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經濟學

快樂經濟學
定價:320
NT $ 160 ~ 288
  • 作者:理查.萊亞德
  • 原文作者:Richard Layard
  • 譯者:陳佳伶
  •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 出版日期:2006-11-0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889509
  • ISBN13:9789867889508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快樂是什麼?
有錢會讓你更快樂嗎?

  一門新興科學的誕生,打破快樂是捉摸不定的哲學概念,而是一個融合經濟學與現代心理學的新科學。

  • 商業周刊989期深入報導
  • 《經濟學人》、《泰晤士報》、《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各大國際媒體熱烈討論

      財富與快樂之間有何關係?經濟學能提供解釋嗎?

      如果把快樂定義為:擁有健康、富裕、文明的生活,那麼,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一定非西方人莫屬。但是研究指出,雖然收入增加了兩倍以上,西方人卻沒有比五十年前更快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快樂經濟學》直指這個核心矛盾背後的真相。理查.萊亞德點出影響快樂的「七大因素」:家庭關係、財務狀況、工作、社群和朋友、健康、個人自由,以及個人價值觀,並揭示我們花了太多氣力在與別人比較,而使自己不快樂。萊亞德認為,快樂無疑是社會唯一理性的目標,他還問道:如果我們真的想要過得更快樂,就社會整體與個人內在生活而言,我們應該採取什麼不同的做法?我們是否能團結起來,追求共同的利益?他的答案會讓你覺得耳目一新,且深入思考。

      萊亞德結合了經濟學、心理學、神經科學、社會學、哲學,與社會政策的最新研究,產生一種耀眼而基進的思考方式。同時,他以明晰的科學證據,闡釋人類行為的新樣貌,最後藉由結合經濟學與現代心理學,不僅為經濟學研究開了另一扇窗,亦帶領著我們走向快樂新天地!

    專業推薦

      一張啟發性的地圖——奠基於嚴謹的科學研究——為我們指出一個更好、更快樂的人生。——《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他這本生動、令人愉快的新書,雖然不會讓傳統經濟學家感到快樂,但他的確會令所有人深思,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值得活下去。——Robert D. Putnam,《Bowling Alone》作者

    作者簡介

    理查.萊亞德(Richard Layard)

      是英國頂尖的經濟學家,在九十年代末曾擔任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的顧問。他相信,一個社會的快樂不必然與其收入相等。他最知名的是關於失業與所得不均的研究著作,為改善英國的失業政策提供了智識基礎。他在倫敦經濟學院(LSE)成立了經濟表現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並自2000年起擔任英國上議院議員。他在快樂這個主題上的研究融合了心理學、神經科學、經濟學、社會學及哲學等眾多領域的最新發現。

    譯者簡介

    陳佳伶

      台大外文所畢,目前任英語雜誌副主編。譯有《成功之旅》、《不再害怕》、《藍調百年之旅》等書。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第一章 哪裡出了問題?
第二章 快樂是什麼?
第三章 我們是否更快樂了?
第四章 如果你這麼有錢,為什麼你不快樂?
第五章 到底什麼能讓我們快樂?
第六章 問題出在哪裡?
第七章 我們是否能夠追求共同的利益?

第二部
第八章 最大的快樂:這個目標對嗎?
第九章 經濟學能提供解釋嗎?
第十章 如何改善永無休止的競爭
第十一章 我們有能力安定嗎?
第十二章 心靈可以控制情緒嗎?
第十三章 藥物有效嗎?
第十四章 對於今日世界的結論

表格,圖表與示意圖來源
附錄表
附註

 

內容連載

如果你這麼有錢,為什麼你不快樂?

「好的,如果你不能給我加薪,
那麼你幫傑克減薪如何?」 有錢人,就是年所得比他的妹夫多一百美元的人。──美國語言學家、知名新聞記者孟肯(H. L. Mencken)


假設你被要求從兩個想像世界中擇一居住,而這兩個世界裡的物價是一樣的:
  • 在第一個世界裡,你一年賺五萬美元,而其他人賺兩萬五千美元(平均)。
  • 在第二個世界裡,你一年賺十萬美元,而其他人賺二十五萬美元(平均)。

    你的選擇會是如何?這個問題曾經測試過一群哈佛大學生,其中大部分選擇第一個世界。他們寧願窮一點,只要他們的相對地位較高一些。很多其他學生的結論亦是如此。人們很在意自己的相對收入,他們願意接受大幅降低生活水準,只要與其他人相比時自己的地位更高一些。

    人們也會將收入與自己習慣的水準相比,當他們被問到需要多少錢的時候,他們總是回答自己需要的比稍窮的人多。

    所以,你對收入是否滿意取決於與特定標準相比的結果。這個標準與兩件事情有關:別人賺了多少錢,以及你習慣賺多少錢。在第一個情況下,你的感覺是被社會比較〔編按:social comparison。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提出,在狀況未明的情況下,個體需對自己能力做評量時,會先拿他人的能力與自己相比。因此,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下要做判斷時,會參考自認為比我們卓越的人的意見。〕所主導的;在第二個情況下,你則是被習慣性適應(編按:habituation。學習中的最基本型態,即學習去忽略不顯著或無關緊要的刺激。一再重複給予同一刺激,動物會漸漸習慣於這種刺激,而逐漸減少對刺激之反應,甚至完全不理會之現象。)所主導。

    因為這兩股力量在人性之中的作用很強,所以藉由經濟成長增進人類快樂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因為,當所得增加之後,對於收入的評價標準也就跟著提高,這一點可以從美國蓋洛普民調(Gallup Poll)多年來所收集的資料中得知。受訪者被問到的問題是:「在這個社會裡,一家四口至少需要多少錢才能過活?」圖表4-1顯示他們「必要的真正收入」(依生活所需費用的變化而調整),它同時也顯示平均「每人實際真正收入」。我們會看到,人們的標準會依照實際生活水準而迅速調整。難怪人們並沒有變得更快樂。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
    $160
  2.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