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為了配合呼吸循環系統物理治療的課程所設計的實用指引。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先是介紹如何評值測量的工具或方法,然後討論呼吸循環系統物理治療常用的評估和工具,最後介紹當從事呼吸循環系統物理治療之臨床工作時,常用的監測儀器以及病人使用的輔助器具或設備;第二部分是依據大三呼吸循環系統物理治療的課程,所設計的15單元的實習,主要內容是物理治療評估、基礎治療技術與病歷書寫;第三部分則是問題導向學習的十個案例以及為大四呼吸循環物理治療實習所設計的臨床教育規劃,包括臨床決策、成效分析和七週的自我學習教材。讀者可就本身的時間規劃與需求,選擇性使用本書,如果認為大三15個單元的實習超出學生之負荷,可予精簡或兼併。若希望進一步了解呼吸循環系統物理治療,讀者可參閱其他之相關參考資料以及呼吸循環系統物理治療一書(台北:金名圖書有限公司三版,2002年)。
大三實習每單元約3小時,約略是1小時的錄影帶觀看或示範講解,其餘2小時則必須學生分組實際操作,學生可利用每一單元後所附的實習報告填答問題,且應自己尋找資料討論每一單元的問答題。
實習單元注意事項:
1.凡有運動項目之實習,請著舒適簡便之衣物與運動鞋,須心電圖監測的單元,衣物以前開襟為宜。
2.每次實習課之前,請仔細閱讀實習手冊,熟習實習目的與步驟。
3.除非有特別說明,一般均以兩人為一組,分別為測試者和受試者。每次實習後,每人繳交實習報告一份,於下次實習課前交給協助指導之研究生助教。
4.下課前10分鐘,依學號每三個人輪流擔任值日生,負責協助將使用過的儀器歸位。以及實習區域的清潔工作,經負責指導實習之研究生助教或老師認可後,方可離去。
5.評分標準包括平時表現(10%)、實習報告(50%)、期中考(20%)、期末考(20%)。
本書再版時增加了為大三同學設計的十個問題導向學習案例,以拋磚引玉的精神希望用案例型態建立呼吸循環物理治療的常見適應症,讓同學先了解問題、找出需求、自我學習,以解決臨床問題,最後能總結並應用在此一過程中得來的知識、技能到其他類似的臨床問題,並期許同學自問題導向小組討論方式學習到團體合作、有效溝通,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大四實習時應整合臨床醫學與物理治療學之知識與技能,做適當之臨床決策,面對各式實際的病例,學生應在既有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學習,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本書之自我學習教材主要是就大三時未有機會深入的部分藉現有之教材、依照目前實習七週的制度,每週額外為學生設定教學目標、安排一些教學活動(如觀看教學錄影帶或上網學習等),並提出一些問題做為自我學習的評量。希望為學生規劃一些學習方向、並訓練學生善用實習的時間,設計上還留有空白課程,期望學生能經由這樣的帶領,自我學習解決臨床問題。
本書的附錄則包括呼吸循環生理及臨床常用之符號、單位換算、心肺功能預期公式、常用運動測試之程式以及參考答案。希望經由本書所設計之各種方式的操作、實習,使學生對呼吸循環系統物理治療有清楚的瞭解,也期待本書能成為學生和臨床治療師有用的案頭書。
台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
吳英黛副教授
200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