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書
《保釣風雲錄:一九七○年代保衛釣魚台運動知識分子之激情、分裂、抉擇》共分為兩部。第一部「保釣在美國」回顧了當年保釣運動在美知識分子的言行,作者在美曾親身參與,點滴觀察、字句針砭,都是珍貴的第一手史料。
第二部「保釣在台灣」則說明了在中華民國政府面臨退出聯合國、美「中」關係正常化的雙重危機下,保釣運動如何掀起「革新保台」與「政治民主化」的風潮。最後,作者也對今後保釣的方向做出建議。
本書是作者對保釣運動的回顧、前瞻,也為那段風雲時代留下最完整的紀錄。關心台灣、兩岸,以及海外華人歷史、文化與政治的讀者不可錯過。
序言
1970年,中華民國政府與日本政府發生釣魚台列嶼主權之爭議。1971年1月29及30日,在美國之台灣留學生與香港留學生,共有數千人,加上一些華裔美籍學人,在美國華府、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和檀香山等七大城市舉行保衛釣魚台大遊行,揭開保釣運動之序幕。同年4月9日及10日,又舉行第二次大遊行,約有四千人參加。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二次大戰後託管的琉球以及釣魚台歸還日本,但有關釣魚台部分,美國政府聲明,它只歸還其「行政權」,至於釣魚台「主權」爭議,應由中日雙方自行解決,美國不持任何立場。歸還前二日,保釣人士一千餘人,在華府、紐約、洛杉磯舉行最後一次示威遊行,保釣運動在美國正式劃下句點。
2011年是保釣運動四十周年。世新大學、清華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大學以及政治大學,依序舉辦各種保釣會議與展覽。「反共愛國聯盟」(保釣運動中支持中華民國之台灣留學生,於1971年12月,在美國華府成立)也舉行成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一時保釣運動的記憶與火花又再燃起。
保釣運動本係一單純愛國護土行為,但因參加運動期間,有些學生支持中華民國政府,有些擁護中共政權,遂造成兩派之分裂。197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保釣運動中之左派學生隨即發起「中國統一運動」。支持中華民國政府學生,則在同年12月成立「反共愛國聯盟」以相抗衡。台灣文化評論家南方朔說:「『保釣』未嘗不可說是1940年代國共在美國華人社會間鬥爭的延長」;又有人指出,周恩來總理曾將之稱為「新五四運動」。我的看法是,這個運動雖沒能為台灣爭回釣魚台主權,但它促使海內外中國知識分子對兩岸政權加以檢驗,並作出取捨;在當年美國華人圈中,它可說是一個小型的「文化大革命」,一如大陸的「文革」,它也是一個「觸及靈魂深處的革命」。
迄1970年代為止,二十世紀中國重要的青年運動可分為四次:第一次當然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揭起「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第二次是1935年12月9日的「一二九」運動,從北平至全國許多城市的學生都要求政府立即抗日,這影響了一年後的西安事變的發生,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這也使日本對華採取更激烈的侵略行動,終於爆發八年抗戰。第三次學生運動,是1945至49年的「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運動,全國各地學生發起一波又一波的反政府運動,加速國民政府在內戰的失敗以及中共革命建國的成功。總之,這三次學生運動都對現代中國命運有重大的影響。
第四次就是1970年12月至1972年5月,在美國發生的保衛釣魚台運動。就規模、人數及持續時日而言,應是一九四九年以來,在中國大陸地區以外、最大的一次青年運動。在這四次青年運動中,以這次參加保釣運動人士的知識水準最高,他們都受過最完整、也是最好的教育,從小學一直到研究所。在美國大學任教的華裔美籍學者中,也有不少人參加保釣運動,他們在美國都望重士林,有人甚至得過諾貝爾獎,他們在保釣運動中的言行,應當和學生們一齊檢驗。
個人認為,保釣運動對中國知識分子而言,不僅是一面鏡子,它甚至是一個顯微鏡,讓我們可以很清楚看見他們思想的脈絡,情緒的起伏,以及言行的真偽。他們之中,有人在此一運動期間,把愛國家、愛民族,喊得震天價響,但事後則繼續留在美國安居樂業;有人則把這些情感付諸行動,事後到台灣、香港及中國大陸服務。本書之重點,是檢視參與保釣人士當年之言行,其後之省思,以及最後生涯之抉擇。個人認為,真正的知識分子都應有一種胸懷,就是要對自己及歷史負責。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Weber)認為,人的政治行為必須兼顧「意圖倫理」(ethicofintentions)與「責任倫理」(ethicofresponsibility),不能因「意圖」崇高,而不計「責任」後果。本人撰寫本書目的是,讓知識分子知道,參與公共事務時,必須慎思明辨,言行一致,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不辜負社會之期望。
保釣運動迄今已逾四十年,許多有關當年美國保釣運動的原始資料已紛紛出現,共計六大冊,由台北之「人間出版社」及「海峽學術出版社」出版,約計五千頁,超過一千萬言以上。北京之清華大學與台灣新竹之清華大學,均設有特藏室或文獻館,彙存當年保釣人士所捐贈之保釣史料。另外,當年許多保釣人士也紛紛出書,或發表文章,或接受以上兩校之錄音專訪,暢談其參加保釣的心路歷程。
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於2006年,將有關政府處理釣魚台運動之黨政資料,移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存其檔案館。另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收藏蔣中正總統之日記。在其1970年及1971年日記中,亦有少許記載其對釣魚台主權問題及保釣運動之看法。
至於美國政府處理所謂「尖閣群島」之有關檔案或資料,也大致公開,這包括:國務院之《美國外交關係》(ForeignRelationsoftheUnitedStates)史料中,1969年至1972年對華部分;美國中央情報局對於尖閣群島問題一些研究報告;美國尼克森總統圖書館所收藏在總統辦公室內討論釣魚台問題之錄音帶等。以上這些出版品及資料,均可在本書各註釋中見之。
由於以上史料均已大致完備,筆者認為敘述並評論1970年代保釣運動之時機已到。
1970年代在美國之保釣運動,一直未有專書敘述其來龍去脈,也未有人對此運動作一評估。個人當年參加此一運動,有許多刻骨銘心的經驗,所以過去三年來,一直投入此一工作,現不揣冒昧,將研究成果,敬供國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