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教答案,帶孩子自己找到想問的事 我們付不起想也不想的青春:全美最佳創新中學校長記錄的師生聯絡簿

先別教答案,帶孩子自己找到想問的事 我們付不起想也不想的青春:全美最佳創新中學校長記錄的師生聯絡簿
定價:260
NT $ 85 ~ 269
  • 作者:琳達.娜生
  • 原文作者:Linda F. Nathan
  • 譯者:曾沁音
  • 出版社:大寫出版
  • 出版日期:2010-11-0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31619X
  • ISBN13:9789866316197
  • 裝訂:平裝 / 24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學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我們每天都在找方法幫他們想像未來!

  太多的課堂故事都在述說某個好老師的偉大與愛,真正的學校卻不該靠這樣的教育英雄。

  看獲獎無數的全美傑出教育家怎樣辦出「讓學生自己看見需要而學」、「老師永遠自問教育本質是否還對」的學校!

  本書可說是一所高中校長的教育日記及教育工作者的告白,她與該校老師們均體認到「如何問對問題」,才能讓老師與孩子們真正成長;並因此開始與老師們一起努力改造制式教育及考試∕評鑑方法的努力過程。

  不論校園教育最常見的「家庭作業」到「校規」、「成績評量」,作者與這所學校的老師們不斷地反思,「這重要嗎」、「這是我們要教孩子們的嗎」;當作者娜生與老師們共同探索,發現許多傳統的教育工具卻造成「學生們可以熬夜K書,隔天考試拚出好成績,卻浪費了真正的人生學習時間」時;他們決定長期不懈地發展更能讓學生自我轉變的制度與教育方式。

  於是,這所學校有十多套課表及課程設計、有各種同儕及共享價值的分享場合,有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的優勢及補其不足的對話,這些精采的校園教育實況,都收錄在本書內容中。

  而更耀眼的成績是,在與娜生與同僚「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努力下,這所學校(波士頓藝術高中,BAA)的升學成績與週邊的名校所差無幾,更有些出身於混亂社區、原本連書寫識字都有困難的孩子,也終於體認到繼續完成高等學院的必備技能、不辜負自身天賦這件事的重要性。

  本書除了教育的意義外,對教育工作及現場困境有興趣的讀者也不容錯過,作者娜生在本書中也提及,「我們多半不是因為喜歡喋喋不休講述規則才來當老師;我們變成教育人員,是因為我們喜歡孩子,喜歡各種點子,想把這股愛轉給孩童。我們很多人投入教職,是因為相信教育是改變現狀的關鍵……」;而這群不希望被舊有教育制度綁死、並得面對公立教育體制政治限制的高中老師們,如何突破現狀及教學規範的故事與激烈爭執,也在本書各個篇章中都能找到對「教育」這件事核心本質的精采論辯!

作者簡介

琳達.娜生(Linda Nathan)

  她是一位曾榮獲全美多項教育獎的傑出教育家。1998年,她創立了本書背景故事的波士頓藝術高中,並致力於打造一所能融合多元背景學生,以及鼓勵具特殊技能但未必能通過一般性學力基本測驗的學生,繼續完成人生及學業的學校。該校在當地已成為許多公立高中進行教育創新的師法典範,它招收的學生在該區的素質並不是最為頂尖(有些學生甚至在入校前沒法通過麻州〔該校的所在地〕基本學力鑑定),卻仍創造了90%以上的畢業生大學申請入學成功率。

  本書即是娜生以這所高中校長身份寫下的真誠告白,訴說她如何與該校老師共同合作,使學生們得以看清自己的天份與價值,並了解繼續選擇高等教育對人生未來的真正意義。

譯者簡介

曾沁音

  英國巴斯大學口筆譯研究所畢,譯作有《綠經濟─提升獲利的綠色企業策略》、《酷效應》等。現為自由譯者。

 

目錄

推薦文 一本讓我們省思教育本質、方法與核心價值所在的經典之作∕蔡炳坤
推薦文 國際思維,在地作為∕黃義春

第1部 什麼是一間好學校?

1.比「教哪些」更重要的事:辦一所帶孩子們「學會學」的高中……
2.對抗壞行為:當年輕孩子犯了錯,懲罰正考驗著教育本質

第2部 老師也是人

3.好老師不孤獨:給傑出教育工作者真正需要的支援
4.什麼對孩子最好?老師辦公室裡的無止境爭論

第3部 孩子,你們能應付世界的不公平

5.原來,身份就是教育的第一道牆:老師們的大夢魘:消除落差
6.打開大門還不夠:在第一個十字路口,帶高中孩子們認路

尾聲 一所創新中學校長的告白:教育永遠是最好的投資
致謝

 

推薦文1

一本讓我們省思教育本質、方法與核心價值所在的經典之作

  眾所皆知,教育原本就是一個不斷改革的過程,然而,相對於其他領域的改革,學校教育的改革是比較困難的。《先別教答案:帶孩子自己找到想問的事》一書的作者琳達.娜生指出:「學校改革之所以難,就是難在這裡。每個人都是學校專家,因為幾乎每個人都上過學。」所說甚是,作為一個高中校長,我有深切的體會,雖無時不思考著教育改革的正確方向、無刻不心繫於學生潛能的充分發展,然當面對以升學為導向的學習考量、以多元為價值的創新思維相衝突時,常陷入兩難困境,若非有堅定的意志力支撐,本著「雖難為,仍有可為,為所應為」的作為,否則將屈就於現實的壓力而隨波逐流。這種情形,不只國內如此,國外亦然,畢竟作為承先啟後、銜接小學與大學之間的中學教育階段,所擔負的是多元學習與身心健全成長的雙重任務,實在是任重而道遠。

  琳達.娜生這位傑出的教育家,將她經營波士頓藝術高中11年來的所思、所聞、所見、所做,包括學校架構的難題、師生關係、課程、評量、家庭參與,還有種族、階層、語言與文化議題,以及專業學習社群的角色等等,都毫無保留地記錄下來,並整理成書分享給所有教育夥伴們,拜讀之餘,真讓我感悟許多、感佩無似、感動不已!感悟的是,回歸教育的本質,我們究竟給了孩子甚麼樣的機會?是否提供了孩子帶得走的能力?有沒有讓孩子獲得了學習的成就感?作者懇切地提醒:「我們擔不起讓另一代的年輕人上完學後,帶著無關緊要與憤怒的感覺畢業」。感佩的是,作者致力於與老師們共同合作,讓每一位學生的天賦得到了自由與開展,並進一步認清了人生的意義與目標,將教育的價值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感動的是,儘管作者已是盡心盡力「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披荊斬棘「創造多元化學習方案」,將一所先天條件不佳、原本不被看好的學校,經營成為許多學校師法、取經的典範,他仍然謙虛地說:「我的經驗不是指南,也不是處方,而是讓你看見這段荊棘之路。」

  《先別教答案:帶孩子自己找到想問的事》是一本中學教育的經典之作,透過它讓我們省思教育的本質、方法與核心價值所在,更值得各級各類校長們再三閱讀,從中體會學校經營之道。(寫于二○一○年.十月十八日)

蔡炳坤(台北市建國高級中學校長)

推薦文2

國際思維,在地作為

  拜讀琳達.娜生的大作,對於作者投入辦學的用心,至為激賞,也對其致力解決問題的執著,大感佩服。是從事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讀的一本好書。

  處在21世紀的大環境中,我們從事教育工作必須秉持:「有所變,有所不變的原則;不變的是教育本質與理念,改變的則是策略與作法。」本書作者創立了波士頓藝術高中,此書記錄了學校成長歷程,讓我們見識到辦學的艱辛,本書的出版,除為這趟勇氣之旅喝采之外,也忠實的反映出作者對教育本質的堅持、執著與熱情。如文中建構BAA學校願景:「RICO習性」、「10年級基準」及「高年級專業」等,可以看到校長辦學的智慧。另一方面,學校行政系統給予傑出教學工作者充分的需求支援,形成了一股向上向善的團隊合作氛圍。如書中提到的「彈性」與「力量」兩項學校特質: 

  「彈性」是指因材施教,並善用幽默感等不同的法寶;「力量」則是彈性的進一步發揮,是教學者內在與外在藝術功力的具體展現。

  本書《先別教答案,帶孩子自己找到想問的事》作者還特別強調:「教育永遠是最好的投資」,而其教學的途徑與方法更值得吾人加以推薦。事實上,它也與我國最早的教育論述《禮記.學記》一文中所云:「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的理念不謀而合。更與孔子「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極為符合。此為古今中外相互輝映的教育智慧,歷久彌新,是最好的典範。

  際此全球化時代,閱讀本書,可以獲得良好的啟發,我們更應以「國際思維」的眼光,具體落實「在地作為」的教學。只要用心耕耘,則教育的福因,必然能夠百花齊放、璀璨亮麗。

黃義春(國立嘉義高級中學校長)

 

內容連載

摘錄自1-2
對抗壞行為
學校裡的日常風景

許多年輕人經歷的高中生涯,都是「成年人叫他們要這麼做那麼做」,而不是學生主動參與,並感覺到有歸屬感。

但是讓孩子接受BAA(波士頓藝術高中BostonArts Academy,BAA)的共享價值觀這個層級的集體規範,卻讓這個情況改觀。我很高興說,多數BAA的學生都展現出他們至少瞭解共同價值觀裡的一項。

BAA的四個共享價值觀:
熱情又不失平衡
願景裡堅持正直
擔負社群責任
尊重多元

由於我們藉由共享價值觀來討論在社群裡何者為重,甚至是該如何處理某些規則,因此有些學生建議,應該改變每季舉行的榮譽大會,更名為榮譽/共享價值觀大會。他們希望學校能夠表揚「共享價值觀行動表率」的學生(這是他們想出來的詞)。

學生或教職員可以提名曾做過彰顯其中一項共享價值的學生。不一定要是什麼大事,但一定是大家讚賞的。

舉例來說,我們曾經獎勵的「行動表率」包括:將某人撕下的海報貼回、留下來清理教室、在一整天累人的考試後帶甜甜圈給教室裡的每個人吃、確保餐廳桌子都擦乾淨,或甚至是提醒同學脫帽。我喜歡「行動表率」這個詞,因為它完全抓住其中精髓:只有在有人犯規時,大家才會認知到某一規則,而在實踐共享價值觀的同時,這個價值觀也能為人所知。

某一年,多位教師與學生接連成為學校裡「iPod與手機慣竊」的犧牲者,於是他們在校內組成委員會,名為:「社會責任小組」,開始大力宣傳抵制竊盜。他們喊出的口號是「我罩你!」意思是:「你的東西有我罩著,我不會袖手旁觀再讓東西被偷。」

超過三百位學生簽署了請願書,並購買由視覺藝術學生設計的「我罩你!」貼紙。除了募捐到的金額(捐款用於白血病孩童基金會「捐款救病童」),大家在對話、辯論和共識上的水準也因而提高,真能稱得上是一次真正的運動。

我不敢說BAA完全沒小偷,但現在走廊上貼滿了「我罩你」,而力行共享價值觀成為我們每天的詞彙。

我拜訪過其他學校,特別是在都會區高中裡,每天的學校生活裡充斥著負面的街頭義氣與學校管理的禁令。因為這兩者恰恰相對,學校領導者又怎能期待並要求大家談論共享價值觀?學生如何能接納學校的規則,而不覺得自己是背叛了朋友同儕的價值觀?

芬威高中曾有句口號:「認真努力、做自己、做正確的事」,代表了學校的共享價值觀。芬威的學生與教職員把這個口號當成探索、定義與重新定義社群裡的要事。芬威校友說,他們是從作業中以及學校教職員與學生的對話裡,學到這些價值。

該名校友繼續告訴我,他們是如何試著「做正確的事」,不管在工作、家庭,或是宗教與社區活動中皆然。

BAA的共享價值觀迅速成為我們社群的解決之道,用以維繫住眼前對社群來說,必要且正面的東西。當然,當學校中提倡的價值也可能崩裂,身為學校領導者的我,也得學會面對以下的事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3
    $85
  2. 新書
    87
    $225
  3. 新書
    9
    $234
  4. 新書
    $260
  5. 二手書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