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邁先生序
每一個世代,總存在著不盡完美的事,不管是在政治領域或是各種專業領域;也因此,需要一群懷抱理想的改革者,在關鍵的時間裡,挺身而出,宣揚理念、身體力行。
建築,在我們的社會裡,歷史淵源雖可上溯數千年之遠,但成為一種專業,也不過是近百年的事;儘管諸多建築前輩與後進多年來努力不懈、學習精進,但回頭看建築,她在我們這個國度裡,似乎沒有隨著民主政治的步伐,向前邁進。相反的,長久以來反而成了民主時代殘存的官僚枷鎖的囚徒。
試問,我們有多少的創意被官僚的作風抹煞;又有多少的青春生命,是虛耗在與官僚體系周旋的過程中?
試問,我們有多少懷抱建築熱情的青年人是滿懷怨慲的退出這個職場;而我們的環境又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喪失脫胎換骨的契機?
建築業界對執業環境的不滿、尤其是對公部門對待建築專業的態度,積怨已久。921天崩地裂的災難,號召了許許多多的建築專業者投入災後重建的工作;這場災難,也讓各世代對建築仍抱持熱情的建築專業者有機會共謀積極貢獻專業的途徑。大家不約而同的看法是:「相互學習建築技能、共同改革執業環境,讓建築專業得以充分發揮」;在救災的過程中組成了「新校園運動合作社」。這個自發性社團,後來發展為「建築改革合作社」正式組織,簡稱「建改社」。
「建改社」的重要目標不只從過去看未來、提出美好環境的願景;更自我期許不只談問題更要談改革的策略,極力避免紙上談兵書生論政的事。因此,積極論述、深度討論自然是必需的。十多年來建改社的成員在包括教育、行政、實務的各個層面,發表過許多的文章。這些文章的題目、作者、用詞遣字雖各有異,但讀者都不難發現它們的共同性:
在字裡行間洋溢著對建築的熱情、參與改革的勇氣、與追求美麗新世界的憧憬;當然還包含著「改革別人,也改革自己」的內省意涵。
這本書便是其中一部分文章的集結。
這本書早應該跟大家見面的,只因為建改社的成員都忙於教學與實務,遲至今日才完成編排。雖然晚了,但希望是一個好的開始。
任何的改革,都是由觀念先行。希望這本書除了表彰建改社對於建築改革的觀念外,也希望能引起關心建築環境的各界朋友共同討論;終極目標當然是希望共同促進美好環境的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