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行動

哥倫布行動
定價:320
NT $ 170 ~ 282
  • 作者:艾瑞克.歐森納
  • 原文作者:Erik Orsenna
  • 譯者:陳太乙
  • 出版社:野人
  • 出版日期:2011-11-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158624
  • ISBN13:9789866158629
  • 裝訂:平裝 / 32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法蘭西院士、龔固爾文學獎得主顛峰之作

  船隻並非只能從港口出發,它們被夢想推著向前航……

  分派任務時,海與潮水歸他;風的國度歸他;天空與星子歸他;
  航海、挑選船艦、招聘船員,都歸他。
  歸我管的是地圖,以及,最重要的──島嶼。

  哥倫布,我的兄長,整片汪洋都在他的腦袋裡……

  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已有許多歷史學者評論過,
  往後還會有更多評論,並辯論其影響。
  但身為他的親弟弟,唯一一個從他幼年就與他熟識的人,
  我親眼見證他的想法萌生,他的狂熱日與俱增。
  我想述說的,即是這場誕生,這場瘋狂……

  一四七六年八月十三日,葡萄牙外海,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生船難。日後的大航海家當時剛滿二十五歲,奇蹟般地成功游抵岸邊。他來到里斯本,找到以地圖繪製師為業的弟弟巴托羅密歐,尋求庇護。

  在里斯本這座當時的知識之都裡,匯聚了船隻出航必要的各種人才:數學家、天象專家、地理學家、造船師傅、航海器具工匠以及製圖師。於是,整整八年,兩兄弟一起工作,一起為克里斯多福的航行準備,那是他孩提時就懷抱的夢想:印度行動,目的地包括日本國和天可汗的國度(中國)。但是,他不願走傳統的絲路朝東,他要挑戰怒海,向西航行。

  一位地圖繪製師、一頭犀牛、一名寡婦製造者、一隻鷸鳥、一名以耳朵聞名的妓女、馬可波羅、幾名道明會修士、活吞印第安土著的猛犬……皆是這場敘事中的登場人物。字裡行間充滿彷若天方夜譚般的奇珍異事,除了令人嘖嘖稱奇的趣聞外,更有不少荒謬情事讓人忍不住搖頭嘆息。

  歐森納以他詼諧而諷刺的筆觸,重現這段人類搜奇史上鮮為人知的時期,並提出種種反思:為什麼對地理大發現的熱情會造成當地原住民的滅絕?為什麼?為什麼要發現,若發現只是為了戮殺航海家的發現?

  借用歐森納的話說:「船與書有個共通點,兩者都用於發現」、「讀一本書,就像乘一艘船,也能翱遊四海,且不怕暈浪嘔吐或感染敗血症」。請翻開書頁,跟著歐森納出航吧,一同見證哥倫布的好奇、狂熱與殘酷。

作者簡介

艾瑞克.歐森納 Erik Orsenna

  本名艾瑞克.阿爾努(Erik Arnoult),為法國知名政治家、經濟學家暨作家。於巴黎高等政治學院主修哲學、政治畢業後,至倫敦政經學院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研究員,專長為國際財經和發展經濟;亦曾於巴黎第一大學、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等處任教。一九八○至九○年代活躍於政壇,曾是密特朗總統的文化顧問;二○○○年擔任希拉克總統的國策顧問。

  在此同時,他出版了多部小說,並於一九七八年以《洛桑生活》(La vie comme Lausanne)贏得羅傑尼米耶獎;一九八八年一舉以《殖民博覽會》(L’Exposition coloniale)獲龔固爾文學獎,同年獲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二○○六年,《棉花國度之旅》(Voyage au pays du cotton)同時獲得尤里西斯報導文學獎和經濟學類叢書獎;同年出版的小說《重音標之反叛》(La Revolte des accents),則在探討法語重音之消失。這位法蘭西院士身為一位多產作家,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獲得的佳評如潮,掌聲不斷,可說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法文作家之一。

譯者簡介

陳太乙

  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畢,法國Tours大學法國現代文學碩士,法國Grenoble第三大學法語外語教學碩士暨語言學博士候選人。曾任中學及大學法文講師,喜歡閱讀,快樂翻譯。譯有《法國女魅力小百科》、《王者,席丹》、《歐赫貝奇幻地誌學》套書、《我死了,但什麼也沒學到》及《女力設計100年》等書。

 

目錄

I. 好奇
II. 狂熱
III. 殘酷

 

推薦序1

◆航海,究竟是為了什麼?

  作者從哥倫布弟弟巴托羅密歐的角度,重新省視大航海時代的歷史,用充滿真實性與臨場感的史家想像,將你我不知的歷史「縫隙」以巧奪天工的手法,完美無缺地填補進去,讓讀者彷若回到了十五世紀末的里斯本碼頭,再用哲學家的沉重哲理與文學家的雋永詞藻,帶領大家航向那片未知的「幽冥碧海」。於是,在航海家、製圖師、國王、主教、寡婦、黑奴,與被誤以為是「印度人」的美洲原住民穿梭粉墨登場中,大航海時代的歷史劇幕緩緩拉起,偶爾還有大象、犀牛與鸚鵡,甚至吃人森林串場跑跑龍套……

  航海,究竟是為了橫渡眼前無邊的海洋?還是心中無盡的欲望?原來看似簡單,只是為擺脫「無聊」陸地的航海行動,其實糾葛著人們多少七情六慾的理由,而且,稍有小小的不慎,便會落進自己無意識狀態下羅織的陷阱……透過這本小說,我們「理解」哥倫布渡海與美洲大陸「相遇」的歷史過程,也省思你我人生的海洋……

李毓中(清大歷史所助理教授)

推薦序2

◆哥倫布原來也是有弟弟

  稍微讀過點歷史的人都聽過克里斯多福.哥倫布——沒錯,就是那個以驚人意志力「發現」美洲的了不起航海家。之所以把「發現」加上括號,當然是因為那根植於歐洲中心主義的說法已陳舊落伍,如今或許該說是美洲在歷史上「發現」了哥倫布才對。但不管是誰「發現」了誰,哥倫布作為焊接大西洋兩端大陸的開拓者地位,應該不會有什麼雜音。

  這本《哥倫布行動》雖然是哥倫布如何邁向偉大航路的故事,卻不是直寫哥倫布本人,而是透過哥倫布弟弟巴托羅密歐.哥倫布(Bartholomew Columbus)的眼光寫成的偽回憶錄。這本像是直接從巴托羅密歐嘴裡挖來的偽回憶錄幾可亂真,包含巴托羅密歐自己早年在工作坊學習繪製地圖的細節、對兄長克里斯多福的種種記述(造就哥倫布一意向西的堅強決心竟起於謊言?)、一四九二年的大航海時代起點等等,均有如衛星地圖般的全景細緻描寫。

  大凡歷史偉人的光芒在時間積累的造神過程中,總是讓他們越來越像則扁平的傳奇故事,而不是立體的活過的人。這同時也遮蔽了不少生為人的基本要件:偉人們原也是人生父母養、有兄弟姊妹或朋友敵人、會哭會笑會沮喪流淚的普通人。這本小說告訴我們:要了解偉大,可以從了解偉大的隔壁開始。就像當你知道原來哥倫布也是有弟弟,那你就開始「發現」哥倫布了。

黃崇凱(小說家)

推薦序3

◆好奇是一種藥

  「航海,等於下跪;發現,相當於祈禱。」

  當我在法國小說家歐森納的《哥倫布行動》讀到這一句時,突然興起一種帆船找到了港口的安心感。

  與其說這是航海探險家哥倫布的故事,還不如說是他居住在里斯本多年的地圖繪製師弟弟巴托羅密歐的故事。但我在這兩位主角身上,同時看到讓我著迷的生命特質,一方面,我期許自己成為像哥倫布那樣的航海家、行動者、發現者;另一方面,我又希望自己是依靠筆與記憶的人。

  聖奧古斯丁的《懺悔錄》中第十卷的第三十五章提到好奇心,當時的衛道人士認為誘惑的、欲望的本質是追求知識,而求知的工具在器官中主要是眼睛,因此《聖經》上稱之為「目欲」,老神父要孩子們千萬不要拋棄「神聖的無知」,但是我卻發現自己像巴托羅密歐那樣熱衷於追求知識。

  這並不代表我不相信愛與信的力量,只是我更加信仰知識和旅行的力量。巴托羅密歐在魯汶大學的圖書館,看到館員淨身沐浴迎接豐富的知識從遠方到來,被這些不在乎航海探險、卻對知識如此崇敬的人所感動,就像地圖帶來的知識,改變了世界,但是通常改變人生的遭遇,卻發生在地圖界線以外、沒有標示的遠方。書本帶來的寶藏,不壓在船艙,卻夾藏在書頁之中,航海家哥倫布在經歷探險旅程回來之後,迷上了躲在書堆中閱讀的日子,因為「書寫是在陸地上航行,白色的書頁是揚起的風帆,文字,則是船過無痕的行跡」。

  無論是透過雙腳行動或是眼睛觀察,每天都幫助我理性思考,探索每一個問題不只一個正確答案的可能性。原來,促使航海家航向地圖沒有記載的遠方,或是閱讀者拿起書本全神埋入,是同樣的一種力量,那種偉大的力量就叫做好奇心,因為「好奇就是一種藥,悉心照料這個世界」。

  書中有一段,記錄十五世紀的科學家,試圖回答「黑人在看的時候,看見了什麼?」因為尊貴的白人,從來不相信卑賤的黑人竟然看到的是和我們相同的景象。好奇心引導出一個今日看來理所當然,在當時卻驚世駭俗的答案。這個答案,撼動了靠著「神聖的無知」信念生存的白人世界。

  一名地圖繪製師,選擇一座島嶼作為臨終之地,因為島嶼提醒著人類,老去就是像一座逐漸崩塌的島嶼,最終會被大海吞噬,但在這崩解的過程中,我們與人相遇、歡笑、吃喝、睡覺、做夢,島嶼最後沒有真的消失,只是變成各種細小的知識,繼續活在海洋之中,日後成為豐富另外一座島嶼的元素。

  能學習水手看待生命的方式,我充滿好奇,同時滿心歡喜,繼續往地圖的盡頭揚帆前行。

褚士瑩(國際NGO組織顧問、旅行文學作家)

推薦序4

◆如何理解哥倫布行動?

  你如何理解「哥倫布行動」?

  詮釋學探討如何理解,它是一種哲學,而不只是方法。在傳統詮釋學的觀念中,理解就是從思想上、心理上和時代環境上「設身處地」體驗並恢復作者的「原義」,理解和解釋都回到文本作者的本意。哲學詮釋學者加達默爾則反對這樣的觀點。他認為理解不可能離開現在的視界去看待過去。在時間的移轉過程中,人們都能個別領悟周遭發生的事物變化,包括大自然的、人間事務的以及政治、社會、經濟的改變。因為每個人的生長環境和經歷不同、發展出的認知能力、偏好不同,對這些變化的領悟也不同。當然,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人也會有不同的領悟。因為領悟不同,便形成思維和行為很不同的多元化社會。

  本書作者是法國知名政治家、經濟學家暨作家。他在巴黎高等政治學院主修哲學、政治;畢業後,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研究員,專長為國際財經和發展經濟;也曾於巴黎第一大學、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等處任教。一九八○至九○年代活躍於政壇,曾是密特朗總統的文化顧問;二○○○年擔任希拉克總統的國策顧問。這種背景的人寫出這樣的書當然是重建不完全真實的歷史了,也就同時出現傳統詮釋學和哲學詮釋學中探討的議題。他的作品中有多少是真實的、有多少是他的主觀敘事,他想說什麼?

  你又如何理解書中的故事呢?

  其實這場戲劇的背景可以上推至古老中國唐代的故事,它間接造就了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巨人──哥倫布。歷史是環環相扣的,如同蝴蝶效應一般連繫著楊貴妃、哥倫布和今天的世界。唐代安史之亂後,藩鎮之亂禍續百年,使大唐喪失了西域的霸權、絲路中斷。然而,據史籍所載,唐中期後,海上絲路的文化貿易已進入高峰期(註:漢書地理志已記載了印度洋航路的開闢)。隨後的五代十國,戰亂更是紛擾不止。宋太祖則因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而稱帝(西元九六○年),由於內心恐懼同樣情事再度發生,因此杯酒釋兵權,從此重文輕武,力主強幹弱枝的策略,造成宋朝積弱不振,北方長期淪陷的局面。至蒙古興起前,漢人的勢力幾乎退出黃河以北,政、經、文化的重心南移。漢唐開拓的陸上絲路先後落入回紇、遼、西遼、西夏等的掌控中,陸路的中西貿易大見衰退。

  宋朝重文輕武,但中國的四大發明卻在這一段時間裡得到充分成長,指南針運用在航海之後,更大規模帶動了東西貿易的躍進。宋朝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對海上貿易更是十分重視,尤其北宋中期西夏崛起之後,控制了河西走廊,宋政府規定對西方貿易往來只能「自廣州路入貢,更不得於西蕃出入」。宋與西方的往來貿易更是非走海路不可了。明鄭和下西洋(西元一四○五至一四三三年)實際上延續了唐、宋時代即已開拓的航線,最遠可能到達非洲東部、紅海等地。

  而在歐洲,地中海是義大利人航海拓展貿易的領域。自從十字軍東征,創造了貿易市場之後,作為十字軍由陸登船的物資供應中心,威尼斯急速竄起,熱那亞也緊隨其後。義大利人善用了航海術,進行著歐洲與亞洲(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歐洲與非洲之間的貿易。然而,東方的貿易路線因鄂圖曼帝國的興起而被擾亂。鄂圖曼帝國於一四五三年攻陷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崛起成為地中海水域之霸,從此有效圍堵了基督教歐洲世界向東方貿易的途徑;西亞、北非以及東歐等地都籠罩在回教世界的掌控之下,切斷了歐洲商人取得絲綢、香料、瓷器等資源的機會。加上馬可孛羅帶給西方世界的東方印象,以及義大利人獲得了東方傳來的航海術,在文藝復興時代帶動的人文主義浪潮下,終於興起了大航海的地理大發現時代。

  哥倫布(西元一四五一年生於義大利西北部的熱那亞)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成長。他自小就陶醉在航海的願景中,盼望能藉由大發現而改變自己的生命。他熱愛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心中充滿對富庶東方世界的幻想,同時學習到東方傳來的地圖和航海術,最後終於導致了改變人類歷史的地理大發現。

  哥倫布的西航,不只發現新大陸,也促進了新舊世界文化的交流。他只帶去少數歐洲人,但卻帶去原住民無法抵抗的傳染病「天花」,殺死了許多原住民;他帶去了馬和牛,改變了當地人的交通運輸工具,也改變了原住民的生活習俗。想想看,如果印第安人不騎馬,那怎麼打仗?隨著不斷湧入的歐洲人,農業也成為大宗。為了種植糖的原料甘蔗,歐洲人販賣黑奴,運送到美洲耕田,結果帶進了大量的非洲人;而他們也把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番茄……引進歐洲。這些作物徹底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充實了歐洲偏遠地區的糧食供應。想想馬鈴薯在西餐上的角色,即可明白哥倫布的影響。這些例子說明哥倫布西航帶來的文化交流有多麼深遠。歷史事件,不僅帶來了生活物質的交流,實際上引發了地球表面重大的環境變遷。

  西歐的阿爾卑斯山以北和愛爾蘭等地,因為輸入馬鈴薯而改善了糧食供應,因而導致食物無缺、人口激增(傳說愛爾蘭的馬鈴薯是西班牙無敵艦隊傳入的)。後來,愛爾蘭發生單一作物病蟲害的生態災害,馬鈴薯大量死亡又帶來糧荒、飢荒和大死亡、大逃亡。愛爾蘭大饑荒發生於西元一八四五至一八五二年間,在這七年間,愛爾蘭人口銳減了將近四分之一;這個數目除了餓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約一百萬名因災荒而移居海外的愛爾蘭人。十八和十九世紀難民潮,促成大批愛爾蘭人移居新大陸的波士頓。美國的民主黨在波士頓興起,即傳承了愛爾蘭人的難民思潮,要求政府必須照顧小民。

  掌握這些歷史關鍵事件以及它們的影響,有助於理解和詮釋「哥倫布行動」。

  楊貴妃、哥倫布、新大陸、馬鈴薯、愛爾蘭饑荒、波士頓、民主黨……艾瑞克.歐森納的《哥倫布行動》將帶你會回到關鍵時刻的現場。

  你如何理解「哥倫布行動」,如何理解書中的故事,如何詮釋它們,那就多樣化了。

王鑫(臺灣大學地理系名譽教授)

 

內容連載

「我為什麼要僱用你?」

一四六九年那個春天,葡萄牙王國以這個問題迎接我:合情合理,卻也充滿輕蔑。當時我尚未滿十六歲,能跟上潮流就已心滿意足。整個歐洲的人潮從四面八方朝里斯本匯流。有些人可能是被逐出家園,如馬約卡島(Majorque)上的猶太學者,突然在卡泰隆王面前失寵。否則就是葡萄牙王室對您的智識感興趣,而他們有的是辦法(白花花亮晶晶沉甸甸響叮噹的),能把您吸引過去。我想當然爾地進入最無關緊要的附屬單位。父親有一位顧客,酒量奇佳,消息也多。我曾聽他說過:塔霍河畔(Tage)有一個龐大的熱那亞移民聚落,從事地圖繪製工作。

這個消息開啟了我的願景。我終於可以脫離家庭的桎梏。那時,我尚不知道,沒有人能逃脫上帝為他選定的命運,更慘無人道的奴役正等著我。

***

於是,我推開安德雷亞師傅的門,他是行會裡最頂尖的名人。

「我為什麼要僱用你?」

「因為我想要你僱用我。」

「答得好。不過這理由還不夠。看你這麼蒼白,瘦弱,我猜你從來沒有航海經驗,沒錯吧?」

「您沒說錯。」

「而且你還太年輕,聽不了這許多水手的故事。」

「您說的是真話。」

「那麼,你對大海了解多少?」

「零。」

「在你眼中,繪圖師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個……畫出陸地界線的人。」

「也就是海的形狀。你是這樣一個人嗎?」

「不是。」

「如果你什麼都不懂,還想替我做什麼?一路順風,好走!」

離開的時候,我緊握雙拳,眼中充滿屈辱與憤怒的淚水。然而,就再最後一刻,我想起自己的出身。畢竟,我可是個熱那亞人!熱那亞人不會在尚未開戰以前就輸掉戰爭。

於是,我回到師傅的工作坊,脫口喊道:

「我會……我會……」

某些時刻,幻覺仙女垂憐於我,以柔美的聲音在我耳邊私語:好了,好了,巴托羅密歐!你的人生並不像你所想像的那麼糟糕。遇上這樣稀有珍貴的時刻,原本垂頭喪氣的我,也能重新昂首。回想當初,一四六九年的那一天,那一次維護自尊的反應,我心中了然:它在世界歷史中占有其地位。若非本性即時爆發,我就徒然錯過了機會,永遠不可能領略到安德雷亞師傅那遼闊無邊的智慧。真要那樣,就連兄長克里斯多福也會受到連累。沒有那些知識,他又怎敢展開旅程,投入那樣令人難以置信的奇特冒險?

回到那個幾乎還是個孩子的熱那亞少年吧!他站在那兒,緊緊抓著小羊毛線帽,手指關節都爆出青筋;一腳前一腳後地,在里斯本最偉大的地圖繪製師面前搖搖晃晃。我會……我會……如何繼續說下去呢?其實我什麼都不會……

「我會……我會……把字寫得很小。」

我腦海中突然閃過這個主意。好比,就在即將沉沒那一剎那,兩次大浪之間,突然,救命的岩石就出現在你眼前。我臨時想到自己這項獨特的天份:打從學會拿筆開始,我就能把字母寫得又清晰又細小。

「證明給我看!」

安德雷亞師傅令人取來墨水和一枝鵝毛筆,他則從地上撿起一小塊廢棄的地圖,遞給我,然後便在胸前叉起雙臂。

休達(Ceuta)與阿爾及爾(Alger)兩個地名尚未寫完,我感覺到有人拍了拍我的肩頭:我被錄取了。工作馬上派了下來:非洲有個叫做塞內加爾的部份,那裡的外海上有一串丁點大的小島,我必須在地圖上以書法寫下它們的名字。


接下來的日子裡,同事對我的嫉妒逐漸增長。妒意充塞整座工作坊,氣氛好比山雨欲來,彷彿有場暴風雨即將爆發。其實,他們都比我年長,經驗比我豐富不下千倍。但他們無法忍受安德雷亞師傅,他們心目中的大師,來了又去,去來有來,仔細觀賞我的手指龍飛鳳舞。尤其,他竟然還對我說話。如此陳年往事,對於我們的談話內容,我卻字字記得清楚:

「你在微小的領域中悠然自得,這份靈巧從何而來?」

「一直以來,我始終這麼做。」

「但偽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我怕。」

「怕什麼?」

「怕事物太大。怕它們超出我的範圍。」

「為什麼選擇地圖方面的工作?」

「因為地圖源自微小之領域。」

「你的意思是?」

「與圖上所描繪的世界相比,地圖真的十分渺小」。一張地圖的大小,相當於一個沒有用處的世界。」

「無可挑剔!你對鷸鳥有所認識嗎?」

關於這一方面,我也只得承認,自己一無所知。

安德雷亞師傅點點頭。

「不久之後,你會擁有最忠誠的盟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3
    $170
  2. 二手書
    65
    $209
  3. 新書
    79
    $253
  4. 新書
    79
    $253
  5. 新書
    88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