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以牟宗三做為視點,向前追溯梁漱溟、馬一浮、熊十力,繼之論述唐君毅、牟宗三及徐復觀,進而指出在牟宗三之後,應開啟一有別於當代「新儒學」之「後新儒學」。此一大轉向是從「心性修養」轉向「社會正義」,從原來的「內聖--外王」轉向「外王--內聖」,從「兩層存有論」轉向「存有三態論」。這是由「道德的形而上學」轉向「道德的人間學」。這不只是以「家族宗法為核心的儒學」,而是以「社會正義為核心的儒學」;不只是以「心性修養為核心的思考」,而是以「意義治療為核心的思考」;不只是以「人文建構為核心的儒學思考」,而是以「文化批判為核心的儒學思考」;這不是以「一統江湖、儒家主流、道家支流、佛教為外來」的「主宰性思考」,而是以「萬物並作、多元互動、儒道佛及其他東西文明互動」的「交談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