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戰爭:揭露跨國企業壟斷世界水資源的真實內幕

水資源戰爭:揭露跨國企業壟斷世界水資源的真實內幕
定價:380
NT $ 69 ~ 342
 

內容簡介

2008 石油危機→2009 全球暖化→2010 糧食戰爭→2011 爭奪水資源
經濟部預警:10年後台灣水資源不夠用!

  沒有石油人還可活,沒有水,只有滅絕。任何為私利竊取水資源的,都是人類的公敵,應該群起而攻之。--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  趙少康

  水是需求?還是權力?
  水原本是上天給予人類最基本的禮物,卻成為有心人士牟利的工具,
  「藍金」將取代石油、黃金,成為下一波引爆世界衝突的導火線?!

  美國《商業周刊》、《出版人周刊》、《圖書館雜誌》推薦,已翻譯27種語言,並改拍成紀錄片,榮獲溫哥華國際影展觀眾票選大獎、加州新港灘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等多項大獎,是影響世界眾多公民正視水資源問題的經典著作

  水原本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現在卻演變成財團牟利的工具,
  你可知道?我們喝的每一瓶礦泉水,
  其實都是對水資源的一種破壞。

  如今,國際開始興起一股水資源公有化的勢力,
  由歐美跨國水資源企業領軍,
  企圖透過合法的國際機構收購世界各地的水資源,
  再包裝後高價賣給消費者與缺水國家,
  一切看似公平正義的行為,
  背後卻包藏不正當的利益關係。

  這是一場交雜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
  水災害、水資源管理的危機,
  你我都是這場戰爭的參戰者,
  唯有一起站出來捍衛水權,
  才能讓人類得以繼續生存。

  台灣水環境總體惡化的發展態勢令人憂慮,目前最嚴重的問題是水汙染......。未來應整體擘劃,從國土建設、產業政策等多面向總合檢討來解決水環境問題,以提升國民的居住環境品質以及城市競爭力。--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李鴻源

  如同聯合國所說,這是個全球性的「水炸彈」危機,會影響世界的穩定,以及國家的發展。--中央研究院 地球科學研究所 汪中和

  《水資源戰爭》這部著作,可以說即是一部「公民環境運動」的里程碑著作。--文化評論家 南方朔

  「水資源大作戰」(Blue Gold)這部好看的紀錄片改編自全球暢銷書《水資源戰爭》,如今終於有出版社將原著引進華文市場,讓台灣的讀者有機會深刻了解「水」,這關乎人類與所有物種的生存危機。--公平貿易倡議者、生態綠創辦人 徐文彥

  這本書相當適合作為我國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的高階教材,在我國環境教育法初公布實施之時,更具有不同凡響的意義!--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葉欣誠

  我們贊同本書關於分享和保護全球共同水資源的「條約草案」,該草案稱:地球水資源的內含價值高於其應用價值和商業價值,所以它必須受到所有政治、商業和社團的尊重和保護。--台灣環境教育之父暨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創辦人 楊冠政

  任何為私利竊取水資源的,都是人類的公敵,應該群起而攻之。我們必須要向印地安人一樣,把水源地視為聖地。--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 趙少康

作者簡介

莫德.巴洛 Maude Barlow

  暢銷書作家,現任加拿大最大的公益組織--加拿大人委員會主席,也是國際全球化論壇水資源委員會主席和藍色星球計畫(Blue Planet Project)的創始人。藍色星球計畫是一個制止對水的商品化為宗旨的國際性民間社團運動。2005年獲頒有「另類諾貝爾獎」之稱的Right Livelihood Award, 2005年與2006年並獲得Cultural Freedom Awards and Fellowships的殊榮。先後出版16本暢銷書。本書已翻譯成27種語言,在英、法、德等多個國家出版發行。

東尼.克拉克 Tony Clarke

  加拿大北極星研究所主任、加拿大人委員副主席、國際全球化論壇公司委員會主席、加拿大選擇性政策中心理事會理事。他與莫德.巴洛合作的多部著作在全球都十分暢銷。

譯者簡介

張岳

  任職於美國德州衛生部環境科學實驗室,1982年畢業於中國蘭州大學化學系,1984年獲中國中科院環境化學研究所碩士學位,1993獲美國德州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

盧瑩

  任職於美國德州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神經生物學實驗室,1997年畢業於中國南京林產工業學院,1981年獲東北林學院碩士學位。

謝伯讓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前植物系)學士,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認知神經科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目錄

【推薦序】全球公民環境運動的一部範本 南方朔
【推薦序】重新認識人跟水的關係 徐文彥
【推薦序】人民有權監督管理水資源問題 楊冠政
【導讀】 從水資源戰爭看台灣水資源危機 李鴻源
【導讀】 氣候暖化與台灣水資源挑戰 汪中和
【導讀】 水資源戰爭早已開始 葉欣誠
【前言】
【新版前言】
【條約草案】分享和保護全球公同水資源的條約草案
【致謝】

第一部 危機
 第一章 紅色警報
 第二章 瀕臨滅絕的地球
 第三章 乾渴致死

第二部 政治抗爭
 第四章 任何東西都可以作為商品出售
 第五章 跨國水公司
 第六章 水利產業卡特爾聯盟
 第七章 全球網路

第三部 放眼未來
 第八章 反擊
 第九章 立場
 第十章 放眼未來

【後記】

 

推薦序1
全球公民環境運動的一部範本
文化評論家 南方朔

  「公民環境運動」乃是當代世界發展上最值得注意也最可讚揚的社會運動之一。加拿大作家,也是國際全球化論壇水資源委員會主席莫德.巴洛(Maude Barlow)所寫的這本《水資源戰爭:揭露跨國企業壟斷世界水資源的真實內幕》這部著作,可以說即是一部「公民環境運動」的里程碑著作。它以深刻的研究和動人的義憤,將當代水資源洞燭的危機,以及水資源被大型水公司剝削竊取做了有條理而又全面的探討。它說的都是我們不知道的,它喚醒了世人對水問題的良知。

  如果我們把世界分兩層,上層由有權有錢的強人、富人所組成,他們由於龔斷了制定規則之權,這種規則遂在人民的眼中成了「必然性」,大家都根據這種規則深信不疑地如法炮製。

  但事實上人們都知道,這種必然性的規則,都是片面而有瑕疵的,它所造成的缺點都由下層的人們所概括承受,當累積到某種臨界點時,下層民眾即會出現要求改變之聲。在這個意義上,大範圍的改變可說是都是下層所推動的,也正因此,近代遂有「由下所推動的歷史學派」(History from below)的出現,近代的大趨勢,諸如社區民主、生態環境、主權問題,幾乎沒有一項不是由下層所推動。這乃是公民運動之源起,特別是對生態環境問題,由於全球的金權與政治上層利益合一,它對人類生存環境的摧殘加速進行,它所形成的虛假必然性業已為人們察覺,開始由個別孤立的抗爭,逐漸在數量上增多,人們由這些事件的增多,已開始日益深化歸納,察覺到這些表面上孤立的事件,事實上都是被一組強勢的政商學為患的利潤邏輯所統一起來的,它從最表面的汙染自然環境,到過度剝削自然資源,到最後造成了整個地球生態及資源系統的超載,甚至到最後將是人類生存的價值都被摧毀的地步。正因全球公民環境運動在層次上已深化到如此程度,它遂能提升公民運動的境界與動能,在水資源問題上,可以說即是全球公民環境運動集大成的一支。

  因此,《水資源戰爭:揭露跨國企業壟斷世界水資源的真實內幕》這本集大成的著作,乃是部不宜輕率閱讀的著作。而要深刻去探究它的義理之生態經濟哲學之著作。眾所週知,自從美元本位以來,美國為了維繫它的全球經濟支配性,其實是透過許多經濟操作和說辭,將全球體系均納入它的可支配範圍,例如它透過債務輸出,意圖取得各後進國資源礦產所有權;它藉著形成各種租稅天堂,使美元得以跨國自由流動,不受各國主權之管轄;它透過掌控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及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制訂規則之組織,俾形成一個有利於經濟強權的運作體系,所有這一切漸次層開的動作,終於在一九八九年透過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制訂出了所謂的「華盛頓共識」,對於「華盛頓共識」,台灣的人並不注意,其實「華盛頓共識」乃是近代國際經濟領域一次重大的重要操作:

  一、英國的《金融時報》後來分析表示:「華盛頓共識」乃是國際貪婪的跨國金融體系。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讓阿根廷及印尼等國家金融因為管理錯誤及腐化而為之動盪,而利用了這種債務炸彈的危機,美國遂得以在第三世界推動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秩序。美國等大國得以順利的接管各國的經濟公部門及資源部門,跨國資本集團因而得以更深入控制住各國經濟的深入肌理。

  二、「華盛頓共識」透過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及世界貿易組織,形成了一種以私有化為名,非法化了各國的主權,而使得跨國財團更能夠資本無國界的自由流動,在國際社會上套利套匯及從事金融狙擊,資本自由流動也使得各國在匯率利率等自主權蕩然無存,全球被迫走到今天這種超低利率的時代。全球後來的金融投機潮,其實都在「華盛頓共識」裡就已被埋下。

  三、在深入的義理層次,「華盛頓共識」侵吞掉了第三世界的國家主權,跨國集團可以毫無阻力的全球縱橫,而在經濟上,則是它把一切可以標價的事務全都商品化與價格化,跨國集團可以買賣森林、土地,以及水資源,資本邏輯已被推到了它最極端的形式,世界貿易組織甚至還一度倡議各國的教育權也可以變做商品而買賣,在全球化這種說辭最高峰的時候,這都被「全球一體化」這種漂亮的口號所包裝。但這種泛商品化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型態,在遇到像水資源這種課題時,它竟是人類的福祉?或是生態災難更加惡化的開端,已的確是個必須關注的嚴肅課題。

  在本書裡,莫德.巴洛將水資源的問題做了全景式的觀照,作者指出水資源在資本邏輯的籠罩下,早已受到嚴重的剝削及破壞,包括河川湖泊的涸竭及汙染,地下含水層也遭到嚴重破壞,而藉著「華盛頓共識」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深化,水的商品化其遺禍更大。在可見的將來,世界乾淨的水源將日益涸竭,廿一世紀某個時刻,人類可能會為了爭水而戰爭,就像廿世紀為爭石油而戰爭,作者在最後也主張全球應對投機資金得取「托賓稅」(Tobin Tax)用於水資源的保護與復原。

  《水資源戰爭:揭露跨國企業壟斷世界水資源的真實內幕》不只是本水資源的著作,當乃是當代公民環境運動的典範式著作,公民運動必須有視野、有價值關懷、有理論及研究,這乃是我讀了此書後最大的啟發。

推薦序2
重新認識人跟水的關係
公平貿易倡議者 / 生態綠創辦人 徐文彥

  走進便利商店,在視覺上最壯觀、最具有現代感,與傳統柑仔店有最大差異的莫過於是一整排冰冰涼涼、望而生津的飲料櫃。琳瑯滿目的各式飲料,有果汁、茶飲、汽水、瓶裝水,冰箱吊牌上標註各種搭配食物的折扣優惠,我想,這些優惠方案為許多上班族決定了他們三餐的飲食內容。此外,因珍珠奶茶而興起的各式飲料店,每日下午可以看到外送人員辛苦的拎著一大袋飲料送進辦公大樓,這項產業不僅林立在大街小巷,還揚名海外,儼然就是台灣美食的代名詞。

  國際知名的環保人士范達娜.席娃博士(Dr. Vandana Shiva)在「水源危機」(One Water)一片中說:「地球表面有七○%覆蓋著水,人體的重量也有七○%是水,這不是一種巧合,而是人與地球的關係」。所以說,我們這種在街角就可以買飲料補充水分的生活方式,是何其有幸,又何其不幸。幸運的是,不用像印度婦女一樣,頭頂著水壺走好幾哩的路打水喝,也不用像非洲人一樣冒著生命危險喝不乾淨的水;不幸的是,我們花了好多錢在補充身體的水分(瓶裝水是自來水的千倍價錢),當然,除了水之外,我們順便補充了很多的糖和添加物。

  本書引述可口可樂在二○○○年的年度報告:「我們正在重新定義人體補充水分的方式」。在此恭喜可口可樂,他們辦到了。一瓶二百五十毫升的可樂,需要用到五百毫升的水,甚至在非洲,瓶裝水的價格都比可樂還貴,他們的確改變了我們補充水分的方式。

  水,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無價且賴以為生的資源,可如今竟然有人喝不到、有人不屑喝、有人花很多錢喝。本書作者圍繞在一個核心議題在書寫:水是「需求」還是「權利」?

  本書提到一個案例,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因為爭取世界銀行(World Bank)一筆二千二百萬美元的貸款,被迫出售國營的自來水公司。跨國企業貝泰(Bechtel)接手後,水費上漲了數倍之多,玻利維亞的人均月收入只有一百美元,當時水費居然高達二十美元,終於在二○○三年爆發大規模的警民衝突,造成一名青年死亡。

  台灣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替工業產品增加出口競爭力,多間國營企業在服務業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的要求下轉向民營,台灣自來水公司也在討論之列,我們要慶幸因為台灣的外債不多,不至於被強迫民營,所以民生用水的問題沒有變成玻利維亞的案例。

  抵抗住民營化的壓力,所以台灣的水費很便宜,也因此政府常常要我們節約用水,或者少喝瓶裝水來節能減碳,可是我們對於工業用水的需索無度卻毫無辦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原本的稻穀保價收購被迫轉休耕補貼以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範。休耕後的農業需水量減少,所以新設工業區的計劃都要染指農業用水,要求農田水利會移撥水權。近來引起很大爭議的「國光石化」就是如此,希望水利會每天調撥三萬噸的水來供應。這樣常態而非緊急的調撥計劃,意思是那些休耕的農地在政府的眼中不是休息,而是永遠安息。

  除了永久廢耕問題外,長期關注南台灣石化工業與農業衝突的「地球公民基金會」成員曾在二○○七年點出「工業喝好水、農業喝毒水」的問題。所以,台灣水資源問題,我們大概可以有些圖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大量的水源從農業部門撥到工業部門;工業部門汙染了民生用水與農耕用水,我們只好吃毒米、花錢買飲料喝;台灣糧食自給率降低,所以我們愈來愈依賴他國水源所種植的糧食。全世界的水資源,只有一%是可以使用的淡水,台灣沒有大湖泊,少了農田所涵養的地下水,我們稀少的水源就這樣流到科學園區或石化工業,變成工業製品外銷海外,排出來的毒水流到沒有加蓋的台灣海峽。慶幸的是,台灣四周都是海,不會有鄰國來抗議。

  去年公平貿易影展放映「水資源大作戰」(Blue Gold)這部片子時,得到許多觀眾的迴響,原來水資源的問題不是只有節約用水、少喝瓶裝水,而是關乎人權、貧窮、國家安全、不公平貿易、國營企業民營化等重要議題。這部好看的紀錄片是改編自全球暢銷書,如今終於有出版社將原著引進華文市場,讓台灣的讀者有機會深刻了解「水」,這關乎人類與所有物種的生存危機。

導讀1
從水資源戰爭看台灣水資源危機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李鴻源

  時代在變,我們的視野也必須更不同!《水資源戰爭:揭露跨國企業壟斷世界水資源的真實內幕》這本書,帶給人們新觀點,除讓我們從不同視角了解世界水資源現況,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帶出作者欲宣揚的理念;意即人民有「權利」享有水資源,政府應保障人民這項權利。本書並倡導水資源的「去私有化」,公部門應介入水資源的管理,避免大型企業操控水這項戰略資源。

  台灣本身由於氣候、地理環境等因素,縱為海島卻缺水,我們的降雨是世界平均值的二.六倍,但是每人可分到的水是世界平均值的五分之一,所以是多雨的缺水國,生活在這的人普遍能感受水資源的緊張與匱乏。因此,「水」乃重要戰略資源的命題相信大家都能接受。

  傳統上各國對水所產生的問題,普遍認為是水源缺乏、水汙染等。然而,隨氣候異常現象加劇,水資源問題早轉向成相互影響的綜合型危機,從局部性問題轉向流域性和區域性,甚或環境困境,且制約地區的經濟發展。

  本書提出水資源衝突的數種主要形式,其一為水資源管理民營化產生的全球水閥到第三世界國家竊取水資源;其二在政府興建水壩對人為環境、居民遷徙後的生存問題和下游國家因上游國家興建水壩產生的影響等等。以上幾種狀況皆使地球村民更直接且殘酷地面對水資源管理失當產生的生存危機!

  危機最主要仍肇因於水資源管理體制的不健全,本書中提出多國的案例佐證水資源管理去私有化的重要性。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到華盛頓共識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使各國希望在經濟活動中應排除政府的干涉。在此氛圍下,多數政府放鬆對各項經濟行為的控制,包括對自然資源的管理權,許多國家的水資源管理系統轉為民營化,而大型企業可前往第三世界國家取得水資源,並進行加工後出口至世界各地。這些問題皆源自於許多國家皆定義水資源為「需求」,而不是人人都享有的「權力」,導致人民若無法支付金錢,就無法取得水源,進而危害生命安全。

  反觀台灣的水資源管理,乍看下沒有水資源管理去私有化問題,因為我國的水資源管理是由政府操控;然而水資源問題卻仍日趨突出,整體態勢越發嚴峻。因此,在向竊取水資源的公司宣戰的同時,或許我們也該付出更多關注,避免國家不夠周延,或不足因應現有環境的政策,導致公部門反成無力扭轉水環境趨劣、虛耗珍貴水資源的組織體!

  台灣正面臨著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水資源管理等錯綜複雜的水危機和挑戰。之所以如此,在於水資源管理體制不足、技術落後和思維未更新,這些綜合性的缺失導致各類水資源問題更趨嚴重。

  我國現行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基本上是一套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體制,無法完全適應新時勢的治水需求,大體而言,存在流域管理機制不健全、各部門合作機制未臻成熟、利益相關方和公眾參與意願不高等問題。隨市場經濟和水權改革的推進,自上而下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可預見的將遇逢挑戰。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我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水資源問題轉型,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水資源管理等問題相互作用形成多重水資源危機,將成為政府面臨的嚴峻挑戰,影響國家競爭力與人民的居住安全。因此及早著手解決相關問題舒緩危機,乃當務之急。

  水資源短缺是當今全球普遍存在的問題,到了二○二五年,估計有三○%、約廿三億人口、五十個國家面臨缺水問題。最嚴重的是中國大陸,一如海河、淮河和黃河等流域,由於水資源短缺、供需矛盾以及不斷造壩等人為水利工程建設,造成流域上下游、區域間水資源配置、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衝突,缺水問題尤為嚴重。尤其在中國大陸建構三峽大壩、南水北調等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便透過工程手段解決水、電問題,但大規模資源系統變更下相伴產生的汙染與生態系統改變,卻是另項重大考驗,甚或衝擊的起點。

  根據二○○九年三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第三版「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指出:到二○三○年,四七%世界人口將居住在用水高度緊張地區,水資源缺乏將影響人口流動,預計有二千四百萬到七億人口會因此離鄉背井,大規模人口遷徙,其背後潛藏高度社會成本付出與包含貧富差距、社會秩序,甚或資源爭奪戰等問題。水資源在自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利用,是維持人類生存環境和促進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根本。因而,我們對水資源、環境和災害特性應統籌思考,透過綜合的水資源規劃與管理來實現自然和社會兩系統的耦合,達致區域良性水循環,進而維繫區域和平與穩定發展。

  當代城市化過程中,往往出現資源環境剝奪的環境不正義現象。快速城市化和人口聚集,帶來大規模建設和城市擴張,在支撐經濟發展的同時卻也帶來嚴重環境衝擊,其中,水環境的破壞和消耗在城市化過程中最顯而易見。一如過度開發與水泥化導致滯洪設施的不足,甚或開發區位的錯置與濫用嚴重縮減疏洪動線的流暢,其結果就是即使花再多錢築構圍堤,人民卻難逃脫淹水惡夢。

  台灣水環境總體惡化的發展態勢令人憂慮,目前最嚴重的問題是水汙染。水汙染不是單純的化學習題,而是關涉國家產業結構、地區產業發展與生態的課題。持續加劇的水資源供需矛盾會進一步加重水環境問題,而水汙染的加劇則造成區域和城鄉間多方面的矛盾。未來應整體擘劃,從國土建設、產業政策等多面向總合檢討來解決水環境問題,以提升國民的居住環境品質以及城市競爭力。

  尤其,水環境受到破壞不僅影響到國民健康與安全,嚴重水汙染亦帶給生態環境巨且持久的破壞。再加上全球氣候變化對海河流域水資源的改變,水環境格局的安全更面臨考驗。目前部分生態環境雖然得到局部治理,但整體上生態環境日益脆弱且品質下降。台灣的水資源利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等利益補償機制有待進一步強化。

  在全球氣候暖化趨勢下,要處理「水」問題必須以治本的方式,從整體流域的視角來正視現實並提應對方案。同時台灣未來整體區域空間策略必須進一步從人口、資源、環境層面,結合水資源、土地利用的空間規劃制定調適策略,以構建水安全體系。唯有將此視為國家整體健全發展的上位目標,環環相扣、配套檢討並思考,施展各項應興應革新作為,才能徹底解決生活、生態、生產等基本民生問題,達到人民安居、產業樂業的可持續發展狀態!

  水資源戰爭,人人都是參戰者,為了捍衛自己與下一代的生存權,地球村民宣戰的對象或是貪婪虐奪資源的財閥企業,也可能是不當操作的國家機器與政策,甚或是每個人心裡那個自私、狹隘的惡魔……,對於珍貴的水資源,您我究竟如何運用?當政府基於國土安全、能資源運用通盤規劃,提出區域發展限制、產業調整方案,若身為關係人,您我又會怎麼看?

導讀2
氣候暖化與台灣水資源挑戰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汪中和

  水是生命的搖籃,也是生命延續的基礎。然而從二十世紀初期開始快速發展的氣候暖化,因為地表熱能不斷累積,帶動水文變化日趨激烈與極端,已經讓水資源成為二十一世紀全世界必須共同面對的重大難題,由此可見人類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與影響有多厲害。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氣候變化和世界人口快速增加的交互影響,是當今水資源危機的主要根源,預計到二○三○年,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將居住在嚴重缺水的地區。因此,水資源戰爭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嚴肅現實。

  對台灣而言,降雨本來就是台灣最主要的維生命脈,它的強度變化直接地影響著島上的生態環境及生活品質。雖然台灣得天獨厚,是個天然海島,沒有與其他的國家接壤,不會有水資源共享產生的衝突,但是我們也有嚴重的危機與挑戰。

  台灣過去一百年來的年均溫增加了攝氏一度以上,暖化現象相當明顯,主要原因就是全球溫室效應及區域人為開發的影響。整體而言,台灣在二十世紀前半期(暖化前),是一個氣溫緩慢上升及降雨變化相對穩定的時期,大致可說是風調雨順。然而自一九五○年代暖化程度跨越百年平均值的門檻後,水文變化及降雨型態的演變開始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不但幅度逐漸增大,乾旱期增長,降雨強度也從一九八○年代以後快速增高,基本上與地表的升溫趨勢有著密切的相關性,顯示地球的自然作用正以快速且極端的交互變化,在回應並調節地表溫度的揚升,同時也對我們的水資源帶來深遠的影響。

  台灣自一九五○年暖化後,降雨型態所表現的主要特點有:一、降雨量的時空變化趨向兩極發展,南北區域性的差異逐漸擴大;二、降雨日數全島性的全面降低;以及三、各區降雨強度逐漸增強。簡單的說,氣候暖化所造成的極端水文變化,使得台灣在新竹及花蓮之間形成一條隱形的乾溼水文分隔線,北側降雨量還在增多,南側則逐漸減少,是台灣水資源管理最大的隱憂。

  更麻煩的是,暖化的快速增溫使得日夜溫差遞減,降低大氣溼度,也使得結霜、起霧的日數減少,進一步縮減每年的降雨日數。因而整個台灣的年平均降雨日數自一九五○年以來,都呈現持續遞減的態勢。以區域而言,北部地區相對和緩,西南部及東部地區則是明顯且快速的減少,尤其一九九○年以後,西南部及東部地區的年降雨日數比一九五○年代以前都整整降低了一個月以上。

  另一方面,台灣的平均降雨強度與降雨日數的變化型態剛好相反,自一九五○年來的長期變化都呈持續升高的情形。尤其豐雨期的降雨強度,北部地區由於降雨量的增加,降雨強度的上升率是東部的二倍,西南部地區近年更不斷增高,屢破過去紀錄,成為防災的噩夢。

  台灣水資源的來源包含了地表水及地下水二個主要部分,而過去半世紀以來的不利降雨趨勢變化,確實已經對台灣水資源的運用產生下面幾方面的衝擊:一、地表水的引用量日漸降低;二、地下水超限的比重居高不下;三、水庫的淤積快速升高。

  台灣年用水量自一九五○年逐漸成長,到一九八○年之後就呈現停滯的態勢,但大體上仍勉力維持在每年供水一百八十億噸左右的範圍。但其中地表水(含河川及水庫的總和)所占的比例,自一九八○年以後,則呈現明顯降低的趨勢。這個情形,基本上反映了台灣降雨量長期以來南北差異性擴大,以及降雨日數全面降低的影響;加上近三十年來河川因人為汙染嚴重,又進一步縮減可用的地表水量,因而造成了近年來台灣地表水引用量難以按需求增長的困境。

  由於地表水的供應量持續減少,相對地下水的抽取量自一九八○年代以後就不得不大幅增加,以因應各項標的用水(農業、工業、民生)的需求。但地下水的抽取量已經開始超越安全抽取界線(約為年供水量的二○%),尤以一九九○年代初期最嚴重,該時期地下水抽取量更高達年用水量的四○%(每年抽取地下水約七十億噸)。由於地下水的抽取是以農業灌溉為主,超限區域就都集中在抽取量最大的西南部。地下水資源長期透支下來,已經產生出地下水位下降、沿海地區地層下陷、海水入侵、地下水質惡化等許多問題。

  近年夏季豐水期的水患,除了都市地區排水系統承受不住又急又大的降雨而淹水外,從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到屏東的淹水地區大部分都位在超抽地下水的地層下陷區。三十年來,台灣地層下陷累積的面積已達二千六百平方公里,接近十個台北市的總和。地層下陷區平時就排水不良,豪雨來時更是只進不出,這些不只是永久性的國土損害,也是地下水超限使用的後果,更使得台灣每年耗費數百億元去進行修補的工作。

  台灣是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相互擠壓造成,地質作用原本相當活躍,由於近年來降雨強度逐漸升高,加上一九八○年代以後的鬆綁政策,山坡地的開發日趨普遍,山區水土侵蝕作用大幅度增強,對台灣四十四個重要水庫帶來激烈的沖刷與沉重的淤積壓力。二○○四年艾利颱風及二○○九年的莫拉克颱風所帶來的超強豪雨,分別給北部的石門水庫,以及南部的曾文、南化水庫造成嚴重淤積的影響。未來降雨強度還會進一步增高,這個危機仍會持續威脅水庫的壽命,近一步降低地表水資源的供應穩定與水質的安全。

  氣候暖化對台灣所帶來的水文極端性升高的趨勢,將使台灣旱澇更頻繁發生,防災工作也相對更棘手。展望未來,除了氣候將繼續加速暖化,帶來更極端的天氣變化外,海平面上升更是跨越百年以上的持久威脅,不但將會逐漸淹沒沿海低平的地區,影響產業及身家安全,也會縮減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有效使用,因此對台灣衍生的衝擊絕對不能輕忽。

  面對未來水資源的艱鉅挑戰,我們必須用全新的思維去面對。因此,在下列課題上做好相關的因應與準備,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工作與目標:一、開拓多元化的水源,減少浪費;二、加強區域性的水源調配,增設備援的供水系統;三、充分利用山麓區河川的伏流水,進行地下水人工補注;四、預防海平面上升的衝擊,即刻開始進行沿海低窪區的遷移規劃。

  要解決未來缺水的問題,除了「開源」以外,「節流」跟「減少浪費」更是管理上重要的考量。因為如果不節制無謂的支出,提升用水的效率,即使開發再多的水也是不夠的。在開源方面,要推廣雨水儲留系統、開發海水資源、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在節流方面,提高灌溉效率、加強廢水回收使用、建立合理水價及有價水權制度、降低自來水漏水率,都是要努力推動的工作。

  台灣豐水期的河川流量非常豐沛,然而受到降雨強度及濁度的影響,每年降雨量的整體使用率只有一五%以下,絕大部分都平白流失,十分可惜。若能大規模開發河川位於山麓區的伏流水,不但水量穩定,水質良好,還可以大幅度提高河川的引用率。同時,利用豐沛的伏流水進行地下水人工補注,是結合地表水及地下水聯合運用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台灣平原地區地表下目前透支的蓄水空間,加速天然地下水庫的儲存水量,擴大蓄水的效益,延長地表及地下水的使用期,突破蓄水瓶頸及調節水資源的困境。

  二○○九年十二月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全球氣候高峰會議中,有關二一○○年之前海平面上升的預估,已經從二○○七年的最高五十公分,大幅度上修到至少一公尺,等於是加快了二倍以上。面對氣候暖化加速演變的緊迫情勢,我們不但要重新規劃台灣的城鄉發展與配置,將沿海地區重要的政經設施逐步遷移到較高的安全地區,更需要未雨綢繆,嚴肅審視國土資源的長期規劃,有效利用可用的資源,這是我們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

  世界氣象組織已經發出警訊:在全球暖化過程中,異常的高溫、乾旱、颱風、豪雨、寒潮、暴風雪等,都將在世界各地頻繁的出現。除了氣候的變化日趨極端,海平面上升也無可避免,如同聯合國所說,這是個全球性的「水炸彈」危機,會影響世界的穩定,以及國家的發展。

  面對這些外在不利情勢的發展,不論是台灣生態環境的保護,國土及水資源的管理規劃,防災工程設計的準則,我們的政府實在需要加緊腳步,大刀闊斧的採取更有效的對策去因應;而一般民眾也要從觀念及生活層面做根本的改變,開始努力建構一個節水、省能、低碳的社會型態,不但可將氣候暖化所帶來的衝擊降到最低,進而還可扭轉劣勢,導引台灣邁向永續且健康的方向。

致台灣讀者
莫德.巴洛(Maude Barlow)

  自從《水資源戰爭》在十年前出版之後,世界水資源危機便日益嚴重。很明顯的,世界上許多地方都出現缺水的現象。二○一○年九月,荷蘭烏特勒支(Utrecht University)大學的畢爾肯斯教授(Marc Bierkens)在一項跨國的全球地下水抽取報告中指出,人類抽取地下水的速度正在急速成長,而這將對世界上一些主要的農業中心造成嚴重的影響,受害地區包括印度西北部、中國東北地區、巴基斯坦東北部、澳洲、以及美國西南部。畢爾肯斯表示,人類抽取地下水的量已經多到可以讓海平面上升,事實上,每年海平面上升的二十五%正是人類抽取並使用地下水後流入海中所致。

  根據美國智庫太平洋研究機構的報告,全球每天製造出的家庭、工業、與農業廢水高達兩百萬噸,相當於全世界六十八億人口的體重總和。全球每年排放的廢水總量,大約是全世界河流水量的六倍。二○一○年十月,麥迪遜大學的麥尹泰爾(Peter McIntyre)和紐約城市大學的伏羅斯馬地(Charles Vorosmarty)發表一項關於世界河流的研究報告,他們指出,全世界有將近八○%的河川因為汙染、過度取水以及築壩而嚴重受創,更有五十億人口的水源安全因此受到威脅。二○○九年,世界銀行成員之一的國際融資公司(它的主要經濟支柱來自幾家大型自來水公司),提出報告並做出以下的預測:二○三○年的全球水需求總量將會比總供給量還要高出四○%。這項研究特別點出中國與印度,認為這兩個地區的水需求量將會嚴重超過供給量。

  這一切都在預料之中,過去十年裡,稀有的世界水資源供給逐漸萎縮,而與水資源有關的衝突事件也日益頻繁。衝突的模式有好幾種。其中一類衝突是由於缺水的大型城市與其周遭鄉鎮和原住民社區相互競爭用水;因為巨型城市急需開發新的水源,強行霸占鄰近郊區農民和部落的水源情況便時有所聞。另一類衝突存在於河川上游與下游使用者之間,或者來自於某些國家以其較優越的武力和科技強行抽取原本應該是多個國家共享的地下水資源或冰川融水源。第三類衝突則是起因於某些國家為了因應未來可能出現的乾旱,便透過避險基金來購買其他國家的土地或水資源使用權。光是在非洲,就有超過英國兩倍大的土地已經被外國和私人買家買走。

  在過去十年中,關於水資源到底是私有財、公共信託,或甚至是基本人權的爭論才正開始白熱化。在北半球,一直有一股相當一致的聲浪在反對瓶裝水的商業銷售行為,社運人士和公共自來水系統的捍衛者都認為,自來水其實才是比較安全且受到較多控制的水源;相較之下,每年製造出的數十億瓶裝水垃圾則留下了不堪入目的水足跡與能源足跡,更別說瓶裝水的銷售將會導致水資源的商業化和民營化。至於南半球,我們必須承認有許多國家仍然無法提供潔淨的自來水,而瓶裝水也只有少數的富人才負擔得起。根據二○一○年的一項聯合國調查,南半球每三點五秒就有一名孩童死於腹瀉,而且情況並沒有出現任何改善。

  此外

 

內容連載

第四章 任何東西都可以作為商品出售

全球化經濟如何導致世界水資源危機

如果說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那麼它究竟應該被視為是基本「需求」,還是基本「權利」?二○○○年三月在海牙舉行的「世界水資源論壇」上,五千七百多位與會者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從論壇的名稱來看,可能會以為這是一個由聯合國組織舉行的保護水源會議。不過完全相反,這是一個由商業遊說團體「全球自來水公司公會」(Global Water Partnership)、世界銀行,以及世界著名的水利產業巨頭們發起的會議,會議討論的重點是如何在全球的水利產業中牟利。
儘管聯合國官員也有參與這個論壇,同時也組織一百四十多個國家的部長級會議作為論壇的一部分,但他們在這裡顯然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那些大型企業,它們自稱能在這場世界水資源危機中扮演救世主的角色。這些企業包括產業巨頭斐凡迪和蘇伊士集團,還有食品加工業中著名的雀巢公司(Nestle)和聯合利華公司(Unilever)等瓶裝水生產商。
究竟水是「需求」還是「權利」的辯論當然不只是簡單的語意學問題,辯論的核心問題是誰有責任確保人類享有淡水──這個生命之泉?是市場還是國家?是大型企業還是政府?若不是一些小型社團在場,這場辯論很可能根本不會發生。在「藍色星球計畫」這面旗幟下,來自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環保、勞工、公共利益組織的代表們堅持水應該是基本人權之一。
但是論壇的發起團體持有相反的觀點。他們希望將水定義為「需求」,這樣民營企業便可以有權利在市場上賣水謀利。另一方面,如果水被定義為「人權」,那政府就有責任保證人人都有用水權利,企業就不可能從中獲利了。最後,各國政府的代表還是讓步了,在部長級會議最後簽署的公報中,水被定義為「需求」,而且根本不去提水是普遍的「權利」。
在世界水資源論壇上發生的這一幕等於宣稱水再也不是公共資源了,這是對二十世紀人類追求民主的打擊。畢竟現在已經是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並訂出「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時代了啊!這些是過去二百年來人類為了民主而奮鬥最輝煌的成果之一,然而,在二十一世紀初,世界上最有權勢的經濟和政治菁英們已經不承認水是人類的「權利」了。既然水被定義為「需求」,那麼按照市場經濟的供需法則,一個人能否得到水,就只取決於是否有足夠能力購買了。
為了理解這一切,我們必須剖析全球化經濟正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和國家。畢竟這個面臨水資源危機的世界是由於跨國企業操縱全球經濟造成。在這個全球化經濟的時代,政府已經大大放棄維護公益的責任,而且對企業利益的重視凌駕對公益的重視。只有了解全球化經濟背後的推動力,才能真正了解目前這場世界水資源危機,才能找出解決的方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8
    $69
  2. 二手書
    24
    $90
  3. 二手書
    33
    $124
  4. 二手書
    42
    $159
  5. 新書
    79
    $300
  6. 新書
    79
    $300
  7. 新書
    79
    $300
  8. 新書
    85
    $323
  9. 新書
    85
    $323
  10. 新書
    88
    $334
  11. 新書
    9
    $342
  12.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