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本書作者亞蘭.傅尼葉,原名亨利.傅尼葉(Henri Fournier),一八八六年十月三日生於法國歇爾省拉沙佩勒—當日永(la Chapelle-d’Angillon),父母親都是小學老師。一八九一年十月,傅尼葉的父母被調到埃比訥伊(Epineuil,即小說中的聖.阿加特),五歲的小亨利就在父母任教的學校裡上學,直至一八九八年。
一八九八年以後,亨利出外求學:一八九八年至一九○一年在巴黎伏爾泰中學,之後在勃雷斯特(Brest)待了一年。他酷愛文學,為了進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而在拉加那拉(Lakanal)中學讀大學預科。
一九○五年六月一日復活節,亨利在巴黎街上偶然遇見一位棕髮女孩扶著老太太走路。亨利對女孩一見鍾情,尾隨著這一老一少,登上巴黎塞納河上的遊艇。十天之後,亨利又在電車上遇見這位女孩,兩人交談起來。亨利告訴她自己的身世和今後的計畫,也知道了女孩名叫伊沃娜.德.紀埃弗古爾(Yionne de
Quiévrecourt),平時住在土倫(Toulon)城,現在巴黎姑姑家度假。分手前,女孩請亨利以後不要再見面了,但是亨利已經情魔纏身,身不由己,經常到女孩的寓所附近去候她,不過始終沒能再見上她一面。直至一九○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他才從別人口中獲悉伊沃娜已在半年前結婚了。
之後,亨利在上學、服兵役、當報社編輯的過程中仍舊念念不忘他那不可實現的愛情。醞釀許久之後,他以亞蘭.傅尼葉為筆名,寫出了本書:一九一三年先在文學雜誌上分四期連載,緊接著於十月單獨成書。著作出版後,作者還給他的戀人——那時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寄去了一本。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八月一日亨利應召入伍,九月二十二日在執行偵察任務時中德軍埋伏而戰死,時年僅二十八歲。
本書自問世以來,一版再版,經久不衰,長期來已成為法國青年必讀之物,被譽為「二十世紀法國最著名小說中的傑作」,研究它的論文連篇累牘,由法國和其他各國人士組成的亞蘭.傅尼葉之友協會每年出版刊物,發起活動來紀念他們這位心愛的年輕文學家。現在小說已被譯成英、德、日、西班牙、俄等多種語言,暢銷全球;數度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廣泛流傳。
我要藉中譯文出版的機會,感謝埃比訥伊小學呂里埃(Lullier)先生熱情引導我參觀亞蘭.傅尼葉的舊居;感謝作者的外甥亞蘭.里維埃爾(Alain Riviere)先生在寓所熱情地接待我,為我提供詳細的資料。他們的幫助對我正確理解原文有極大的裨益。
李棣華
寫於法國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