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這本書時,心中滿溢著對部落的感恩與回饋。思緒回到1996年時,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的麻必浩部落煞費周章地為我舉辦「傳統的」婚禮:從最重要的求婚開始,為我先生找一個「不在禁婚範圍之內的家」;接著是冗長的準備工作──釀糯米酒、織布作衣裳、找藤來編織背籃;然後在訂婚時交換山刀、打糯米糕、分豬肉;還有結婚時部落老老少少幫忙分頭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老人家即興唱誦,歌聲迴盪在空曠的山谷中。當時他們殷殷期盼我要把這整個過程錄影下來,好留給以後部落的小孩子看,唯恐年輕人將來忘記了什麼是gaga。種種情景仍歷歷如在眼前,老人家的話「要讓小孩子知道我們的gaga」也成為我生命中的美麗與哀愁:「美麗」是因為在田野工作中,對人、對土地的感動依舊深刻;「哀愁」則是因為始終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多。
接觸泰雅文化已超過十個年頭,田野工作猶如生命儀禮,不僅讓我從面對自己的不足中成長茁壯,更讓我從許許多多人的身上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什麼是分享、愛和智慧。相對於生活優渥卻不知足的都市人,我常懷疑誰才是真正的「匱乏」?在並不豐裕的物質生活中,部落的人總是不吝於付出,獵到山豬肉、釀糯米酒、完工分豬肉時總不忘記分我一份;吃飯時間見到我一定會邀我一起吃飯;甚至在我要出國唸書前握著我的手要塞錢給我,還為我舉行meti
yurak儀式,期盼lyutux護佑我在外求學順利。所以當我遠在英國時,還會在部落祖靈祭前一晚夢到祖靈的呼喚,一條無形的線緊緊地將我和部落成員牽繫在一起。當外來者常質疑泰雅人已經沒有gaga時,我卻看到了gaga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實踐。今天,面對外在經濟與政治潮流一波又一波地衝擊,部落成員更嘗試著從自己的文化中找尋出路;對於這群默默奮鬥、認真生活的人,我的心中充滿敬意。
當地人所給予我的遠遠多於我為他們所做的,首先要謝謝日常生活中非常照顧我的Yaba Yumin楊萬發、Yaya Yuma吳照妹、哥哥Pawan Yumin志航、大嫂梅枝、Mama Tabuh林來春夫婦、MamaYapu楊德石、Mama Yapu楊金來夫婦、Yangu高國治、Isah阿代、Isah Simuy楊美蘭、Mama Yurau張開春夫婦、Mama
Yabu高元春夫婦、Mama Tahus林春德夫婦、Mama Payam高峰林夫婦、Mama Besu高雙林夫婦、Mama Payan林新芳夫婦、Yata Yiwan吳光妹、Yata Toyu吳香妹、Yata Ciwas高親妹、Yata Mahung高蘭英、高鴻林等。此外還有頭目Yutas Tali高春輝、Mama Mengus楊忠義、Mama
Losin楊傳國、Yata黃津、Mama尤巴斯?瓦旦、Yakaw楊蒼宏、比令?亞布以及劉仁祥等人為泰雅文化的保存與發展所做的努力時時鞭策著我。許多部落的老人家不厭其煩地教導我gaga,更深深影響了我:我最敬重的長者Yutas Marai高德明、Yaba Laisa高金正和Mama Pihau楊德章雖然都離開了人世,他們的風範仍在在告訴我什麼叫做泰雅文化。很有智慧的Yaki
Yiwan高吳龍珠、天狗部落九十四歲的Yaki Lawa Toyu、雪山坑部落九十一歲的Yaki Mahog Bay、象鼻部落八十七歲的Yutas Besu田金次以及大安部落的Yaki Ciwas Taru,也都給予我許多啟發。田野調查期間在部落的訪談過程得以順利地進行,則要感謝義務擔任翻譯的Mama高振興、Yata
Ciwas高親妹、Abong林明風、Besu吳國雄。還要謝謝Mama尤巴斯?瓦旦根據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公布的原住民語言書寫系統幫忙校正本書的拼音,使我在不同研究階段所使用的不同拼音系統得以統一。
這本書能夠順利完成,必須感謝在學術的路上給予我許多指引的黃應貴老師和陳奕麟老師。有關泰雅文化的學術討論上,我要特別謝謝許木柱老師、余光弘先生、陳茂泰先生提出不少寶貴的意見以及洪廣冀提供深刻的歷史分析,更要謝謝匿名審查人提供的建議。另外還要感謝在寫作過程中給予我許多支持的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同事──謝繼昌、連照美、謝世忠、曾振民、胡家瑜、童元昭、林瑋嬪、顏學誠、陳瑪玲等諸位老師,以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的陳文德、黃宣衛、林開世諸位學長和鄭依憶學姊。學弟妹劉孟怡、張藝鴻,學生戴蕾、蕾娃?慕秋、許資宜、依婉?貝林和曹秋琴等人,都分別提供不同地區的民族誌資料。最後還有王薇綺的幫忙潤飾與編輯原稿,在此也一併致上謝忱。
家人的支持始終是我最大的動力:父親王進士敦厚的性格和對子女的信任讓我更溫柔地看待這個世界,也更認真地去探索;母親王鄭邦子雖然離開了,她樂觀堅強的個性已經成為我的一部分;弟弟富正帶給我們生活上許多的樂趣;還要謝謝蔡和雄伯父和蔡瓊月伯母對家人的關懷。當然更要感謝公婆游錫明和游黃豐子平日幫忙照顧女兒雅鈞,讓她那麼快樂地成長;雅鈞雖然常常搞得我嚴重睡眠不足,卻也讓我體會到為人母親無以名之的喜悅。最後要感謝忠煌的相知相惜,「人生的路上有你真好!」
王梅霞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