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唯一的重責大任,便說是平安快樂地成長。坊間親子教養類的書籍可謂形形色色,身為爸爸媽媽、老師與大人的我們是否能從其中找到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好方法呢?常聽到許多人嘴裡說到,真是搞不懂現在的孩子要的是什麼?您是否也清楚自己的孩子要什麼呢?如果您的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期待您能翻閱這本書,聽聽孩子們究竟想要什麼?。同時我們也發現現代父母背負著多沈重的角色與壓力,尤其是忙碌生活已成了現代人的共同特色,忙碌的爸媽更是需要事半功倍,以正確的觀念去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不知曾幾何時,童年不再是一個充滿歡樂的時光,孩子們已不再無憂無慮。現在的孩子除了學校的課業學習,課後更參與了諸多才藝班。然而才藝學習不等同於孩子的學習興趣。為了厚植孩子的社會競爭力,本應作為良好興趣與嗜好培養的才藝學習,最後也淪為與他人競爭的籌碼。許多孩子看似「滿腹經綸」,骨子裡卻學得一點也不快樂。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長期以來對兒童實際服務的心得與兒童快樂指數調查結果,發現現在的孩子活得很不快樂。歷次的調查都顯示兒童快樂指數不及格。我們的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何現代孩子擁有的資源比我們先前任何一個世代都豐富,卻反而不快樂呢?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是我們每位大人的責任,也是本書寫作的要旨。我們企圖從孩子的日常生活遭遇裡去構築一幅快樂孩子完整且全面的圖像。意思的事,就不會視上學為畏途。在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內,一向強調升學競爭、推崇智育發展。在長期扭曲的教育制度中,父母師長該如何循循善誘,導正孩子的胃口,讓學習不再是為了考試,向來都是一大難題。而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提供良善思考環境以及培養兒童創意卻是提高學習能力的相關條件。此外,根據學者相關的研究發現,孩子的學習意願往往和學習成就息息相關;換句話說,當孩子擁有高的學習成就也會提升其學習意願。然而我們若提及學習成就,許多師長所重視或聯想到的,就是課業成績的好壞。其實學習本身是多元的,學習可以是生活的、藝術的、體能的、技藝的……,不該僅限於課業。也就說學習成就的評判也應該是多元的,平時應多發覺孩子在課業之外的專長與能力。其實,大人們只要多一句讚美,便可發揮自我預言實現的效果,不僅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與興趣,更讓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我每天功課多到寫不完……我太胖了,想減肥……班上有個討厭鬼,有時忍不住想給他一拳……真希望爸媽不要那麼忙,能多陪陪我……同學看A片,我不看好像很遜……我喜歡阿公阿嬤,但也想回到爸媽身邊……我都沒有好朋友……終於可以放長假了,但又不知要幹嘛?……我想養小狗,可是媽媽不答應……班上有同學會欺負人,可是我怕被修理,都不敢說……好怕爸媽吵架……
「哎唷喂呀兒童專線」響起,值日生接起電話,那一頭傳來小朋友童稚清純的聲音,正認真地訴說他們的心情故事。
多年來,兒福聯盟扮演著親子溝通的橋樑。他們從專業的立場與實務工作中,聽出現代兒童成長的隱憂與親子教養的盲點。在本書,他們試圖從四個精神面向的經營裡為兒童找回快樂的泉源,也為現代父母修築一條暢通無阻的教養之路。期盼父母能藉由傾聽與陪伴自己的孩子,從一連串事半功倍的親子教養過程中??包括如何避免自信培養的大忌、挑出壞了學習胃口的「人工甘味」、幫孩子學會與自己和他人的相處之道,以及找出孩子的興趣??教出自主、優秀、快樂的下一代。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長期以來對兒童實際服務與兒童快樂指數調查相關結果發現,現在的孩子們生活過得很不快樂。從歷次的調查發現兒童快樂指數不及格,我們的孩子發生什麼事了呢?為何現在的孩子擁有比我們先前任何一個世代都豐富的資源同時,卻反而不快樂了呢?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是每位大人的責任,因此我們都需擁有一個完整且全面的圖像去對待孩子。
為了要讓我們孩子重拾快樂時光,本書作者從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專業角度,試圖用孩子生活最切身的四個生活面向勾勒出快樂孩子的圖像,分別是自信、學習、情緒管理(包括人際關係)及休閒興趣。換句話說,一個快樂孩子的樣貌是:有自信、盡情享受學習過程、EQ好且擁有自己的興趣。
本書重視孩子的心靈層次,從孩子的立場出發,運用四大面向的探討,並配合本會社工員所接觸到的案例作為說明,讓每一位父母親能夠擁有清新的概念,也同時傾聽孩子的心聲。除了有別坊間其他親職教養書籍,本書也搭起親子溝通的橋樑。期許藉此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擁有儲備快樂能量的法寶,共同擁抱美好的童年。
作者簡介
兒福聯盟基金
一個非營利的公益性組織,成立於民國80年。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兒童福利工作的推展,從民國80年起至今,主責推動「兒童福利法」及「兒少福利法」的修法,並持續進行兒童議題的相關調查,也提供兒童福利服務。
兒盟於民國91年成立了「哎唷喂呀兒童專線」,提供全國12歲以下兒童抒發心情和煩惱的管道,讓孩子們在課餘時間可以來電傾吐心聲;「兒童臨床社會工作」則藉由個別遊戲輔導與團體輔導等方式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並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另外也提供親職教養諮詢等服務。這些實務經驗讓兒盟累積了對兒童的瞭解,以及掌握了家長的需求,兒盟期許自己能成為稱職的兒童代言人,並作為成人和兒童之間的橋樑。
本書由四位專業人士執筆,分別是:高翠嶺,文化大學兒福碩士,兒盟臨床社會工作組社工員;陳彥文,美國紐約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兒盟綜合規劃組專員;林貴寶,台大心理系研所兒童發展心理學碩士,兒盟研究員;以及王枝燦,政大社會學博士候選人,兒盟研究員。