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處方--拒絕生病之飲食秘方

彩虹處方--拒絕生病之飲食秘方
定價:280
NT $ 45 ~ 274
  • 作者:陳立維
  • 出版社:洪葉文化
  • 出版日期:2009-07-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9472866
  • ISBN13:9789579472869
  • 裝訂:平裝 / 28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是第一本追究疾病根源的健康書
  ◆這是第一本全面顛覆傳統的健康書
  ◆這是第一本證明不可吃飽的健康書
  ◆這是第一本肯定終生受用的健康書

  彩虹處方告訴你──
  期望疾病永遠不纏身,你該怎麼吃?
  假想自己是癌症病人,你該怎麼吃?
  換一種邏輯看待早餐,你該怎麼吃?
  走入吃到飽式自助餐,你該怎麼吃?
  徹底品嚐到健康滋味,你該怎麼吃?
  當吃與不吃在心中拉鋸時,吃不應該是永遠的贏家。
  於美食當前難以抗拒之時,想到病痛和好吃的關係。
  看著吊點滴坐輪椅的老人,提醒自己絕非未來的你。
  還以為小感冒是稀鬆平常?免疫力差就是飲食不當。
  總以為重症永遠和你無關?今天不保健明天會後悔。

  「彩虹處方」是一個觀念,內容不是食譜,也不是菜單;「彩虹處方」是一個方向,它需要我們去做,它引領我們在對的時間吃對的東西,它教育我們以正確的順序進食,它告訴我們務必在生活中擁抱天然食物酵素和益生菌,那麼,終生遠離疾病遲早是俯拾即是的境界。

  彩虹處方就是要告訴讀者──
  ※最棒的處方來自大自然,不是醫療診間的白紙黑字
  ※少吃一點,不可吃飽,減輕消化負擔,讓身體有更多的能量去處理代謝
  ※讓身體沒有消化負擔,是預防老化的最優先前提
  ※早餐吃能量,補充酵素,不要再吃任何高熱量的食物,讓身體能延續前一天晚上的排毒階段
  ※藉由「斷食」及日常生活中的「半斷食」讓讀者知道:「吃對了,可以拒絕生病,適當的不吃,更可以獲得健康」
  ※想要健康就必須改變飲食習慣,多吃生食少吃熟食,多吃蔬果少吃肉類,多補充酵素和益生菌,讓身體擁有高能量才能增強免疫力,清除殘留在體內的毒素
  ※保健工作必須每天做,不是想到了才做,更不是有病了才做;保健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一陣子的事,必須持之以恆
  ※只有自己能為健康把關,保健專家絕對不是醫生,而是你自己!

作者簡介

陳立維

  台北醫學院醫技系畢,曾任教於陽明醫學院,父親是澎湖的名醫,身為醫生的後代與醫療界的一分子,最後卻選擇成為醫界的逃兵,因為他深刻的體認到「前端的保健更勝於後端的治療!」沒有了醫界的包袱,卻生活得更踏實,專職寫作,希望藉由手中的筆,傳播正確的保健觀念。長年來,他埋首於書堆中,在保健領域裡追逐真相,在親身實踐中理出一個遠離醫療處方的簡單概念,也在創意激盪中理出一套可以輕鬆實踐的保健模式,結合餐桌上五花十色的蔬果,他知道,這才是身體最渴望的彩虹,這才是身體最期待的處方!

  ■臺北醫學院醫技系畢
  ■現任台灣益生菌保健推廣協會會長、益生菌酵素專任講師
  ■曾任陽明醫學院助教(專任「血液學」、「細胞診斷學」)
  ■專職寫作,著有《大溪地諾麗100 Q&A》、《保健養生Go EZ》、《渴望的人際通路大未來》等專書。
  ■發表過保健相關文章數百篇,立論精闢,文筆犀利,獲得國內外讀者熱烈的迴響。
  ■即將出版《益生菌觀點》、《益生菌與酵素100 Q&A》、《神奇諾麗100 Q&A》等
  ■個人專屬部落格:維言爽聽──陳立維的渴望智庫

 

目錄

推薦序──
飲食、腸道與健康的覺知╱林佳谷 
自然、能量、自癒力╱鍾 傑 
讓生命細水長流╱鄭金鎮 
作者序──
該聽專家的?還聽是身體的? 

第1章 生食.熟食.斷食 演化.進化.消化 
1-1 全食物與加工食物 
1-2 演化與消化 生食與熟食 
1-3 能量與熱量(消化道的2080法則) 
1-4 免疫力、排毒與日常保健 
1-5 斷食與日常生活中的半斷食  
1-6 吃幾分熟?單點還是套餐? 

第2章 失衡.失序.失調 
2-1 食物酵素胃與消化負擔 
2-2 當消化與代謝失衡時 
2-3 辛苦的胰臟 勞累的肝臟 
2-4 經營前端保健 把握前段養生 
2-5 環環相扣的益生菌、酵素與益菌生 
2-6 吃壞免疫系統 吃掉癌症抵抗力 

第3章 食慾.減重慾.口腹之慾 
3-1 嬰幼兒無力承受之錯 
3-2 真假食慾 、情緒食慾與口腹之慾 
3-3 都是麵食和米飯惹的禍 
3-4 吃是福 飽是毒  
3-5 運動、節食與減重 

第4章 迷失.缺失.責失.疏失.過失.流失  
4-1 健康的迷失 醫療的缺失 
4-2 廚師的責失 媽媽的疏失 
4-3 減重的過失 營養的流失 

第5章 延誤.耽誤.錯誤 
5-1 醫療大延誤 
5-2 飲食大耽誤 
5-3 觀念大錯誤 

第6章 食品.藥品.營養品.補給品  
6-1 藥品才有療效?營養補給品才是時尚? 
6-2 食物酵素與酵素補給品 
6-3 天然飲食、酵素補給品與美容保養品 

第7章 自發.自動.自主.自覺 
7-1 身體自主性的啟發 
7-2 真正的人間美味 
7-3 沒辦法不是辦法 
7-4 基礎飲食保健的定期定額 
7-5 就是要執行 

後記一 你不孤獨 也不必孤獨 
後記二 大自然擁有無窮生命力 
參考書目 
英文專有名詞索引

 

作者序

該聽專家的?還是聽身體的?

  我不是專家 我就是你

  先來定義「專家」吧,很簡單,專家就是講話很有分量,他講的每一句話你都相信的人,在你的世界裡,專家是博士,是學者,是教授,是在電視上講話的名嘴,是寫書的,是發表論文著作的,這些至少有一部分在你的見解中成立,也有可能在你的專業裡面,你就是專家。

  談健康到底誰才是專家?是醫生嗎?這是絕大多數人第一時間的反應,可是我先送出我的答案,有非常高比例的醫生─是你不會相信的比例─沒有資格扮演健康顧問,也就是當一個以身作則示範健康的專家。這種說法聽起來很像是指控,可是我有說出真話的責任,站在社會大眾的立場,至少這是一個提醒。我們姑且不從醫生為工作所犧牲生活品質去彌補因此造成的健康劣勢,我們也暫且不談醫療處方為病人的健康所帶來的負面傷害,就把醫生視為一般人,和你一樣的平凡人,信不信,他們的健康觀念與你比起來可能差多了。

  如果不聽醫生的,聽博士的總該不會錯吧?基本上這是我個人比較認可的方向,可是必須提醒讀者,號稱博士的不一定是真博士,有些在電視上買時段賣東西的,有些假藉博士之名出書召集信眾的,看起來都學有專精,而且言之有物。重點還是在於真博士的論述不一定實用,尤其當博士成為特定廠商的代言人之後,市面上口耳相傳的盡是品牌與重要成分,這是看起來重視健康的畫面,我個人客觀觀察,除了偏頗,沒有直搗問題的核心,誤導的比例偏高。

  重視健康的人,想要好好照顧自己健康的人,你和我,我們都曾迷路在恆河沙數的保健資訊中,以我個人的經驗加上興趣,我預見一條人生學習的不歸路。其實這沒有什麼不好,只是站在每一位徬徨無助者的立場,「健康之道」需要一部通論,需要一條人人都可以走得輕鬆怡然的主幹道,一以貫之的論述已經分散在很多學者專家、博士、營養學家的著作裡面,只是不一而足。

  我曾經計畫到國外進修專門學科,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家,如今卻慶幸自己不是那種專家,因為很有可能成為一個關在實驗室裡研究健康,卻始終不知健康為何物的專業顧問。所以我不是專家,至少我不是你認知中的那一種,只是我更希望專家是你和我,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身體經營到不再需要任何專家,因為我找到一條道路,和你一起來體會,專家將會是你,專家將會是你的朋友。

  你的身體才是最值得信任的專家

  就我個人的觀點,健康呈現兩個迥異的面向,本書將積極闡述簡單的一面,可是進入現今社會所演出的全貌,經營健康是困難的,從體態和面容直接看到疾病和憂愁,從醫院的人滿為患到一般人對醫藥的仰賴,簡直就是深奧無從理解的無助,敦促我們去信任穿白袍的人,這種仰望、尊崇和距離從我幼年時就在我的視野中定奪,我多希望所有讀者都有機會明瞭這種複雜的迷失,社會幫我們設定很多種錯誤的價值,撇開醫生救人的職志和起心動念,我看到的負面是遠遠大於正面。

  這個困難的訊息從何而來?從醫院複雜的分科,從醫生高傲的身分, 從疾病的呈現已趨於失序,民眾甚至已經不知該選擇看哪一科,走進醫院就面臨專科醫師「點」的診斷,需要會診時頂多是點和點拉出來的「線」,醫生從來不會從飲食的觀點做出判斷,醫生從不審慎提醒病人,健康其實是一個「面」的呈現,疾病也是。最可怕的事實就在我們看醫生的視窗,因為永遠沒有真相,永遠問不出根本的「健康之道」,因為醫生不懂營養學,這是其一,這是很多學者點破的事實,這是醫學教育最荒唐的政策;也因為醫生被引導進入臨床與藥理的極端一角,社會地位與忙碌成就他們內心深處的傲慢,不一定表現在行為態度,至少表現在他們和健康本質的疏離,害了病人,也害了自己。

  我借用美國一本健康大作《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的一部分內容來說明,一位名列1994年和1995年美國最佳醫師的甲狀腺及心血管權威艾索斯丁(Caldwell B. Esselstyn, Jr.)醫師,在行醫生涯的巔峰被自己的良知喚醒,他曾經是美國內分泌外科協會主席,回顧自己曾是近十至十五年一般外科最會賺錢的醫生,一句「你知道你無法改變病患的復原機制時,卻正在毀損他們的身體。」揭開了他覺悟的訊息。經過研讀、自修與實踐之後,艾索斯丁醫師投入全食物植物性飲食的推廣,它推翻了所有醫學文獻與臨床經驗對於心臟病的處理方向,堅稱飲食療法才是唯一可以治好心臟病的「處方」。

  其實這種勇於和良心對話的醫師非常多,只是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福分碰到,我所談的其實就是一個複雜與簡單的分野,當我們把健康交給醫院的時候,我們也被迫面對一個繁雜到不行的世界,可是只要把主控權拿回來,把自己的健康問題交給自己,甚至可以大膽的交給自己的身體,我們該做的是給它最天然的資源和養分,我們該學的就是傾聽身體的所有聲音和訊息。所以我一點都沒有誇張,專家誰都不是,是我們自己,是你,是你自己的身體,最懂得治療的其實就是你身體裡面先進到你無法置信的免疫與復原系統,一套真正最專業的療癒系統。

  讓健康簡單到只有一個道理

  我從小看慣病人看我父親的眼神,從小也聽膩了病患的哀號和哭聲,爺爺臨終前要我繼承父職,父親用愛與民主尊重我自己的決定,小時候的我看醫生,那是神職,是偉人做的事,不想做嗎?內心嚮往,理智卻強烈抗拒。國中一年級親眼目睹父親用強心劑刺進爺爺胸膛那一幕,我問自己:你敢嗎?軍醫院服役的時候目睹車禍斷腳以及腦漿爆裂的自殺軍人,尤其當我又親自經歷軍醫院官僚和推卸責任的摧殘,我清楚告訴自己:這不是你的世界,因此學術是我最適合的棲身之處,可是我因遷就多樣的性向而選擇私底下自修,一直在書堆與保健產業中追逐真相。

  瞭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決定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我有一種牛脾氣的固執,年輕不懂事時不一定合宜,也就在人生觀已臻豁達的此時,我理解到人生必須走過這些歷程的道理,對於過去種種,我毫無怨言,我感恩老天爺交給我這只神聖的使命,不僅讓我體會到人體健康最為關鍵的基調,也傳授給我滿滿的靈感和動能去完成這本書。人生就是因緣際會的結果,體會不完全因為我用心,也不一定是我夠用功,是我正確的人生觀留住了一些友誼,是我成熟後的人生態度做了對的堅持,該感謝的我銘誌在心,不會忘記,該奉獻的才是重點,因為我終於掌握住一條永遠不會退流行的志向。

  我不一定懂流行,我也從不追逐時尚,保健營養產業經歷過一波一波的大流行,我個人也從來不願遺漏所有相關的寶貴資訊,難就難在派別主張、自我膨脹、推陳出新、琳瑯滿目,如果撇開利益和習慣,我相信多數消費者已經不知如何選擇,在保健和治療的拔河中,最後一棒還是交給門診掛號最為搶手的大夫。這一幕要推翻是何等的困難,難就難在我們的認知、習慣和固執,難就難在文明世界早已規劃好的章法,難就難在我們永遠搞不清楚人生中的優先順序,難就難在複雜的世界中已經找不到單純的足跡。

  我的信念終於整理出一道明確的指令,那是內心深處再明確不過的呼喚:「就讓健康簡單到只有一個道理吧」,就像從車水馬龍的都市走到寧靜清幽的田埂邊,我們不但身心需要安寧,很多觀念都需要重整和稀釋,原來生命就該追逐這種清澈,健康也需要一道雨後的彩虹。從「食物酵素胃」結合了造物的原創,接著從消化的原料物流和龐大負擔連結到所有找不出病因的疼痛,我從閱讀不完的書籍和自己的親身實踐中理出一個遠離醫療處方的簡單概念,結合餐桌上五花十色的蔬果,這才是身體最渴望的彩虹,這才是身體最理想的處方。                   

  陳立維

 

內容連載

7-1身體自主性的啟發
肥胖干擾了身體的自主中樞

聽過身體的聲音嗎?在安靜的會議空間,突然有人的肚子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大概是吃飯時間接近了;在身體有一點腹瀉的跡象前,下腹腔不時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大概是身體在找尋清除垃圾的水源。這是顯性的聲響,下意識知道是身體在忙碌,換到大腦的思考,也就是我們習慣性的認知,我們是否會在思考中關注身體代謝的運作情況?似乎是沒那個必要,因為不管你關不關注,身體都會做它該做的事,讓我們聽到它發出的聲音─或是因為特殊狀況,或是身體少了一點潤滑,或是多了一些異物。

一般民眾的保健觀念多聚焦在外面的世界,反而忽略身體內部的自主中樞,在前文提過身體的「腹腦」,就是統籌所有體內機能運作的中心,用比較熟悉的字眼詮釋,體內的自主中樞就是免疫系統,以往我們只聯想到對抗細菌病毒的淋巴球大軍,事實上這只是免疫系統的局部功能,放大看,它遙控了所有必須執行的生理代謝,細部分析,它結合內分泌和神經兩大系統,串連起身體完備的療癒系統,好讓我們可以放心約會、看電影、打電腦、做功課。

這就是你我共同擁有的一套「小宇宙」,精密程度至今沒有一位科學家有本事宣稱完全熟透,弔詭的是─最熟悉身體內部結構及生理的,包括正常生理與疾病生理,是醫學院受過正式醫學養成教育的醫師,是公認健康領域最優秀的專業代表,可是他們卻是一群在執行業務時違逆基礎生理的人士,健康被經營成藥物世界,健康被教育成只看短程、不需要長遠看待的處方世界。

一旦食物吃錯,藥物也吃錯,身體會發生什麼事?好比汽車加錯油、蔬菜加錯肥料,身體會抗拒,會引發一系列不尋常的回應,這是我們從小就非常熟悉的兩個字,叫做「發炎」。除了紅、腫、熱、痛以外,過去對發炎的解讀偏向感染,凶手盡是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後來擴大到從飲食中入侵身體的各種毒素,包括食物添加物和造成過敏的食物原,發炎也從急性徵兆擴展到像小火般慢慢侵蝕身體正常運作的「慢性發炎」。

事實上發炎的版圖還不只於此,早期醫學教育對發炎的搜尋遺漏了一個重要因素,就生理角色而言,這個因素是脂肪細胞,解讀成現象,就叫做「肥胖」。原來在脂肪細胞和免疫系統之間有特殊的聯繫管道,有些學者甚至主張脂肪細胞其實就是內分泌系統的一部分,因為脂肪細胞也參與分泌荷爾蒙,也就是脂肪細胞和免疫系統之間的傳導物質,這些物質嚴重干預自主中樞的功能,造成身體內持續出現發炎現象。

當體內的脂肪細胞愈多,愈有機會導演慢性發炎,因此肥胖底子的人應該要自覺,要順勢讓脂肪細胞庫存燃燒掉,以免製造其干擾身體健康的機會。為什麼胖的人容易餓?因為脂肪細胞製造的傳遞因子除了促成發炎外,還順道提升食慾,同時延緩脂肪的燃燒速度,似乎這又是一條製造肥胖的循環,一旦吃東西超出了意識可以控制的範圍,一個方向是更胖,另一個角度是身體內部更形混亂,預言身體各器官一系列崩解或衰竭的到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6
    $45
  2. 二手書
    19
    $52
  3. 二手書
    55
    $154
  4. 二手書
    64
    $180
  5. 新書
    79
    $221
  6. 新書
    85
    $238
  7. 新書
    9
    $252
  8. 新書
    9
    $252
  9. 新書
    98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