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傳奇文學與流言人生

張愛玲的傳奇文學與流言人生
定價:450
NT $ 383 ~ 405
  • 作者:邵迎建
  • 出版社: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2012-10-1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219874
  • ISBN13:9789862219874
  • 裝訂:平裝 / 38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精神分析學者E.H.愛理克遜(Erik.H.Erikson)的認同理論,以張愛玲及她的文學作品《傳奇》《流言》為對象,在人格、歷史、社會、文化的交叉點考察張愛玲的成長環境、家庭背景及經歷,討論張愛玲成長期的認同問題,繼而擴大到性別認同、民族認同的層面,解析了在中國近代社會與歷史中,「張愛玲是誰?」「張愛玲文學是什麼?」及為什麼會在台灣和大陸廣受歡迎的原因。

作者簡介

邵迎建

  籍貫江蘇,出生、成長於四川。現任日本德島大學綜合科學部教授。中學時代遭遇了文革。文革後在四川大學學習日語,畢業後從事一段時間的翻譯工作後,於1987年到日本留學,1995年獲得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本書為她的博士論文,2002年在日本出版,受到好評。有日本學者認為:其底流潛藏著作者尋尋覓覓,尋找自我認同的心跡。

 

目錄


導言

第一部 張愛玲文學的風土

第一章 認同危機場
一、喪失主體的都市——上海
二、荒涼的文壇
三、飲食男女
四、女性文學
五、奇花開放

第二章 成長的歷程
一、名門
二、家和父親
三、母親
四、文學少女
五、詛咒」
六、廢物」與「天才」
七、「解放」與戰場

第二部 《傳奇》與《流言》

第三章 《傳奇》的世界(一)——認同危機中的人們
一、香港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
二、尋找父親——《茉莉香片》
三、「封鎖」的世界——〈封鎖〉
四、人之牆——〈傾城之戀〉

第四章 《傳奇》的世界(二)——四分五裂的靈魂(〈金鎖記〉)
一、貧與富
二、身體與法
三、真與假
四、母親與女兒
五、狂女傳記

第五章 《傳奇》的世界(三)——走向女性主體
一、反常識作家
二、訣別「家」——〈花凋〉
三、分裂的自我——〈紅玫瑰與白玫瑰〉
四、阿小與哥兒達——《桂花蒸 阿小悲秋》
五、玻璃與鏡子

第六章 《流言》的世界——同一性與差異性
一、上海人的中國根
二、「虛空」的「荒野」
三、直面差異
四、不確定的細節
五、普通人的傳奇

第七章 「超人」與「地母」——張愛玲文學的系譜
一、「狂人」與「瘋女人」
二、父親與女兒
三、子之矛、子之盾
四、現代都市與女性
五、夢魘中的母親
六、地母——再生之神

餘論 五十年代以後的張愛玲及張愛玲文學的接受場
一、尋求認同
二、繼承——在台灣
(1)台灣近代史
(2)「Uncertain(不確定)」的困惑
(3)「張愛玲夢魘」
(4)張愛玲傳統
三、再生——在大陸
1.故鄉的呼喚
2.再生

附錄一 作品‧活動年表(1930—1952)
附錄二 主要參考書(篇)目
附錄三 尋張愛玲

附編
女裝.時裝.更衣記.愛------張愛玲與恩師許地山
撕裂的身體──張愛玲〈色,戒〉論
張愛玲和《新東方》
被遺忘的細節──張愛玲.李香蘭合影時空考
「出走」與「上樓」──女性.時代.政治

台灣版後記

 

  戰亂中的1943年,在日本佔領區上海,張愛玲如同慧星般出現,以女性不高的視線,描寫了在世界大戰中崩潰的中華文明與西歐文明的混血都市──上海與香港,揭露了傳統家族制度對女性的岐視,啟發性地告訴人們,新的自由戀愛也不過是用女性與貨幣交換的現代市場經濟之一環,從而成為現代女性文學的先驅。

  本書從認同危機的視角首先考察了太平洋戰爭中的張愛玲文學,繼而論及戰後台灣接受張愛玲文學的過程、及八十年代以降,張愛玲文學在中國大陸的復活情形。

  認同理論集大成於美國兒童心理學家E‧H‧愛理克遜六十年代的著作《童年與社會》(Childhood and Society)。愛理克遜本人應用認同理論對馬丁‧路德、甘地等人進行了饒有興味的傳記研究。在中國文學的研究領域,哈佛大學教授李歐梵運用 

  認同理論著有《中國現代作家浪漫的一代》(The Romantic Gene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Writers,哈佛東亞系列71,1973)。

  該著作中,李歐梵教授論及的「浪漫的一代」,有林抒、蘇曼殊、郁達夫、徐志摩、郭沫若、蔣光慈、蕭軍等七名文人。最近,在李教授給我的信中,他謙遜地稱這本書為「少作」。毋庸置疑,「浪漫的一代」已成為經典名著,可以說,在世界各國都能見到通過閱讀「浪漫的一代」成長起來的中國文學研究者。其中也包括我。

  李教授的「浪漫的一代」運用認同理論,共時性地考察了現代諸作家的精神史,邵迎建的著作則考察了因家庭解體而造成的張愛玲個人的認同危機;因日本的侵略而引起的上海的都市認同危機;由於日本戰前五十年的殖民統治,及戰後國民黨的專制而造成的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危機;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混亂,至七十年代末期發端的改革、開放政策而引起的社會主義中國國家規模的認同危機。本書通過張愛玲這一個文人,解析了從個人到都市,乃至地域、國家等中文圈多層次的認同危機問題。

  我認為,在張愛玲研究中,同時引進認同理論和女性主義,是一種積極的嘗試。

  二十年前,在我撰寫數千字的「浪漫的一代」書評之際,曾引用李歐梵教授散文集中的「在西潮的激流中,如何解決中西文化的認同危機?如何重新發現自我?這才是去國十多年來,我一直捫心自問的問題」這段話,寫下了以下文字:

  或許應當將「浪漫的一代」看作摸索文化認同的青年中國知識分子的記錄吧。對包括我們日本人在內的東方人來說,由於西洋與祖國兩種文化混合而帶來的認同危機這一現代問題,決非事不關已。當閱讀李歐梵的這本心血之作時,或許我們首先應當讚許的,正是這種苦鬥精神。

  出生於1952年的邵迎建在中學時代遭遇了文革,文革後在四川大學學習日語,畢業後從事了一段時間的翻譯工作。1987年到日本留學,進入東京大學文學部研究生院學習。在青春期體驗民族大動盪,三十歲後出國移民這一點上,可以說,邵迎建的半生與張愛玲的生涯有相似之處。從這個意義上說,也許本書可以與李歐梵教授的「浪漫的一代」一樣,作為「摸索文化認同」的中國移民知識分子的自我省視的記錄來閱讀吧。

  邵迎建於1995年3月,以本書的日文原文,獲東京大學博士(文學)學位。博士論文的部分內容已分為數篇獨立的文章在日本的學術刊物發表,受到好評。由於日本的讀書界對張愛玲文學的認識還很有限,十分遺憾,這篇博士論文未能出版單行本。正因為如此,現在該文的中文版本能在大陸面世,令人欣喜。本書將受到中文圈的讀者怎樣的評價?作為過去邵君研究生院五年的指導教師,並作為現在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同伴,我深切地關注著。

藤井省三
東京大學文學部教授
1996年8月13日
日軍侵略進攻上海59周年之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5
    $383
  2. 新書
    88
    $396
  3. 新書
    9
    $405
  4. 新書
    9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