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犯罪之涵義與特性
第二節 犯罪心理學之涵義與內涵
第三節 犯罪心理學發展史
第四節 犯罪心理學研究方法簡介
第五節 常用之研究方法舉隅
第二章 形成犯罪行為之相關因素
第一節 自然環境因素
第二節 社會文化環境因素
第三節 學校環境因素
第四節 家庭環境因素
第五節 產前、出生時環境因素
第六節 遺傳特質因素
第七節 生理特質因素
第八節 心理特質因素
第九節 動機與犯罪
第十節 情緒、情境與犯罪
第三章 犯罪心理學理論與公式
第一節 人格心理學與差異心理學理論—特質論
第二節 臨床心理學與變態心理學理論—心理分析論
第三節 發展心理學與認知心理學理論
第四節 諮商、社會與學習心理學理論
第五節 犯罪心理學公式
第四章 性格與犯罪
第一節 自我概念與犯罪
第二節 外向與犯罪
第三節 外控取向與犯罪
第四節 生活適應與犯罪
第五節 人格異常傾向與犯罪
第五章 智力與犯罪
第一節 智力之涵義
第二節 智能不足之涵義與分類
第三節 智能不足與犯罪
第四節 智能不足者之犯罪原因與預防對策
第五節 智慧型犯罪實例探討
第二篇 精神疾患與犯罪
第六章 精神疾患之診斷分類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精神疾患診斷與統計手冊之沿革
第三節 精神疾患診斷與統計手冊之多軸向評估
第四節 整體評估功能量表之內涵
第五節 在DSM-III上之同性戀議題
第六節 臨床上專有名詞之詮釋
第七章 精神病與犯罪
第一節 精神疾患犯罪者之法律刑責
第二節 精神疾患之分類
第三節 精神病之分類
第四節 精神分裂症
第五節 妄想症
第六節 情感性疾患
第七節 精神病患者之犯罪心理
第八節 器質性精神病及其與犯罪之關係
第九節 精神病犯罪者之處遇與預防對策
第八章 精神官能症與犯罪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焦慮性疾患與犯罪
第三節 解離性疾患與犯罪
第四節 人為疾患與犯罪
第五節 精神官能症患者之犯罪心理
第六節 精神官能症患者犯罪之預防對策
第九章 人格疾患與犯罪
第一節 A群人格疾患
第二節 B群人格疾患
第三節 C群人格疾患
第四節 反社會人格疾患患者之犯罪心理
第五節 反社會人格疾患患者犯罪之量刑、處遇與預防對策
第十章 其他精神疾患與犯罪
第一節 性變異之主要類型
第二節 性變異與犯罪之關係
第三節 酒癮之性質
第四節 酒精中毒與犯罪之關係
第五節 酒精中毒者犯罪之處遇與預防對策
第三篇 各類型犯罪心理
第十一章 財產犯罪心理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財產犯罪之性質與類型
第三節 財產犯罪之現況及一般趨勢
第四節 財產犯罪之相關因素
第五節 財產犯罪之防治對策
第十二章 暴力犯罪心理
第一節 暴力之涵義
第二節 傳統暴力犯罪之類型
第三節 非傳統暴力行為之類型
第四節 攻擊與暴力犯罪行為之相關理論
第五節 攻擊與暴力犯罪行為之相關因素
第六節 暴力犯罪之預防對策
第十三章 性犯罪心理
第一節 性犯罪之涵義
第二節 國內性犯罪之現況與趨勢
第三節 性犯罪行為之相關理論
第四節 強姦犯之類型
第五節 強姦犯之心理社會因素
第六節 強姦對被害者之傷害
第七節 性犯罪被害之預防對策
第八節 國內外強制診療處遇
第九節 結語
第十四章 毒品犯罪心理
第一節 毒品之涵義與類型
第二節 毒品犯罪之現況與趨勢
第三節 藥物濫用行為之相關理論
第四節 藥物濫用之心理社會因素
第五節 藥物濫用與其他犯行之關聯性
第六節 少年藥物濫用之成因
第七節 我國之反毒防制策略
第十五章 女性犯罪心理
第一節 女性犯罪之涵義與類型
第二節 國 女性犯罪之現況與趨勢
第三節 各國女性犯罪之現況與趨勢
第四節 女性犯罪之相關理論
第五節 女性犯罪之相關因素
第六節 女性犯罪之防治對策
第四篇 犯罪之處理:刑事司法心理學
第十六章 審訊心理
第一節 犯罪偵查之心理學技術
第二節 質證心理
第三節 審判心理
第十七章 犯罪預測
第一節 犯罪預測之涵義、類型與功用
第二節 犯罪預測研究之方法與程序
第三節 犯罪預測研究之早期發展
第四節 歐洲、日本與我國的發展
第五節 晚近少年犯罪預測之發展
第六節 成年犯之再犯預測法
第七節 少年犯之再犯預測法
第八節 Glueck夫婦之少年非行早期預測法
第十八章 犯罪預防對策
第一節 整體犯罪預防對策
第二節 輔導非行少年之對策
第三節 各類型偏差及犯罪行為之三級預防對策
第四節 少年中輟行為之預防對策
第五節 性犯罪之預防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