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詞 (框架三部曲之一)
- 作者:約翰.班維爾
- 原文作者:John Banville
- 譯者:陸劍
- 出版社: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1-08-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454223
- ISBN13:9789574454228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2011年卡夫卡文學獎得主。
2005年曼布克獎《大海》作者約翰.班維爾之藝術經典
一個犯罪者的心靈告白
「我坦白承認我殺了她,如果重新回到當時的情形,我知道我還會這麼做,
並不是因為我主觀上蓄意要殺害她,而是因為我別無選擇。」
故事開端
弗雷迪.蒙哥馬利是個自視甚高、未來無可限量的科學家,但不管是在愛爾蘭鄉間度過的童年、在美國求學的日子,或是在各個地中海小島的放縱生活,他永遠都保持著冷淡、疏離的態度,對世俗外界只感覺到虛幻。
然而弗雷迪過著浪蕩生活的期間,為了排遣無聊勒索了一個小混混,不料卻因此欠了黑道人物一大筆錢。迫使他不得不回到家鄉愛爾蘭,希望能變賣過世的父親所留下的畫來還債。弗雷迪在家鄉遇見一位有錢的舊友,在拜訪這位朋友的豪宅裡,弗雷迪看到了那幅讓他深深迷戀的肖像畫。他無法自拔地決定將這幅畫佔為己有,但在盜竊的過程中,一位女僕目睹了他的犯罪行為,弗雷迪當下決定挾持女僕逃亡。在逃亡的過程中,他用暴力、殘忍至極的手法殺死了女僕。他宣稱殺死她的理由是因為他有能力殺她,用鎚子砸爛她的腦袋也是最合理的行為;這一切都不是出於他的選擇,而是自然而然地就這麼發生了。雖然弗雷迪的律師希望能幫他減輕罪責,弗雷迪卻堅持認罪,並且急於述說這樁罪行背後的故事、他的故事……
《證詞》的整個故事就是從兇手弗雷迪的自我陳詞開始,在兇手喃喃自語的證詞中,不斷地在早年的回憶片段和現今的生活中穿梭交錯,模糊了真實、想像與虛構的界線。
是什麼讓弗雷迪永遠用虛無、疏離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又是什麼驅使他犯下了這樁謀殺案?他的犯罪是否就能讓自己感受到「真實」?
這番「證詞」所述說的到底是真是假?唯有親身體驗過才能明白?
作者約翰.班維爾,透過文字的渲染力,將回憶錄、自白、哲學、邪惡的本質、性、死亡等元素描繪成一幅幅的圖畫,並以具象、強烈視覺化但又如詩一般的文字描寫矛盾、含糊不清的情境。彷彿讀者的眼前能立刻浮現出班維爾所描繪的景象,就如站在畫框前凝視一幅作品;同時也能細細咀嚼文字的美和精妙之處。
本書特色
作者約翰.班維爾,透過文字的渲染力,將回憶錄、自白、哲學、邪惡的本質、性、死亡等元素描繪成一幅幅的圖畫,並以具象、強烈視覺化但又如詩一般的文字描寫矛盾、含糊不清的情境。彷彿讀者的眼前能立刻浮現出班維爾所描繪的景象,就如站在畫框前凝視一幅作品;同時也能細細咀嚼文字的美和精妙之處。
得獎記錄
2011卡夫卡獎得主。
2005曼布克獎得主、《大海》
作者簡介
約翰.班維爾 John Banville
1945年生於愛爾蘭威克斯福,曾任《愛爾蘭時報》文學編輯,也長期為《紐約時報》副刊撰寫書評,現居都柏林。自1970年出版處女作《人魔龍狼金》(Long Lankin)至今,已寫了二十餘部小說,其著作獲獎不斷,包括「科學革命三部曲」:《哥白尼博士》(Doctor Copernicus)獲布萊克紀念獎(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克普勒》(Kepler)獲衛報小說獎(Guardian Fiction Prize);此外還有「框架系列」之一的《證詞》(The Book of Evidence)入圍1989年布克獎、獲1989年Guinness Peat航空獎;2005年,班維爾以《大海》(The Sea) 獲得曼布克獎。《波士頓環球報》讚譽他是「當今最偉大的英文作家」,公認為最有可能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愛爾蘭作家。
2011年更榮獲卡夫卡文學獎的殊榮。
譯者簡介
陸劍
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英文系。主要譯作有《框架三部曲》(《證詞》、《幽靈》、《雅典娜》,2005年布克獎得主約翰.班維爾著);《墮落的信徒》(班傑明.布萊克著);《林奇的歡愉》(2007年布克獎得主安.恩萊特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