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顆米其林星星的背後,都是一場海洋浩劫!
二○四八年我們將面臨無魚可捕、無魚可吃的窘境,
該怎麼吃、怎麼買,
才不會一再引發海洋浩劫?
得獎記者泰拉斯.格雷斯哥,
除了以海鮮之旅帶我們一覽盤中飧與海洋生態破壞的關連,
更教我們如何吃,才能道德且讓餐桌不至於匱乏。
→海洋版《不願面對的真相》←
→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獎←
→吳大猷最佳科普讀物←
不需要海洋學家提醒,只要看新聞,我們也能發現:
⊗ 漂流垃圾占滿海面,包括Nike球鞋、樂高、黃色小鴨、飲料罐、保特瓶等
⊗ 海底充滿被漁民丟棄的無用漁網,海龜、海豚、海豹都因為被它們纏繞而喪命
⊗ 水溫升高,珊瑚礁大量死亡
⊗ 魚類遭濫捕,藻類大量繁衍,水中缺氧,只剩水母存活
⊗ 百分之九十的高級掠食者被捕撈一空,包括鮪魚、鯊魚、旗魚
⊗ 人類的濫捕、過漁,造成海洋生態鏈的崩解
這是因為過去我們將海洋當成永不耗竭的公共財,無論是排放廢水,或大量捕魚以攝取人體所需的蛋白質,我們都相信海洋能夠承受:一邊淨化污染物質,一邊提供源源不絕的健康魚類。然而,事實卻是我們即將耗盡海洋,數十年前豐產的魚類,如今瀕臨絕種,原本澄澈蔚藍的海,如今卻面臨優氧化,充斥垃圾與藻類,再也無法恢復健康的生機。
不僅如此,在海洋被我們汙染後,就連吃魚也充滿了風險!
☞ 鮭魚:水銀含量超標,專家建議一年最好只吃六餐的鮭魚;但養殖鮭魚又充滿了色素及毒素,甚至比野生鮭魚還多。
☞ 鮪魚:被混稱為鮪魚的魚種有五十多種,除了標示「淡鮪魚」的罐頭以外,幾乎吃每種鮪魚都水銀含量過高,足以造成認知障礙。捕撈鮪魚的漁網會纏繞海豚導致牠們喪命。
☞ 黑鮪魚:吃一餐黑鮪魚,超越一周能攝取水銀量的三倍半。而且野生黑鮪魚被濫捕到近乎絕種。
☞ 蝦;養殖蝦充滿了化學藥劑,虎蝦或白蝦尤其不能吃,抗生素與膽固醇含量都很高,並且養殖蝦業排放的廢水甚至會影響周遭的農作物。
☞ 鯊魚:生育率低、成長速度又慢,因為濫捕而即將絕種。水銀含量也極高。
☞ 鱈魚:因為過度捕撈已經瀕臨絕種,且捕撈方式會使得幼魚與其他小魚被捕捉殆盡,既不環保、也無益生態。
得獎記者泰拉斯.格雷斯哥為了一探盤中飧與環保之關連,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出發,走訪北美、歐陸、印度、中國與日本十個地方,深入追究海鮮供應鏈的源頭,從紐約米其林三星餐廳吃到東京迴轉壽司,他在切薩皮克灣和一個飛魚船船長一起出海捕撈牡蠣,在印度調查養蝦場,在馬賽煮道地的馬賽魚湯,還和舉世知名的生態學家一起走訪超市的海鮮販賣區。他震驚地發現:失控的汙染現象、迴避規範的捕魚行為,還有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在在都對我們盤中的海鮮造成影響。
在這個食安危機與生態崩潰並存的世界,我們真的能繼續大啖海鮮而不覺愧疚嗎?又該如何吃、如何選購,才能夠永續我們海洋?透過這趟海鮮的輓歌之旅,格雷斯哥透不僅教導我們如何挑選海鮮以確保健康,更能以「吃」影響漁業及養殖活動。消費者也能擁有最大的力量,維護海洋生態,就從改變我們的飲食開始!
隨書附錄「海鮮分類表」,幫助判斷哪些海鮮可吃、加減吃與絕對不碰!
名人推薦
方力行(前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
王浩一(美食作家)
邵廣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盧郁佳(作家)
鄭明修(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_____專文推薦
張鐵志(政治與文化評論家)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_____好評讚美
「乍看此書,我本來以為它不過是另一本講海洋環境資源保育的書,只是帶了頂「海鮮美食」的流行帽子而已。但是細讀之下,越來越興味盎然……泰拉斯在這本書中,三位一體的學養、筆法與能耐,確實叫人眼界大開。」──方力行/前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編纂委員
「作者對於海洋生物系統的崩毀,透過市場裡、餐桌上的海鮮描述人類主要蛋白質來源的危機,也對世界各大漁場的現況,其捕撈現象,和食客對於桌上的「生猛海鮮」佳餚時的自私心態,做了多方面的描述。」──王浩一/府城生活考古學家.美食作家
「海鮮文化也是海洋文化中重要的一環,但卻一直沒有人告訴我們要如何享受海鮮美食才能既健康又環保。坊間己有許多教我們去哪裡吃海鮮或如何料理海鮮的書,但始終缺少一本書,教我們哪些海鮮才該買,才該吃,才不會破壞海洋生態,才不會把瀕危物種趕盡殺絕。這本《海鮮的美味輓歌:一位老饕的環球行動》的出版,正好可以彌補此一缺憾。」──邵廣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執行長
「本書作者以一個美食家的觀點,巡訪全球,以購買與食用海鮮的故事,訴說和印證目前海洋所面臨的問題,從美食文化來喚醒生態保育的觀念,是值得推薦給一般讀者的好書。」──鄭明修/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