蔡孟凌小姐為陳慈幸副教授少年事件處理法課程講座之研究助教,二人在少年事件處理法之研究與教學工作上,皆有多年卓越成就。欣聞陳副教授與孟凌對於少年事件處理法理與實務工作的重視,並將學理與實務資料集結編撰成書嘉惠學子,欣喜之餘特為之序。
李進雄
2009年7月序於高雄少年法院調查保護處
再版序
時間過得很快,這本書已經再版了。這段時間,我與蔡孟凌有不同的生命歷程,我的生命一如往常的教書做研究,但蔡孟凌已經在業界打拼。感謝孟凌,再度回到少年事件程序裡,與我勾勒再版的重要理論。本版主要針對目前少年實務,進行部分更動,再針對重點題型,進行導覽與說明。
2012年的夏天開始,因為研究,停駐在京都大學一段不算短的時間,當研究進入困惑的時候,我會到京都車站的高台上,從上俯瞰。學術研究與發明,真的是一個需要有些瘋狂與勇氣的東西,歷史上看到許多學者與科學家,背負著各種批判,輕者被誹謗、甚至被判刑遭遇到非常悲慘的人生,但他們的東西,也就是當時的社會無法被一般民眾洞悉的東西,卻在後世被驗證,後世享受這些美麗的成果時,這些有勇氣的學者,僅存著一幅畫像放在教科書中被緬懷,甚至有些還沒入在歷史洪海中,我的家人告訴我,我們如此努力做研究,將來如果沒有獲得好的回報,那真是令人難過……家人所謂的回報,並非是名利,而是可以讓我們做研究的人,得到一個基本的尊重,雖然安慰了家人,但事實上,回想到過去所面對的風雨,最起碼的尊重也沒得到的狀況,讓我給家人的安慰很心虛,但很多事情,沒有往前,時間還是不會因此而停駐,很多事情很現實,時間,就是。
跟一個也是外派的學者提到了法律界的保守,很棒的談話,對我而言,保守也好,開放也好,很多事情,只要是對的,有意義的,隨著時間的腳步,一定會得到或多或少的印證,很多時候,我通常不去考慮什麼,總有一天的得證,是一種對於生命的期待。
站在高台上,風很大,看起來很阻礙,但很舒服,做研究與很多事,都是需要「風」的要件。
陳慈幸
2013年早春於京都大學研究員宿舍
自序
本書主為論述少年事件處理法學理與實務,除為少年事件領域當中很難得一見外,亦是本書第一作者陳慈幸自日本返國任教少年事件處理法八年心得之總集。
學習少年事件處理法者,除需熟悉刑事訴訟法之概念外,仍須熟稔少年事件處理實務。回顧任教悠悠八年,總發現少年事件處理法學習者總忽略了此點,多數學習者總是無法理解少年事件處理法理奧妙之境,除了困惑還是困惑。
本書雖富含少年事件處理法學理與相關實務之重點,然第一版所偏重者,乃偏屬觀護實務,也就是偏重於保護處分。如此編撰,乃針對初學者對於少年事件處理之法規入門學習,能啟發其興趣,更重要者,乃針對初學者無法領略之實務層面,以更清晰之面向呈現。
2008年秋末,本書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並由國立中正大學教學資源發展中心教科書補助計畫協助出版,終於2009年8月完成全文出版。
編撰本書時,我們蒐集少年事件重要學理之精髓,為求精確,並奔走於各實務單位。在此感謝司法院少家廳、高雄少年法院王光照院長、陳美燕庭長、李進雄處長、何明晃法官、蘇益志心輔員、雲林地方法院林啟村觀護人、彰化少年輔育院等對本書作成之協助與檢閱,元照出版公司對於本書之編輯指導,陳忠佑先生在本書撰寫過程中給予編輯與技術上的協助。在此一併獻上我們最深的敬意與感恩。
我對自己的期許很深,研究學問的壓力很大,每每總在渾渾噩噩當中發現學海無涯之壯闊。勇渡學海險灘需要有相當程度的耐力與勇氣,雖學海無邊,但也表示有無限的可能性,多年後回顧自己,發現沒有在原地打轉,就表示有所成長。
陳慈幸、蔡孟凌
2009年6月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