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原點
- 作者:荒木 清
- 原文作者:ARAKI Kiyoshi
- 譯者:戴偉傑,陳美瑛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7-02-2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247386
- ISBN13:9789861247380
- 裝訂:平裝 / 28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本書共有十七章,收集各時代的西方哲學名著,簡述哲學家生平,並以簡明易懂的方式解說思想理論,破除一般人對「哲學」艱澀難懂的印象。以及,每個專有名詞皆加上解說,並附有索引方便搜尋。讓讀者以新的觀念及方式進入哲學思想名著的世界,從十七位哲學家的名著經典中得到新啟示。
作者簡介
荒木 清(ARAKI Kiyoshi)
1943年生於日本長崎縣,畢業於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哲學系後,於長崎縣立長崎東高中擔任教師(倫理.社會科)。
1973年成立出版社,出版編輯了金子光晴、土岐善?、高田博厚等作家散文集,以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原創繪本等等出版品。並參與多項大型編輯企劃;如「?史□□招待」(NHK出版)、「Mental Health」實踐大系等。
編著有「□出□□味□□日本名俳句100選」、「元□□□□辭世□句300選」、「□出□□味□□日本□名短歌100選」等作品。
譯者簡介
戴偉傑
南部屏東人。東吳大學日文系,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中日筆譯組畢業。
譯有《音樂與文學的對談:小澤征爾與大江健三郎》(高談文化)、《神聖的愚者》(心靈工坊)等書。
陳美瑛
畢業於輔仁大學國際貿易學系、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中日筆譯組。
譯有《沙遊療法與表現療法》、《員工就要這樣訓練》、《北歐》、《你累了嗎?》、《敗犬的遠吠》等書。
前言
01「蘇格拉底的申辯」(Apology)/柏拉圖Plato
02「形上學」(Metaphysics)/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03「懺悔錄」(Confessions)/奧古斯丁Augustinus
04「方法導論」(Discours de la m?thode)/笛卡兒Descartes
05「人類理解論」(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洛克Locke
06「人類理智新論」(Nouveaux essais sur l'entendement humain)/萊布尼茲Leibniz
07「社會契約論」(Du contrat social: Ou, principes du droit politique)/盧梭Rousseau
08「純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康德Kant
09「精神現象學」(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黑格爾Hegel
10「意志與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叔本華Schopenhauer
11「1844年哲學和經濟學手稿」(Die Lage der arbeitenden Klasse in England)/馬克思Marx
12「致死的疾病」(Sygdommen til D?den)/齊克果Kierkegaard
13「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尼采Nietzsche
14「笑」(Le rire)/柏格森Bergson
15「存在與時間」(Sein und Zeit)/海德格Heidegger
16「存在與虛無」(L'?tre et le n?ant: Essai d'ontologie ph?nom?nologique)/沙特Sartre
17「邏輯哲學論」(Logisch-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維根斯坦Wittgenstein
後記
參考文獻
前言
談到哲學,許多人認為那是難懂的東西,所以敬而遠之。而我們觀照現今的哲學環境,就某層面來說,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
「哲學」這個詞源自於希臘文的「ψιλοσοψια」。「ψιλο=愛」,而「σοψια=智慧」也就是「熱愛智慧」之意。熱愛智慧的人都在進行哲學的活動,那麼何謂熱愛智慧──即為「思索問題」。探求、思索,進而省察事物的本質,就是在進行哲學的活動。
同理,當任何人思索的時候,都是在進行哲學的活動。就像精神分析中夢的研究。每個人都會作夢,思索夢裡的暗示代表什麼意義;此時每個人都是個解夢的科學家。這是在科學領域中,一般人距離科學家最近的時刻。同樣的事也可用以說明哲學:當每個人思索時,都是在研究哲學。
不過,所謂的思索,並非在腦中天馬行空隨意想像、捏造。首先,思索本身是致力看透事物真實樣貌的活動。再者,這種活動必須能與許多人共享。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必須是探討人生在世各種相關意義的活動。
因此,學習先人的思索過程非常重要。亦即在這條道路上的專業思索者,是我們在幽暗海域中前進時,照明方向的燈塔;藉由燈塔指引,自己才能開始深入思索,更往前邁進。這一連串的活動就是在「研究哲學」。
然而,這裡有個陷阱。研究哲學並非只是熟記先哲的佳言錦句,「記憶」在學習上雖然不可或缺,但只是熟背先人的一言一句,稱不上是進行哲學活動。也就是說,必須隨時建立自身觀察中產生的生活方式、價值觀,與思索行為三者之間的連結。研究時更
必須親身實踐,如果沒有實際體驗,思索行為將變得空泛無著。
容我舉個人經驗為例,當我仍是個討厭讀書的哲學系學生時,指導教授曾勉勵班上全體同學:「以己身語言思考,以己身語言表達。」這句話對不喜歡念書的我宛如救星。以為這樣就不用每天死讀課本,只要自己思考即可。這句話成為我怠惰的藉口,如今想來還真不好意思。
但是,「以己身語言思考,以己身語言表達。」教授的教誨相當正確。這不是怠惰的藉口,而是我們必須選擇自身思索時需要的先哲思想,領略其教誨,在深入研究時,人會自問生存的意義,對價值觀有更深的體認。而每個人在人生到了一定階段都會需要進行這種省察。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白話寫成,意圖藉由十七本堪稱人類智慧遺產的哲學名著,介紹先哲思索的過程。讀者在接下來讀到的先哲思索過程,將如何與自身觀察、體驗進而構成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共鳴,將是我所期待的。
我的任務是將先哲思想盡可能正確地傳達給讀者。但礙於篇幅,因此在有限的紙面上,篩選出先哲思想著作中的精華。淺出易懂的文字到底能傳達多少給讀者,可說是一項重大考驗,而我已盡力而為。
最後,在此引用我深有同感的柏拉圖名言:「『驚奇』(thaumazein)是世上最偉大的哲學情感(pathos)。」在自然與生活中,驚奇是思索的原動力,更重要的是,驚奇來自己身體驗,從中產生思索結果最後化為自己的言語。
本書所介紹的先哲思想,可說是人類知性的最高峰。接觸他們的想法,若能幫助讀者在思索人生的道路上更邁進一步,將是筆者無上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