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為一般民眾或經濟學初學者所寫的入門書。本書在美國熱銷並且翻譯成日語、瑞典語、韓語、波蘭語、中文等多國語言,而這些盛況不難看出,我們對於「可讀性」的經濟學相關資訊,實具有一種普遍性的需求。本書少了艱澀的專業術語、令人望而生畏的圖表,以及繁瑣的公式,讓它有別於坊間的著作。《超簡單經濟學》係根據之前的版本做了番更新,並增加一個新的章節,我們絕對不只是為了改變而改變,而前一版基本架構和表述所帶來的諸多獲益,更在這延伸後的版本中得到保留。因此,這本《超簡單經濟學》是值得細細品讀的,甚至可以充分享受到浸淫其中的樂趣。

  在許多複雜的領域裡,因為大多數人都算是外行,所以我們根本不想去經營這些領域,或是不願試著發表些自己的意見。但是,每一個選民和每一個政治人物,卻會藉由選票影響經濟政策。我們無法選經濟方面的議題,唯一可以挑選的即是在做出自己的抉擇時,決定究竟要做個學養豐富和有見地的人,還是人云亦云且不學無術的牆頭草,而我們出版這本《超簡單經濟學》的用意,就是要讓各位更容易成為前者。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其實並非難以理解,但卻很容易被我們所忽略,尤其在夾雜著政治和媒體所用的那種難以理解的修辭時,就格外容易受到輕忽。有鑑於此,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在本書可謂俯拾皆是,而這則可以讓那些基本原理永銘在心,更是各種圖表或公式所難以望其項背的。

  不管你是為了課程需要,抑或只是滿足自己對經濟的求知欲而閱讀本書,都應該知道本書是基於這樣的理念而寫的:它不僅可以讓你體驗到放鬆的滋味,更可以讓你樂趣橫生。

作者簡介

湯瑪斯.索威爾 (Thomas Sowell)

  現任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胡佛研究中心(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Rose and Milton Friedman Senior Fellow)。於1990年,獲得美國企業研究所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頒發之法蘭西斯.鮑伊爾獎 (Francis Boyer Award),並於2002年得到美國國家人文獎章 (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 ,肯定在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多元化學術領域的成就。美國知名歷史學家約翰遜 (Paul Johnson) 也稱讚其為「美國最重要的哲學家」。

譯者簡介

李璞良

  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畢業,曾服務於台灣飛利浦公司,現專職翻譯,譯作包括《生物科技投資高手》、《創意經濟》、《僕人領導力》等進六十餘本。

齊思賢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擔任國內主要財經媒體資深編譯十三年,負責國際金融新聞。譯作包括《應變》、《杜拉克思想精粹》、《知識經濟時代》等書,

  並編譯審核多本金融專書。

曹嬿恆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曾從事經濟研究、市場拓展與行銷企劃、ERP顧問、知識管理等工作;並持有國際專案管理師(PMP)及國際內部稽核師(CIA)證照。

 

內容連載

什麼是經濟學?有些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可應用在許多不同的經濟體系─如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封建制度,或是其他任何型態下的經濟體─並且對於各式各樣的人民、文化和政府也一體適用。比方說在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統治下,那些會導致物價水準上揚的政策,到了幾千年後的美國,仍舊會導致該地物價的走升;至於租金管制(rent control)方面的法律,則不管是在香港、斯德哥爾摩、墨爾本還是紐約,都會產生十分類似的結果,因此,無論是印度抑或是歐盟諸國,農業政策大抵上是相同的。

在此同時,經濟實務上的差異,也會隨著國家的不同而顯現。蘇聯(Soviet Union)時代的製造業為什麼會在手上擁有將近一年的存貨,而像豐田(Toyota)之類的日本公司,手上的供應品存貨才足以維持幾個小時,不過,新的零件和設備卻可以在一天之內的各個不同時段抵達工廠,再立刻加以安裝並組合成汽車。

在經濟學裡,我們可以用一種以上的方式看出其模式為何,或是解開撲朔迷離的異常處。它的基本關切事項包括了整體社會的物質生活水準,以及由個人和團體所做出的特定決策又會如何影響這些生活水準。這麼做的方式之一,即是從他們所創造的誘因這種角度出發,詳加檢視經濟政策和經濟制度,而非只是檢視他們所追求的目標,這表示影響力的重要性要遠甚於意圖或是目的─但這兒所說的影響力並非單指即刻的結果,也包括決策、政策和制度所產生的長期反響。

實際上每個人都認同經濟學的重要性,可是對於什麼是經濟學卻莫衷一是。比方說在我們對經濟學所產生的諸多誤解中,有一個即是這樣認為:所謂經濟學即是告訴我們如何賺錢、如何經營一家企業,或是如預測股市起伏的一門學問。可是,經濟學並不是個人財務或企業管理,而且對股市起伏的預測也得還原到一套可以依循的原理。

要想知道何謂經濟學,我們首先便得知道什麼是經濟結構。或許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經濟結構即是一套把我們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財貨和勞務加以生產和分配的體系,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對的,可是正確度卻不夠充分。伊甸園(Garden of Eden)也是一套財務和勞務的生產以及分配體系,但是它卻不算是一套經濟結構,因為在無限的豐盈中,每樣東西都唾手可得。換言之,若是沒有缺乏,就沒有節約的需要,因此自無經濟學存在的必要。知名的英國經濟學家李奧尼爾.羅賓斯(Lionel Robbins),即給了經濟學這樣一個極為標準的定義:

經濟學即在研究如何有效運用具有替代用途的稀有資源。

換句話說,土地、勞動人力、資本和其他資源等,都可以用來製造產出量,以決定一個國家的生活水準,而經濟學即在研究,使用上述資源的相關決策對我們所產生的影響。這些決策和它們的影響,可能比資源本身更為重要,否則為什麼會有天然資源豐富的窮國,以及像日本與瑞士這樣天然資源相對稀少,但人民生活水準卻很高的國家。以烏拉圭(Uruguay)和委內瑞拉(Venezuela)來說,其天然資源的人均價值是日本和瑞士的數倍,但後者的人均所得卻大約是烏拉圭的兩倍,同時更是委內瑞拉的數倍之多。
會影響到上述結果的決策並非只限於個人的、產業的,或是農業企業集團的決定,抑或是政府的政策,在其他會影響到經濟成果的重大決策中,尚包括決定社會得具備哪種永續性的制度,才能有效做出上述決策─亦即決定哪種經濟體系、在哪種法律體系下運作,以及又由哪種政治體系控制等等。在分析所有的這些決策,以及檢視其影響的證據時,最重要的是自始至終都得牢牢記住,我們所使用的資源十分稀有,也具有替代性用途。

不論我們的政策、慣例或是制度如何─它們是否明智或是否崇高都無關宏旨─我們手上所擁有的東西都不足以普及於每個人,以滿足所有人的欲求於極致。在這樣的狀況下,「需求得不到滿足」,乃是先天性的,無論我們是處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封建制度,抑或其他類型的經濟結構中皆然。上述這些不同的經濟結構,只是代表交易的制度性手段不同罷了,而它們在任何經濟結構中都是無可避免的。

經濟學所談的,並非純粹以消費者的角度,探討如何處理財貨和勞務的現有產出,它也關乎如何由稀有的資源中製造那些產出─把投入給轉化為產出。因此,經濟學的核心不僅涵蓋了「稀有性」,更包括「替代性用途」在內。如果每一項資源都只有一種用途的話,那經濟學便會變得簡單許多,但就拿水來說,我們便可以用它來製成冰或水蒸氣,也可以和其他東西結合成無以數計的混合物和化合物。同樣的道理,我們不僅可以從石油裡提煉出汽油、煤油和柴油,還可以得到塑膠和凡士林。還有,鐵礦也可以用來製造各式各樣的鋼製產品,從夾紙的夾子、汽車,一直到摩天大樓的骨架都是,範圍幾乎無所不包。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6
    $166
  2. 新書
    9
    $414
  3. 新書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