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世界

山的世界
定價:350
NT $ 277 ~ 315
 

內容簡介

集結三十餘位日本知名山岳專家及登山家的專業,
以全世界的山林景況及作者的登山經歷為寫作背景,
內容探討登山科學、山的文化、山林生活、環保意識等,
有助於加深讀者對山岳的認識,並跳脫以往對山的刻板印象。

  喜馬拉雅絕大部分的地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電可以用,其觀光產業的開發根本跟不上已開發國家的步調。然而,還是有一小部分的地區,正以驚人的速度展開了觀光產業的開發。

  位於埃佛勒斯峰南麓的薩迦瑪塔(埃佛勒斯峰)國家公園,在一九八○年代接受奧地利的援助,開始建設起小型的水力發電廠,卻在發生於一九八五年的一次冰河湖潰堤的意外中受到了破壞。然而在一九九○年代,以南奇鎮市集為首的幾個村落開始有電可以使用了。這個結果造成了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村落開始全面電器化,微波爐、咖啡機、電視、傳真機等家電用品開始被廣泛地使用在日常生活裡。直到現在,為了招攬外國觀光客,還標榜著在小木屋裡就可以收發電子郵件。原來根本不知道電器為何物的山岳居民們,在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裡,就已經進步到知道怎麼使用電子郵件了。

  像這樣急遽的變化,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國外的「壓力」。外國人打著以援助為目的的旗號大行營利之實,將各式各樣的物資與資訊帶入這個世界。尼泊爾喜馬拉雅的山岳居民們幾乎是連考慮的時間都沒有,就被如雪片般飛來的嶄新物資及資訊所淹沒,不知不覺中急遽地改變了喜馬拉雅。今後的十年之內,尼泊爾喜馬拉雅的觀光一定會產生相當大的變化。

編者簡介

梅棹忠夫(Tadao Umesao)

  1920年出生於京都市。京都帝國大學理學博士,主修民族學、比較文明學。在大學一開始主修的是動物學,但由於一次內蒙古學術調查的契機,轉而改修民族學,致力於現場調查工作,足跡遍布阿富汗、東南亞、東非、歐洲等地。在1957年所發行的《文明的生態史觀》一書中,大力強調西歐的文明與日本的文明幾乎都是在同一條軌道上進化著,因而引起了廣大的迴響。還獲頒朝日獎,受封為文化功勞者,並受頒文化勳章。現為國立民族學博物館顧問(民族學、比較文明學)、京都大學榮譽教授、日本登山協會榮譽會員、京都大學學生登山協會(AACK)榮譽會員。

山本紀夫(Norio Yamamoto)

  1943年出生於大阪。京都大學農業博士,主修民族學、民族植物學。就讀於京都大學的時候參加過探險社,熱愛登山。1968-1969年在京大探險社組了一支安地斯學術調查團,前往祕魯及玻利維亞進行作物的調查。1970年加入安地斯登山隊,在玻利維亞的科迪勒拉山系、里爾山脈及智利的阿塔卡瑪高原等地進行登山的活動。目前則是以安地斯、喜馬拉雅、西藏等山岳地帶為主,從事農耕文化的調查。此外,很喜歡在京都北山等地沿著溪流登山。現為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教授、綜合研究所大學兼任教授,同時也是京都大學校友登山協會會員、日本登山協會會員。

譯者簡介

賴惠鈴

國立中興大學企管系畢業,通過日文一級檢定。

  譯有《中歐.德國》、《拼布Q&A密技1000》、《立體卡片DIY》、《初級人物畫》、《藥膳食補》、《洗車&打蠟完全BOOK》、《Love Link》。現為專職譯者。

 

目錄

序 梅棹忠夫
序章 現在山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山本紀夫

第一章 人為什麼要登山呢?

第一節 對談:從山裡面學到的事情 梅棹忠夫∕山本紀夫
第二節 登山與健康 山本正嘉
第三節 中老年人登山的現況與未來 齋藤惇生
第四節 專訪:科學家與登山家 田部井淳子
第五節 「人人皆為山的子民」 小野有五
──回顧國際山岳年
第六節 埃佛勒斯峰登頂以來五十年 江本嘉伸
──登山的文化史

第二章 山的環境

第一節 山的定義 小疇尚
第二節 山的誕生 原山智
第三節 地球的氣候取決於西藏的喜馬拉雅山 安成哲三
第四節 山也是一種水資源 中尾正義
第五節 山裡的森林世界 山田勇
第六節 高山植物的世界 大場秀章
──植物是如何適應高山這種極限環境的
第七節 冰河與昆蟲 幸島司郎
第八節 日本獼猴群聚於槍岳的原因 泉山茂之
第九節 日本高山的特色與美感 小泉武榮

第三章 山裡的生活與文化

第一節 人類定居於高地的理由 松林公藏
──存在於人類進化與文明中的醫學問題
第二節 介於搬運工人與當地導遊之間 鹿野勝彥
──登山之於夏爾巴人
第三節 衣索比亞高地的定期市集 重田真義
──咖啡葉與象腿蕉的以物易物
第四節 孕育出山岳文明的安地斯農業 山本紀夫
與其進退維谷的現狀
第五節 羊群穿越國境的山牧季移 白? 蕃
第六節 從畜牧的角度看山的文化 稻村哲也
──中央安地斯山脈與喜馬拉雅山的比較
第七節 山岳地帶的部落與過疏問題 藤田佳久
第八節 日本的靈山信仰與立山 米原 寬
第九節 白神
──狩獵團的山 工藤光治∕牧田 肇

第四章 山的危機與保護

第一章 山岳觀光開發與全球暖化 渡邊悌二
──以瑞士的阿爾卑斯山與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為例
第二章 喜馬拉雅山的環境變動 岩田修二
與層出不窮的自然災害
第三章 不丹的綠色保育政策 月原敏博
第四章 從谷底往上仰望雲南高山 阿部健一
第五章 安地斯自給自足的經濟及其變化 木村秀雄
第六章 從富士山改變整個日本 野口 健

附錄 與山有關的書籍導讀 藥師義美
跋 山本紀夫

 

  最近,日本的登山界出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就是登山的人口突然急遽地增加了。有人甚至因此認為登山活動將再度蔚為流行。而事實上,現在日本的登山人口也號稱有五百萬到六百萬之多。這麼說來,日本的確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登山大國。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就是登山者大多是中老年人,幾乎看不到年輕人。這個現象在二、三十年前其實還沒有出現。相反地,過去一提到登山運動,幾乎全是年輕人的天下。尤其是需要消耗掉大量體力的攀岩和需要背負沈重行囊的縱走等等,更被認為是只有年輕人才有辦法勝任的活動。然而,曾幾何時從事攀岩活動的中老年人也已經屢見不鮮。而且不只是日本的高山,遠征喜馬拉雅山挑戰的中老年人也不在少數。

  像這樣,登山的人口增加、中老年人活躍於名山百岳上的姿態固然可喜,但還是有一些隱憂,令人無法打從心底覺得高興。其中最令人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幾座特定的名山被眾多的登山客大舉入侵之後,所引發的生態問題。事實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客所留下的垃圾與排泄物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問題。此外,很多珍貴的高山植物也因為登山客的無情踐踏而出現了瀕臨絕種的危機。

  此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年輕人近幾年來都不去爬山,所以日本人也因此漸漸地遠離了大自然。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山的國家,所以登山、健行對於日本人來說應該是一種再自然也不過的活動。藉由親近大自然,青少年的身心也得以健全地發展,但是當年輕人不再熱衷於登山運動之後,自然也就不再有機會去親近大自然了。

  這種年輕人不再熱衷於登山運動的現象,也為自然研究的領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本來日本的自然科學家裡面,有很多研究員就是透過登山、健行等活動去接觸大自然,從而步上野外科學的研究道路,然而近幾年來,像這樣的研究員卻顯著地減少了。年輕人遠離山林的現象,或許正印證了現在他們「遠離科學」、「遠離理科」的現象。就連研究野外科學的第一線也大聲疾呼其後繼無人的困擾。

  那麼追本溯源,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年輕人逐漸地遠離山林呢?又是什麼理由,使得中老年人之間興起了登山的熱潮呢?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有著什麼樣的魅力?生活在山裡面的人們,其文化與生活方式又有哪一些有別於平地人的特徵呢?

  本書的目的就在於解開這些謎題。因此本書的內容網羅了與山有關的各種知識,從登山到山的科學與文化、生活、環保等等,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可以稱得上是日本第一本針對山的一切所作的多角化論述。透過本書,希望大家都能對「山的世界」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梅棹忠夫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77
  2. 新書
    79
    $277
  3. 新書
    85
    $298
  4. 新書
    85
    $298
  5.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