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走過烽火邊緣

台灣走過烽火邊緣
定價:380
NT $ 300 ~ 370
  • 作者:王景弘
  • 出版社:玉山社
  • 出版日期:2018-08-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942118
  • ISBN13:9789862942116
  • 裝訂:平裝 / 24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歷史是在危難時刻航行的指針。歷史說明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是這樣。」

  戰爭時期,強權的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對戰局以及戰後的世界,產生相當影響。

  太平洋戰爭時,並非政治主體、沒有發言權的台灣,被夾在幾大政權中數次走過烽火邊緣。那麼,當時的台灣,又處在什麼樣的局勢之中?

  歷任多家媒體駐美、駐華府特派員,長年從事美國東亞外交事務研究的資深記者王景弘,透過爬梳美國、日本的官方紀錄與研究資料,整理戰爭期間美日兩國的戰略與決策,從中看出台灣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以及成為空襲目標的原因。同時,更試圖從台灣人的角度,理解兩國在戰爭時的布局與策略。

  戰後尋求建構自己國家的台灣人,不能再忽視這場決定台灣人民命運的戰爭,慵懶的把中國自己塗脂抹粉的「抗戰史」,當作自己的歷史。台灣需要從不同層面觀察,客觀尋找大國的戰略考慮與事實真相,從中得到教育。

本書特色

  ◎太平洋戰爭時,台灣屬於日本帝國,無論是投降或參戰都不是一個主體,沒有發言權。

  ◎當時的台灣,處在什麼樣的局勢之中?唯有好好回答這個問題,才能對現在有更深的認識。

  ◎資深記者王景弘,繼《列入紀錄:危疑年代(1970~1973)的台灣外交私密談話》、《1949大流亡》、《台灣會生存下去》、《強權政治與台灣:從開羅會議到舊金山和約》後,再度爬梳諸多檔案、紀錄,以台灣作者的眼光,整理出台灣人對這場戰爭應該知道的事件。

  ◎參考資料包括美國、日本的檔案、官方紀錄與研究資料,試圖從台灣的角度,理解兩國在戰爭時的布局與策略。

  ◎彭明敏教授、李筱峰教授專文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景弘


  1941年生,雲林斗南人。世界新聞專校畢業(1963);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士(BJ,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1973);美國馬里蘭大學碩士 (MA,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1974)

  歷任台灣新生報記者、聯合報記者、聯合報撰述委員、世新兼任講師、紐約世界日報主編、經濟日報駐美特派員、聯合報駐華府特派員、台灣日報駐美主筆。現為自由時報特約撰稿人,從事美國東亞外交事務研究。
 
 

目錄

推薦序  從台灣角度理解戰爭計畫者的思考   彭明敏
推薦序  記述台灣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地位與境遇   李筱峰
自序    二戰中影響台灣命運的關鍵計畫
第一章  發動戰爭易  結束戰爭難
第二章  百日橫掃西太平洋
第三章  跳島反攻的開始
第四章  第十軍計畫登陸南台灣
第五章  關鍵決策:先攻呂宋或先打台灣
第六章  來自航母的大爆擊
第七章  台灣還在烽火邊緣
第八章  琉球浮菊─帝國最後一戰
第九章  謀和、原爆、終戰
第十章  太平洋戰爭的輸家與贏家
附錄  一九四五年美國從菲律賓轟炸台灣日誌
參考資料
 
 

推薦序

從台灣角度理解戰爭計畫者的思考

文彭明敏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人類戰爭史上,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交戰國大規模的使用空中轟炸,在前線和敵人後方,以幾百架甚至千架以上的大轟炸機(B-29),作地毯式的大轟炸,給予對方普遍的心理恐慌,將對方的生命、經濟以及國土上的一切事物,大規模而徹底的破壞,在戰術和攻略上,極有價值。

  戰前日本民間建築多用木材和紙張,美國製造了無數體積不大的燒夷彈,自空中散佈於城市,所引起的心理上或物質上的破壞是無限的。有一夜美軍500架大轟炸機B-29 編隊,夜襲東京,東京被烈火所吞沒,死傷十數萬,地獄般的慘狀無法形容。

  大空襲不限於日本本土,作為日軍南進基地的台灣也不可避免。時光流逝,活在那個時代的台灣人已經不多了,但他們對於「疏開」(搬到鄉下暫住,避免城市空襲) 必有所感觸,雖然現在可能記憶已經模糊,不如對二二八事件的切實。

  若容許以私為例,1944年在日本九州,遭美軍機掃射而失去左臂,父親在高雄是業醫多年,有幾棟和洋混合的住宅兼醫院建築,不幸一天遂也被炸成灰燼,父母站在家的對面,從頭到尾親自目擊家產慢慢燒失。

  父母均為極敬虔的基督教徒,在看著家產燒燼時,吟詠聖經詩篇「縱使走過陰森山谷,我也不怕災害,因為有祢與我同在,祢用杖領我,用棍護我」,也吟詠聖詩「軟弱的人是祢所救,失落家業,亦免介意」「敢採行到淒清路途,光景不好荊仔滿埔,得著救主安慰照顧,因為我倚靠祢」。

  然後父母也被迫「疏開」到鄉下去了。在日本聽到此消息,想像場景,不禁淚落。上述一切都是從被爆者的觀點所說。迄今,轟炸主角美軍的戰術和戰略思考,則不得而知。

  王景弘先生多年來從美國國家檔案中,發掘二次世界大戰有關台灣的各種秘史,已有數本書出版。現就地取材美國和日本官方資料和研究,從台灣的角度,理解美國和日本帝國戰爭計畫者的思考,使讀者全般了解戰爭行為進行的因果,非常難得。除了其史料價值以外,作為一般讀物,也有興趣,敢予以推薦。

  感謝王景弘先生出版這本書的辛勞。
  2018年5月1日
 
 

內容連載

自序  二戰中影響台灣命運的關鍵計畫
 
二戰之前在台灣出生的人,都有過「疏開」躲空襲的惡夢,以後年長者也常活靈活現的描述美國B-29空中堡壘轟炸機的可怕。我們在轟炸中倖存,在戰爭邊緣長大的一代,對當年台灣為什麼被轟炸,美國飛機從哪裡來轟炸,並沒有真正的探討與瞭解。
 
國民黨佔領台灣後的中國化統治,以情緒性的形容詞和民族主義仇恨,宣傳他們「對日抗戰」的英勇,而無視台灣人承受的悲慘遭遇,直到近些年才有人訪問、撰寫回憶,或運用日本和美國的資料,補充這段台灣史的空白。
 
我對這段歷史的好奇,開始於1990年代,因為自己要動手寫回顧錄,不免提到童年坐在竹籃,由母親和姑媽輪流用扁擔挑,「疏開」到斗南鄉下(紅瓦磘躲空襲的模糊記憶,但這些舊事有些是後來聽說的,未必真切。
 
那時我熱衷於打高爾夫球,在美國公共球場打球,如果是單槍匹馬,管理員會強制把你跟別人配成一組,因此,一碰上美國二戰老兵的球伴,而且曾在太平洋戰區服務,我就會半開玩笑的問,「你有沒有去轟炸過台灣?」
 
我童年留下的印象中,台灣是受來自菲律賓基地的美軍轟炸,但這只對了一半,因為菲律賓在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時間),珍珠港遇偷襲時,便被日軍登陸佔領,戰神麥克阿瑟無力抵抗,美軍敗退澳洲,到1944年秋天才反攻菲律賓,並在1945年使用菲律賓的新基地,派機轟炸台灣。
 
台灣遭受到的千機大轟炸,發生在1944年10月12日到17日之間,那與美軍重返菲律賓有關,但我開始查閱二戰史料和美軍太平洋戰史之後,才發現那幾天轟炸台灣的飛機卻不是來自菲律賓,而是美國第三艦隊快速航母艦隊從花蓮、台東外海,和B-29從中國成都起飛的攻擊。
 
台灣被轟炸只是美軍「佯攻」,聲東擊西,目的是壓制日軍在台灣的火力,使美軍登陸菲律賓的作戰不受日本戰機的干擾。台灣只是掃到颱風尾。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00
  2. 新書
    79
    $300
  3. 新書
    79
    $300
  4. 新書
    79
    $300
  5. 新書
    79
    $300
  6. 新書
    79
    $301
  7. 二手書
    8
    $304
  8. 新書
    85
    $323
  9. 新書
    85
    $323
  10. 新書
    9
    $342
  11. 新書
    97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