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由語源記憶解剖學單字集系列叢書也出到了第3彈──《腦單》。以往的《骨骼單字大全》、《肌肉單字大全》出乎意料地獲得眾多讀者的好評,身為監修者,在下與原島先生、出版社同樣地感謝各位讀者。相對地,也在準備出版《腦單》的過程中,留下些許不安。這次的《腦單》,會不會與之前《骨骼單字大全》、《肌肉單字大全》的目標讀者群或範圍稍有出入呢?此外,是否會愧對讀了《骨骼單字大全》、《肌肉單字大全》覺得有趣,進而期待《腦單》的讀者呢?──東想西想的同時進行選定項目作業,接著遭遇到各種困難。
寫骨骼或骨骼肌時,是根據部位,綜合地描述各個對象、解說用詞。如此一來,便能保有整體的架構,因為這是最直截了當的方式。讀者可以從頭依序閱讀,也能將重點放在自己的專業或有興趣的部分,從中間讀起。換言之,各個骨骼或骨骼肌較有獨立性,即使分別進行各部分的解說,也能輕易理解整體。然而提到神經系統時,便不太一樣。中樞神經與末梢神經在機能、解剖學上,可視作一個大型連續的臟器。中樞神經系統中,眾多神經細胞會伸出稱為軸索的長長突起,與其他細胞形成突觸、連結。結果便是在腦部內部,負責特定機能的神經迴路藉著各式各樣的擴展延伸而存在。
這次作者也頻繁地造訪本校解剖學教室,他直覺地感受要如何才能表現淺顯易懂的插圖及照片,迅速且默默地埋頭製作的身影,令人深有同感。神經核、傳導路徑的立體展現,或是傳達物質分子模型圖及其說明等,皆可視為其成果。讀者們一看到本書中隨處可見的照片或插圖,想必也能感受到與以往神經解剖學教科書圖片有所不同吧。
神經系統最大的作用為「運動」與「感覺」。藉由神經系統,動物便可使用運動及感覺這兩大機能,來適應環境生存下去,人類也不例外。實際閱讀本書看看,隨著進展,或許會注意到末梢神經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大部分都是負責這兩個機能。不過神經系統有趣的地方在於:伴隨著創造、思考,語言或藝術這類高度認知機能,是人類特有、分化出的神經機能。此外,透過本書應該也能理解以喜怒哀樂為象徵的感情行動及攝食、性慾本能,與認知機能、運動及感覺息息相關,且同時探尋到具體腦部構造。任何動物皆具備運動、感覺,利用實現該機能的分子細胞機轉,人類實現了認知機能,透過本書,說不定會因為如此奇蹟再次感動。另外,也會注意到由於神經細胞不同於身體其他細胞,欠缺再生能力,腦部損傷大多會伴隨著重大後遺症的事實,且各種神經機能與占據中樞神經內特定場所或領域間的相關性吧。期望各位讀者讓神經系統各式各樣的特色浮現腦海的同時,也能盡情享受本書著重的語源解說及專欄,前述行為本身正是腦部活動的結果。
作者的文筆這次也構築了精采的世界。在神經系統構造與機能內擴展的辭彙世界,讀者們也會即刻受到吸引吧。殷切期望《腦單》能廣泛受到各位對解剖學或辭彙感興趣的讀者們的歡迎。
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解剖學第一教授
河合良訓 筆
國中時代,尤其一年級時,我把圖書館內有關腦部的書鉅細靡遺地翻了遍,其中最喜歡的一本,是時實利彥所著的《眼睛所見的腦部 其構造與機能》。由於我實在太喜歡這本,將書中所描繪的腦部側面圖、底面圖、矢狀面(當時還疑惑為什麼用「矢」這個字)、橫切面等,好幾張圖片依樣畫葫蘆繪製下來,再覆蓋上描圖紙,寫進日文與英文名稱。回想起來,國一時與現在根本在做相同的事(而且感覺比起本書中刊載的圖畫,國中時所繪製的圖更加寫實)。在腦部較靈活的時期,有必要接觸能啟發、觸發人的事物。與好書相遇會左右人的一生。在這層意義下,我希望國中生或高中生的各位也務必閱讀本書。透過本書,提高了對醫學的關注也好,認識到語詞間關聯對語言學有興趣也好,看了附錄發現烏賊的魅力走上廚師之路也不錯。若讀者隨心所欲地翻開書頁,能徜徉在腦、神經與辭彙的世界,在下便感到欣慰(雖然對學習醫學的諸位而言不太可能隨心所欲)。
當時我受到腦部如此吸引的理由在於「意識」。為什麼會有自我意識的存在?通過眼睛進入腦部的脈衝為什麼會轉為印象在意識上擴散?機轉是什麼?視覺、聽覺或味覺也好,全部不過是經過神經元傳導的電子化學性興奮(因此有可能偶爾產生類似聯覺的症狀),為什麼或作為各自大相逕庭的感覺、味道或聲音提升到意識層面?要認識這種意識,我想只有更深入瞭解腦部才行。實際上,我透過各種書籍接觸到引人入勝的腦部世界,拓展了見聞,印象中還記得的書籍之一是潘菲爾德(動開腦手術時,用電流刺激各個大腦皮質,解明皮質機能地圖的腦神經學者)所著的《腦與心的真面目》。讀這本書時,我感覺到這與以遙遠宇宙為對象的天文學不同,即使身為對象的腦部近在眼前,但能接近其事實的途徑困難重重,其研究手法的開發、實驗法靈感才是最重要的,若能連這些都掌握住,便能成為解明腦機能的線索。從那之後經過十多年,許多新事實被解開了。話雖如此,有關轉化成意識仍舊有很大部分尚未解明,往後腦科學的發展備受期待。
不僅如此,閱讀種種文獻後,我有感受到難以理解之處。即使看過無數腦部各類型插圖或照片,仍舊無法充分掌握立體的腦部深層構造(雖然相較於意識的問題,是相當淺顯的主題)。於此,我試著將腦部實際大小的矢狀面、橫剖面、冠狀面畫在厚紙板上並剪下來,製作成簡易的手工立體紙模型。但這樣還是無法讓我滿意。
時光流逝,到了我從事建築工作的時期。由於要製作建築模型,會沿著領地的等高線切割保麗龍的薄板,此時,腦部模型的靈感突然竄出:我想說是不是能用正確重現領地高低差的手法,依樣畫葫蘆製作腦部模型?事不宜遲,我立刻列印出每隔5mm的腦部橫剖面,在保麗龍薄板上噴上膠水貼好圖片,沿著形狀(當然也會沿著基底核與邊緣系統)切開,切好之後重疊(一部分為了之後能分割,保持分離狀態),最後用銼刀打磨高低差,塗上顏色。完成後,藉由收集內部切開的斷片,基底核與邊緣系統便出現了。將這些部位拿在手中時,心中的感動又更上一層(「原來尾核是長這樣啊!」)。的確腦部模型在醫學模型中很熱銷,不過比起將成品拿在手裡,親自組裝製造能動用視覺與觸覺,光是製作過的部分就會有印象,也更能理解。再說,我也沒見過市面上哪個腦部模型連海馬回、尾核、蒼白球與殼核都能夠取下來(或許只不過是我沒見過)。如果能用便宜的價格買到連內部構造都可重現、提升學習意願的塑膠模型,對醫學生的理解相當有助益吧,這個想法以往都擱置在我腦海一角。如果有塑膠模型廠商對本企劃感興趣,想要共同開發,請務必與我聯繫。
腦神經領域的解剖學辭彙眾多,本書則取其中主要的部分(話雖如此,不過也列舉了沒那麼重要但語源上很有趣的)。腦部領域隨著研究持續進行,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新辭彙,我更懇切地希望,能出現本書應該全面改寫的事態。本書僅僅籠統講解了深奧腦神經學領域的皮毛之皮毛,而且還是如教科書般組織性地說明,不如說本書是教科書後附錄專欄的集大成。希望各位先對腦神經學用詞產生興趣,增加對辭彙的印象,進一步產生親近感。
關於《骨骼單字大全》《肌肉單字大全》,許多人告訴我他們對本系列書籍滿懷期待,令人感謝不已,更有大量的聲音希望解剖學領域以外也能像這樣出「單字」系列的叢書。我也正反覆思考往後在稍有不一樣的領域出「單字」系列的構想,敬請期待。於此同時,請讓我藉這機會深深感謝各位給予前作《骨骼單字大全》《肌肉單字大全》提議或改善的大德們。若各位也能繼續給予《腦單》批評指教,我深感榮幸。
這次辭彙選定、語詞定義與解剖圖示方面,也獲得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解剖學的河合良訓教授許多指導及幫助。此外,本書扉頁及專欄中刊載了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解剖學教室的腦部標本與神經元切片玻片,各方面都受到大方的協助,我由衷地感謝。
託(股)NTS公司吉田隆社長、臼井唯伸先生持續支援的福,才能出了本系列第3彈。另外,也承蒙同公司負責安排與編輯舊資料的齋藤道代女士諸多照顧。再者,日本唯一顯微鏡專門店──濱野顯微鏡行的濱野一郎先生曾給予在下貴重的建議,在此鄭重致謝。除此之外,印刷相關的秀研社印刷(股)鈴木克丞先生給了我許多方便。校正醫學領域相關的比嘉信介先生及藤原知子女士、加上校正醫學英語相關的Medical
Translator河野倫也先生、製作解說部分插圖相關的東島香織女士、大塚航先生、高澤和仁先生也都延續前作給予協助,借此場合向各位關係者打從心底表示我的感謝之意。
2005年4月
原島廣至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