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經典100句--荀子

中文經典100句--荀子
定價:260
NT $ 234
  • 作者:季旭昇//等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8-07-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662799
  • ISBN13:9789866662799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

  「中文經典100」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

  本系列內容,精選中文經典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
【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中文經典100句──荀子》內容所介紹的名句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強自取柱,柔自取束、川淵深而魚?歸之,山林茂而禽獸歸之、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等等。本書選擇其中的一百名句,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閱讀吸收極為方便。

  《荀子》一書除了闡述儒家思想外,更融合內法家、道家、墨家等學說,可說是一部總結百家思家、充滿哲學、經濟、政治、人文、社會思想等,重要的辯論說理之作。

總策劃簡介

季旭昇

  1953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教授,現任玄奘大學中語系教授。著有:《詩經吉禮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詩經古義新證》、《金文單字引得》(合編)等。中華電視台雞蛋碰石頭「說文解字」撰稿1994年;中華電視台「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1996年;國語日報「字圓其說」專欄撰稿2001年起。 文心工作室簡介

林翠哖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曾擔任中研院史語所金文資料庫工作助理,現職為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作文師資班專任講師,「作文易學堂」網路平台規畫及教案編寫,為專業作文教師。

翁淑玲

  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現職不動產業專案經理,喜好閱讀、旅遊、資料分析,座右銘:寵辱不驚。

曾家麒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現為中壢高商國文教師。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首獎、吳濁流文藝獎等,〈一個泡沫的故事〉入選九歌出版《94年度童話選》。

黃淑貞

  淡江大學中文系、玄奘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曾擔任《文訊》雜誌社文字編輯、崇右技術學院系助教、國科會研究計畫助理,以及國小作文班指導老師。個人著有《地球的孩子系列──聽見最美麗》、《擁抱大文豪》、《國中精典古詩文快讀》。

魏旭妍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現任崇右技術學院兼任講師。正式出版的著作:《讀寫聽說學典故文選篇》。

 

推薦序

文明進化論的先驅──荀子

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周德良

  先秦諸子的歷史評價,鮮少有如荀子這般「每況愈下」。西漢《史記》將荀子與孟子列在同一位階,合為一傳;到了揚雄分荀子與孟子二人是「同門而異戶」;而唐代韓愈評荀子是「大醇小疵」;如今,凡是討論先秦儒家時,均標榜孔孟儒學,而將荀子排除在儒門之外,視荀子為儒家之歧出,誤入歧途的異教徒。套用現代股票市場的術語,荀子的歷史地位就是「開高走低」。

  荀子思想學說之所以未受世人青睞,主要有二個原因:其一,是荀子主張「性惡」,與孔孟思想背道而馳;其二,是荀子主張「性惡」,與他所宣揚的人人可以為禹(聖人)的主張自相矛盾。所以說,荀子學說為人詬病的,就在於他主張「性惡」。然而,荀子所謂「性惡」是什麼意思?又為何主張「性惡」?這二個問題關係著荀子思想體系的完整性,及其學說在儒家中的地位,如今都有必要再重新詮釋。

事實上,荀子學說富有極高的人文精神。《荀子.性惡篇》曰: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荀子所說的「性」,是指人「生而有」的:「好利」、「疾惡」、「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等具體內容,就好像「君子愛財」,「君子惡惡」,「飢而欲飽,寒而欲煖,勞而欲休」,這些是普遍存在於每一個人的生理本能。至於荀子言「性惡」,乃是指人若一味順應生理本能的要求,而沒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的有效制約,則人類社會必然產生「爭奪」、「殘賊」、「淫亂」等暴亂現象,而此一危害社會的亂象,就是「惡」。因此,荀子言「性惡」之「惡」,乃是順從「性」之具體內容而言之結果,「性」是中性論述之因,非必然是「惡」;所謂「惡」,乃「順是」「性」易於產生流弊之果。所以,荀子言「人之性惡」,乃是指發生歷程之判斷,而非對人本質意義之界定,故不可「以惡釋性」,進而「以性釋人」。若將荀子所謂「人之性惡」理解成人之本質為惡,乃是犯了「倒果為因」的謬誤,世人曲解荀子學說,莫此為甚。

  荀子主張「性惡」,目的不在宣揚人性的可憎,而是藉「性惡」來強調「辭讓」、「忠信」、「禮義文理」等道德行為對於人類社會的重要性;而這些維繫人類社會的道德行為,必有賴於人的「偽」。荀子所說的「偽」,不是虛假、偽造,而是指「人為」,也就是人異於禽獸的本質所在。(其義相當於孟子所謂的「性」)「偽」是指人在生理本能之外,尚有一種創造發明與教育學習的能力,具體的說,就是一切的人文化成,而人文化成的具體落實,便是禮義法度。因此,荀子主張:「其善者偽也」,肯定凡是人類社會一切善果行為,必來自人的「偽」。

  荀子具有自我反省能力與強烈的問題意識,如果人性易為惡,則善之道德行為──「偽」,如何可能?《荀子.性惡篇》曰:

  問者曰:人之性惡,則禮義惡生?應之曰:凡禮義者,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聖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荀子認為:創造禮義者,乃是生於聖人之「偽」。所謂「積思慮」,是指聖人內在主觀意識不斷思慮反省,從而建立一套自我主觀之價值準則;而「習偽故」,則是聖人效法學習古代聖人所制之禮義法度。荀子一方面肯定客觀之先王制作傳統禮義對於政治社會之重要性,故荀子特別強調勸人為學;另一方面,在繼承傳統禮義之過程中,仍需主觀之道德意識不斷反省思考客觀之禮義法度與現實之需求,以期創造一個「因革損益」的理想政治與社會形態。荀子理想中的禮義法度,必然愈趨完備,愈符合人心之要求。荀子在此要求每個人不僅要有學習的精神,同時要有自我思慮反省的能力,同時,荀子認為人類的文明,必須經過不斷的累積、學習,不斷的進化。如果禮義法度能有效制衡人性,將人性轉化為社會演化的動能,透過「養人之欲,給人之求」,逐漸改善物質條件,富裕民生經濟,提高社會生活品質,則將來的生活型態,必定朝理想的文明社會發展。

  荀子一書,是理想與務實兼顧,理論與現實合一的學說。荀子學說不僅是「坐而言之」,而且是「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可以發展落實為客觀的禮義法度。縱觀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實與荀子的理論思想,不謀而合;因此,荀子學說在歷史上的評價,值得重新商榷。

  荀子學說流傳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了,《荀子》一書,其中當然不乏流傳至今的名言佳句,這些均可印證荀子洞悉人性、預言文明發展的智慧。商周出版「中文經典100句系列」,一直以輕鬆的方式解讀中國經典,兼具實用性與普及教育的功能,讀者反應頗為良好。如今出版第十七本「荀子」,有緣的讀者,透過本書精挑細選的一百句,不僅可以掌握荀子思想的輪廓,學習荀子的智慧,同時可以激勵個人的學習動機,做為人生的座右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34
  2. 新書
    9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