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禪師 洞見《法華經》,彰顯實踐菩薩行的向度之門。
夜裡,當我念誦《法華經》時,
經聲震動銀河,
穹蒼之下的地球醒來,
在大地懷裡,百花驟然綻放。
夜裡,當我念誦《法華經》時,
一座寶塔出現,光芒萬丈,
仰望夜空,觸目盡皆菩薩,
而佛陀的手,就在我自己手中。
── 一行禪師
經中之王! 大乘佛經園地中最美麗的花朵!
歷經數百年編纂而成的《法華經》,是佛陀晚年在印度靈鷲山所宣說,自古以來一直被佛教修行者尊為諸經之王。整部經典以莊重瑰麗的故事、巧妙的譬喻和寓言貫穿,不但文辭優雅,充滿文學性與雋詠趣味,充分顯證了佛陀慈悲的教義。
《法華經》從西元七世紀開始流傳以來,包容廣大的內容通常被分為兩部分詮釋──「歷史的向度」、「究竟的向度」;第一部分「歷史的向度」,敘述釋迦牟尼佛出生、成長、為尋求心靈真理出家修行,以及最後證悟成佛,終生教導佛法,直到涅槃的過程。是一般感官知覺所見的人間佛陀。
第二部分「究竟的向度」,揭露了佛法超越時空的永恆意義,也就是真正的實相──涅槃,是超越一切二元對立的法界;在這個向度哩,可看到佛陀的法身,也就是超越一般時空與感官知覺層次的佛陀。
一向秉持將菩薩行的慈悲實踐於日常生活分分秒秒的一行禪師,則在這部殊勝經典傳統的「歷史向度」與「究竟向度」之外,蒐集、整理了《法華經》中一切相關大菩薩的章節,也就是本書第三與第四部分──「行動的向度」、「開啟行動之門」,以《法華經》的具體功用與行動,補足並齊備「歷史向度」與「究竟向度」的教義。
第三部分「行動的向度」,一行禪師提出了《法華經》中,包括藥王菩薩、常不輕菩薩、持地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等,這些菩薩採幫助歷史向度中的人們觸及並打開究竟向度之門,讓他們減輕恐懼、絕望、焦慮所帶來的痛苦,而得以在安詳自在中過著喜悅的生活。
第四部分「開啟行動之門」,一行禪師以「行動向度」中的諸菩薩為行動典範,教導我們透過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包容」、「精進」、「禪定」、「智慧」作為具體實踐菩薩道的行動與方法,將修行融入日常生活,以實際行動,增進家庭、社區、社會、自然環境與全世界的福祉,並開啟進入菩薩行的向度之門。
《法華經》肯定人人都具有成佛的能力,一行禪師更以入世佛教的精神,指出並教導我們如何善用「人人皆能成佛」這份殊勝賜予,將《法華經》中的正念、慈悲與愛心修行化為實際行動,為個人,也為家庭、社區、整個地球,帶來喜悅、和平與解脫。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Thich Nhat
Nanh)
1926年出生於越南,為越南臨濟法脈第42代傳人。1960年代越戰期間,一行禪師秉持「正念必須入世」的信念,以堅實的修行為基礎,以具足的定力、慈悲與智慧濟世在戰火下煎熬的眾生。1967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小馬丁.路德.金宣稱「我不知道還有誰比這位來自越南的溫和僧侶更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法師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一行禪師通曉越、英、法及中文,除了佛學論述之外,並著有詩集、小說、戲劇、傳記等,迄今已有上百本著作。
著作:
《橘子禪》,被譽為法師代表作品之一,出版當時即入非文學類暢銷書排行榜第七名。目前已有三十多種不同國家語文譯本。
譯者
方怡蓉
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另譯有一行禪師代表作之一《橘子禪》(橡實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