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子靜坐法:靜心冥想的第一本書

因是子靜坐法:靜心冥想的第一本書
定價:360
NT $ 324
  • 作者:蔣維喬
  • 出版社: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1-03-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541548
  • ISBN13:9789865541545
  • 裝訂: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靜坐」是一們最古老、也是最科學的心靈修練方法。
  靜坐不是逃避現實,而是靈性的提升,能使人身心澄淨。
  「靜坐」更是保養神經系統的最佳方法。
 
  大多數的人提到「靜坐」,便會聯想到「坐禪」,以為那是佛教的修行。其實儒道也很重視靜坐的功夫,雖然明朝袁了凡言:「靜坐之訣原出於禪門,吾儒無有也。」然而自古以來,中國讀書人一直以靜坐做為養生的方法,只是由於佛教的傳入,而融入諸法空相的般若思想罷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蔣維喬
 
  字竹莊,號因是子,1873年-1958年3月,男,江蘇武進(今常州)人,中國近代哲學家、教育家、佛學家、養生學家,佛教居士。著作有《因是子靜坐法正續編》、《因是子靜坐衛生實驗談》、《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呂氏春秋匯校》、《佛學概論》、《佛學綱要》等,在日本學者境野哲的《支那佛教史綱》基礎上翻譯補著《中國佛教史》,與楊大膺合著《中國哲學史綱要》、《宋明理學綱要》。還翻譯有岡田虎次郎的《岡田氏靜坐法》。
 

目錄

因是子靜坐法
靜坐與養生――出版贅言   本社編輯部   一

因子是靜坐法正編   蔣維喬

生命與呼吸    十九
疾病的來源    二一
疾病的預防    二二
靜坐的方法   二三
甲、身體的姿勢 
乙、精神的集中 
丙、呼吸的練習 
丁、治病與防病的功效
原理篇    三五
人類之根本 
全身之重心 
靜坐與生理的關係 
靜坐與心理的關係 
重心即身心一致之根本 
靜字之真義 
靜坐中安定重心之現象 
形骸之我與精神之我
方法篇       四五
甲、姿勢 
乙、呼吸 
丙、靜坐時腹内之震動
經驗篇     六一
動與靜應兼修    七四
結尾語   七五

因子是靜坐衛生實驗談
第一章 緒言    七九
第二章 靜坐的原理    八一
第一節 靜字的意義 
第二節 身心的矛盾 
第三章 靜坐與生理的關係    八五
第一節 神經 
第二節 血液
第三節 呼吸
第四節 新陳代謝
第四章 靜坐的方法    九五
第一節 靜坐前後的調和功夫
(甲、調飲食 乙、調睡眠 丙、調身 丁、調息 戊、調心)
第五章 止觀法門   一〇三
第六章 六妙法門    一〇九
(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淨)
第七章 我的經驗          一一三
第一節 少年時代
第二節 中年時代
第三節 修習東密
第四節 生理上的大變化
第八章 晚年時代          一二五
第一節 修學藏密開頂法
第二節 修習藏密的大手印
第九章 結語      一三一
附錄 一年又半的靜坐經驗     盧懷道   一三三
一、緣起 
二、經歴 
三、靜坐與健康 
四、靜坐與疾病

因是子靜坐法續編     蔣維喬
第一章 靜坐前後之調和工夫   一四五 
第一節 調飲食 
第二節 調睡眠 
第三節 調伏三毒
第四節 調身
第五節 調息
第六節 調心
第二章 正修止觀工夫   一五三
第一節 修止
第二節 修觀
第三節 止觀雙修
第四節 隨時對境修止觀
第五節 念佛止觀 
第三章 善根發現   一六九
第一節 息道善根發現 
第二節 不淨觀善根發現
第三節 慈悲觀善根發現
第四節 因缘觀善根發現 
第五節 念佛善根發現
第四章 覺知魔事 
第五章 治病
第六章 證果 
佛學大要                 蔣維喬   一八三

靜坐要訣   袁了凡

一 辨志篇 
二 豫行篇 
三 修證篇 
四 調息篇 
五 遣欲篇 
六 廣愛篇

全真要道
一 全真要道
二 煉性之道
三 先天之道
四 修真之道 上
五 修真之道 下
六 靜坐之道 上
七 靜坐之道 下
八 煉心之道
九 性命雙修之道
十 學道須知
 

靜坐與養生―出版贅言
 
  目前是一個講求效率、競爭激烈的社會,一般人在追求富裕的物質生活時,往往迷失於物欲的炫惑中,忽略了身心的調適,以致生活中充滿了煩惱、焦慮與沮喪,如何建立信心,強健心理,便是現代人所迫切需要的。
 
  「靜坐」是一門最古老,也是最科學的心靈修練方法。靜坐並不是逃避現實,而是靈性的提昇,能使人身心澄淨。 
 
  由現代醫學觀之,「靜坐」是保養神經系統的最佳方法,忘我入靜能使大腦皮層獲得真正的休息,不僅可以代替睡眠,且可避免潜意識活動。大腦皮膚是神經系統的指揮部份,猶如軍隊的最高統帥,它不但負責人體功能的協調,同時還調節新陳代謝的過程。 
 
  歐美醫學界已經了解到:心臟病、胃潰瘍、高血壓、神經虚弱等現代人所經常罹患的心因性疾病,顯然是由心理上的壓力所造成的生理變化。由於自主神經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操縱我們人體的所有器官,其穩定性與健康關係密切,如何增進自主神經系統平衡,便為醫學界所致力研究的重心。經過臨床實驗,獲知靜坐能使大腦皮層獲得深度休息,使自主神經系統進入高度穩定性。因此,一反過去視靜坐為愚昧而不科學的宗教神秘儀式,而認為靜坐具有改善自主神經系統的穩定 性及增進對壓力的抵抗力,且可以取代藥物的療效。 
 
  絕大部份人提到「靜坐」便會聯想到「坐禪」,以為那是佛教的修行,其實儒道也很重視「靜坐」的功夫,雖然明朝袁了凡言:「靜坐之訣原出於禪門,吾儒無有也。」然而自古以來,中國讀書人一直以靜坐做為養生的方法,只是由於佛教的傳入,而融入諸法空相的般若思想罷了。
 
  在「莊子」内篇人間世記載孔子答覆顏回「心齋」(心的齋戒) 的問題時說:「若一志,無聽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 虛者心齋也。」這裡的「心齋」是儒家修養靜功的最高境界。 
 
  又「莊子」内篇大宗師記載孔子與顔回論養生之道・顔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如,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好則無常也,而果眞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從這一段我們可以看出受到孔子所讚賞的「坐忘」,乃是靜功修養的最佳方法,這裡所說的坐忘,不只是要忘我,忘是非,而是要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 
 
  而道家則主性命雙修,認為人能藉修練而超凡入聖,超聖入神,超神入化,以達於眞人境界,亦即「還虛合道」、「天人合一」,此是老子無上至真之道,也是釋家最上乘之法。華嚴經云:「雖盡未來際,遍遮諸佛刹,不求此妙法,終不成菩提,此法只是復練陽神,以歸還我毘盧性海耳。」此謂毘盧性海即是「天人合一」。由此觀之,釋家故達天人合一,亦如道家藉靜坐煉神入定為主要法門,只是釋家修止觀以入定,道家煉乳哺面壁以久定。 
 
  孔子的靜坐法是任其自然的「聽止於耳」,先聽息,後不聽。蘇東坡的靜坐法是隨其自然的「隨息出入」,先數息,後不數。朱晦庵的靜坐法是順其自然的「不宰之動」,先觀息,後不觀。因是子晚年皈依佛教,鑒於我國傳統的靜坐醫療預防法極有價值,乃融合了佛教天台宗的止觀法,撰成「靜坐法」三書,其靜坐法偏重於止觀,止觀是天台宗的習定法,止即止息,亦為「禪定」之異名,止息妄 念,此就所觀而得名:止後能靜,靜後能定,定後生慧,靜極則明,明即覺慧為觀;止觀妄念,止伏妄想,而觀真理,斷諸煩惱,真觀必寂然,法性彰顯,而證真如,自然超脱生死,不為身擊,不為念擾,心居太虚,自得寂空。
 
  由於「因是子靜坐法」三書是民國以來關於「靜坐」方面的國人著作,也是比較適合現代中國人進修的津梁,本社乃加以重新整理,與袁了凡的「靜坐要訣」合編,讀者若能藉此獲得身心上的調適,減低精神上的壓力,提高工作上的成效,則是我們最大的希望。 
 
編輯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