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不喜歡你這樣:甩開七個壞習慣,解放你的腦潛力

大腦不喜歡你這樣:甩開七個壞習慣,解放你的腦潛力
定價:240
NT $ 63 ~ 216
  • 作者:林 成之
  • 原文作者:Hayashi Nariyuk
  • 譯者:陳光棻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1-06-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167653
  • ISBN13:9789862167656
  • 裝訂:平裝 / 18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大腦並不如你想的那麼容易操控,
它與生俱來的本能與後天形成的運作慣性,
將大幅影響你的努力成果。
成功者的最大優勢,
並不在於過人的精力或聰明才智,
而是他們都懂得丟掉有害大腦的壞習慣,
讓大腦做出最佳表現。

  你有這些傾向嗎?
  對許多事都提不起勁……
  無時無刻都把效率視為最高指導原則……
  即使不想做,也要硬撐下去……
  謹慎完成上司交代的工作……

  別再用錯誤的方法對待大腦,
  大腦真的不喜歡你這樣。

  大腦也有自己的好惡與慣性,
  但人們卻總是忽略這一點,
  只是一廂情願地做著那些沒什麼實際效果的腦力鍛鍊活動,
  會妨礙大腦運作的壞習慣,卻一個都沒改掉。
  於是,在一陣自以為是的瞎忙之後,
  腦力依舊不得發揮,
  換來的只是筋疲力竭。

  想善用大腦,其實非常很簡單,
  只要瞭解它與生俱來的本能,順應它的後天形成的慣性,
  不費吹灰之力,
  你就可以突破眼前困境,順利達成目標。

大腦喜歡你這樣——
  ◎盡量對每件事都抱持興趣。
  ◎努力從生活中尋找感動,即使是小事也無妨。
  ◎每天早上照鏡子時,按摩一下臉部,練習擺出一個最棒的笑容。
  ◎多安排機會和朋友、家人輕鬆相處。
  ◎覺得好看的書就多讀幾次,不要只看內容,而是要進一步深究。
  ◎輕鬆生活固然是王道,但必要時還是得保持緊張感。
  ◎若意見與他人相左,或是有所猶豫時,可以先暫時放下這件事,等四天之後再重新思考一次。
  ◎沉默不是金,不妨多說點話來加強空間認知能力。
  ◎溝通時不要只顧著說自己想說的事,還要時時留意「對方想說什麼」、「對方期待什麼」。

  長久以來,人類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想開發、鍛鍊自己的大腦,試圖讓腦力達到最好的發揮。不過,日本的腦科權威醫師卻告訴我們,只要能改掉七個有害大腦的壞習慣,順應大腦的天生本能和後天習性來行動,就可以輕輕鬆鬆地讓大腦做出最佳表現。

    人類的腦神經細胞有三個本能:「尋求存活」、「尋求知識」和「尋求夥伴」。而當大腦在運作的過程中,又發展出了第二階段的本能,那就是「自我保存」與「統一.一貫性」這兩個習性。如果人類的行為違反上述慣性,在大腦運作時就會形成阻礙,進而影響學習或行動的效果。因此,如果要讓腦力做最徹底的發揮,就必須避免與大腦的「本性」相違抗的行為。

根據作者的歸納,對大腦有害的七個習慣如下所述:
  一、只做少數自己感興趣的事。
  二、動不動就抱怨「討厭」、「好累」。
  三、小心翼翼地完成被交付的工作。
  四、時時刻刻考慮效率。
  五、雖然不想做,卻咬牙苦撐。
  六、對運動和繪畫興趣缺缺。
  七、很少稱讚別人。

  本書作者為日本知名腦科醫師,在本書中,他以專業的角度,透過平實易懂的文字,帶領讀者進入大腦的神秘世界。

作者簡介

林 成之 Hayashi  Nariyuki

  一九三九年出生於日本富山縣。日本大學醫學院、同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後,赴邁阿密大學醫學院腦神經外科、同大學急診醫學部留學。一九九三年就任日本大學醫學院附屬板橋醫院急診部部長。曾任日本大學醫學院教授、邁阿密大學腦神經外科生涯臨床教授,二○○六年就任日本大學綜合科學研究科教授。二○○八年受北京奧運游泳項目日本代表隊之邀,針對「為了求勝的大腦」=勝負腦的奧義,為選手們授課,對日本代表隊在北京奧運的出色表現貢獻良多。著書包括《〈勝負腦〉的鍛鍊方法》(講談社現代新書)、《商業〈勝負腦〉》(KK BEST SELLER)、《可以實現願望的大腦》(SUNMARK出版)、《思考的解體新書》(產經新聞出版)等。

譯者簡介

陳光棻

  台灣新竹縣人,北海道大學國際大眾傳播研究科碩士。譯有《可愛力量大》、《你最愛誰》、《健腦十五招》、《其實,你一直吃錯油》、《再起動—職場絕對生存手冊》(合譯)、《單身的這樣那樣》、《別用蛋糕釣鮪魚》、《職場A咖的超能思考術》等,現為專職譯者。

 

目錄

推薦文

前言
「腦力鍛鍊」的遊戲與訓練根本無法鍛鍊腦力
本書內容按「大腦構造」組成,所以輕鬆就能戒除壞習慣
從大腦機制瞭解「有害大腦的壞習慣」
理解有害大腦的理由之後,人類才能付諸行動

第一章 有害大腦的習慣○1--只做少數自己感興趣的事
大腦不會違背本能
不要認為「只要我喜歡就好」
「感興趣」是開發腦能量的源頭
腦部發展時所產生的兩個習性
本能的過度反應會讓人自取滅亡
只要熟悉大腦的習性就能加以控制
抱持興趣便可大幅提升大腦機能

第二章有害大腦的習慣○2--動不動就抱怨「討厭」、「好累」
大腦會在資訊上貼標籤!
拋開「無趣」、「不喜歡」等負面情緒
討厭別人一點好處都沒有
如果無論如何都無法喜歡,不妨改變環境
避免讓「討厭」、「好累」等負面字眼脫口而出
沒有感動,大腦就會變得遲鈍
陰沉表情也會讓大腦蒙上陰影
什麼樣的上司可以幫助下屬成長呢?
「會累的大腦」與「不會累的大腦」

第三章 有害大腦的習慣○3--小心翼翼地完成被交付的工作
資訊如何到達思考這個步驟?
對大腦而言的「酬賞」
不能因為「大致上已經完成」就鬆懈、放心
杜絕「可能沒辦法」的念頭
「小心翼翼地完成被交付的工作」為什麼對大腦不好
無法區別目的和目標,就無法順利達成
不可不斷地改變目標
不要順從上司或指導者
「關鍵」時刻不可以放鬆
不要要求對方照著說明書做
不可高喊「拿出幹勁」、「加油」
鼓起勇氣戒除有害大腦的壞習慣

第四章有害大腦的習慣○4--時時刻刻考慮效率
「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思考時不可或缺的「動態核心」
不能太重視效率
反覆思考造就獨創性
用日記或部落格整理思緒也對大腦有益
書只讀一次並無法學以致用
妨礙「動態核心」的大腦習性
個性頑固就無法發揮「動態核心」的機能
遭反駁時就生氣可要不得
思考時,每隔四天就該休息一下
能否培養獨創性全取決於作法

第五章 有害大腦的習慣○5--明明不想做卻咬牙苦撐
大腦是如何記憶的呢?
懊悔的心情會激發大腦潛力
如何強化記憶力
不能「光記名字」
不能以為「大概記住了」就停了
活用大腦機制就能提高記憶力
掌握體驗記憶的陷阱

第六章 有害大腦的習慣○6--對運動或繪畫興趣缺缺
與大腦能力息息相關的「空間認知能力」究竟為何?
姿勢不良會影響大腦
最好能培養運動或繪畫之類的嗜好
不能忽視節奏
沉默寡言沒有好處
不能因為「天生如此」就放棄

第七章 有害大腦的習慣○7--不常稱讚別人
大腦如何把思緒整合成一個想法呢?
有一種大腦無法傳遞心情
說話時,不可冷淡而漠不關心
「不懂得察言觀色」可不行
不共享目的就無法達成目的
稱讚別人時大腦會感到愉悅
要有捨棄自我的勇氣

所謂的「認同差異、共存共生」--代後記

 

推薦序

向左走、向右走,大腦如何左右你的人生

  「人類在毫無選擇的情狀下來到這個世界,但卻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這個想法近年來已經得到大腦與神經科學研究的支持、驗證,人因擁有夢想、並勇於實踐而偉大。人們在平日累積大腦相關常識,瞭解大腦各個區域的運作,透過學習及改變生活習慣,逐步對行為機制有所掌控後,確實可以影響人腦中的「意志力」,進而改變生活習性,乃至人生閱歷。

  生活是習慣的養成過程,我們習慣走同一條路、喝一樣的咖啡、聽一樣的音樂、講同樣的話,甚至用同一個姿勢開車,但我們也知道要改變一下,走不同的路,才可能有驚喜或是靈感。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不再遵循「習慣」演出更豐碩的生命劇本。這一切都需要從「不斷重覆」到「追求變化」到「創造新局」,而其中的關鍵便是我們如何看待「變數」。換句話說,應該是大腦如何看待這「一念之間」所產生的變化,如何牽動大腦內部各個不同區域的因應運作,以便給予這個「變數」最大的支持。當然這樣的覺醒或行為決定,必須如作者所言:有很明確的目標以便累積足夠的能量。大腦如何看待「變數」這件事,相信對一般人來說是既恐懼又期待,因為人類不只是理智的機器,同時也有感性的依存,也因此更增加了研究「心智、大腦與學習」的有趣性!

  大腦內的多巴胺(dopamine)神經系統,其神經核即是本書所指A10神經元細胞所在,這個位在中腦部位的多巴胺神經核會投射軸突的神經纖維,聯會到前腦的皮質及其皮質下重要的神經組織,包括:基底核(含紋狀體與依核),邊緣系統(含海馬體與杏仁體),下視丘等。經近代神經科學研究證實,這些多巴胺相關的解剖部位負責個體多元的行為功能,從個體的基本動機滿足到目標導向的運動行為,也包含知覺適應到認知學習。這些多巴胺相關的行為功能主要是使個體能適性的生存於環境中,這種被近期研究稱為行為彈性 (behavioral flexibility) 的功能,即在協助個體在面對生活中各種刺激或挑戰時,表現出最合宜的行為反應。

  真實的人生無法重來,一如作者身為急診室醫師,面對病患死亡的威脅,在分秒必爭的壓力下,必須不斷鼓勵同仁持續團隊的努力、不放棄任何希望、不斷思索急救方法,不遵循慣例,試著一一解開疑問,尋求解決方案,才能找出一條生路。這些行為歷程肯定是透過種種學習,才能讓大腦充分發揮它的機能,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戒除有害大腦運作的七個壞習慣,持之以恆地進行這種可以開發腦力的生活歷練,即可主宰自己的人生,甚或改寫自己那本「命運書」。

  只要稍微改變自己的日常行為便可塑形大腦,也可以「左」「右」人生,何樂而不為呢?!

廖瑞銘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及神經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兼 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主任

自序
林成之

「腦力鍛鍊」的遊戲與訓練根本無法鍛鍊腦力

  近年來,呼籲大家「一起來鍛鍊腦力」的書籍和遊戲似乎都相當熱賣。

  這個現象就說明了有很多人都想要更加「提升大腦機能」。拿起本書的各位讀者,應該也有相同的想法吧。

  不知各位讀者是否知道,對大腦而言,也有所為的「好習慣」與「壞習慣」?

  其實,人類的情緒和行動都會左右大腦的機能。

  但我覺得很多人就是因為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無法讓大腦發揮原有的出色能力。

  人們之所以無法避免有害大腦的壞習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根本不明白這些習慣對大腦而言是不好的。因此,只要意識到「這個習慣對大腦有害」,就能避免「一不小心又犯下相同毛病」的情況發生。

  所以,只要把本書所介紹「有害大腦的壞習慣」全部戒除即可。而解謎之類的特別訓練,在鍛鍊腦力上真的不具任何意義,所以根本也沒有實踐的必要。

  我身為腦神經外科醫生,長年以來一直站在腦部研究與緊急醫療的最前線。

  為了挽救被送來時已經是瀕死狀態的患者,不但必須把自己的腦力發揮到極限,同時也必須讓一起工作的小組成員都能發揮最佳表現。

  我之所以致力於解析大腦結構,不光只是因為這是我身為學者責無旁貸的任務,更因為一直以來,在竭盡全力挽救人命的過程中,我把「充分發揮大腦機能」視為自己和工作小組的任務,而且也不斷地摸索相關的方法。

  本書是根據我過去的知識見解撰寫而成,希望各位能夠從中瞭解「有害大腦的壞習慣」,並藉著戒除這些壞習慣,充分發揮大腦的功能。

本書內容按「大腦構造」組成,所以輕鬆就能戒除壞習慣

  本書內容以大腦思考、記憶,及其應用的運作機制為基礎,並以適於開發腦力的順序所構成。

  只要依序戒除這些壞習慣,就能提高大腦對事物的理解力,在關鍵時刻充分發揮最佳表現與獨創思維。當然,也可以提高專注力與記憶力。

  為了讓各位充分瞭解所謂的「順序」為何,在此讓我先說明一下大腦的構造。大腦究竟是如何吸收人類藉由五感所獲取的資訊,然後進行理解、判斷、思考、記憶的呢?

  首先,「大腦皮質神經細胞」會辨認眼睛所接收的資訊,然後這些資訊會到達名為「A10神經群」的部位。「A10神經群」聚集了掌管危機感的「杏仁核」(amygdaloid nucleus)、掌管好惡的「依核」(nucleus accumbens)、掌管言語與表情的「尾狀核」(caudate nucleus),以及掌管意願與自律神經的「下視丘」(hypothalamus),從此而產生所謂的「感情」。換句話說,大腦對於接觸到的資訊一開始會產生「喜歡」或「討厭」的感覺。然後「A10神經群」就會對該資訊貼上「喜歡這項資訊」或「討厭這項資訊」等感情的標籤。

  被貼上標籤的資訊接下來會進入「前額葉皮質區」,此處是「理解.判斷」資訊的所在。如果是對自己有利的資訊,就會被帶入「自我酬償系統」,而且,為了使這些資訊更能對自己有益,或是轉換成有價值的資訊,大腦會把資訊帶入「紋狀體--基底核--視丘」、「海馬.邊緣系統」當中。大腦就是在形成這種流程的同時,產生思考的機能。

  換言之,大腦會動員「A10神經群」、「前額葉皮質區」、「自我酬償系統」、「視丘」,以及掌管記憶的「海馬.邊緣系統」等部分獲取大腦皮質神經細胞所辨認到的資訊,然後進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神經群的運作就好比一個共同體運作,所以我稱這些神經群為「動態核心」(dynamic center core)。而那些比人類的思想、情感更為複雜,被稱為「精神」、「信念」的概念,以及「記憶」等,就是在此誕生的。

從大腦機制瞭解「有害大腦的壞習慣」

  話說回來,一旦理解了大腦思考的機制,有害大腦的習慣也就一目瞭然。

  譬如,進入大腦的資訊如果被貼上「討厭」的負面標籤,大腦在後續的理解、思考、記憶等過程中,就會被這個負面標籤所影響,因而無法充分發揮思考、記憶等機能。同樣地,當大腦覺得「這些資訊對自己無益」時,當然也無法發揮思考的能力。

  實際上,如果大腦感到討厭或是覺得對自己無益時,想要提升其運作效率是非常困難的。

  另一方面,遇到自己喜歡或是覺得對自己有益的資訊,大腦機能就能充分運作,效率也會因此提升,相信大家應該有過這類的經驗吧!

  產生這些現象的理由都可以利用大腦的機制來說明。反過來說,就是大腦的機制能夠引導出提高或降低大腦運作效率的條件。

  書中將會按照大腦的運作機制,也就是大腦接收、感覺、理解、思考、記憶的順序,依序說明「有害大腦的習慣」與「戒除壞習慣、活化大腦的具體方法」。

理解有害大腦的理由之後,人類才能付諸行動

  將在書中介紹的「有害大腦的習慣」,姑且不論其原因,大多也都是普遍被認為是「不好」的習慣。各位若繼續閱讀下去,或許就會發現這些內容聽起來都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說法。對大腦不好的習慣,從經驗法則就能瞭然於胸。

  然而,重要的是不要僅止於「知道」,而應該進一步瞭解每一個習慣「為什麼不好」,並依序克服這些壞習慣。

  因為,若只是知道原因而不能有意識地下決心「戒除」,無論過了多久,都無法擺脫壞習慣,大腦就一直無法有最佳的表現。

  此外,也有些習慣雖然普遍被認為是「好習慣」或「並非壞習慣」,但事實上對大腦卻是有害的。

  譬如,「埋頭苦幹地努力」、「老實地遵循上司的命令」、「在〔關鍵〕時刻不可以緊張,所以要放鬆」、「記憶時要不斷地複誦」--各位或許不知道,這些習慣其實都對大腦有害。

  不過,只要能夠依循大腦的運作機制,不僅能夠瞭解有害大腦的習慣,同時,也能確實理解「以為對大腦有益,但其實是壞習慣」的原因,並且戒除這些習慣。

  容我再重申一次,本書內容是按照「只要循序漸進地閱讀、實踐,就能提高大腦運作效率」的順序所構成。請記住這一點,然後依序讀完全書。

 

內容連載

不能太重視效率
一旦瞭解「動態核心」的機制,就會明白人類的思考能力會透過反覆思索而提升。換言之,卓越出色的想法――獨創的構想或新的發現都是源自於反覆不斷的思考。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能充分瞭解,經由反覆思索所琢磨出來的構想與一時興起的念頭,無論在意義或是完成度上都是天差地別。

當然,所謂的反覆思索並不是指想的次數愈多就愈好,也不是天馬行空地亂想,而是必須經過不斷的縝密推敲以求達到理論上的滴水不漏。如果發現漏洞,就必須仔細斟酌、設法填補。

此外,也不可以在明明思考還不周密時就覺得「這樣就大概瞭解了」。如前一章所述,對大腦而言,「瞭解了」這個字眼就意味著已經結束,表示「不用再想了」,也不會有更進一步或是更深層的思考。

所謂「反覆思考」,或許有人會覺得與之前說明過的「迅速做出決定、付諸行動」是相反的概念。但是,「反覆思考」與「迅速做出決定、付諸行動」其實並不矛盾。

因為唯有自平日就鍛鍊正確掌握事物的觀察力,養成針對問題反覆深思熟慮的習慣,才能在關鍵時刻迅速做出決定並付諸行動。

在反覆思考的過程中,有時會對過去認定為常識的事情產生一種「或許」的念頭。但請留意,這與盲目地懷疑常識不同。唯有透過縝密地反覆思索而看見漏洞、發現常識的錯誤之處並打破常識的這種思考過程,才能創造出嶄新的構想與發現。

近來,社會上似乎有一種過度重視效率,認為反覆思考推敲都是浪費的風氣。但是,如果只求效率就無法孕育出獨創性。「效率=善」、「浪費=惡」的這種想法,實在太過單純。

若要舉出一件不該追求效率的事物,那就非學校教育莫屬。培養小孩花時間反覆思考的習慣非常重要,但實際上,現今的學校教育卻似乎都把重點放在如何有效率地拿高分這件事上。

甚至有人還會分別按照學校或地區來比較考試成績,但這樣的比較只會在教育的第一線造成「讓孩子拿高分」的競爭,助長追求效率的風氣。

如果要深入追究考試的目的,就應該瞭解考試必須是基於要如何培育小孩的這個概念,但實際上現今的教育似乎缺乏這個重要的概念。只要在考試時取得好成績就判斷為「優秀」,雖然這是個有效率的作法,但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發現,即便在考試中取得再好的成績,也不等於可以在社會上發揮同樣的實力。

因此,學校教育更必須理解並根據大腦的機制來培育我們的下一代。我認為不是要教孩子考慮效率的問題,而應該教導他們這世上存在著「必要的浪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6
    $63
  2. 二手書
    29
    $70
  3. 二手書
    74
    $178
  4. 新書
    86
    $207
  5. 新書
    9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