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天保——余光中教授八十壽慶專集

詩歌天保——余光中教授八十壽慶專集
定價:360
NT $ 324
  • 作者:蘇其康
  • 出版社:九歌
  • 出版日期:2008-10-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445437
  • ISBN13:9789574445431
  • 裝訂:平裝 / 43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收入學者為余光中先生八十壽慶祝壽的論文及散文共22篇。作者來自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當然也包括了台灣,有和余教授相交相知逾五十年的,也有新近忘年之交的年輕朋友,包括了好幾個世代的學者,分別從不同的學術領域和角度對壽星作透視。有討論余教授的詩作、散文、翻譯,也有用自己領域的論文來做賀儀,更有用散文記述酬唱方式向余教授致敬,和而不同、層次均勻,在文章的種類和寫法上,五彩繽紛,卻每篇都具有一定的個性,充分發揮了對余光中教授個人和他作品的凝視、目測、丈量、窺探、側錄、白描、鉤勒、拼圖和仰觀。

本書特色

★余光中八秩壽慶紀念典藏作品!
★蒐羅各世代的學者對於余光中教授文學成就的討論與研究,透過本書可以認識全方位的余光中。

編者簡介

蘇其康

  蘇其康,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現任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監事長,台灣西洋古典、中世紀暨文藝復興研究學會副理事長。研究專長包括英國中古暨文藝復興文學、中英比較文學、宮廷文化、文學與宗教。曾主編《余光中教授七十壽慶論文集》,近著有《西域史地釋名》、《文學、宗教、性別和民族:中古時代的英國、中東、中國》、《歐洲傳奇文學風貌》,另編有《英國文學源流導覽》等書。

 

目錄

003躋八旬壽,祝八千春(序)∕林慶勳

卷 一 011
名家為女詩人序詩及其評論角度∕鍾 玲 032
文學地理學:華文詩歌空間形態研究的新視境∕梁笑梅 ──以余光中為個案研究 045
「凡我所在,即為中國」∕胡有清 ──論余光中鄉愁詩與中國認同 061
余光中的世情論述詩作∕蘇其康 089
余光中的詩論及其實踐∕蔡振念 ──以音樂性為例 116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簷」∕賴淑芳 ──余光中與科學 163
(在中國周邊的)台灣新詩現代主義路徑∕張錦忠 ──余光中的案例 182
余光中詩與中國古典∕陳義芝 ──一個「文化研究」的角度 210 
博雅之人,吐納英華∕黃維樑 ──余光中學者散文〈何以解憂〉析論 226
余光中遊記中之人文探索及城市書寫∕王儀君 244
余光中與翻譯∕羅選民 250
含華吐英∕單德興 ──析論余光中的中詩英文自譯

卷 二 281
百囀顯童心,千人誦詩情∕金聖華 ──二○○六年五月與詩人余光中同赴青島講學記 286
士林路的孟嘗府∕黃國彬 291
完全是為了好勝∕夏 菁 ──祝余光中兄八十壽辰 295 
和而不同五十年∕夏 菁 299
生命因藝術而「脫苦」∕溫儒敏 ──讀余光中〈白玉苦瓜〉

卷 三 307
凡人的異類?離散的盡頭∕張 錯 ──台灣「眷村文學」兩代人的敘述 328
在既濟與未濟之間∕林耀福 ──易∕異讀狄堇森 340
語言:朱麗葉的「生長激素」∕彭鏡禧 361
鋼琴在珍.奧斯汀《艾瑪》中的角色∕李美文 377
福克納作品中的城市緬斐斯∕何文敬 ──以〈大亨〉和〈無聊故事〉為例 407
本書作者介紹 413
獻上無限的祝福(跋)∕蘇其康

 

躋八旬壽,祝八千春

  「安身立命」是每個人追求的生活目標,不論貧富貴賤或上智下愚,古今中外人人都在祈求永遠的「生活有著落,精神有寄託」。這個生活目標,看似簡單卻不是人人能達到,僅僅名與利,就有太多人衝不過看不透,叫他們如何朝著簡單目標向前行?但是我們在余老師的言行生活中看到了,而且他將他個人的安身立命觀藝術化,昇華為望若神仙的悠游自在,這是一個典範,值得我們學習。

  「余老師」,在國立中山大學幾乎人人都這樣稱呼,似乎他也能樂意接受。余老師雖然今年高齡八十,但是見到的人都不敢相信,他的外貌有精神,表現出質樸堅毅的個性,身材屬於不發福的標準長壽型;平日他讓人感覺親切和藹,特別是對年輕人鼓勵提攜不遺餘力,因此與學生說話,總是笑容可掬;他平民化的生活,最顯著表現在午餐總是一個五十元的簡單便當,一面吃一面與人聊天,並且每天自己開車來研究室,數十年如一日。

  余老師的真性情總是表現在他的作品中,不論詩與文,都是直率的說話,讓人一讀就能懂,所謂「天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也」,大概就是對余老師創作的最佳寫照。如果說余老師以詩名家,大概不會有人反對,讀他的詩不管談論自然環保或細微瑣事,都能感受他的經營構思,來自於神奇變化,難怪下筆相當有力,如同天地任其縱橫一樣的遼闊。此外,更特別的是,每有新作出爐,都會選擇適當時機,公開朗誦一遍,或許一來測試語言與意境的契合度,一來可以觀察聽者的實際反應,杜甫地下有知,一定慶幸「新詩改罷自長吟」,有了懂詩寫作的知音。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的同仁,有感於余老師的詩文作品是天下至寶、人間公共財,他不但是國立中山大學的鎮校之寶,也是華文創作的瑰寶。但是有鑑於余老師的傳記年譜編輯,或者針對他的作品學術研討會,都已有人撰述或舉辦,文學院同仁因此共議,為余老師出版「八十壽慶專集」,借以賡續《結網與詩風—余光中先生七十壽慶論文集》再為余老師祝嘏,因此邀請余老師朋輩或門生故舊,一起撰文共襄盛舉。本集來稿相當踴躍,二十餘篇文章有論文有散文,都圍繞在對余老師作品的討論或回憶,每篇稿件都經過編輯委員會再三字斟句酌嚴格審查,文章內容都相當精要中肯,編輯委員會依往例,將本集納入文學院《中山人文學報》叢刊中,做為對余老師八十大壽的慶賀與推崇。

  值得一提的是,余老師是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第一任院長,很巧的是本論文集的三位編輯委員蘇其康教授、王儀君教授與我,都是前後任的院長,如果連發表論文的前任院長鍾玲教授(現任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算在內,則有前後五任院長參與本集的事務,可以算是一段佳話。在此感謝所有賜稿的作者與參與編務的各位編輯委員及工作同仁。另外,本集主編蘇其康教授,對本次論文編輯最為用心投入,除了對每篇論文詳細審閱,在兩週一次編輯會議上鉅細無遺提出討論之外,更扮演查核疑惑資料、聯絡作者討論內容的瑣細工作,在即將完成這本專集編輯時,他正巧調任文藻外語學院擔任副校長,發揮他學術領導的專長,在此特別感謝他的分外辛勞。 最後謹借用《詩經?小雅?天保》詩句中的「九如」,祝福余老師八十大壽,「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以余老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安身立命觀,我們謹虔誠恭祝余老師:「躋八旬壽,祝八千春,笑口常開,野鶴閒雲」。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林慶勳 謹識 2008年8月4日

獻上無限的祝福

  為了替余光中教授祝壽出刊文集,編輯同仁發揮了一次盯人催稿的耐力展示。部分朋友很快便告訴我們不必再用電話提醒,文章正在進行中。就如同今年(二○○八年)五月國立政治大學頒發榮譽文學博士給余教授之後,老師在隨後學術研討會的演講題目就揭示「年壽與堅持」的題旨,我們也懷著同樣的精神為各方而來的鴻文催生,而朋友們均能諒解書信往返的必要,至於稿件的釐清和訂正,全都為了要把一件好事做得盡善盡美,也唯有如此才堪當迎接余教授的壽慶。

  論文集的作者,有好幾位是文壇中響噹噹的名字,但所有的作者剛好都是學術界中人,分別來自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當然也包括了台灣,他們有和余教授相交相知逾五十年的,也有新近忘年之交的年輕朋友,包括了好幾個世代的學者,分別從不同的學術領域和角度對壽星作透視。這些熱情的朋友有討論余教授的詩作、散文、翻譯,也有用自己領域的論文來做賀儀,更有用散文記述酬唱方式向余教授致敬,和而不同、層次均勻,在文章的種類和寫法上,五彩繽紛,卻每篇都具有一定的個性,充分發揮了對余光中教授個人和他作品的凝視、目測、丈量、窺探、側錄、白描、鉤勒、拼圖和仰觀。最彌足感人的是海外作者大致上最早把文章寄來,使我們有比較從容的時間處理編排和核對的工作;至於本地的同行和朋友,雖然平日就扮演能者多勞的角色,人、事、物固然繁雜、瑣碎、纏身,也都謹守季布一諾。好幾位朋友從國外的學術研討會才回來兩三天,便把最後的定稿用電子郵件傳來,這些都是為了給余老師助興,真是感人肺腑。

  余教授的文章和作品,分屬不同的文類。通常作家精擅某種文類已經不易,同時專長兩三種文類真是鳳毛麟角。但這難不倒余教授,況且余教授不只專擅創作,還長於撰寫有深度,有見解的論文,見諸他所寫的詩序、文論和翻譯論即為明證。所以這本論文集不外適度反映了余光中教授作品的廣度和深度。對一位耄耋之齡仍然勤於創作,屢有新意的詩人作家,我們除了景仰欽佩之外,就是獻上無限的祝福。謹以這本微薄的小冊子,帶著所有作者和編者孺慕的深意,向余老師祈福祝壽。

蘇其康 戊子年孟秋 高雄市西子灣

 

內容連載

二、余光中與古詩人的交遊

余光中的古典風格,以《蓮的聯想》最著稱,他自稱這本詩集為「隔世的宋詞」(2007:13)。不同版本的序言,屢屢提及周邦彥(1056-1121)、姜白石(1152-1220)的詠荷詩,可見周、姜對年輕時的他創作的啟發。學者葉嘉瑩(1924-)曾說,宋詞有兩種流派,一派是從蘇東坡下至辛棄疾,結合時代感懷、個人的身世際遇,「用直接的感發把自己的襟懷志意寫到詞裡邊」;另一派是從周邦彥下至姜白石,不用直接的感動,是用「思力」寫出來的。用「思力」填詞的特色:「是用勾勒描繪來寫詞;也有的時候還用空間和時間的跳接,是錯綜的,不是按照順序直接寫下去的;還有的時候要用語言裡邊的符碼,用一些典故暗中點明我要說的是什麼;而不直接說。」(2000:490-518)無一不與新詩的寫作原理相通。

大約在一九六○年代中期,也就是《敲打樂》階段,余光中已建立用直接的感發書寫襟懷志意的筆路,敘事、寫景、抒情三合一,獨白與對白相錯落,任舉一詩都可以為證:「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髮蓋著黑土/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當我死時〉,55),這是直抒胸臆的生命感發;「中國中國你剪不斷也剃不掉/你永遠哽在這裡你是不治的胃病/──蘆溝橋那年曾幻想它已痊癒/中國中國你跟我開的玩笑不算小/你是一個問題,懸在中國通的雪茄煙霧裡」(〈敲打樂〉,80-81),這是回顧家國歷史的慨嘆。像這樣的手法,一直延續發展,貫串余光中後期詩作,贏得宋淇(1919-1996)所謂「不斷恢拓詩的領域,擴展了傳統上不入詩的境界,化議論、歷史、時事等為詩」的讚譽。(475)

但在《敲打樂》之前,余光中的詩風實是契會姜白石的。《蓮的聯想》中極著名的〈等你,在雨中〉,用「蟬聲沉落,蛙聲昇起」表明日夜交替,「每朵蓮都像你」用「蓮」作比喻而不直接說你,「這隻手應該採蓮,在吳宮」以傳說中喜愛荷花的西施為情境對象,用了時空跳接的手法,跳接到當代台北市植物園的荷花池。最後兩節:

步雨後的紅蓮,翩翩你走來
 像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裡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裡,有韻地,你走來(2007:56)

不直說自己的情遇,偏說是「愛情的典故」,不直說無限旖旎浪漫之景,卻代之以「姜白石的詞」。姜白石的愛情不豔不俗,曾以〈暗香〉、〈疏影〉二詞,託喻梅花片片、翠禽小小,追憶他在合肥認得的一位女子。〈念奴嬌〉:「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其迷離惝怳,盡為《蓮的聯想》所接收。這闋詞的小序「秋水且涸,荷葉出地尋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見日,清風徐來,綠雲自動,間於疏處,窺見遊人畫船」,也為余光中引述嘆賞(2007:22)。步白石詞的韻致,清空、精思固無疑也,得大眾喜愛也屬必然,但代表余光中生命厚度、深度的力量,至此尚未見揮灑。

《蓮的聯想》用作典故的古代詩人,在宋朝除姜白石之外,李清照也是要角,〈碧潭〉逕用:「載不動許多愁」(78)。唐代則以白居易:「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108)、「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的句子(96)為代表。另如:杜牧「楚腰纖細掌中輕」化成:「攬你古典的窈窕/恰使楚王妒嫉的那樣」(59),李商隱「滄海月明珠有淚」化成:「哭出許多鮫人,許多串珍珠」(64)、「蠟炬成灰淚始乾」化成「甄甄啊,看蠟炬成灰,不久/我們亦成灰」(154)。在魏,則有從曹植〈洛神賦〉借意的「為甄甄啊甄甄」、「在洛水之濱」(98)。其他顯見者為張九齡、李白。至於一些飛仙行跡的詩句化用,就無法一一指認。泍 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遣懷〉)的愛情往事,李商隱「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重過聖女祠〉)的巫山雲雨,白居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長恨歌〉)的哀豔傳奇,都是《蓮的聯想》的基礎情境,以失落、錯過為主調,在尚未諧成中發揮想像,既有現實的甜蜜也有遐思的淒迷。

《蓮的聯想》主要的傾訴對象甄甄、宓宓,出自古代傳說。伏羲氏的女兒名宓妃,溺於洛水,死後成為洛神。甄逸的女兒甄氏,與曹植相愛慕,卻被迫嫁與曹丕,後被讒死,曹丕將其遺物玉縷金帶枕送給曹植。曹植經洛水,夜夢甄氏薦枕歡會。歸作〈感甄賦〉,魏明帝改名〈洛神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