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大正篇 1912-1925)

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大正篇 1912-1925)
定價:450
NT $ 356 ~ 405
  • 作者:竹中信子
  • 譯者:曾淑卿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07-11-2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347566
  • ISBN13:9789571347561
  • 裝訂:平裝 / 4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進入大正年代,台灣武裝抗日運動風潮雲湧,從?吧哖事件、霞喀羅事件到西來庵事件,流血衝突不斷。然而配合內台融合政策,實施內台共通法,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權力天平上,內地人與台灣人的平等待遇成為重要的衡量指標。

  此時,女子中等教育持續發展,女學生與女教師人數增加,內台共讀、內台通婚逐漸普及。加上大正民主百花齊放,民族自決運動勃興,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陸續成立,婦女論、兩性關係都有人檢討關注,女性職業五花八門,愈來愈多女性進入職場,男性受到不少壓力。對女人風範的看法改變,不只要求女性自立、自覺,進而提倡婦人參政權及廢止公娼運動。

  .在山中與丈夫並肩作戰的警官妻子

  台灣深山裡的內地人除了公醫、警察、隘勇,還有警官的妻子。她們隨丈夫出生入死,隨時戒備蕃社出草,。也有警官妻子與原住民結為好友,教授種桑養蠶及各種技藝。

  .創造台灣香茅業奇蹟的日本夫婦

  被迫結合的日本夫婦在貧瘠的客家山區研究種植香茅,意外中將香茅蒸餾量提高了四倍,產銷日本及全世界,創造台灣香茅業奇蹟。

  .白羊群中的黑羊

  父親是第一任台灣神社宮司的山口透,共產主義者山口小靜在尊皇的家庭中長大,卻天生反骨。她在台灣受中等教育,返日後接觸世界語,再度來台時參與激進的共產組織。就在攝政宮訪台前夕,小靜與父親達成協議暫時螫伏,竟併發肺炎去世……。

  .協助娼妓自由廢業的稻垣藤兵衛

  大正十一年,在大稻埕成立「人類之家」的稻垣藤兵衛,人稱「唐吉訶德」。他在艋舺發送傳單〈給被虐待的姐妹們〉,引發一連串的娼妓自廢風波,引起妓院業者一陣恐慌。

作者簡介

竹中信子

  一九三○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從台北州蘇澳郡蘇澳小學校畢業後,進入台北州蘭陽高等女學校就讀。十五歲日本戰敗投降才回日本,後畢業於福岡縣立門司女子高等學校及武藏野音樂大學。

  三代世居台灣,是標準的「灣生」。祖父為「仙台號」輸送指揮官竹中信景,一八九五年率部隊自蘇澳港登陸,二年後退役回蘇澳定居,並開發冷泉,創立「那姆內」彈珠汽水工廠。母親為「靜修女學校」第一屆畢業生,曾返母校任教。

  目前是公司職員,並擔任財團法人台灣協會理事。蘇澳是她的第二故鄉,近年多次回台拜訪兒時好友,並於二○○七年七月特地回蘇澳參加冷泉文化節。

譯者簡介

曾淑卿

  大學畢業後赴日留學。旅日期間即開始從事翻譯。譯著以短篇學術性文章居多,其中尚包括西村成雄教授所著《張學良──滿洲與日中之霸權》(國立編譯館出版)一書。目前從事與日文相關之工作。

 

目錄

第一章 五年理蕃計畫下的台灣

一、台灣山地動盪不安
  蜂擁而起的抗日風潮∕北部山區的戰鬥∕南部原住民的反抗∕與丈夫在山中並肩作戰的妻子∕沒見過雪的台灣小孩∕大正初期的山地經營∕台灣版的八甲田山雪中行軍事件∕平定山地與理蕃對策

二、在山地滋生的浪漫與友愛
  回報純情的日本男性∕入山的日本女性∕井上伊之助與千代夫妻

第二章 大正初期的內地女性

一、 國喪期間的平地與女性
  對女性的改變提出反對意見∕開始參與活動的女性∕花柳界女性的死亡依舊持續∕內台融合沒有進展∕台灣女學生的寄宿生活∕姘居之妻的審判∕

二、報導中大正初期的台灣
  台灣八景及台灣殖產八景∕報紙刊登的台灣特集

三、 新女性
  新男性的新女性論∕台灣的家庭及兒童教育∕報紙開闢家庭專欄∕內地女性與台灣男性的殉情事件

四、 前往南洋的天地
  獎勵移民∕親眼所見的南洋及日本姑娘∕台灣近海的海盜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的台灣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台灣
  青島陷落∕戰爭與女性踏入社會∕針對男性女權論者的男性批判∕從廚房一窺台灣家庭∕大正初期的台灣藝能界∕松井須磨子來台∕斷髮及解放纏足∕最早的日本死刑犯及凶案∕長男的悲劇

二、女性尋求自立、開始工作
  職業種類五花八門∕台灣女工∕女性作品的出現

三、抗日運動與事件
  台灣同化會及板垣退助∕最後的抗日武力鬥爭∕因為是女性而受害∕大正天皇即位及特赦∕安東總督及下村民政長官∕關於台灣人及內地人

第四章 執政二十週年

一、 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的活動
  本島婦人的國語教育∕始政二十週年紀念慶典和愛婦第一屆總會

二、 發展中的女子中等教育
  最早的內台共讀女學校∕台南高等女學校的創立

三、 庶民生活
  在香茅上下賭注的夫妻∕市井的庶民生活

四、 大正前半期的社會狀況
  宗教家陸續來台∕飛機時代的黎明∕妓院的張店儀式終於廢除∕被中國人欺騙的日本女性∕撲滅鼠疫宣言∕第一部電影《虛榮的夢》

第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一、 人權思想抬頭
  受惠於戰爭的日本景氣∕蓬勃興起的民族自決運動∕關於查某?∕受刑者的人權及更生∕嚴寒中在蕃地闢路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台灣
  對從軍家庭的補助∕景氣佳,人力不足∕實施內台共通法∕蕃地巡查之妻的通姦殺人案

三、 強烈流行性感冒的侵襲
  遺骨在台灣的總督∕感冒預防歌∕因流感而生的蕃害∕稍來社的奮起

第六章 大正民主與首任文官總督(一)

一、文官總督與內台融合政策
  田健治郎文官總督上任∕內台通婚∕行政改革∕台灣的社會事業∕大正中期的勞動女性

二、戰後的新風潮
  女學生服裝的改變∕本島人子女的教育∕內台共學政策的理想與現實∕社會主義運動∕報紙的投書欄∕結婚介紹所

三、愛國婦人會
  大正時期台灣愛婦的活動內容∕行政改革與愛婦∕台灣節約同盟會與瘋狂搶購拍賣物品的女性

四、大正中期、過渡時期的生活
  服裝的議論與生活合理化∕台灣的內地婦人∕花柳界面面觀

第七章 大正民主與首任文官總督(二)

一 、積極活動的女性
  針對女性的文藝雜誌創刊∕女教師們∕公立學校的女教員講習會∕地方的婦人會活動

二、戰後的恐慌
  不景氣下的台灣∕勞動者的工資和工資中扣除的所得稅∕內地人定居的開展

三、反日行動頻頻
  學生的反日行動∕民族意識高漲∕辛勞的警察∕孤島的悲劇

四、原住民音樂調查
  田邊尚雄的原住民音樂研究∕蕃界的情況

五、稻垣藤兵衛與自廢運動
  娼妓自由廢業∕自廢運動的發展∕修改取締娼妓的規則∕貢獻者稻垣藤兵衛

六、共產主義者山口小靜
  攝政宮到訪台灣∕白羊群中的黑羊

第八章 大正自由主義時代

一、 關東大地震和台灣
  來自台灣的援助∕震災後的新思想∕留學生宿舍新高砂寮∕對外關係惡化∕攝政宮成婚與新宿御苑的台灣閣

二、大正後期運動的興起
  學生登山活動的流行∕服裝的改良∕對女人風範的看法改變

三、奮鬥的女性們
  各行各業的勤勞女性∕專業增加,女性自立∕婦權運動∕啟發的側面(改變的價值觀)∕在柴魚片工廠謀生的女工∕大正時期的兒童

四、大正時期的農業等產業
  變富裕的台灣農民∕吉野村之後的發展∕大正十三年的夏天暴風雨∕影片與戲劇活動∕宜蘭線鐵路的開通∕台灣與朝鮮的內地人之比較∕被歧視的鄰島沖繩

五、伊澤總督、後藤長官的上任
  領台以來幅度最大的行政整頓∕軍國化的徵兆∕西鄉隆盛與原住民女性所生的遺兒

第九章 統治三十年的台灣

一、 悄然逼近的軍國主義與台灣人勢力的擴張
  始政三十年∕台灣人與兵役∕台灣農村的好景氣∕努力奮鬥的內地人

二、 運動風氣持續興盛
  女教員的體操講習會∕田徑競技大會∕藉著運動提升體格∕在夏天消失的少女

三、 大正末期的台灣女性
  大正末期的婦人團體∕女子職業學校與夜間學校∕女教師增加∕消除對女教師的歧視∕台灣女性教師∕教師拯救學生脫離困境∕矯風會的活動∕風月場所女性的經歷調查

四、 大正末期的蕃界
  大正末期的山地駐在所∕原住民的職業和社會參與∕原住民的結婚大騷動∕因理蕃政策而結婚的警官及原住民女性∕反對理蕃政策的森丙牛之死∕與原住民結婚的內地女性

五、 大正末期的社會百態
  反日情緒高漲∕台東的岩灣遊民收容所∕治安維持法以及暴力行為取締法∕從濟貧到兒童保護∕廣播時代以及汽車、飛機∕台灣人的歧視問題∕依國家政策組織國民

參考文獻

中文版圖片出處

 

  我年輕的時候,甚至想過步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就離開這個人世。二十一世紀對當時的人們而言,是無法想像、非常遙不可及的。爾後迄今已過了四十年,在今日,我只能傾聽新世紀邈遠的海潮聲,卻無法展望闇黑的海洋,心裡不由得懷抱不安。

  在二十世紀末,蘇聯解體等許多出乎意料的變動相繼發生,一舉將「明治」、「大正」、「昭和」時代推往更遙遠的歷史深處。科技一枝獨秀地加速向前邁進,跨越舊有的價值觀和理解,人們開始對人類的進步抱持懷疑的態度。從全球性戰爭和環境破壞,到陷入泥沼的民族紛爭等,我們其實是將我們那個世代就陷入危機、百病叢生的世界,交給下一個世代。

  人類複雜、糾結的漫長歷史,以十進位法來區分其實並不合理。今年結束後,一定也會被冠上「戰後五十年」,持續被討論。但是此一戰後五十年,無庸贅言,係背負著已少為人知的戰爭時期及戰前歷史。特別是台灣,在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後的戰後五十年,正好又歷經和殖民統治時期同樣的五十年歲月。日本戰敗時,有軍人、一般民眾共六十萬餘人住在台灣,今日卻變成「不為人知的台灣」,實在令人非常遺憾。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有了很大的轉變。其中一項轉變是,在這之前以天皇、權力者為中心的歷史已被揚棄,開始以庶民和被支配者的觀點來研究歷史。特別是占了社會上一半人數、卻被忽視的女性,其存在已隨著女性論一起被挖掘出來,逐漸得見於世間。

  不論是甲午戰爭時隨近衛軍來台定居的祖父,或是同樣在明治時代渡台的母親家人,都曾對我說:「算來,三代都在台灣生活是很少有的。」我在台灣出生,十五歲之前過著殖民地的生活。由於對台灣懷抱著一份鄉愁,讀了許多殖民地時代的文獻,但發現其中有很大的一片歷史空白:已為人母的女性、協助丈夫的妻子、有雙親相伴的女兒、在台灣出生長大的日本女性和庶民等,在異民族和異文化中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度過?又扮演了什麼角色?這些部分,文獻都沒提到。

  歌德曾說:「瞭解女性,就能瞭解歷史的真相。想要深入瞭解某一個時代,就必須好好研究那個時代的女性。」我想如果能還原庶民和女性的樣貌,就能多層次、多角度地考證台灣五十年的殖民地史,填補欠缺的部分,有助於更深入的洞察,將原本看不到的部分呈現給世人。此外,學習晚近歷史,能讓我們得到一些啟示和反省,學習如何與其他國家在人權意識的前提下共存共榮。

  不僅台灣,一度有數百萬日本女性遠渡重洋,到朝鮮、滿州、中國、樺太(庫頁島)、南洋、夏威夷和南、北美洲。她們的海外經驗,姑且不論是非對錯,對於以單一民族組成的日本社會而言,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價值和養份,刺激日本島國性的風土。此外,時常有人指出,外地成長的子弟當中,傑出優秀的人才輩出。基於這樣的歷史事實,我們不能忽視這些人及其母親在與其他民族接觸時所體驗到的文化摩擦和異文化刺激。

  由於有外地經驗的女性已經年老,相繼去世,我下決心開始蒐集相關紀錄,並整理資料,隨著各地尋訪的行程,經常前往日本、台灣兩地的圖書館。但是從一本書當中,往往只能得到一、二行需要的資料,因此我決定挑戰殖民五十年間在台灣發行的報紙。我從所謂台灣總督府御用報的《台灣日日新報》開始閱讀,擴及其他地方性報紙;雖然我有無窮的興趣,並從中獲得許多「知的喜悅」,但過於龐大的資料量讓人難以負荷,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感到十分焦慮。

  初期的報紙,女性的相關報導登在第三版(社會版),但幾乎都被男性有興趣的題目和充斥揶揄、差別待遇的報導所埋沒;既沒記載流汗流淚、辛勤工作的開拓團婦女、窮人家情況,也缺乏極普通而人數眾多的主婦形貌。我想要從這些資料當中,探尋更公平、更豐富的消息,考察當時的女性實況,並加以定位。然而,全面性地仰賴報紙是危險的。殖民地的報紙按照統治政策,必須接受檢查。有的報紙被禁、施以罰金,有的則是被扭曲、抹去新聞內容。很多新聞是一時性的消息,駁雜的新聞也很多,再加上報社並未嚴謹處理女性的報導,往往必須尋求旁證,重新調查,十分麻煩。

  然而,除了報紙,幾乎找不到資料記述往昔日本女性生平的歡喜與哀愁。我非常憐惜漸被忘卻、消失於彼方的女性,希望至少將她們的樣貌留存於一本書當中。本人由於才疏學淺且同時從事其他領域的工作,撰寫女性對我而言實在是過重的負擔,但是只要想到這樣的書籍是台灣及日本所有殖民地關於日本女性的第一本通史性書籍,加上我也許是能談論殖民地經驗的最後世代,就覺得受到鼓勵,在些許使命感的引領下,努力至今。

  也許部分讀者會覺得本書對女性以外的記述過多。這是因為我個人覺得社會與女性是密不可分的,同時也希望讀者能掌握殖民統治的概要;再者,其實我希望有意識、具體地展現優秀研究書籍當中未曾觸及的日常生活領域,讓讀者瞭解我的想法。此外,性產業的部分也許寫過頭了,但是當時社會中的女性問題是高度集中於買春、賣春的議題,因此實在避無可避。

  在「明治篇」之後的「大正篇」、「昭和篇」,我預計談論:一、安定發展下的台灣與台灣人的苦惱;二、台灣號稱「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長期戰爭下和日本命運與共,台灣人前往華南、南洋支援的實況;三、隨著日本戰敗,日本人與台灣人的立場逆轉,所有日本人被逐回本國之前的歷史。我想以這些深具戲劇性變化的歷史為背景,完成日本女性在台五十年的歷史。

  當時住在台灣的所有女性都具有日本國籍,但是由於個人能力有限,在處理上偏重來自日本國內的日本女性。由於本書係屬未開拓的領域,資料也較為缺乏,行文當中也許有獨斷和偏見;但如果本書能有些許資料性價值,或能使關心台灣的人增加,那麼我一切的辛勞都將煙消雲散。

  懷志二十年,著手學習十年,獲得很多朋友、知己的鼓勵,以及圖書館人員、戰後自台灣撤回日本的同胞、研究者的幫助,本書才得以付梓。我在這裡深深致上謝意,更發自內心祈禱台灣與日本能永久和平、友好。

一九九五年八月
竹中(中村)信子

  在這裡,很惶恐地陳述一件個人的私事。本書付梓之前,弟弟春野和母親竹中春子去世。為了緬懷在台灣真誠生活了四十餘年的母親,決定以父母的姓氏竹中出版此書。

導言 
台灣是我的故鄉?
文/游鑑明

  一九九五年,我在日本開會,當地的朋友告訴我,有一位業餘的日本女性研究者竹中信子,即將出版《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這部書。對從事日本殖民時期台灣婦女史研究的我而言,這不啻是重要書訊,因為無論是我自己或其他研究台灣殖民時期女性史的學者,都把研究焦點放在台灣漢族女性身上,而那群曾在台灣居住並占台灣總人口二.五四%的女性1,究竟過著何種生活?又如何和台灣人互動?始終沒有受到注意。不過,期待這部書出版之餘,我內心存著一些疑竇:由曩昔的殖民者撰寫的女性史,會以什麼樣的視角去詮釋、分析這段歷史?作者會採用哪一類史料?還有,這本書是為誰書寫?一九九五年年底,竹中信子的《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明治篇」問世,我迫不及待地買來一讀,也推薦給許雪姬教授,並邀請她在《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上寫書評。2這部書直到二 ○○一年才全部出齊,洋洋灑灑四大冊,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氣魄。

  坦白說,沒有深厚的日文底子,很不容易讀完這部書,而就在二○○三年,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調查員松金公正博士來到我的研究室,轉達該會有意翻譯這部書的構想,並徵詢我的意見。對該會的這項「德政」,我當然欣然贊同,也坦白地表達自己對這部書的淺見。正如許雪姬所說,這部書雖然羅列了參考資料,卻沒有加註,嚴格說來不算是學術著作。3不過,光就跳脫只記載上層女性的書寫框架,走向為芸芸女性大眾寫歷史的這一點來說,作者的確對女性史研究提供很好的範例。我還向松金博士強調,這部書的譯本將會嘉惠非日語地區的讀者,也可能帶動另一波殖民女性史的研究熱潮。在我的「背書」下,日本交流協會聘請專家展開翻譯工作。然而,對譯者來說,翻譯原本就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再加上這部書的遣詞用字過於瑣細,文中又時而出現前言不對後語或自問自答的語句,翻譯工作之艱辛,誠可想見。對受我鼓吹而出版這部書的時報文化出版公司來講,編輯群也同樣碰到「燙手洋芋」,然而,無論是譯者或編者都咬緊牙根、堅持到底,因為大家都知道自己正在進行一件有意義的工作。

  竹中信子的祖父在甲午戰後隨近衛軍來台定居,母親和家人也在明治時代移住台灣,竹中算是在台灣的第三代日本人。從「明治篇」的〈序〉和「大正篇」的〈後記〉中清楚地看到,她撰寫這部書的主要動力,是來自對台灣的深厚鄉情,儘管她只在這塊土地度過短暫的十五年。而和許多女性史學者一樣,竹中信子寫書的目的是為了補白女性歷史;不過,台灣的生活經驗和歷史記憶,給予她不同於其他人的書寫心境。身為日本子民的一分子,她發現,殖民時代居住在台灣的日本庶民的歷史被嚴重漠視;她也觀察到,殖民時期的報紙對日本女性的報導充滿輕蔑、不公正。為了讓日本讀者瞭解台灣殖民史,以及殖民地日本女性和這段歷史的複雜關係,在這部書中,她花了不少篇幅去闡述台灣的殖民史,然後再描寫日本女性在台灣的各種生活面向,並凸顯她們不為人知的辛勞與貢獻,於是許多不曾被寫入歷史的底層或邊緣女性,一一浮現。

  這部書的書寫策略,既要激發日本讀者關注曾在台灣生活的日本民眾,又試圖從殖民地日本女性的日常生活尋找歷史,梳理出與主流敘事不同的觀點,後者是這部書最精采的部分。竹中信子試圖囊括殖民時期住在台灣的所有日本女性的生活,但著力較多的是婦女團體的成員、娼妓、女學生和到山地開發的警察妻子。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竹中懷著為殖民地日本女性發聲的心志,全書不僅僅勾勒這群女性的生活史,也不時撥弄性別歧視下的社會問題。最鮮活的例子是,竹中強調,最早渡台的女性幾乎都是娼妓,談論台灣的日本女性史一定要從被人鄙視的賣春婦談起。她撇開倫理、道德和教養,從政治、性欲和金錢拉開這部書的序幕,日本娼妓在台賣淫的原因、禁娼政策的舉棋不定,以及娼妓的悲慘命運,貫穿全書,也帶給讀者另類的殖民史。

  除了娼妓的故事之外,另一個重要的例子是,敘述住在山區的女性境遇,這群女性的丈夫多數從事理蕃工作。在台灣人的記憶中,殖民政府的理蕃政策殺害不少原住民,但作者迴避這方面的討論,把焦點放在理蕃者的妻子身上,從北埔事件到霧社事件,處處可以看到她們被殺害或者如何躲過災難的驚恐畫面,還有她們學習原住民語言、融入原住民生活的一幕。作為一部給日本人閱讀的女性殖民史,這樣的書寫方式似無可厚非,因為作者想要呈現的是殖民地的日本女性在殖民過程中的付出和貢獻。作者對日本賣春婦的同情,也同樣基於這樣的想法,因為從她所蒐集的資料中得見,有不少娼妓來台營生,滿足的是日本男性殖民者的性需求。在「昭和篇」裡,竹中信子舉出更多事例,說明殖民地的日本女性如何配合殖民政策,響應戰爭。對曾被殖民的台灣人來說,這群女性是殖民政府的共犯,沒有歌功頌德的必要。且不論作者是否藉此化解共犯的說法,但作者從女性不得已和無奈的角度,把許多問題合理化,留給讀者對女性在戰爭或事變中扮演何種角色的多元思考。

  台灣籍女性在日本殖民時期遭受的差別待遇,是眾所週知的不爭事實;而竹中信子在殖民地日本女性的身上,也看到一樣的問題。從當時代的媒體輿論、學校教育和薪資所得,她發現在台灣的日本女性受到各種歧視,連日本國內的輿論也污名化她們。雖然竹中不完全為殖民地日本女性搽脂抹粉,甚至指出部分女性的行為舉止,確實不如日本國內女性,但不公平的事證歷歷在目,讓她的同情多過苛責,整部書中,不時出現竹中對殖民地日本女性抱屈、申辯的聲音,以及對日本男性缺乏性別意識的批判。相對於殖民地的日本女性,台灣女性的處境其實更加低落,竹中看到了這一點,也提出持平的看法,可惜未做進一步討論,留給台灣讀者不小的遺憾。

  這樣的遺憾,明顯和這部書的主題有關:台灣女性不是書中的主軸,竹中信子當然沒有必要為台灣女性代言。然而,從許多方面的述說來看,作者並不完全擺脫對台灣女性的觀察或比較,好比在女子教育、女性工作,或是日本女性和台灣女性的往來關係上,都有台灣女性的身影。只不過,作者引用的資料,多半集中在日本人的社會新聞與活動,以及日本學者的殖民地研究,台灣人的資料或台灣學者的研究,很少被參考引用,因此,竹中對殖民地時期台灣女性的分析,不免輕描淡寫或誤植。

  無論如何,一位非科班出身的殖民地研究者,能以十數年的時間蒐集史料、進行田野調查,來完成這部鉅著,已經令人折服。更何況,這部書提供我們許多值得學習和注意的地方:作者從一些零碎、散落的報刊媒體資料中,把歷經明治、大正和昭和時代,不同階層、不同行業的殖民地日本女性的日常生活及變遷,細膩地拼湊出圖像,讓讀者隨著她進入了殖民時代。回顧殖民時代在台日本女性的境遇,作者跳脫制式化的書寫方式,對殖民母國的威權、偏差的政策提出批駁;也巧妙地把殖民者殘暴的一面,挪移成對其女性同胞的關注。儘管有些說法不能說服讀者,特別是台灣的讀者,但歷史寫作原本就有各種不同的版本。

  閱讀這部書,我個人是相當沉痛的。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每過一段時期,就湧入不同族群,竹中信子和她的家人是其中的一群。竹中在日本結束統治台灣五十年後撰寫這段歷史,為的是緬懷這曾經是「故鄉」的異國,她讓日本讀者認識的是,他們的女性族人如何在殖民地生活;讓台灣讀者看到的則是,曾經和他們生活五十一年的異族女性,在某些方面,和台灣女性沒有太大差別,都是被時代撥弄的人。歷史不可能回到原點,但許多歷史現象卻不斷重複著,進入台灣的不同世代女性移民,其實不也和竹中筆下的女性一樣,把台灣當成是自己的故鄉,但卻面對著許多政治、社會、經濟的問題?如何揚棄主流敘事或泛政治化論調,以多元角度撰寫台灣女性歷史,是這部書給我們的最大啟示。至於異族女性的互動情形,在這部書中留下不少空白,值得我們進一步填補,在多元族群居住的台灣,這項研究顯然是不能忽視的。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註釋

  1 一九三八年,台灣男女總人數是五七四六九五九人,日本女性是一四六四三八人。以上資料來自台灣總督府《台灣總督府第四十五統計書》,一九四三年三月。 2 許雪姬,〈評介竹中信子《植民地台灣�日本女性生活史(明治篇)》〉,《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期四(一九九六年八月),頁三五一—三六一。 3 許雪姬,〈評介竹中信子《植民地台灣�日本女性生活史(明治篇)》〉,頁三五三。

 

內容連載


在香茅上下賭注的夫妻

鹿兒島縣櫻島出身的岩元清,是對台灣天然香料特別有貢獻的民間人士。

明治四十二(1909)年,在同鄉前輩的邀約下,岩元來新竹州大湖郡大坪林農場的台灣專賣局指定台灣興農合資會社工作,擔任菸草耕作員。此處原為原住民所在地,未經開墾的荒地富含腐殖質,但該地不適合栽種薩摩菸草。此外,試種的美國品種、馬尼拉品種及土耳其品種也不成功,便將菸草的耕作移到台灣東部的花蓮港及內地人的移民村裡試種。

為了獎賞菸草耕作試驗有功人員,農場便宜賣給了一位工作人員松本。岩元清雖然接獲調職的命令,但拒絕調職,繼續留在松本的農場。農場有位很熱中研究的上司津島顯,為了尋找替代菸草的作物而努力不懈。岩元成為他的助手,熱心地展開研究。

松本農場面積六百町步,一百八十萬坪的土地上幾乎都是以相思樹為主的山林地。
相思樹這個樹名相當好聽,外型也優美。纖細如佛祖眉毛的樹葉長得很茂盛,風一吹來枝幹搖曳,還會開滿小嬰兒衣服上的小穗球般的可愛黃花。但這種樹只能製成木炭。

那一帶土地貧瘠,山豬為害甚烈,種了農作物也會賠很多錢,況且原住民還不時前來擾亂。生長茂密的相思樹雖是品質好的木炭材料,但光是燒成木炭再出貨到遙遠的鎮上就是浩大的工程,連運費都不划算。因此附近十五戶左右的台灣農家,都清一色過著貧苦的生活。

岩元清來台後第二年,他父親四郎右衛門一句話也沒跟岩元商量,就帶著自己妹妹的姻親──谷口家的女兒實津一同乘著轎子來到松本農場。實津因男方變心而被掃地出門。

「哥哥已有約定結婚而且喜歡的人了。」雖然清的妹妹如此反對,但四郎右衛門始終相信沉默且順從、身體強壯的實津一定適合清。

與松本農場有段距離的大湖郡住著清的叔母,她離婚後再婚來台,並在卓蘭從事農業,種植蜜柑、軟木及桐樹。

清對實津的到來很驚訝,對父親提出極大的抗議。但就在不融洽的一夜過後,清的父親可能想:「反正都是年輕男女。」便在清一大早前往農場後,把實津留下來,自己先回內地去了。

清在毫無心理準備的狀態下,輸給違反內心的本能吧!對互許終身的戀人的愧疚、被父親陷害的自我厭惡感、背叛內心感受又帶著青春血氣、對實津又愛又恨等種種心理下,清找不到出口,陷入複雜心緒。

清將背叛戀人的自責心情發在實津身上。若實津的個性會將悲傷形於外,清的態度可能會不一樣吧!但實津就像石頭一般沉默忍耐。她的孩子也表示不曾看過母親生氣的臉。

清一喝酒,就會找些芝麻小事借題發揮責罵實津。另一方面,清熱中在農場裡栽培研究香茅。在津島顯的手下,他極力鑽研在日本尚屬陌生的香料製造領域。他很有使命感,也有偉大的抱負,想讓附近的農家富足起來、滿足國內需求,最後還能跟便宜的外國香料競爭、進而外銷等。

不久,岩元清的香茅栽培不僅限於台灣,在世界植物製油史上都留下偉大的足跡。讓人驚訝的是,一切都是從栽培一株香茅開始的。

當時的爪哇是世界性的香茅產地,靠製油獲得的香料成為很大的輸出產業,對於競爭對手的出現有高度警戒心,連一根草都嚴禁帶出海外。而台北農事試驗場的月岡一強技師,卻花了很大功夫偷偷帶了一株極難得手的香茅,藏在行李中帶回台灣。

明治四十五(1912)年三月,在氣候、風土、氣溫等自然環境都跟爪哇原產地接近的松本農場,開始種植全台唯一的一株香茅。

香茅適合氣候溫暖、標高五百公尺以下的地區,而新竹州以南地區因向南面的日照好,排水佳,適合栽種,還可活用不適合栽種蔬菜的山地斜坡。香茅適合生長於成長期雨量多、收割期乾燥的地區。只要是黏土質的土壤,不管是平坦或傾斜的土地都能成長,而且難得的是昆蟲或動物根本不喜歡香茅的味道,所以不管在多麼深的山上都不怕野獸或鳥類帶來的災害。

三月,根部冒出黃色新芽時,便這些小樹苗一株株分開,然後在每畝間距一公尺、每株間距六十公分處挖掘深約十公分左右的洞穴來栽種。使用尿素肥料再搭配少量磷酸鉀施肥,就可增加生產量。可是在台灣栽種不施肥都無所謂。而且是多年性植物,只要栽種一次,連續十年以上每年都可採收。等這些小樹苗長大,一年只需除草一次即可。

收穫時,香茅可長到一‧七公尺高,一株的直徑將近五十公分左右,成長狀態有如熱帶植物。收割時,每株留下根部約十二公分左右,之後日曬。可是,栽種初期其實跟爪哇一樣,並無日曬的過程。

實津像掉落在繁茂相思樹原野中的一顆種子般,內心其實很不安。 一般若是嫁到家境不太好的家庭,妻子從嫁過去的那天起便開始勞動。當時無法雇用足夠的勞工,也沒有性能優良的農業機具,兩人必須先進行相思樹原野的開墾,直到體力達到極限,才將能種植香茅的地方全部種滿。

在植株還小的第一年裡,必須不停拔除覆蓋其上的雜草,隔年才能開始收割。
貧窮的台灣人農家還能多少提供一些勞力者,但實津作為清的工作夥伴,不,應該說像奴隸一般認真不斷工作,每天被工作追著跑,在勞力不足的深山裡,身為妻子就必須工作得比雇來的工人還認真賣力。

收割後的香茅要蒸餾搾油。將香茅放入巨大的窯裡,蓋上黏土做的蓋子,不斷加熱、燒窯進行蒸餾。一天放入四次原料,持續用大火燒窯。因為水是必需品,所以窯得蓋在溪流附近。有時還必須在廣大的農地裡移動窯。

在土地上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必須扛著長達一七○公分的香茅走到蒸餾地點,而且又是山坡路,非常艱苦。必須將香茅的新鮮葉子捆綁起來,將前端分成兩股,俐落穿入削尖的挑擔兩端再扛起。此時若雙腳沒踩穩、腰沒彎下,就會跟扛著的東西一起摔個四腳朝天。何況走的還不是平坦的路,挑擔的重量讓人感覺又重又痛,實津好不容易抓到了訣竅,可以左右平衡,走得很穩。連在附近工作的廣東人(客家人)都說這工作艱困得要命,清的老三堅也說,實津懷孕時也沒停止工作過。

話題拉回到稍早的香茅。香茅的蒸餾不採用新鮮葉的爪哇式法,而是用半乾燥的香茅來蒸餾,結果效率明顯提高,並提升了國際競爭力。此項發現,可說是僥倖發現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56
  2. 新書
    79
    $356
  3. 新書
    79
    $356
  4. 新書
    88
    $396
  5. 新書
    88
    $396
  6. 新書
    9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