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樣的爸爸? 林憲正
在沸沸揚揚的家暴事件引起的風波中,我一直在思索:怎樣的爸爸,會把自己的骨肉凌虐到須送醫院急救的地步?老實說,我想不透。我無法設身處地,無法擬想當事人的成長背景、生活環境和情感。
施虐的爸爸,到底心中有怎樣的結,才下得了手?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的統計,從去(二○○四)年到今年一月止,媒體報導兒童少年受虐或遭父母攜帶自殺死亡相關新聞,致死人數達五十六人,其中五十五人是沒有自保能力的十二歲以下兒童。平均每月有四.三一個小孩,在成人攜子自殺或凌虐過程中喪生。沒有經過媒體披露的,還不知道有多少。
或許,這些悲劇都是因為孩子的爸爸,在面對經濟、家庭(婚姻)或健康等諸多困境時,而做出的最壞選擇;可是,這些都不是施暴的藉口。在媒體紛紛大肆報導家暴事件及引起之後續事件的氛圍下,翻譯這本《我和我的英雄:從人子到人父的動人記事》,心中有特殊的感懷。
作者屬戰後嬰兒潮世代,這個世代的成長歲月,是近五十年來最艱困的時光;無論東西方,都急著要在戰後的頹敗中,重建物質和精神生活起碼的水準,一般人談不上物質享受,心中念茲在茲的,就是趕緊重建家園。這個世代的孩子,在極少的物質享受下,熬過他們的童年,在困苦中完成他們的學業,或甚至在極小的年紀,就去擔任童工以貼補家用、求得溫飽。
戰後嬰兒潮世代,他們成長時的艱困,比許多現代施虐的爸爸,不知困苦多少倍。難道所有的核心價值隨時代的演進翻轉?
我們到底要怎樣做個爸爸?
孩子總會出點狀況,在成長的過程中,生理、心理發育時,都可能影響行為,如何因應,確實是重要課題。作者截取與念高中一年級的兒子,這一年中的互動記事,來說明父子相處的情形。
當男孩子開始要刮鬍子的時候,象徵他已逐漸轉為「大人」,開始呈現男性的「英姿」。你的兒子什麼時候開始刮鬍子?你教過他怎麼刮鬍子嗎?在孩子一生重要的分水嶺,你是否參與了呢?
或許,很多作爸爸的,認為自己的條件不能跟作者相比,沒有辦法陪孩子參加搖滾樂派對、旅行、潛水、摘蘋果、拜訪貓王的故居……等等,其實,問題在於我們是否真正用心陪孩子?在我們做錯時,就算拉不下臉向孩子說聲「對不起」,是否可以用較不著痕跡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歉意?
關愛孩子,不盡然是給他最好的生活環境,給他提供優渥的日子;這些都屬其次。真正的核心,在於我們是否給他適時、適當的照顧?是否能放下身段,揭開沙豬的面具,以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原則,跟孩子建立互信、互愛的關係。
在一波波家庭暴力聲中,也請想想,我們是怎樣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