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發燒小行星的未來飲食法
- 作者:安娜.拉佩
- 原文作者:Anna Lappe
- 譯者:陳正芬
- 出版社:行人
- 出版日期:2012-12-2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905516
- ISBN13:9789868905511
- 裝訂:平裝 / 38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誰為地球熬一帖退燒藥?
站在「新樹林」(New Forest)農場的前方,等於是看到了地球的死亡與未來。
馬路的一端,是整齊劃一的玉米與大豆。他們向跨國公司購買基因種子與農藥,用大型拖引機不斷翻土,再用大型貨車輸往國外,直到曾經肥沃的土地失去養分。「這是進步嗎?」農場主人指著眼前所見質疑。事實上,我們都知道,這個「進步」就是將森林轉成耕地、耕地再轉成沙漠的過程,也因此讓地球一天天失去健康。
馬路的另一端就是「新樹林」農場。僅僅半畝的山脊上,長滿杏桃、櫻桃、奇異果、桑椹、藍莓、蘆筍……等137種食用植物,看來混亂龐雜、蜜蜂恣意穿越,「果然」有如一座樹林。這個位於美國中西部,佔地約40甲的農場裡,正代表我們與地球的未來。
在全球氣溫逐步升高的情況下,「什麼是對我們最好,也是對地球最好的飲食方式?」作者安娜.拉佩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展開一場飲食壯遊,走訪歐、亞、美三大洲的永續農場,與農場主人學習傳統農法,她親身見證:有機農法不但能夠穩定氣候,為地球帶來生機,更能讓人類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不僅如此,安娜還發現,原本被認為不能餵飽人類的有機農業,其實能比生技農業生產出更大量的食物。
換句話說,只要我們選擇「好」的食物,也就等於熬出一帖地球的退燒藥,能讓我們這座生病的小行星重返健康的軌道。
1971年,本書作者的母親法蘭西斯.拉佩寫下《一座小行星的飲食方式》,全球狂銷三百萬冊,深刻地改變全球百萬人的飲食觀念。30年後,母親法蘭西斯帶著女兒拉佩走訪世界,一同合作寫出探討食物與饑荒的另一本名著《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將近十年之後,安娜.拉佩獨立完成「小行星」系列第三集,不僅提供我們該如何活出健康來,也指出治療地球的最佳方式──吃真食物、支持在地農業、擁抱有機食品。
我們活在一個看似巨大、但卻相互緊密連結的小行星上,每一個人的作為都會對它造成影響,可能是傷害,也可能是幫助。我們應該繼續選擇人工食物?還是改變習慣,選擇有機耕作的自然食物、幫助地球的生態循環?
用食物投票,選擇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這個決定,其實掌握在你的手裡。
本書特色
★揭開現今飲食系統如何造成全球暖化的原因。
★化學農業相關的大企業,如何利用政府與人們對於全球暖化的危機意識歛財。
★哪些企業標榜的綠色政策是騙人的、哪些又是真正想為環境盡一分心力。
★生技作物的發明與栽植不會降低全球暖化、也不會改善飲食饑荒,還會毀壞生物多樣性。
★有機與永續農業非但不是小量生產,且能供應全球飲食。
★每個人都可以用他的飲食選擇,表達他對於環境的熱愛與重視,成為改變未來的力量。
作者簡介
安娜.拉佩(Anna Lappe)
名列《時代》雜誌的生態環保名人榜,與母親法蘭西斯.摩爾.拉佩(Frances Moore Lappe)合著全球暢銷書《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Hope’s Edge),並共同創辦小行星機構(the Small Planet Institution)與小行星基金會(the Small Planet Fund),持續推廣環境保護的概念與積極的解決策略,並為全球各地重要的環保行動募款。
小行星基金會網址smallplanet.org/
譯者簡介
陳正芬
商學背景,集現實與浪漫、理智與瘋狂於一身,對任何事物抱持高度興趣,因喜歡閱讀、嚮往自由而從事翻譯,現為專職譯者,兩度獲頒金書獎。譯作有《候診室裡的菩薩》、《媽媽教我這樣做》、《C型人生》、《奢華,正在流行》、《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把X放回Sex裡》、《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等數十冊。
序曲 即將消失的秋天
第一部 食物造成的危機
過去十年來,我有機會拜訪永續糧食系統的農場,從風景如畫的印度喜馬拉雅山麓小丘,乃至離我住處幾英里的布魯克林後工業街坊。當我拜訪這些農場時,我必須掐一下自己,提醒自己正飛快地朝著相反的方向顛簸前進,這是個工業掛帥的糧食系統,而且這個系統對石化燃料和合成的化學物質,上癮到無法自拔。這個工業式的糧食系統極盡所能地追求更大、更快、更廉價,卻極少關注真實的成本,包括土壤與水、動物的福祉、農民與農場工作者的健康,或氣候成本。
一 餐桌上的氣候危機
二 殺傷力的糧食系統
第二部 企業編織的謊言
食品業唱起氣候變遷的調,一方面是因為看到危機帶來的商機,同時也是應社會大眾的要求。未來政府可能不再對玉米大豆等大宗農作物提供巨額的租稅補貼,轉而補貼氣候友善的計畫,﹁農業大哥大﹂也為此做好萬全準備。
三 被口中的食物蒙蔽
四 玩弄食物及漂綠形象
五 發氣候變遷財
第三部 有機帶來希望
我想到「永續農業等於貧窮」這個到處瀰漫的迷思,它傳遞的訊息非常明確:擁護小規模農業,擁護不畏強權的獨立農民以友善氣候、無化學物質生產的農作物,等於迫使世界進入黑暗時代,讓數十億人陷入貧窮且永不得翻身。但事實剛好相反。永續農業幫助我們緩和並適應氣候變遷,同時讓數十億人有能力餵飽自己。
六 酷食物:氣候友善農耕的五個元素
七 回應充滿迷思的批評
八 飢餓的恐懼:永續農業餵不飽地球?
九 生物科技大膨風:我們必須用生物科技來避免氣候變遷
第四部 食物運動改變氣候
我們的食物意謂你我選擇的飲食足以決定哪些東西被販賣(以及不被販賣)、哪些企業能夠成功(哪些不能),以及有哪些鼓勵最有益氣候的食物和農法的政策。此外,我們的食物意謂將自己視為食物生產者的合作夥伴。別再把自己視為孤立的消費者,而是整個食物運動的一員。
十 靠天吃飯:氣候友善飲食的七大原則
十一 不只是吃:塑造未來飲食
結論 將糧食系統推向令人驚豔的方向
附錄 在台灣,你可以這樣解救發燒的小行星
推薦序
我是《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的忠實讀者。這本續集《一座發燒小行星的未來飲食法》,當我讀到第五十頁時,突然覺得激動,因為國內出版的相關書籍,絕大部分都是以個人健康養生為主題,少有涉及食物對地球暖化以及自然環境的影響。
我在最近幾年採訪有機小農、對於有機栽培有了點瞭解:不能噴農藥、不能噴生長激素、不能噴除草劑、不能噴除蟲劑、不能使用化學肥料,而且需要使用有機肥料。至於為何不能使用化學肥料、噴除草劑、噴除蟲劑呢?甚至噴了這些藥物,對自然環境影響有多大?其實我本來也不甚清楚,讀完此書才豁然開朗。
食物鏈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何影響地球暖化?從生產、加工、配銷、消費到廢棄物,全都受到影響。尤其是添加各種人工添加物製成加工食物的過程,消耗更多石化燃料。書中所言,讓我非常震驚!原本只是為了健康,所以少吃人工添加食品,卻沒想到消費者視為常態的人工添加食物影響環境如此之巨。
飲食對地球暖化影響之深遠,誠如書中所提北美印第安人大律則(Great Law of the Iroquois)這麼說:「我們一定要殫精竭慮,把對未來七個世代的影響考慮在內。」
那我們能做什麼?
上週剛好去彰化縣一所國中演講,會後老師們討論起市面上還有哪些食品可吃?我仔細想了一下,除非自己選擇食物材料、自己烹飪烘焙,否則外食幾乎都有人工添加物。上超市看看那些零食的成份表,只要有看不懂的成份標示,幾乎都有人工添加物。而人工添加物也是現在孩童普遍存在情緒不穩定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們能夠盡量支持當地有機小農、在農夫市集購買食物或是直接跟小農購買,盡量自己烘焙烹調,就能多吃到一點健康有機的食物,有機小農也不會因為噴灑農藥而生病(我採訪過的農家不只一家有此經驗)。小農的產品有了銷路,消費者購買的價格也不再高不可攀。我們的山川土地,也能夠減少一點汙染。
我也曾經以為我的一日三餐、各種零嘴,只要在市面上選購就可以了,應有盡有,不需要浪費時間自己做,所以直到三十歲,我只會燒開水和泡泡麵。但是在朋友的影響下,我的飲食口味改變了,不再喜愛人工添加的重調味;而且我經常想回味旅行走過的地區食物,在市面上卻不可得。於是我鼓起勇氣,動手做烘焙和烹飪,看書自學,一做十一年。自行選擇好食材、製作無人工添加劑的烘焙和烹飪,我已經越來越不習慣超市連鎖店賣的各種食品,吃上幾口總覺得反而不夠自然、不夠香甜。
先前早就答應編輯在時限前完成推薦文,但我還是偷空逃到廚房,「不忍」放棄任何能烘焙和烹飪的時光,趁著兩小時的空檔,做了兩個法國甜派和晚餐。現在我正一面品嘗自然小農與我自己合作的美食,一面敲敲鍵盤寫文章,真是暢意!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願意改變一點點,從君子遠庖廚,到每個月煮一次,甚至每周最少煮一次,只要身體力行,每個人小小的力量,也會形成大大的影響力,更何況,享受這份福氣的是我們自己,我們的子孫。
黃惠玲 《地圖上的藍眼睛》攝影、《風和日麗》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