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見人愛的華麗社交:避免說傻話、做蠢事的情緒預測術
- 作者:莉兒.朗蒂
- 原文作者:Leil Lowndes
- 譯者:閻紀宇
- 出版社:美商麥格羅‧希爾
- 出版日期:2009-10-2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576495
- ISBN13:9789861576497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你還在想著如何恭維、讚美別人這種70年前的老梗了嗎?
全球暢銷書作者、同時也是當今最受歡迎的人際溝通專家與顧問-莉兒.朗蒂,教你如何運用「情緒預測(EP)」輕易抓住別人的心,讓你在人際關係中無往不利!
當你脫口而出一些蠢話,然後懊悔不已時…
大型會議進行時,被人發現裙子卡在內褲裡…
糟了!他們在說什麼?我一點概念也沒有!
當別人問了你不知該如何回答的問題…
朋友、同事迎面走來,你卻忘了對方名字,該怎麼開口才不會無禮?
你參加一場聚會,賓客談笑風生,只有你一個人孤零零的站著……
這些窘境,該怎麼解決與預防?
作者運用一種經過神經科學與心理學驗證的新武器:情緒預測(Emotional Prediction,EP)來看穿並預測他人情緒,輔以簡單的方法讓讀者可以運用自如,讓人輕鬆悠遊於各種社交場合,粉碎阻擋你事業發展的無形障礙。
書中介紹的96個簡單妙招,你可以學會:
‧初次見面就留下好印象
‧人見人愛的打招呼和令人印象深刻的道別方式
‧輕鬆和陌生人攀談的哈拉功力
‧怎樣在聚會中如魚得水
‧輕易讓對方接受你的邀請,或是推掉不想出席的約會
‧沉著冷靜面對各種尷尬的場面
‧避免說傻話和做蠢事
‧寫出具有個人特色又專業的E-Mail
‧打通有禮貌的電話
‧讓你的朋友、伴侶、同事、客戶更愛你
馬上就學得會的妙招:
妙招5.介紹別人時先提名字,再提稱謂
介紹某個人時不要先提他和你的關係,首先要把他當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除了是你的某某人之外還有自己的生活,而且有自己的名字!說完名字之後稍做停頓,再另起一個新句子,告訴聽者這人與你有何關係。
舉個例子來說:「我要介紹你認識莉兒,她從三個月前開始擔任我的助理。」就比「這是我的助理莉兒。」來得有誠意多了。
妙招30.同樣問題回答第2次時,改變你的措辭。
當談話對象重複提出相同問題,不同措辭的答案可以保住對方顏面(通常也會因此保住友誼)。然後你應該繼續進行對話,不要讓對方有空檔察覺自己的錯誤。一旦他事後恍然大悟,他會滿懷感謝,因為你幫他掩飾了丟人現眼的健忘。
例如,對方重複問妳:「妳每天上班要長時間通勤嗎?」。你可以用不同方式回答,像是「還好啦,大約20分鐘。」、「如果交通狀況順暢,我在半小時內就可以到公司。」、或是「通常要15分鐘以上。」。但如果對方再問第 4次,那你就放棄,另外找一個談話對象吧。
妙招34.向虛擬的朋友揮手
當你面對一大群令人望而生畏的陌生賓客,最下策就是惶恐地站在門口,露出一副「噢,糟了!我什麼人都不認識」的表情,然後以比蝸牛還慢的速度溜進人群。這時你應該大步走進去,同時向會場另一端揮手,對象可以是兩位賓客之間的虛擬人物,也可以是真實的人物。這麼做會讓大家以為你很受歡迎,滿懷自信,而且你自己也會有同感。此外,當你走向其他賓客搭訕,他們會以為自己受到重要人物青睞,因此非常樂意回應你。
妙招42.先以熱忱欣然接受,再以遺憾婉拒
當一個不怎麼討人喜歡的傢伙邀請你參加一項不怎麼討人喜歡的活動,首先假裝欣然接受,讓對方也為之興奮。稍後再遺憾地告訴對方你「發現」了某某問題,很抱歉不能赴約。
妙招83.讓對方聽到你關手機的聲音
當你準備和對方討論事情、用餐,或者共享美好時光,等到坐定之後再關掉手機,藉此表達你對人家的尊重。關機的動作要抓準時機,眼神不要轉移,神態自若地執行。這時傳出來的關機音樂,在對方聽來將是:「此時此刻,你比全世界任何人都來得重要。」
作者簡介
莉兒.朗蒂
當今最受歡迎的人際溝通專家與顧問。她創辦「喝采」(Applause Inc.)公司,並經常為《財星(Fortune)》雜誌前五百大企業主管授課,幫助他們成為更優秀的溝通專家。她也是兩本全球暢銷書《人見人愛》(How to Make Anyone Fall in Love with You)與《與人無所不談》(How to Talk to Anyone)的作者。
譯者簡介
閻紀宇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現為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副主任。譯作有《當知識份子遇到政治》、《遮蔽的伊斯蘭》、《中國即將崩潰》、《強國論》、《未來在發酵》、《SQ-I-You 共融的社會智能》、《魔鬼詩篇》等,並同時為《讀者文摘》、《哈佛商業評論》譯者。
前言
社會成功與事業成功的關鍵
你可能早已發現,在你、我與每一個人的頭頂上,都有一道不可見但牢不可破的玻璃天花板。本書將協助你練就一身本事,掌握你可能從未察覺的人際溝通奧祕,進而超越這道玻璃天花板。當然,本書也會告訴你如何避免說傻話、做傻事,這些話語和事情看似無關緊要,卻會導致別人切斷與你的連結,讓你因此喪失可貴的事業機會、友誼或感情。
本書還會幫助你送給其他人一件大禮:自尊自重。遺憾的是,一般人在與他人交往時,很少關注這個層面。
要如何才能做到呢?
實驗室春秋
你陪同一位精神病學教授走進一間實驗室,看到兩名男子坐在躺椅上,全身上下一絲不掛,只有臉上掛著尷尬的笑容。教授好心丟給兩人各一條毯子,然後跟你解說今天的實驗。
教授說:「這兩位男士在同一家跨國企業工作。一位是執行長,擁有和樂的家庭、忠誠的員工與仰慕他的朋友。他經濟寬裕,可以盡情享受生活,照顧自己關愛的人,甚至大手筆捐助慈善機構。」
「另一位是清潔工,也是一個品行正直的好人。然而他的人際關係相當失敗,朋友少之又少,而且經濟相當拮据。」
「親愛的同學,請你告訴我,這兩人哪一位是執行長,哪一位是清潔工?」
你仔細端詳兩位仁兄,實在看不出多大差別。他們的年紀、體重與膚色都相去不遠;如果聰明才智會寫在臉上,那麼兩人在這方面也是不分軒輊。教授走向他們,掀起毛毯底部,露出四隻光腳丫,問你:「這是線索嗎?」
「嗯,不是。」你心理覺得奇怪,教授怎麼會如此暗示。
他繼續將毛毯向上掀,露出兩人的膝蓋與大腿,然後走回你身邊,問道:「這是線索嗎?」
你越來越困惑了,搖搖頭,不是。教授又走到毛毯旁邊,你閉上眼睛,生怕會有更難堪的場面。等到你遲疑地張開眼睛,你和那兩位男士都鬆了一口氣。教授只讓你看到兩位男士的頭部與上半身。
教授捻著山羊鬍,以犀利目光看著你,你知道他還是要問你同樣的問題。你輪流檢視兩名男子,兩人的長相還不至於登上時尚雜誌,不過仍然可以算是英俊。
「抱歉,我實在看不出來他們做什麼工作。」你說。
教授一點也不訝異:「如果我讓你知道,兩位男士出身的家庭屬於同一個社會經濟階層,他們在同一個社區長大,從小就玩在一起,讀的學校也一樣,連智力測驗分數也不相上下,你會有何結論?」
這回你完全被打敗了。
教授再問一次:「這兩位男士,哪一位是執行長?哪一位是清潔工?」
你聳聳肩說:「我實在看不出來。」
教授微微一笑,轉身對兩位受試者說:「感謝兩位,你們可以離開了。」他們和你一樣,很慶幸實驗終於結束,緊抓著裹住身體的毯子站起來。
一號受試者對二號受試者說:「喬伊,你一定很高興實驗結束了。你表現得很好!」他一邊走向門口,一邊看著你和教授說:「我想這場實驗一定也讓你們很不自在。希望下一場實驗能夠愉快一點。你們正在進行的研究一定相當重要。」
二號受試者也站起來說:「我很高興我能幫上忙。」他走到門口,腳步躊躇,露出期待的表情,教授掏出一疊鈔票遞給他,他很快接過去,準備放進皮夾……猛然發現光溜溜的自己並沒有帶皮夾。
教授關上實驗室門,再問一次那個無比重要的問題:「親愛的同學,請告訴我,哪一位是執行長?哪一位是清潔工?」
你得意地笑了,自信滿滿地回答:「一號受試者是執行長。」
「沒錯!」教授也很高興,「何以見得?」
你推論說:「一號受試者關心另一位受試者以及我們的感受。但是二號受試者說:『我很高興我能幫上忙。』他特別強調自己的角色,似乎在暗示我們虧欠他。」
「完全正確!」教授的表情有如得到重大發現,他進一步分析:「一號受試者對別人將心比心,因此很快就能與別人建立起關係。他料想喬伊會很不自在,所以試圖以讚美讓對方舒坦一點。」
「第二位男士因為懷有『你虧欠我』的心態,促使我『回報』。但回報之後,我們兩不相欠。」
你點頭表示認同:「的確,日後第一位男士如果請我們幫忙做一點事情,就算時隔多年,我們還是會非常樂意。」
「但是教授,」你有點遲疑,「他們為什麼不穿衣服?」
教授回答:「我之所以要他們裸體參加實驗,目的是儘可能讓他們坐立難安,以便觀察他們對奇特或陌生的環境有何反應—正如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狀況。」
教授看著你問道:「你有沒有發現,執行長要比清潔工有自信得多?那是因為他能夠預期在如此難堪的環境中,另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因此他自身的不愉快會退居第二線。你還記得實驗結束後他說的第一句話嗎?『喬伊,你一定很高興實驗結束。你表現得很好!』他察覺到喬伊的自尊自重需要鼓勵。」
「他的自信還有另一個成因:他長期受到別人的尊重與熱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今天對待我們三個人的方式,也就是他對待每個人的方式。他能夠預知人們的不同情緒,並做出恰如其分的反應。」
「執行長還顧慮到我們的情緒。他瞭解我們是在為兩個赤身露體的男人做實驗,一定也會很不舒服。你還記得他對我們說的話嗎?」
「他預知我們的情緒,表示相信我們的研究相當重要,最後還祝福我們。」
人生贏家與輸家的差別
執行長展現了「情緒預測(Emotional Prediction,EP)」能力,他能夠預知喬伊、教授以及你在實驗結束之後的情緒,只需短短幾句話,就可以與每個人建立連結,讓大家如沐春風。
這種能力,有些人是渾然天成。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並非如此。情緒預測其實非常複雜,人們通常連自身的情緒都難以預知,更別說是別人的情緒。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曾經刊登一篇論文,研究者針對一群幾個星期後要參加重大考試的學生,請他們預測自己在考試開始前與剛考完時的心情。一段時間之後,再請他們預測考試成績揭曉前夕的心情。最後,研究者問學生:「請精確描述你得知成績及格或不及格之後的心情。」結果發現,能夠精確預測自身情緒反應的學生少之又少。
這就是你要努力的地方。等到你讀完本書,你將能夠感知他人的情緒,甚至比對方的自我感知更先知先覺,因此你可以與對方建立連結。無論你是不是或者想不想當執行長,你都必須具備情緒預測能力,才能夠完成人生最崇高的目標。從博取友誼、追求愛情、闖蕩事業到與人連結,情緒預測能力均不可或缺。
情緒預測與情緒智商有何不同?
問得好。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EQ)這個概念,來自著有《EQ》一書的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要點包括:(1)瞭解自己的情緒、(2)管理自己的情緒、(3)激勵自己、(4)感知他人的情緒、(5)妥善處理人際關係。
但是情緒預測涉及人際溝通的另一個層面。它預先感知人們在當下或者未來,對於某些話或某些事的情緒反應。你可以根據預知結果來安排自己的行為,目的通常是提振對方的自信與自尊。如此一來,他們對你的好感將因此增強,而你的自信心也隨之水漲船高。為什麼?因為你很快就會習慣成自然,對他人產生敏銳感應,並且得到對方的正面回應。
你所遇見的大多數人,對你的反應都是在潛意識中進行。這種快速流動的反應不會經過大腦,而是直接由本能直覺湧出。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決斷2秒間(Blink)》一書,證實了這個概念,也讓它廣為人知。潛意識的世界雖然難以捉摸,但是人們不再懷疑它的存在,也知道它扮演著關鍵角色。
重探執行長與清潔工
實驗室中那位沒穿衣服的執行長能夠呼應你和教授的情緒。他說「我想這場實驗一定也讓你們感到很不自在」這句話時,並沒有明確流露讚美的意思,他只是表達自己的覺察,並預測你們在進行一場奇特實驗時的感受。
相較之下,清潔工開口時只談到自己,對於你和教授的感受毫無覺察。他的自私與缺乏敏感度有如一根戳刺,我們姑且稱之為「痛刺(pain prick)」。由於實驗是你和清潔工的唯一的一次接觸,沒有其他的經驗可以緩衝調節,因此這根「痛刺」分外銳利,就算你原本有意為他做一些事或者日後保持聯絡,也會因此而打消念頭。終其一生,這個可憐的傢伙不知累積了多少根「痛刺」,也害得自己永遠只能當清潔工。
有些人的自我就像一個皮膚超薄的血友病患者,輕輕一戳也會導致血流如注。如果你漫不經心地送出許多細微的「痛刺」,他們的內在自我受傷流血之餘會告訴主人:「離那個人遠一點,我會有危險!」
神經語言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NLP)是1970年代興起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這一派人士會認為,實驗中的清潔工將自己「定位(anchor)」在痛苦。事實上,一個人只要曾經與這名清潔工有過幾次不愉快經驗,那麼再次看到他時就會產生不愉快的感受。我認識一位曾經接受化學治療的女士,儘管療程已結束多年,但只要經過那家醫院,仍然會產生強烈的噁心反胃感。因此她開車上班時寧可繞遠路,多花二十分鐘車程,就是為了避開那家醫院。
依照神經語言學的說法,如果你在快樂時固定會做某些動作,例如摸摸鼻子,那麼以後你只要摸摸鼻子,快樂感也會油然而生。我還沒試過摸鼻子這個方法,但是只要讓我看到幾位認識的親友或兒童照片,我就會無比快樂。換言之,這些人的「定位」都是快樂。
本書介紹96種獨特溝通技巧,我們稱之為「妙招」,能夠幫助你成為他人生活中快樂的定位。你只要對某個人運用其中幾種技巧,那麼每當她(他)看到你、甚至只是想起你的時候,喜悅就會湧上心頭。
為何本書這麼強調要讓別人敬重我?
本書有許多「妙招」會幫助讀者提升自身的信心與名望,你或許認為這和為別人營造美好感受的目標矛盾。其實不然,因為人們一方面期待別人的敬重,一方面在面對他們敬重的人物時,也渴望得到對方的接納。
這種對於接納感的需求,在生命的早期就已出現。學齡前兒童期待父母的肯定,學童期待老師的讚揚,青少年期待被最酷的同儕接納。甚至在成年之後,人們面對自己敬重的人物,還是渴望得到肯定。
如果別人相當尊重你,那麼你和他們來往時流露對他們的敬重,會大幅提升他們的自尊自重。與你相處時,他們也許會壓抑某些情緒,但如果你能夠體貼入微,他們對你的情感與敬意將昇華為愛戴。
操控未必是壞事
許多宅心仁厚的讀者曾經問我:「但是莉兒,妳的一些妙招會不會有操控別人的嫌疑?」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喧囂的二0年代(Roaring Twenties)」,尤其是一九二0年一月十六日深夜十一點四十五分。那個時刻一過,美國正式進入禁酒(Prohibition)時代,飲酒從此成為非法行為,而且十三年後才解除禁令。
一位明智的政治人物被問到是否支持禁酒令,他如此回答:「如果你所謂的『酒』是指那種會摧毀家庭的危險飲料,讓一家之主變成惡魔、毆打妻子、忽略子女,那麼我支持禁酒令。然而如果你所謂的『酒』是指那種能夠融洽人際關係、增添用餐樂趣的高貴飲料,那麼我反對禁酒令。」
我在這裡要依樣畫葫蘆。如果你所謂的「操控」是指以拐彎抹角的方法巧取豪奪、誘使人們接受你的想法、欺騙人們、自私地滿足自身利益,那麼我當然反對。
然而如果你所謂的「操控」是指預測人們的情緒、幫助他們欣賞自己並提升信心、讓他們和你在一起時如魚得水、珍惜他們和你的情誼,那麼我當然支持。
我誠摯希望本書的96個妙招能夠貫徹這種精神,也衷心期盼各位讀者日後接觸的每一個人,都能因為各位讀過本書而獲益。如果你運用這些妙招之後,別人做了某些對你有利的事,那並不是你在操控他們,而是無心插柳的美好結果。
當個成功的介紹人
同一個人說的同一段話,在同一個時間傳到兩個人的耳朵,還是會引發不一樣的感受與理解。每一句話語出口之後,都會觸動聆聽者的「心靈地雷區」:埋藏的回憶、各式各樣的聯想、人際關係中不斷累積的快樂與痛苦。
就連一句話的字詞順序安排,也會影響旁人對說話者的觀感。例如我經常聽到男士們如此介紹自己的妻子:「這是內人薇瑪。」或者女士們如此介紹自己的丈夫:「這是外子哈洛。」
大多數人會問:「這有什麼不對?」你能看出其中蹊蹺嗎?我過去有一個驕傲自大的上司,正好可以說明這種介紹方式的問題所在。
每次這位仁兄向別人介紹我的時候,都會大剌剌地說:「這是我的助理莉兒。」有一次更過分:「這是我的助理,嗯……哦……莉兒。」
他說的沒錯,我確實是他的助理。然而他說話的順序卻很傷人,重點只在前幾個字「她是我的助理」,最後一個字眼 ─我的名字 ─反倒可有可無。如果他把我看成一個有獨立價值的個人,而不是任何一個可以充當助理的靈長類動物,難道會有損他的形象?我真希望他偶爾也能紆尊降貴,體會一下他的說話方式如何委屈我,只想對他敬而遠之。如果他介紹我的時候把我的名字提前:「這位是莉兒,我的助理。」那麼別人對我們兩人的印象都會改觀。
你一定會想:拜託!莉兒,妳也太敏感了吧!
我的回答是:只要是與自身相關,每個人都會過度敏感。
我知道那位自大的上司並不是刻意要貶抑我,他只是缺乏前言中提到的那位執行長的情緒預測能力。
這一點很微妙,是潛意識的作用,要非常敏感才能察覺,然而值得下一番工夫。準確預測人們的情緒,能夠為他們營造美好的感受,對他們自身與對你都是如此。聽著你的介紹詞,他們可能根本不曾察覺自己的名字是在職位之前還是之後,然而但是經過這番介紹之後,他們會喜歡留在你身邊。
先說名字再提稱謂
別說:「這是我的男朋友哈洛。」要說:「這位是哈洛,我的男朋友。」
別說:「我要介紹你認識內人薇瑪。」記得將潛意識中的會讓人不舒服的「痛刺」拿掉,以令人愉悅的言語代之:「這位是薇瑪,我的太太。」
如果稱謂不像「內人」那麼簡單,可以在說完被介紹人名字之後先停頓一下,再另起一個新句子,描述你與被介紹人的關係。當年我真希望聽到那位自大上司說:「我要介紹你認識莉兒,她從三個月前開始擔任我的助理。」
當然,我也不反對他多為我美言幾句,例如「和她一起工作相當愉快。」這種話也會讓介紹者本人更加受到歡迎,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告訴我們:「愛人者人恆愛之」(All the world loves a lover.),但是他忘了說:「喜歡人者人恆喜歡之」(All the world likes a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